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

袁紹自到冀州以後,廣闢冀州士人,如審配、逢紀、田豐等,皆得重用,而袁紹是豫州汝南人,潁川、汝南接壤,兩郡的士人來往密切,辛評、郭圖等潁川士人遂往投袁紹者不少。

現今,袁紹帳下,已然形成了豫、冀,或者可以說是潁川與冀州這兩個士人集團。

潁川士人集團的代表人物,便是辛評、郭圖兩人。此兩人皆是陽翟縣人。辛、郭兩姓是陽翟的大姓。荀貞帳下的愛將辛璦,以及也在徐州的辛璦之弟辛韜,兩人與辛評即是同宗;郭嘉則是陽翟郭氏的族人,只是郭嘉家的家聲不顯,基本算是寒士了,不能與郭圖家相比。

郭圖與荀貞,乃是老熟人了。荀貞昔在潁川爲吏時,郭圖與他極不對付,兩人間發生了不少爭鬥。而下時過境遷,過往的事情,荀貞早已不放在心上了,郭圖倒是還念念不忘,——尤其是荀貞的權勢、威名一日高過一日,郭圖自是眼紅之餘,嫉妒之下,不免對他更是唾棄。

卻說袁紹手底下的潁川、冀州這兩個士人集團,互相矛盾重重。

要說起來,潁川這邊的辛評、郭圖,以及辛評的弟弟辛毗,與冀州那邊的審配、逢紀、田豐,的確都各有才能,袁紹之所以能得韓馥的“讓賢”,主要就是因爲逢紀“可以密約公孫瓚南下,以迫韓馥”的獻策,其中亦有郭圖、辛評兄弟以韓馥同鄉的身份,前去韓馥處,給袁紹做說客的功勞,唯是出於兩個緣故,導致雙方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彼此不和。

這兩個緣故,首先是地域的原因。

所謂地域的原因,並非僅僅是潁川、冀州這兩個地方一南、一北,分屬不同的地區,更主要的是潁川和冀州這兩個地方的民風。

潁川這個地方,早在戰國時期,因與韓國很近,所以就深受法家的影響,士人、百姓好訴訟,好訴訟,彼此相鬥,就造成了士人們喜好結黨;而冀州這個地方,北鄰幽州,西鄰幷州,幽、並皆是漢胡雜居之所,冀州的民風因此剛強,審配、逢紀、田豐三人,能力不同,卻有個共同點,那就是性格俱皆剛強,說好聽是剛烈,說不好聽點就是剛愎。

一個喜好結黨,一個剛愎自用,兩邊怎能和睦同處?

再加上辛評、郭圖兩人,實也是好權而專之人,若是如荀彧、陳羣這樣的,懂得退讓謙虛,也許辛評、郭圖還不至於與審配、逢紀、田豐鬧的那麼僵,無奈他兩人與辛毗,論及性格,卻是與審配等人其實近似。如此一來,這兩個士人集團,不內鬥個你死我活,那纔是奇怪。

當然了,這也與袁紹的性格和想法有關。

且不必多說。

只說袁紹的諸子裡邊,袁譚居長,身爲嫡長子,在袁紹的這個政治軍事集團中,於身份上,自然就具備了天然的優勢,辛評、郭圖、辛毗等潁川士人大多與之親善。

此回攻打平原郡的田楷,袁紹就把辛評、郭圖派到了袁譚的軍中,給他做個參佐謀劃。

袁譚坐在帳中等了會兒,辛評、郭圖、張郃等相繼來到。

見三人到來,袁譚親身相迎。

袁譚的年紀不很大,二十多歲,於長相上,繼承了他父親袁紹的優點,個頭不低,相貌堂堂,現下他穿着黑紅色的鎧甲,戎裝在身,給他增添了三分英氣,雖是年輕,竟小有威嚴之態了。

不僅相貌與他父親像,在接人待物上,袁譚也深受袁紹的影響,能夠禮敬賢人,慕名敬士。

他親自迎到帳下,回了辛評、郭圖、張郃一禮,說道:“急請兩位先生與將軍來者,是我剛接到了一份軍報,想聽聽你們的意見,該如何應對。”

當年在潁川郡,與荀貞同僚的時候,郭圖那時三十來歲,一晃眼,十來年過去,他已四十上下,不過因他家爲名族,近十年來,先得到同鄉韓馥的重用,繼改投袁紹,雖身在亂世,卻一直沒受過顛沛之苦,依舊過的是錦衣玉食的日子,故而保養得不錯,與昔年比起來,隻眼角生出了些許皺紋,昔時的短髭,現今留長,頷下頗有了一部黑鬚,如此兩點的不同而已。

年齒增長,依照孔夫子的話,已到不惑之齡了,可還有一句話,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郭圖的性子卻還是如以前一樣,沒有因爲歲數的增加而有所改變,仍是充滿了驕傲。

坐到席上,端起矮案上的湯水,徐徐地抿了一口,將銀碗放下,郭圖矜持地問道:“使君,是何軍報?”

