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

所謂“古者以民之多寡爲國之貧富”,戶口的多寡與古時國家的貧富有直接關係,與當下徐州能否兵強食足也一樣有着直接的關係,所以荀貞對增加戶口一事非常地重視。

和荀彧討論定下增加戶口的幾個辦法之後,荀貞觀閱有關田畝的簿籍。

民爲國本,田爲民本。

沒有足夠多的田畝數量和糧食產量,首先百姓不能富裕,其次也養不起兵。

本朝以來,田畝的總開墾數目大多時期都在七百萬頃上下,有時多點,有時少點。徐州地區不算天下的頭等大州,和內地比不了,但較之前漢,農業方面已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太平時,州中亦有數十萬頃良田,只是現下戰亂,民戶既少,被用來耕種的田地自也就少了。

因爲鐵製農具、牛耕等的廣泛使用,以及代田法的普及和區田法的推行,漢家畝產的糧食量與先秦時期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一畝上田年可產糧四石,中田亦有三石。

荀貞覽閱簿籍,州府統計出來的去年徐州全年的糧食產量總共不到二億石,漢制田稅三十稅一,去年一年全州田稅收入的總數不到五百萬石,較之太平時,已少了很多。

因爲州刺史只有監督州部郡縣長吏之權,而無軍政之權,所以郡國收到的糧、錢等賦稅原本是不需要遞解到州的,原先的徐州也是如此。直到陶謙掌徐州後,前期因要與黃巾作戰,需得有錢糧整建部隊,州府從而才逐漸地掌握住了州內部分郡縣的糧錢收入,但在陶謙時期,他並沒有能把州部內所有的郡國錢糧都收納入手,仍有一些郡縣脫離在外,未被掌控。

比如荀貞在廣陵任太守時,陶謙曾多次問廣陵要糧錢,荀貞大多數時都沒給他,又比如彭城薛禮也是一樣,有時給州里些,有時則不給,再比如琅琊國,糧錢收穫悉入泰山軍兵營,州府亦不能得。陰德爲何要攻泰山兵?其中一個主要的緣故便正是因他堂堂一個國相,卻管不了郡中的錢糧財權。陶謙遣笮融去下邳當國相,又叫他督下邳、廣陵、彭城三郡錢糧,實也是無奈之舉,不派個自己人去,錢糧就收不上來。

當然,和陶謙那時相比,現在州里的情況已經好了很多:至少東海、下邳、廣陵三郡的錢糧收納沒有半點問題,雖然琅琊、彭城仍還沒有直管,但在把臧霸從琅琊調出,用荀成入鎮琅琊,再又任了陳登爲琅琊相後,儘管泰山兵的日常供需現還是由琅琊出,可州府卻也不是半粒糧、一文錢都收不到了,至於彭城,荀貞已經在軍事上完成了部署,對彭城形成了壓制和震懾,接下來,便要在錢糧徵收這一塊兒上對彭城下手了。

總之,單就目前來說,去年全州的四百多萬石石田稅,能被州府掌握到的有五分之三多,但這五分之三的田稅,並不是全部都能被州府得到。

首先,各縣要自留一部分。

一個是用來給縣屬吏發月俸。

縣屬吏皆是由縣長吏自闢,故而月俸不由國家出,而是由縣中出,——郡亦如此。這也是爲什麼時人“視郡爲國”的一個緣故,闢由郡縣,俸之發放也由郡縣,怎不視郡守爲郡君?

前漢時的官吏月俸以錢爲主,本朝明帝前,因國家初建,戰亂的影響未消,谷貴錢賤,官吏的月俸以谷爲主,明帝后至今則是錢穀各半,一半給錢,一半給谷,比如百石吏,每月得錢八百,米四石八斗,——這個“四石八斗”不是粗糧,而是脫殼去皮後的精糧,亦即一個百石吏每年需要發給月俸精糧五十七石多,通常一個縣寺,從功曹、主簿到最低級的書佐等,包括鄉級吏員,多則近八百人,如洛陽縣編制內的員吏共七百九十六人,少亦有一二百人,其中固非皆百石及以上,可總的加在一起,每月的月俸開支也是不小。

月俸開支是一部分支出,再一個是“月食”,也即凡縣寺“有秩”以上的吏員都可以在縣寺的縣廚裡無償吃飯。“有秩”即有一定的品秩之意,任命至少要經過郡府,有印綬。荀貞早前在西鄉當薔夫時做的就是“有秩薔夫”,比小鄉不稱“有秩”,只稱“薔夫”的要高級。

