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樽前豪傑意難決

這是今天的。

——

王芬其人“性疏而不武”,所謂“不武”,不夠果敢,沒有兵事之才,所謂“疏”,即志大才疏之“疏”,他之所以能名聞天下,成爲黨人的領袖之一,不是因其本身的才能,而是因他家訾豪富,他仗義疏財,肯用家財來幫助落入危難困窘之中的黨人同道,故此得以名入八廚。

廚者,言能以財救人也。

換言之,也就是說,名在八廚之列的王芬,以及張邈等人,他們等同是黨人中的“財主”,和三君、八俊、八顧、八及等以品德、能力爲天下重不同,他們是以家訾得爲黨人領袖的。

不過雖然如此,儘管王芬本人並無出衆之才能,可一旦被他得知龔茂“扯着虎皮作大旗”,在外邊拿着他的名號來爲趙然辦私事,可以預料到,龔茂這個州從事也就做到頭兒了。

不但州從事做到頭兒了,事情傳出去,龔茂在州郡裡的名聲也要徹底壞了。

“名聲也要徹底壞了”不是說他爲趙然辦事,而是說他身爲下吏卻妄用長吏之名在外“招搖撞騙”、污長吏之清名,只這一條,就是不忠不義,必會被州郡的士人、吏員、豪傑唾棄。

這也是因爲龔茂和荀貞以前沒過接觸,不知道荀貞的脾氣,居然敢亂打王芬的旗號來“威脅”荀貞,結果一下就被荀貞的這句話給打蒙了。等他總算反應過來,驚慌失措地從席上跳起,衝到堂門口時,荀貞早已離去,連個背影他都看不到了,放眼看去,只有空蕩蕩的院子。

他此時沒了之前懷怒而來的盛氣,左右顧望,見堂外廊上立了兩個衛士,惶急之下,顧不得臉面,急至其中一個衛士的面前,低聲下氣地問道:“不知荀君去了何處?君能否引我求見?”

此處正堂乃是荀貞平日辦公、接見人的地方,能在這裡守衛的都是荀貞的親信人,俱是荀貞從潁川帶來的鄉人,適才荀貞於離開前在堂門口處冷笑着對龔茂說的那句話,這兩個衛士都聽到了,知道荀貞對這個人充滿了惡感,又怎會理會他?

被龔茂問話的這個衛士瞟了他一眼,懶得搭理他,往邊兒上挪了兩步,轉回目光,繼續目不斜視地持戟挺立。龔茂討了個沒趣,沒辦法,只好轉到另一邊,問另一個衛士。

這個衛士也不搭理他。

事關前途和名聲,龔茂不能就這麼離去,再三搭話,見這個衛士就是不理他,急得出了一頭冷汗,說到最後,已不是“低聲下氣”,幾乎是“苦苦哀求”了。

這個衛士被他纏得煩了,看了看他。

龔茂見他似有說話之意,期待地等着。

這個衛士咳嗽了聲,清了清嗓子,慢條斯理地說道:“我是潁川人,……。”

聽着這個衛士滿口的潁川方言,龔茂不知他爲何說出這句話,說道:“噢?”

“……,聽不懂冀州話。”

龔茂被氣了個半死,豫州、冀州話雖有不同,但兩州相隔不遠,除了一些深山僻壤之地的方言非常拗口難懂之外,其餘的地方大體上都能聽懂對方的話,龔茂都能聽懂這個衛士的話,這個衛士又豈會聽不懂龔茂的話?龔茂無法,這會兒不是發怒的時候,委曲求全,換了洛陽正音,又把剛纔想再次求見荀貞的話說了一遍。

這個衛士卻還是那一句:“我是潁川人,聽不懂冀州話。”

“這不是冀州話,是洛陽正音!”

洛陽正音相當於後世的普通話,是本朝官場上、士林中的通用語,這個衛士就算沒有學過洛陽正音,但洛陽離潁川只有數百里地,洛陽正音和潁川話實差別不大,他也應能聽懂。

這個衛士答道:“洛陽正音我也聽不懂。”

“你……!”

如真聽不懂,又怎會順着龔茂的話說下去?這明顯是連敷衍龔茂都不想敷衍了。

龔茂萬般無法,既然求見不得荀貞,也只能暗罵一句“有其主必有其奴”,既恐且怒地“淒涼”離去,出了府門,登上軺車,命車伕駕轅,趕去趙然家。

他這次來魏郡私見荀貞是因受趙然之請託,也就是說,他現在面臨的這個“前途、名聲皆將不保”的局面是受了趙然的牽累,事情雖然沒給趙然辦成,他冒着寒風跑幾百裡過來總是有點苦勞,而今之計,他也只能奢求可以藉助趙家之勢來保住他自家的前途和名望了。

