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貴顯何氏兩將軍

荀貞既出身名族,又戰功赫赫,而且和袁紹、何顒等黨人名士來往密切,最重要的是,趙忠、張讓這等閹宦看他很不順眼,本着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這一觀點,洛陽的士大夫們當然對他稱讚有加。

“特別是明公捕李鵠下獄之後,事情在洛陽傳開,凡是清正的士大夫、士子,以至太學裡邊的太學生,對明公都是盛讚不已,稱讚明公不畏強禦,有公家族中諸父之遺風。”

荀貞一聽即知,這必定是荀爽、王允、孔融等爲他發起的輿論戰獲得了勝利,因此使得洛陽的輿論一面倒的偏向他,若非如此,李鵠一個小小的六百石郡丞,他的被捕下獄絕對是不會引起京都士大夫或太學生的注意的。

王允、孔融都是出身大士族,素來清潔秉道,在士林中的名聲很高,尤其孔融,一因爲他年少時的一些事蹟,再因爲他生性好提攜後進,所以在年輕士子中的名望很高,特別是在太學裡的名聲更大,荀爽自不必多說,他可以說是現在荀氏一族的代表人物了,其名聲比之王允無有不及,甚至有過之,有他們這些人爲荀貞製造輿論,那麼荀貞在洛陽士大夫、太學裡的名聲自然而然地一下就上去了,用個詞形容就是名聲鵲起,這還只是荀貞捕拿了一個郡丞李鵠而已,可以想見,若是荀貞誅了趙氏,那麼他的名聲會響亮到何等程度,必是天下震知。

說起太學生,兩漢的太學生一向關注政治,他們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最多時,洛陽有三萬太學生,這些太學生有的是公卿子弟,有的是士族子弟,至不濟,也是郡縣知名的“寒士”,這麼多有“背景”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他們的力量固然不足以撼動朝廷,可卻也足以形成一股強大的、不可小覷的力量,尤其是在輿論方面,——這從之前的兩次黨錮就可看出,兩次黨錮皆有太學生的積極參與,當時已然出仕的潁川郡人李膺、賈彪都是太學生的領袖。

打個比方,太學生的參與國事、政治就好比是後世的學生運動,如五四運動等等。

當然了,經過兩次黨錮,黨人的領袖損失殆盡,太學生也受到牽連,如今的太學生較之以往在力量上有所不及,但依然是不容小覷的。在太學生中有了名氣,兩個直接的好處,一個是人口向傳,在輿論中有了好名聲,再一個就是待到天下大亂時,太學生裡的年輕俊傑在擇主之時很可能就會去投奔荀貞。

成大事者,需要本身的能力,更需要人才,尤其是需要有一個人才儲備庫,只有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進來的政治團體纔是一個健康的、能夠長遠發展的政治集團。

所以在聽到太學生對他頗有讚頌之詞後,荀貞極是歡喜,說道:“我的名字竟然已經傳到太學裡了麼?”

尚正、欒固等人在坐,荀貞是他們的長吏,荀貞能夠得到京師士大夫的稱頌,他們也是與有榮焉,非常高興,——他們的前途和荀貞有很大的關係,只有荀貞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他們才能跟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仕途上的發展纔會會好一點,更容易一點。

但是,欒固對荀貞不爲自己的名字被京都士大夫稱讚而感到歡喜,卻爲太學生知道了他的名字而感到歡喜這件事覺得很奇怪,遂問道:“明公之名爲京都的士大夫稱讚頌揚,京都是天下名士、士大夫聚集之地,能夠在京都揚名,此佳事也,卻爲何明公對此不是非常的歡喜,而卻因爲名字被太學生知道而喜形於色呢?”

荀貞心道:“我總不能告訴你天下將亂、漢室將頹?”因而笑而不語,他頓了下,復又問審配:“京都士大夫都是如何說我的?可有批評之詞?”

審配是剛直的人,有什麼說什麼,毫不隱瞞,他答道:“京都士大夫裡有些人對明公的行事頗有微詞。”

“噢?對我什麼的‘行事’有微詞?”

“有人說觀明公行事非儒家正道,而似如酷吏。”

荀貞對這個批評不當回事兒,當今之世,不爲剛健敢斷的法家酷吏,難道去當一個如此前潁川太守陰修或如現在冀州刺史王允這樣空有聲名、而無突出政績的清談庸吏?況且再則說了,剛健敢斷,換個詞兒說就是敢作敢爲,這也是優點。

荀攸即看到了這一點,他插口笑道:“先賢雲‘敢爲天下先’,又說‘事當所爲,雖千萬人吾往矣’,剛健敢爲有什麼不好的?此庸人之見也,不值一提。”

荀貞問審配說道:“還有什麼微詞、批評麼?”

“有人以爲明公殺伐過盛。”

“噢?此話卻是從何講起?”

