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

與荀貞、孫堅、袁紹不同,劉岱是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是有王命的,此外,他的出身也高,名聲亦佳,並且還是當年討董的諸侯之一,所以,只要有他在兗州一天,只要他不行昏招,荀貞也好、袁紹也罷,或者張邈、曹操,便算都覬覦兗州這塊地盤,都不好明着下手去搶。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把劉岱刺死,從而引起兗州內亂,對荀貞來說,實是一件好事,水至清則無魚,水混了纔可趁機得利。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如果行刺劉岱之事風聲走漏,爲他人所知,則就必會引起兗州諸郡的“憤怒”,——這個“憤怒”不一定是真的,但畢竟是荀貞做錯了,等於是主動給別人了一個藉口,那麼,肯定就會不利於他之後對兗州下手,甚而,兗州會有人會以此爲旗號,以“爲劉岱報仇”爲由頭,號召兗州各郡聯兵,來打他的徐州。

從這個角度看,行刺之事又是不可爲的。

荀貞心道:“我記得原本的歷史上,劉岱正是死於這次擊討黃巾的戰中,曹孟德才因此而得以在陳宮、鮑信等部分兗州士人、豪強的支持下入主兗州,如按此來說,行刺劉岱似是多此一舉,但現在多了一個原本歷史中沒有的我,劉岱會不會還是同樣的死因恐怕就不好說了。”

那麼,是行刺還是不行刺?

荀貞細細權衡利弊,對徐卓說道:“卿此策亦不可爲也。”

徐卓問道:“主公可是憂‘衆議’二字麼?”

徐卓和荀貞的關係很親密,和郭嘉、宣康等一樣,他們都是從年少時就與荀貞相識,有的在荀氏的族學裡讀過書,有的早早地就跟從在荀貞的帳下,在他們的心目中,荀貞是“亦父亦兄”的存在,因而,對待他們,荀貞也甚少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

荀貞點頭說道:“不錯。劉公山如被刺死,兗州外有黃巾,內則諸郡各存心思,勢必大亂,此固有利於我,然如遣客行刺之事如泄,物議洶洶,卻是不可不懼也。”

物議就是輿論,輿論就是人心,人心就是政治基礎。

刺死劉岱,趁機搶佔兗州是眼前的小利;人心壞了,將舉步維艱是大不利。

徐卓說道:“其事如泄,確將不利物議。”

正說話間,外邊吏員來報:張昭求見。

兩人遂停下話頭,荀貞請張昭入堂。

張昭登進堂中,手裡拿了份文書,說道:“明公,州府來文了。”

“噢?說的什麼?”

“許子將和劉正禮來了州中。”

許子將是許劭,劉正禮是劉繇,劉岱之弟。

荀貞心道:“他兩人一個在汝南,一個在東萊,怎麼湊到一起,同到我徐州了?”問道:“一起來的?”

“不是。許子將直接去的州府,劉正禮去了淮浦。”

徐卓奇道:“孫侯今在豫州攻陳、樑二國,或爲避戰事之故,許公來我州投明公倒是正常,唯這劉正禮卻怎麼也來了我州?他是去淮浦訪友的麼?”

張昭把州府送來的文書奉給了荀貞,說道,“劉正禮不是爲訪友,而是與許子將一樣,也是爲了避亂。”

荀貞接過文書,展開細看,卻原來:劉繇到淮浦的事情,是陳登的父親陳珪上報給州府的。劉繇和陳珪的交情不錯,他到了淮浦後,頭一個去見的就是陳珪,而且現就在陳家借住,他請陳珪給他物色一處院宅,說是因東萊的局面越來越壞,他打算遷居徐州,想要在淮浦長住。

東萊是劉岱、劉繇兄弟的家鄉,屬青州,位在北海東邊,是青州最東邊的郡,三面臨海,西南邊和徐州的琅琊郡接壤。

自被公孫瓚擊敗後,青州黃巾斷了西入冀州、與黑山軍會師的道路,有的就近撤退到了青州的平原、濟南、樂安等郡,有的到了兗州的濟北等地,然因他們人數太多,區區數郡無法養得起他們,是以,也有的撤得比較遠,到了北海和東萊。

北海、東萊本就有不少的黃巾,現而今加上這些撤至的,其勢更衆,東萊太守無能爲力,僅能保全自身,劉繇因便於日前離開了家鄉,來到了徐州。事實上,早在去年時,劉繇就想來徐州避亂的,但趕上了荀貞起兵北上,與陶謙爭徐,因而只得打消了念頭,今年以來,看徐州的局勢已經穩定下來,而東萊的局勢則越來越惡劣,他遂再起舊意,因乃南下。

徐卓愈是奇怪,於是便又說道:“劉公山現主兗州,劉正禮如爲避亂,爲何不去兗州,而卻來入我境?”