帳中的侍吏接過袁譚遞下的軍報,呈給郭圖去看。

郭圖展開瞧去,見上邊大略寫道:荀鎮東遣荀成引兵援田楷,號稱步騎三萬,已出荏縣,日內即可抵至歷城。”

荏縣,是泰山郡最西邊的縣。此縣西南與濟北國最北邊的盧縣接壤,西北與平原郡東南角的祝阿縣接壤,北與濟南國的歷城接壤。

——剿滅濟北黃巾的那一戰,潘璋便是先打下了此城,從而斷掉了濟北黃巾北逃入青州的後路。至於荏縣歸屬泰山,卻爲何會有濟北黃巾的別部?緣由也簡單,此縣離盧縣太近,只有四十多裡,而與泰山郡內地的諸縣,如嬴縣、奉高、博縣等,不見較遠,都有百餘里,且其間還隔着泰山山巒,所以單純從地緣上講,荏縣更像濟北國或濟南國的一個縣。

荏縣離濟南國的歷城也很近,亦是四五十里地,與同盧縣間一樣,中間亦無什麼山川阻礙。

郭圖看完,把軍報傳給辛評,說道:“什麼‘步騎三萬’?荀貞之分明是在說大話。把他徐州捏把捏把,再擠一擠,也擠不出三萬兵來!使君,不必理會就是!”

袁譚問辛評、張郃的意見。

辛評、張郃先後觀看軍報。

張郃是最後一個看的,他把軍報還給帳中的侍吏,沉吟說道:“此‘三萬步騎’固是虛言無疑,然知兵善戰,郃聞荀成是鎮東之弟,從鎮東征戰以今,戰功顯著,也是個會打仗的,因郃竊見,似亦不應小覷於之,當慎重應對。”

郭圖輕蔑地說道:“‘知兵’與‘戰功顯著’兩詞,就這麼不值錢麼?斗食小兒也可當之了麼?”

張郃是冀州人,他非是士族出身,乃是武將,儘管不算是逢紀、審配、田豐一黨,但郭圖、辛評、辛毗等潁川士人,對他,以及與他出身、身份相近的高覽等袁紹部將卻也是常加排擠。

張郃知道自己是遠不能與郭圖等比的,故一向來,面對他們的打壓,也只是忍氣吞聲而已。

此時聽了郭圖這句很不客氣的話,張郃本想不再作聲了,可他想了想,心道:“此回我奉主公之令,從使君討伐田楷,若能戰勝,青州則爲主公有矣。事關重大,我卻不可不盡忠直言。”

想到這裡,他終究還是再次開口,說道,“鎮東自於中平元年起義兵以今,先剿黃巾,繼討董卓,復奪佔徐州,前時又侵略如火,數敗曹兗州,得據了兗州五郡,曹兗州不得不撤歸東郡。察鎮東歷戰,罕有敗績,郃稱他‘知兵善戰’,似無錯處。荀成久從鎮東征伐,黃巾、討董、爭徐等等諸戰,無一不與,論其功勳,在鎮東帳下的諸上將中,穩居前列,與許君卿可以並稱,樂文謙猶不如之!郃稱他‘戰功顯著’,似也無錯。”

說完這些,張郃再次對袁譚說道,“使君,萬不可掉以輕心!”

郭圖哂笑說道,“我與荀貞之是舊識了,十年前,陰公臨潁川,我爲郡府上計掾,荀貞之時爲繁陽一亭長!呵呵,斗食之吏耳!此人我素知之,好虛名而實無仁義,生性殘毒。他後因諂佞而得遷潁川北部督郵,就任未久,他巡行郡北,沿途殺戮不止,上疏陰公,盡舉郡北諸縣吏、士之過,雖纖微而必計較,蔓延牽連,動輒奏請刑罰。這般狠毒的本性,試問之,他今雖竊據徐州,染指於兗,又如何能得士流心服?覆敗是早晚而已的事情!

“張郎將適才說的那些剿黃巾云云,黃巾之滅,功在皇甫、朱、盧諸公,董卓之敗,功在主公號召羣雄,荀貞之不過是從附其中,因人成事,遂得了些許的薄名罷了。

“至若他與陶謙爭徐,陶恭祖昏暗不明,親近小人,又無武略,便不是荀貞之,換個旁人,那徐州,陶恭祖一樣也保不住!

“總而言之,荀貞之這個人,如下的名頭儘管不小,究其才略爲人,以圖觀之,使治十里之警,或許足矣,用以宰縣,已是不足!況與使君爭鋒於疆場,決勝於青州?荀貞之已是十里之才,荀成豎子,昔於潁陰,寡無名譽,更不足提!今其遣荀成來助田楷,此以卵擊石也!”