荀貞雖然是以軍功起家,但評心而論,他的殺伐真的不算“盛”,比起皇甫嵩、朱儁等平黃巾軍時動不動便殺俘坑降,擺築京觀,他的殺伐是很少的,可以說是仁厚的。

審配說道:“說的卻是明公先前在趙國時逼迫地方大族繳納糧食以助軍用之事。”

荀貞以爲批評他殺伐過盛的人說的是他殺的黃巾軍太多,卻不料居然說的是這件事,他笑了一笑,對這個評價亦是不置一詞。他很能理解爲何會有人這樣批評他,無它緣故,階級利益使然,同爲郡縣裡的地主大族,看着荀貞在趙國逼迫趙地的冠族右姓,難免會有人兔死狐悲。

荀貞對此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不能直言出來,不能直接說這些士大夫是爲了私利,也不能說他不在乎這些人批評,因爲畢竟他也是屬於這個階級的,他如果說出不在乎這類批評的話,那麼就會給人一個印象:他好像是背叛了這個階級,那麼以後就可能會失去這個階級的支持,至少是失去一部分這個階級的支持,所以他雖不認同這些人的這種批評,卻亦不說。

後人在描述經濟和政治的關係時,有一個經典的論斷: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後人在評價歷史上的一些人和事時,有時又常會說“具有時代侷限性”。荀貞穿越到這個時代之後,對這兩點有了深刻的理解,當下的經濟條件就是如此,大環境就是這樣,地主、士族壟斷着經濟、文化,從而也壟斷着政治、軍事,靠個人的力量是改變不了這個現狀的,故此他雖然“看不慣”,卻也只能“沉默地順應”,至多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一些不會激起太大反彈的改變。

邯鄲榮卻不以爲然了,他不屑地一笑,說道:“此亦庸人之見,早前君侯在趙郡時,趙地多賊,民不聊生,而府庫空虛,軍用不足,軍用不足就不能用兵,不能用兵就難以平賊,不能平賊就保不了趙地的安定,那些趙地的大族,坐擁萬石之糧,卻只顧自家,不顧國人,這種人,莫說君侯沒有大開殺戒,便是盡數殺了又能如何?也是爲趙人辦了件好事!”

荀貞在趙郡逼迫大族捐糧這件事,主要是由邯鄲榮來辦的,他當然要站在荀貞這邊。

聽了邯鄲榮的話,荀貞笑了笑,轉開話題,又問審配:“可還有別的微詞、批評?”

審配答道:“至於別的,都是吹毛求疵,不值一提的了。”

士大夫也不是全都像孔融、陰修這樣喜歡提攜後進的,也有嫉妒心比較強的,有不願意看到別人的名聲強過自己的,所以吹毛求疵的批評也是有不少的,但這些批評,連審配都不當回事兒,提都不提,那麼荀貞更是不當回事兒了,也就不再多問。

審配歸來,荀貞又擺酒宴,爲他接風。

在酒宴上,荀貞介紹了魏光給他認識。

審配也聽說過魏光的名字,知道他是本郡的一個大俠,他兩人一個士族子弟的出身,一個市井遊俠的出身,雖然脾性不太合,但相見時的禮節卻還是不錯。邯鄲榮與審配亦是初見,他兩人出身相似、脾氣相仿,俱是士族子弟、性格也都剛健,倒是相談甚歡。

卻說給審配接過風、洗過塵後,次日傳來消息,統兵擊滎陽賊的何苗凱旋,平定了賊亂,朝廷旋即詔拜他爲車騎將軍。

這就是外戚的特殊待遇了,早前皇甫嵩平定了數州黃巾,力挽狂瀾,可以說是憑藉他一人之力平定下了百萬黃巾,挽救了漢室大廈之將倒,然而卻連個車騎將軍都沒撈到,還是與朱儁共分了這個將軍號,只被拜爲了左車騎將軍,並且沒多久這個將軍號還又被免掉了,這顯然是朝廷不肯把重權授予皇甫嵩,而何苗只是平定了一股連荀貞在後世時都沒有聽說過的滎陽賊,卻就得到了車騎將軍的重任,功勞遠比皇甫嵩小,官職遠比皇甫嵩大,這就是外戚了。

何進是大將軍,何苗是車騎將軍,何氏一門兩將軍,隨着亂世之將至,何氏漸更顯貴。

57 程仲德畫策狠辣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32 荀衢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36 什伍9 計吏郭圖(上)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53 滅族(上)4 初雪16 爲君請功59 吾候諸君久矣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94 會師城下(上)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51 動手前夜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47 武貴立功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1 張長詈罵府門外68 鳳集西鄉(下)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29 志高行健皓月明65 短歌33 破敵(下)56 熔鑄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38 列得嚴陣詈以挑65 延攬勇士(上)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18 誅滅沈家(上)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33 程偃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3 路見白骨露於野89 智勇兼備褚飛燕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64 裨將軍新旅建組16 子長忿仇求爲應29 樂進歸來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30 朱陽第三45 渡汝過澺沿途聞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1 陳琳表令諸荀怒18 孟德殺囚明軍法(上)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42 君臣自古固多疑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37 無禮賠罪77 布植黨羽養虎豹33 破敵(下)39 可笑雛鳳誘老薑34 招攬樂進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31 破敵(上)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8 府主簿拒降守名85 威震陽翟(下)40 鐵營29 鍾繇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7 獨行
57 程仲德畫策狠辣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32 荀衢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36 什伍9 計吏郭圖(上)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53 滅族(上)4 初雪16 爲君請功59 吾候諸君久矣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94 會師城下(上)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51 動手前夜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47 武貴立功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1 張長詈罵府門外68 鳳集西鄉(下)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29 志高行健皓月明65 短歌33 破敵(下)56 熔鑄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38 列得嚴陣詈以挑65 延攬勇士(上)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18 誅滅沈家(上)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33 程偃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3 路見白骨露於野89 智勇兼備褚飛燕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64 裨將軍新旅建組16 子長忿仇求爲應29 樂進歸來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30 朱陽第三45 渡汝過澺沿途聞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1 陳琳表令諸荀怒18 孟德殺囚明軍法(上)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42 君臣自古固多疑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37 無禮賠罪77 布植黨羽養虎豹33 破敵(下)39 可笑雛鳳誘老薑34 招攬樂進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31 破敵(上)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8 府主簿拒降守名85 威震陽翟(下)40 鐵營29 鍾繇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7 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