五日一休沐,除休沐日外,縣吏的工作、休息多在縣寺裡,縣中得管飯,這筆開支肯定不能和月俸的開支比,但徐州共計六十餘縣,一年下來,用糧也是不少。

月俸、月食,都是用在吏員身上的開支,其次,還有郵傳開支。

郵傳費用的開支很大,郵傳建築如有破損,需要修繕,這是有關錢的,且不說,只說和糧食有關的:過往吏員、軍情傳遞,凡住宿於郵傳中的,郵傳都需按對方的品級給予不同標準的伙食供應,低級點的官吏,每食三升米,高級官吏不但供米,還有肉,甚而酒,此外,還需供應馬料,馬料通常是粟米,同時,不單是供應來往吏員的馬匹食料,很多郵傳自養的也有馬,按照規定,一匹馬日供食料爲一斗粟,一斗菽,按一匹馬算,一月便是粟、菽各三石。

給官吏、馬匹供應的食物、食料也都是精糧。

月俸、郵傳費用之外,還有賑濟、撫卹的開支。

荀貞和荀彧在適才討論增加戶口的辦法時,其中一條是讓流民還鄉,郡縣可貸種、食,這個“種”與“食”,就都是由郡縣出的。“貸種、食”是爲了安置流民,此外,還有賑濟,流民過縣,或者縣中百姓缺食,縣寺都得出糧賑濟,一則民爲子也,二來,不賑濟就要出亂子。

撫卹這一方面,主要是針對老弱鰥寡,荀貞傳檄郡縣要實按《月令》尊老,又要求郡縣七十以上的老者也要給米肉酒,這些米肉酒都是從郡縣出的。

月俸、郵傳費用、賑濟、撫卹這幾項開支之外,當縣中有什麼大工程,需要徵發徭役時,不給錢,飯總是要管,這也是一筆糧食開支。

林林總總,一個縣每年在糧食上的支出不是個小數字。

其次,和縣一樣,縣糧到郡,郡也要自留一部分。

世道太平時,郡中的各項糧食開支和縣中差不多,只是沒有郵傳的費用支出,主要也是月俸、月食等幾樣,較之一縣中縣吏的數額,郡吏的數額也差不多,大的郡郡吏千餘,小的郡郡吏數百,而當戰亂時,郡裡就要比縣裡多一筆大開支了,那便是軍費。樂進在下邳正式上任後,荀貞特許他可以組建一支郡兵,這支郡兵的日常所需就是從下邳郡的錢糧收入中支出的。

把郡縣所有的開支刨除在外,再除去郡縣各留本地以備而應急的部分,州府現下一年總共可得粗糧百餘萬石。

這個數量就很少了。

州府的開支主要在兩塊兒,首先,一如郡縣,給州吏月俸、月食的開支,其次,雖無郵傳、賑濟等開支,但現下有軍費支出。

一個步卒,月需糧二石左右,一年便是二十四石,少點也得二十石,萬人一年便需糧二十餘萬石,荀貞此前在廣陵時省吃儉用,在大力屯田的情況下,共養兵二萬餘,打下徐州後,從陶謙的丹陽兵、徐州兵以及笮融的下邳兵**料得精卒萬數,目前共有兵三萬餘,一年需軍糧六十萬餘石。這只是步卒的耗需,還有騎兵的戰馬所需。一馬月需,如草料充足,需五石芻稾,近一石糧,如不用草料,全以糧喂,則一月之食,當一卒一年之用,在接收了陶謙的騎兵部隊和戰馬後,荀貞現有騎兵三千餘,備用戰馬千餘匹,年需糧八萬餘石。

步騎相合,荀貞現在一年的軍費開支,只在糧上,便需七十餘萬石。

州吏的月俸、月食支出不算,軍中將校、軍吏的軍俸開支比二千石以上,也即校尉以上,每年統共約需兩萬多石精糧,加上校尉以下、伍長以上軍吏的每年軍俸總支,數額甚大。

除了這些外,被淘汰掉的徐州兵等俘虜,荀貞已把他們分給江禽、棗祗,用來擴大屯田的規模,因樂進等纔剛到任不久,之前又忙着統計本郡的戶口、田畝等數據,還沒能把屯田所需的田地交給江禽、棗祗,所以這些即將轉入屯田的俘虜,荀貞現還得養着,並且即使等他們轉入屯田,起始也不會有什麼收穫,荀貞還得養着他們,且還得給他們糧種。

百餘萬石糧,實在是不夠用。

好在陶謙當州刺史的這幾年,橫徵暴斂,囤積了不少糧食在州倉,笮融也是猛如虎,下邳郡倉中亦有糧儲不少,荀貞在不擴兵的情況下,短期內糧食還不虞短缺。

然而,只看短期,不看長期,卻是不行的。

看完總簿,又看完各郡國分別的田畝簿籍,荀貞說道:“彭城雖狹,亦有田數萬頃,文若,我欲檄令薛彭城即刻解糧三十萬石,送來州府,你說會不會問他要得太多?”

