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

消息一出,山東軍上下盡皆譁然。

山東總兵、左都督王爭回府後,立刻朝各地發出公文,召開了一次緊急軍議,在這次軍議上,王爭的面色一直都是陰晴不定,不過最後他還是忍了下來。

按着歷史的車輪,明朝滅亡還有不到兩年,自己沒必要做這個出頭鳥,只需要順勢而爲,靜待時機既可,決不能爲了一時的惱怒而自毀前程。

聽到這件事,李巖其實也有些自責。

這個名號的忌諱他早就知道,但軍議司內部商議了很久,一致認爲不能把這事情說出來,那時候還不到時機。

當時王爭率主力在遼東抵擋韃虜,而且歸德又有闖軍大舉進犯,本來在興頭上,這麼一來,無異於給了當頭一棒。

王大帥雷霆震怒,那可不是鬧着玩的,若是一怒之下不管歸德,直接出兵京師,那可就是前功盡棄,甚至有可能因此成爲千古罪人。

他們覺得,等到擴軍全部完成後是最好的時機,沒成想王爭卻自己知道了,這可就完全沒辦法了。

“可能是天意吧......”

正這個時候,王爭環視座下諸文武,沉聲道:

“今日,我王爭便以大不敬,出兵死諫,朝廷若不更易爵號,山東軍上下,絕不後退一步,進逼京畿,以爲後路。”

聞言,黃陽等人皆是虎軀一震,進逼京畿!?

可他們緊跟着面上的不是惶恐,卻是興奮,是真的興奮。

這朝廷明裡暗裡坑了自己多少次,上次封爵的事情,明擺着是欺山東軍沒有文人,不僅給王爭極大打擊,更是在山東軍內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相當於狠狠的抽了山東軍一個嘴巴子。

這說出去太磕磣,太難聽了,崇禎這一出,搞得所有喊過“忠烈伯”三個字的人,都是怨憤難平。

這嘴巴子的響亮程度,天下各地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多少人在看笑話等着今日山東軍出醜。

若是不做出應有的迴應,今後如何立威於人,李巖出列彎身道:

“大帥,在下有事要說!”

王爭回頭緊盯了他一陣,這纔開口道:

“講!”

“回大帥,緊逼京畿,眼下的時機還未妥當,況且闖賊、西軍還在虎視眈眈,若大張旗鼓和朝廷對抗,不是明智之舉啊!”

這話說完,衆人紛紛出言駁斥。

朝廷已是欺人太甚,詛咒大帥衣一家老小,若還是息事寧人下去,莫說王爭面無光鮮,就算對於山東軍上下文武也一樣是不好聽。

“夠了!”

王爭擺起手,沉吟半晌,卻是忽然笑道;

“進逼滄州,我意已決,此爲兵諫,何來與朝廷對抗?”

細細揣摩王爭話中之意,李巖猛然發現,最後他還是讓步了,京畿諸府,河間距山東最近,滄州更是要地。

若山東軍佔據此地,北上南返,皆可迅疾而行,便是進可攻、退可守。

“大將軍英明!”

想明白之後的李巖,頓時明白王爭言下之意,心中對這位大帥更加敬佩,叩首再拜說道:

“若朝廷不從,大帥可從滄州斷商旅北運,再令翁州、青州諸地攔截漕船,斷絕南漕北運,實爲下下之策。”

顧君恩點點頭,出列說道:

“以崇禎的性子,大帥初諫其必呵斥不從,爲免成騎虎難下之勢,大帥可用李左軍議之法,截斷南北漕運,若崇禎仍不從。”

說到這裡,顧君恩向地圖指了指,冷笑說道:

“大帥穩定滄州局勢後,可派兵進駐大城,這個時候可以用闖賊和左平賊的法子,號稱我山東出動大軍數十萬,大城乃順天府極南之地,往前皆是平原。”

“就算到時崇禎依舊不從,然我山東大軍距京師只有百里,騎兵數日便可抵城下,大帥可做直取京師之勢,派兵襲擾朝臣京畿莊田,接下來便是看一出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戲碼了。”

顧君恩口音帶着濃濃的陝北味,說起話來幽默風趣,衆將雖然是武人,但卻能一下子就明白,當即是鬨然大笑,就連王爭心情都跟着好了不少。

當然,誰都知道,顧君恩這話裡的太監並不是指真正的太監,卻是指那些朝堂上所謂的清流大臣。

他們頭上頂着清流二字,但斂財和侵佔土地的手段卻一點不少,在京畿外皆的莊田資產大部分都在這些人和北直隸勳戚手中。

王爭甚至不需要探明此地是誰的家產,只需要襲擾一番,便可讓朝臣惶惶難安。

當然了,這麼去做會讓那些朝廷痛罵山東軍,可這些年來他們罵過的還少嗎,王爭卻是越過越滋潤,根本不足爲慮。

最主要的是,他們痛罵過後,緊跟着便會在朝廷上提出妥協,顧君恩便是抓住了崇禎的軟肋。

就算王爭真的率山東軍兵臨京師城下,可是以崇禎的性子,依然不會妥協。

但若朝臣言語相逼,以大義問之,崇禎爲了不讓皇家顏面受損,則多會讓步。

崇禎皇帝在位十五年了,當朝首輔除了溫體仁當的稍微長一點,其他那是走馬燈似的在換。

天子這點性格上的缺陷,莫說北直隸的文武重臣,就是在野的一些有識之士一樣摸的清楚透徹,可以利用的弱點太多了。

......

這次軍議過後,山東軍並沒有直接動作,一切如常進行,就好像不知道這回事一樣。

等到擴招工作完全結束,各地山東軍內外系兵馬熟悉了新的軍制和衣甲規矩後,也便是崇禎十五年的九月份,時任山東總兵、五軍都督府左都督王爭,泣血上疏崇禎。

稱“忠烈伯”名號不妥,言下之意,京師要求崇禎把忠烈伯的名號給換了。

這份奏疏,是王爭就任山東總兵以來,給崇禎言辭最爲有力的一次,其中甚至出現了“若不換,則兵諫”的字眼。

一下子,王爭的這份奏疏在整個北直隸掀起了驚濤駭浪。

首先,封出去的伯爵名號哪有換了的道理,這在大明三百年來從未有之,其次,王爭所言兵諫,也屬膽大妄爲,藐視朝廷之舉。

朝野衆臣這次出奇的一致,很快便統一了口徑,說是山東總兵王爭實在大膽,兵諫說的好聽,但意義上卻等同於公然起兵威脅朝廷,這等事若同意下來,今後大明朝廷還有什麼威嚴。

崇禎皇帝震怒,拒絕了王爭的合理要求。

接到朝廷意思的山東總兵王爭並未就此罷手,聚齊擴招完成後的四大營與明威中軍,實數九萬戰兵,散佈謠言號稱二十萬,在歷城進行了一次規模浩大的出征儀式。

山東軍一次擴招,戰兵竟倍增至二十萬,北直隸衆臣皆驚,惶惶然不敢信,若果真如此,天下還有何人可制王爭?

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一百八十三章:藍圖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
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一百八十三章:藍圖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