張昭說道:“想來是因見兗州亦有黃巾肆虐,故他不去兗州,而來我州。”

“這倒是有可能。”徐卓頓了下,不覺失笑,對荀貞和張昭說道,“劉公山正要親擊兗北黃巾,而劉正禮寧來我州,也不肯去兗州避亂,這分明不相信他兄長能打勝仗啊。”

荀貞和張昭聽了,也是不由一笑。

張昭問道:“明公,許子將現在州府,不知是把他請來合鄉,還是請他在州府等候?”

許劭和劉繇兩人,都是來了徐州,而一個直接去州府投荀貞,一個則過郯縣而不入,徑直南下到了淮浦去投友,乃是因爲他兩人與荀貞的關係不同,以及兩人的想法大概也有不同。

許劭和荀貞是舊識了,荀貞當年從皇甫嵩討黃巾,從潁川打到汝南,在汝南,他專程去拜訪過許劭,得了許劭一個“荒年之谷”的評價,對他日後的揚名海內大有幫助,汝南、潁川同屬豫州,許劭與荀貞又是州里人,所以,許劭直接去州府投他。

劉繇和荀貞並不相識,可能也有他的兄長是劉岱,而荀貞剛進兵兗州,因此他不願與荀貞走得太近之故,是以,他到了徐州後,不去州府,而是投了陳珪,明顯是要與荀貞保持距離。

也因此故,張昭只問了荀貞怎麼接待許劭,沒有問劉繇。

荀貞沉吟稍頃,心道:“許子將不但昔日對我有‘美譽’,而且名滿天下,月旦評風靡一時,他今既然來了徐州投我,我自應以上禮相待。劉正禮雖不入州府,可我也不能置之不問。”因回答張昭,說道:“許公既至,豈可勞他再來合鄉?我當歸州府與他歡見。劉正禮來了我州,不能讓他自置宅院,我親筆給他去信,他如願來郯縣,梧桐裡尚有空宅,他如樂在淮浦,我令文謙爲他置宅。”

淮浦屬下邳郡,樂進現爲下邳相。

徐卓問道:“明公打算回州府了麼?”

“兗州這邊的事兒大體已然定下,剩下的只有一些兵馬調動、進駐的事宜了,卿可留於此,配合仲卿以及玄德諸君協調部署。我明日就回州府。”

堂外的侍吏來報,又有人來求見,卻是李宣。

25 鄉有野賢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 風物迥異江南地67 本以霸王道雜之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32 破敵(中)14 性格97 孫文臺單騎陷陣84 捕拿張直(下)48 雷霆93 夜夜磨我削葵刀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69 英雄志氣袁本初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92 兵臨西華(中)10 防寇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42 鮑信燭下勸離洛35 褒貶由人17 第一天(中)12 道是襄陽德珪來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32 破敵(中)84 捕拿張直(下)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99 月黑雁飛弓馬逐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72 寧舍濟北取任城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46 盜馬31 督郵一怒(上)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3 殺人68 三軍悄然各入屯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4 風雪夜刺(上)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31 程普諫止回師救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44 許仲程偃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7 虛席相問上策何6 本初何如伯珪強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54 詐死63 同道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8 守職歲滿乃爲真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35 褒貶由人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30 奉先馳雄擊汝南63 叕兒乃有大志乎64 裨將軍新旅建組9 計吏郭圖(上)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83 威震陽翟(上)32 破敵(中)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11 雪夜攻莊22 鵠備分得勝負機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1 雙喜臨門(上)73 忠孝勇武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97 出身未捷身先死77 布植黨羽養虎豹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26 貞之得隴苦不足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8 第一天(下)
25 鄉有野賢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 風物迥異江南地67 本以霸王道雜之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32 破敵(中)14 性格97 孫文臺單騎陷陣84 捕拿張直(下)48 雷霆93 夜夜磨我削葵刀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69 英雄志氣袁本初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92 兵臨西華(中)10 防寇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42 鮑信燭下勸離洛35 褒貶由人17 第一天(中)12 道是襄陽德珪來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32 破敵(中)84 捕拿張直(下)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99 月黑雁飛弓馬逐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72 寧舍濟北取任城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46 盜馬31 督郵一怒(上)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3 殺人68 三軍悄然各入屯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4 風雪夜刺(上)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31 程普諫止回師救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44 許仲程偃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7 虛席相問上策何6 本初何如伯珪強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54 詐死63 同道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8 守職歲滿乃爲真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35 褒貶由人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30 奉先馳雄擊汝南63 叕兒乃有大志乎64 裨將軍新旅建組9 計吏郭圖(上)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83 威震陽翟(上)32 破敵(中)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11 雪夜攻莊22 鵠備分得勝負機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1 雙喜臨門(上)73 忠孝勇武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97 出身未捷身先死77 布植黨羽養虎豹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26 貞之得隴苦不足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8 第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