荀彧不由地笑了起來,說道:“彭城雖地有數萬頃,然現用來耕種的沒有這麼多,薛彭城養兵最多時達至萬餘,至今亦有數千,年需軍糧二十萬石,郡縣吏、軍吏每年的月俸又是頗多,以前還給州府遞解過不少,他的郡倉中,我料餘糧必不多也。”

“那就二十萬石吧。”

“二十萬石,他應能拿出。”荀彧頓了頓,說道,“君侯,問彭城要糧只是末節,當務之急,應是在多墾良田,以豐糧收。”

良田者,上田也。現下勞動力不足,便需要在田的優劣上下功夫,十萬畝上田能比十萬畝中田多收十萬石糧,十萬頃就能多收百萬石糧。

“卿可有何良策?”

“徐州多水陂,章和元年,馬伯威興復陂湖,灌田二萬餘頃,漢安元年,張文紀開溝引水,使田得灌,秔稻豐積,此二公留下的遺蹟,我在廣陵時曾實地看過,其鑿溉之利,惠及如今。以彧陋見,州府可遣吏巡視州中,視土田之宜,效前賢之舉,開溝治陂,以得良田。”

馬伯威是馬援的族孫,與大儒馬融同族,張文紀是張良的後裔,此二人均曾任過廣陵太守,荀彧說的那兩件興修水利之事,便是他兩人在廣陵時的政績。

荀貞心道:“興修水利乃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文若此策,我當從之。”在廣陵時,他就想過興修水利,但那時的主要目標是拿下徐州,所以一直沒有將此事付諸實施,現在徐州已入手中,可以分出精力、民力來搞水利建設了。

荀貞沉吟說道:“欲謀其事,必得先有其人。卿可有人推薦,足能擔負此任?”

興修水利是個專業活兒,不懂行的人是做不好的,所以要想辦好此事,就必須得先找到一個合適的專業人選。

荀彧說道:“我嘗與督冶議論水務,受益匪淺。彧以爲,督冶可任。”

督冶校尉蒲滬,他和姚升算是半個老鄉,他祖籍鉅鹿,但生於吳郡,他的祖父曾在吳郡當過縣令,其父當時從之,亦在吳,他便是在那時生下的,後來他祖父病故任上,他從父返鄉,及長,仕州中,刺史薦之,拜爲郎,又出補中丘縣丞,在任中丘縣丞時,荀貞到趙國就任中尉,兩人因之相識。初平中,他和邯鄲榮一起去潁川投了荀貞,討董戰罷,又跟着荀貞來到廣陵,因他通冶煉事,故荀貞任他爲督冶校尉,現掌軍中兵器的冶煉。

荀貞笑道:“倒是合了他的字了。”

蒲滬字觀水,名中有水,字又有水,且是“觀水”,用之主水利事,至少名字很合適。

荀彧亦笑。

荀貞接着又道:“只是軍冶事關軍器,此乃頭等要事,若是調他去興修水利,又有誰可以暫領冶事?”

“昭信校尉魏光爲督冶副手已有不短的時日,我問過督冶,說他已頗通冶煉,可代領之。”

“好,那便由幕府傳檄,叫觀水聽你調派,使公佐暫領冶煉。”

興修水利是個長期的工程,短亦得一年纔可見成效,對農事,荀彧還有兩個想法,當下對荀貞分別道來。

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17 第一天(中)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49 登門16 爲君請功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57 程仲德畫策狠辣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46 室暖臨懷春情在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26 招人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81 不足憂懼劉玄德63 同道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17 虎狼之威(下)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94 會師城下(上)80 擒賊先擒王(上)18 未到輕身入京時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94 願以區區當芹獻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16 亂將至中流擊水2 安南借重荀與張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82 擒賊先擒王(下)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8 遍觀諸郡(下)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16 虎狼之威(上)39 點將封侯趁少年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34 招攬樂進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8 勢先造成計乃行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81 擒賊先擒王(中)25 備寇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0 拜徐州用計離亂23 豫兗羣豪三人最2 禮錢需得四百萬2 二李陰與澤賊通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14 賊困屋中97 趙子龍進克歷城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41 一諾從來許殺身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41 謀重有利爲臣職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67 二月風雷重又動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94 會師城下(上)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2 禮錢需得四百萬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
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17 第一天(中)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49 登門16 爲君請功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57 程仲德畫策狠辣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46 室暖臨懷春情在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26 招人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81 不足憂懼劉玄德63 同道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17 虎狼之威(下)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94 會師城下(上)80 擒賊先擒王(上)18 未到輕身入京時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94 願以區區當芹獻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16 亂將至中流擊水2 安南借重荀與張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82 擒賊先擒王(下)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8 遍觀諸郡(下)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16 虎狼之威(上)39 點將封侯趁少年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34 招攬樂進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8 勢先造成計乃行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81 擒賊先擒王(中)25 備寇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0 拜徐州用計離亂23 豫兗羣豪三人最2 禮錢需得四百萬2 二李陰與澤賊通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14 賊困屋中97 趙子龍進克歷城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41 一諾從來許殺身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41 謀重有利爲臣職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67 二月風雷重又動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94 會師城下(上)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2 禮錢需得四百萬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