“張郎將”者,張郃是也。張郃因在從戰公孫瓚時,多立功勞,因被袁紹表爲了寧國中郎將。

不得不說,郭圖的確善言,而且他說的這些東西也不都是造謠生事,相反,基本上都有依據。

當然了,有依據是一回事,——相同的一件事,放在不同見識的人眼中,可能分別得出的結論就會不同,甚至南轅北轍,故是,由依據而得出的判斷對不對,這則是另一回事了。

袁譚問辛評,說道:“先生有何高見?”

辛評撫摸鬍鬚,說道:“荀貞之是否善戰,荀成是否功勞顯著,且不必說。只說荀貞之雖有能戰之名,何如白馬公孫瓚?荀貞之雖據徐州,較以民口、富庶,何及我冀?

“主公兩敗公孫瓚,聲威遠震,四海豪雄無不如影從附,遠近英傑無不雲集來奔,主公聚天下之俊秀,撮冀州之強衆,踏大河而倚太行,瞰顧南北,展臂東西,以此爭鋒,誰與敵之?

“反過來看荀貞之,他卻是窮兵黷武,得徐未久,即吞九江,與揚州刺史陳溫交惡,旋又悍然侵兗,與曹兗州爲敵,是不自量力,處處樹敵,我看他已經快走到絕境了!不知悔改,而今竟復又欲與主公、使君爭青州耶?此非但以卵擊石,實自尋死路也!

“我料他目前可用的部隊,必早已捉襟見肘,而徐州之民力,恐怕也將涸竭。他今遣荀成來救田楷,號步騎三萬,能有五千就算不錯了!區區三五千兵,何足掛齒?

“當下之策,使君可檄曹兗州,發兵萬人,出荏平縣,沿濟水東北上,徑圍歷城,阻荀成兵。

“田楷糧盡,外無救援,此孤窮之寇也,然後使君麾各營精卒,急攻平原縣,以我估計,至多再有個七八天,長則十來日,應就就能平原縣攻陷了。等打下了平原縣,使君提兵東進,與曹兗州合兵,再滅荀成、趙雲,佔歷城在手。有了平原郡,已是打開了青州西邊的大門,再得到歷城,則是控住了青州的咽喉。使君,青州諸郡,就將會悉入我冀,爲使君所有了!”

辛評沒有對荀貞、荀成這兩個人做什麼評價,而是對敵我目前的實力,進行了一番分析,然後在這個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應對的意見。他的這番分析和應對的意見,都很有道理。

袁譚聽了,深以爲然,被說服了,便說道:“先生此議高明!就按先生的此策來辦!”

如是按照辛評的建議,荀成這回援救田楷,大約還真是就無功而返,而且歷城,也極有可能會遭遇到一場惡戰,唯卻是這些已在荀貞的預料中,荀貞已提前對之做出了預防的措施。

就在次日,再一道軍報的傳來,使得辛評的此議無疾而終,在袁譚還沒有開始正式實施之前,就不得不將之停下。這道軍報,正是荀貞所表的青州刺史陳買,統青州各郡兵,共計萬餘,將至濟南郡。

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49 選編死士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65 安之若素使人奇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71 初見一龍(上)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26 決勝45 欺人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9 圍不赦以威生仁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22 今有潁陰乳虎(下)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61 太守行春(上)27 高素三勸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59 荀君爲政(上)11 孟德窮窘設摸金23 豫兗羣豪三人最2 獲名10 邊文禮攘臂不齒8 朱門酒肉路邊骨53 送糧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61 曹刺史安定濟北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52 最後的麻痹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40 蹴鞠4 初雪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70 今才知君是誰人29 盤點籌劃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73 鎮東檄調三將援27 舉薦戲忠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53 滅族(上)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7 清洗潁陰(上)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49 聖如仲尼也好名40 蹴鞠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25 備寇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28 君子報仇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4 守城初戰46 可憐的胡/平45 虎膽奸雄48 正旦之日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44 練軍方略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4 守城初戰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
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49 選編死士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65 安之若素使人奇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71 初見一龍(上)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26 決勝45 欺人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9 圍不赦以威生仁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22 今有潁陰乳虎(下)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61 太守行春(上)27 高素三勸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59 荀君爲政(上)11 孟德窮窘設摸金23 豫兗羣豪三人最2 獲名10 邊文禮攘臂不齒8 朱門酒肉路邊骨53 送糧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61 曹刺史安定濟北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52 最後的麻痹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40 蹴鞠4 初雪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70 今才知君是誰人29 盤點籌劃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73 鎮東檄調三將援27 舉薦戲忠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53 滅族(上)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7 清洗潁陰(上)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49 聖如仲尼也好名40 蹴鞠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25 備寇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28 君子報仇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4 守城初戰46 可憐的胡/平45 虎膽奸雄48 正旦之日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44 練軍方略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4 守城初戰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