只是,連他自己都知道,這個“奢求”恐怕也只能是“奢求”了。

王芬再無出衆之才能,到底也是黨人的領袖之一,必是不會接受趙然的說情的。

前途沒了倒也罷了,想及名聲將要敗壞的可怕將來,龔茂孤坐車上,追悔莫及,只想狠狠地打自己兩個耳光,然事已至此,後悔卻也無用了。

果如他之所料,幾天後,荀貞一封箋記送到州府,王芬頓起雷霆之怒,當即把他罷黜,將他逐出了州府,趙然雖有心爲他說情,可派去的說客卻連州府的大門都沒能進去。

州府的吏員來自本州各郡,事情很快傳開,龔茂的名聲徹底敗壞,從此之後,冀州官場、士林算是徹底沒有他這一號人了。

另一方面,荀貞的大名卻又一次傳遍冀州。

荀貞的名字第一次爲冀州人知是在前年,辛璦追拿張角、使張角自盡,當時荀貞、辛璦之名響徹冀州,僅亞於皇甫嵩等寥寥數人之下,第二次爲冀州人知是在他討張飛燕、救鉅鹿時,當時張牛角、張飛燕聚數萬之衆作亂於冀州的腹心之地,州郡爲之震動,荀貞帶兵出趙郡,救下了鉅鹿,把張飛燕逼退回了常山,此兩次都是以軍功聞名,第三次爲冀州人知是在他寫下了“鋤禾日當午”後,這一次是以文采和憐民而爲人知,而現下這一次又爲冀州人知則卻是因爲他的“正直嫉惡”,先捕趙家的走狗李鵠、又一封信便讓王芬革除了龔茂。

……

託荀貞平定郡中賊亂的功勞,魏郡各縣酒壚的生意比前幾年好了很多,尤其是如今漸入深冬,天氣寒冷,各個酒壚裡的酒客更是每日都有不少。

樑期縣最好的酒壚名叫“中山醉”,賣的都是好酒,絕不摻水,能來這裡消費的要麼是富家子弟,要麼是市井大俠,魏光是這裡的常客。

這一天,他如往常一樣來此壚中飲酒。

酒壚裡已坐了四五個酒客,牆角生着炭火,暖氣如春,一杯濃酒下肚,渾身暖洋洋的。

魏光不是一個人來的,與他同來的有兩個樑期的輕俠,其中一人連飲了三杯,大呼痛快,放下酒樽,看了看左右,對魏光說道:“近日州中發生了件大事,君可知否?”

“可是李丞遣吏刺死了李驤,被荀府君捕拿下獄一事?”

這個輕俠大搖其頭,說道:“府君拿李鵠下獄之事,已過去小半個月了,我所說的卻非此事。”

荀貞捕拿李鵠下獄這件事,不但在州里弄出了不小的動靜,而且在底層的市井百姓這裡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百姓雖然大多不知道李鵠和趙家的關係,可卻知道郡丞是個“大吏”,知道李鵠是個“貴人”,昨天還高居人上的“貴人”,轉眼就被荀貞捕拿下獄,淪爲了階下囚,很讓人吃驚,特別是樑期縣的百姓,前些月荀貞逐走了樑期令,現又拿下了郡丞,而今提起荀貞,樑期縣的百姓俱是充滿敬畏。

魏光此前久在趙家爲門客,知道李鵠和趙然的關係,對荀貞敢捕拿李鵠下獄更是又驚又佩。

他舉起酒樽,飲了一口酒,問這輕俠,說道:“不是此事?那是何事?”

“君可知龔茂?”

“你說的可是州府裡監我魏郡的從事龔君麼?”

“正是。”

“怎麼不知?我不但知道他,往年我就食於趙家時還見過他。”

“是,是,君交遊廣闊、爲貴人所重,自非我等可比。……君既知此人,那可知此人前不久被刺史逐出州府了麼?”

“竟有此事?卻是爲何?”

這個輕俠細細地把龔茂被王芬逐走一事的經過一一道出。

魏光聞之,半晌無語。

李鵠被捕下獄一事,對魏光造成的震動和影響遠大於旁人,因爲魏光這些日正與程嘉相來往,而且最重要的是,程嘉已向他微吐了荀貞的延攬之意。

魏光在鄴縣多年,交了不少朋友,朋友裡有輕俠、也有郡府和鄴縣縣寺的吏員,消息較爲靈通,已經聽說李鵠之所以派人刺死李驤是因爲收買李驤不成,結合荀貞之前與趙然的種種不對付,再聯繫到他自家身上,他已經猜出了荀貞延攬他的用意。

他心知,荀貞必是爲獲趙家的**內幕而叫程嘉來招攬他的。

老實說,魏光對荀貞的印象很好,對程嘉的印象也很好。

首先說荀貞,荀貞又知兵善戰,又有文采,又憐憫百姓,又有治民之能,又開襟下士,可謂是既有門第家聲,又英明過人,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是一個“明主”,而且年紀輕輕就身居二千石,前不久又被朝廷拜爲潁陰侯,仕途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其次說程嘉,初見程嘉時,要非因知程嘉是荀貞的親信,魏光壓根就不會和他說話,連正眼瞧他一眼都不會,原因無它,只因程嘉的個頭實在太矮、相貌也實在太醜了,然而接觸之後,他發現自己是“以貌取人”了,程嘉固是身短貌醜,可卻言談風趣、尚氣重義,言辭舉止間自有一番慷慨豪情,能令人忘掉他的醜陋而對他心生喜愛。

荀貞是“明主”,程嘉是“豪士”,要說就此投到荀貞門下應是個上佳的選擇,也許能借以一展鬱壘胸中了一二十年的抱負,可問題是,荀貞招攬是他爲了和趙家作對。趙家興盛了二十多年了,凡和趙家作對之人,就魏光之所見,沒有一個能落得個好下場的。荀貞會不會也是如此?

因而,他猶豫不決。

甚至爲了此事,自李鵠被捕下獄之後,他就閉門杜客,在家考慮其中得失,他一直考慮到今天依舊沒有想出答案,沒有做出決定。畢竟這是大事,可以說是關係到了他全家人的性命,荀貞如能成事,他自可附驥尾,飛黃騰達,可荀貞如不能成事,他全家可能都要受到連累。

連着思考多日不得答案,他今天覺得氣悶,因才約了這兩個輕俠出來飲酒,卻不意剛坐下,就又聽說了因荀貞之故而龔茂被逐之事。

他心道:“荀君行事真果敢剛健,不留後患。”

龔茂是監魏郡的州部郡國從事,反正不能爲荀貞所用,撕破了臉面後,荀貞可能還會受其讒言所害,於是索性上書州中,將其逐出州府。荀貞此舉,確是“不留後患”。

魏光心道:“吾聞凡欲成大事者,有三條不可無有:高瞻遠矚,此其一也;延攬羽翼,此其二也;能謀敢斷,此其三也。此三條者,荀君似皆有之?”

“魏君?魏君?”

魏光回過神來:“啊?”

“君在想些什麼?這般出神!酒都涼了!”

魏光晃了晃手中的酒樽,樽中的清酒漣漪成紋,就好像他現在的思緒繁亂不堪。他藏在心事,想道:“與趙氏爲敵,關乎身家性命,一着如錯,非但我一身死,舉家或亦不保。罷了,且再容我三思之。”笑示樽中酒,說道,“久不出門,聞此酒香,酣然欲醉也。”一飲而盡。

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62 田使君退還平原72 凌霄鴻鵠潁陰侯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32 許顯奉令提兵援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53 不顧母弟朱靈忠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12 敬事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4 性格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4 冀州牧迎節以徵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40 兵非無情不可掌36 會師(上)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2 禮錢需得四百萬88 從徵汝南(上)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71 擒得鄭相逃呂尉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42 三見遲婢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11 前倨後恭因何故39 開練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 上任10 計吏郭圖(下)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45 虎膽奸雄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8 朱門酒肉路邊骨99 月黑雁飛弓馬逐4 留錢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75 欺上弄假國之賊83 威震陽翟(上)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4 飛檄琅琊御冀方12 琴心劍膽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3 先表北海刺青州19 圍不赦以威生仁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37 會師(下)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37 起行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4 豫州乳虎第一威34 一怒之威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70 相見恨晚堂上歡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70 相見恨晚堂上歡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2 雙喜臨門(下)59 吾候諸君久矣32 國家棟梁傅南容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5 風雪夜刺(下)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21 黃帝邢德有之乎47 山雨33 再見遲婢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
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62 田使君退還平原72 凌霄鴻鵠潁陰侯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32 許顯奉令提兵援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53 不顧母弟朱靈忠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12 敬事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4 性格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4 冀州牧迎節以徵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40 兵非無情不可掌36 會師(上)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2 禮錢需得四百萬88 從徵汝南(上)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71 擒得鄭相逃呂尉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42 三見遲婢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11 前倨後恭因何故39 開練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 上任10 計吏郭圖(下)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45 虎膽奸雄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8 朱門酒肉路邊骨99 月黑雁飛弓馬逐4 留錢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75 欺上弄假國之賊83 威震陽翟(上)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4 飛檄琅琊御冀方12 琴心劍膽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3 先表北海刺青州19 圍不赦以威生仁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37 會師(下)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37 起行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4 豫州乳虎第一威34 一怒之威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70 相見恨晚堂上歡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70 相見恨晚堂上歡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2 雙喜臨門(下)59 吾候諸君久矣32 國家棟梁傅南容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5 風雪夜刺(下)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21 黃帝邢德有之乎47 山雨33 再見遲婢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