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

雙方對峙,勢均力敵,大戰一觸即發。

看着對方前壓並且命令炮營還擊,率先動手的王爭自然是想到這一層,淡淡道:

“各部待命,不得輕舉妄動,黃陽,你帶着玄武營迂迴到火器營前面,保證後方軍械糧草的安全!”

“傳朕的旨意,讓任胡抽出三成的火炮,別的不用打,對準張獻忠的炮營往死了轟,還有,任漢立即帶着鳥銃隊開始射擊,好酒好菜的招待着這些大西的賊子們!”

王爭命令下達,傳令的龍騎兵立即分出兩人朝左右飛奔而去,沒多久的功夫,三個方陣開始離開中軍,向火器營的方向移動。

“鳥銃隊,預備——”

任漢一直在留意對方的動向,回頭看見一身金色甲冑的龍騎朝自己這邊跑來,當時就明白該自己上陣的時候到了,便是讓鳥銃隊準備好。

明確旨意後,任漢立即命令兩千餘人的鳥銃手來到陣前。

這些鳥銃手分成三列,擺着整齊的三段擊陣型,將手中鳥銃端平,黑洞洞的銃口面向對面山巒上衝過來那些密密麻麻的流賊。

許多大西軍兵將沒有注意到的是,這些禁軍火器營的鳥銃手準備工作明顯和以往遇到的任何一支官軍火器兵都不一樣。

他們手中的鳥銃上沒有引線,也沒有用手緊緊按着龍頭,原本那繁雜的準備工作變得異常簡單,大部分大西兵士只是向前衝了三五步的功夫,齊軍鳥銃手驀地就是一陣齊射。

“砰砰砰——”

陣前的白煙剛剛消散,震耳欲聾的聲響還在耳邊迴盪,對面那些大西軍兵士們立時倒下一大片,並且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下一輪齊射居然又到了。

“砰砰砰——”

三段擊這種輪番齊射許多人都聽說過,但齊軍手中的到底是什麼,就算是前明官軍手中都沒有發射如此之快的火器,是對方鳥銃手動作快到他們看不清,還是他們根本不需要任何準備工作?

事實上,上次從畢懋康兩位少師家中找出來的箱子中,除了有幾大篇的人名以外,還要有數不清的火器圖紙,其中一樣,就是遂發火銃的改進方法。

王爭首先派諜報司將名單上的人一一找來,打算全部錄用到火器局中。

要是願意的自然一切好說,待遇極好,遇到那些老頑固就是不願意的,王爭也發過話,就算生拉硬拽,在肩上扛着也要帶過來。

過來之後,大部分的人都會屈服於王爭的淫威之下,但事事總有以外,有些老頑固端的不懼權不怕死,甚至覺得大齊是反賊,硬是不跟你合作。

對於這個,王爭的處置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派人把他們的家人“請”到北京,威逼利誘樣樣都試,反正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逼迫這些人爲自己做事。

不管心肝情願,還是不情不願,有那個才能不給朕做事,留着你幹什麼?

所以現在齊軍火器營中的鳥銃,已經淘汰掉了前明的火繩槍,開始普及推廣畢懋康研究出來的遂發火銃,並且在傑姆等一些西洋傳教士的協助下,對已有的遂發槍不斷的加以改進。

王爭個人對此非常期待,甚至想自己造出一種嶄新的遂發火槍,連名字都叫好了,就叫‘步槍’。

以往用火繩點火,有很多缺點,遇到風雨的天氣,火門裡的火藥不是被風吹走,就是被雨打溼,以致不能發射,甚至就連齊軍這等號令嚴明的隊伍,都時常有未曾瞄準好就過早誤放的情況發生。

火繩槍被環境制約的因素太多,王爭一直都在尋求改進,只是苦於沒有人才。

畢懋康圖冊上記載的是撞擊式燧發槍,王爭拿到之後,如獲至寶,立即命人研究仿造,經過校場檢驗無誤後列裝全軍。

這種撞擊式遂發槍的原理是扣板機龍頭下壓,因彈簧的作用與火石磨擦發火,這樣不但節省了原本火繩槍裝卸繁雜的步驟,而且克服了風雨對射擊造成的困難。

齊軍的遂發火槍不須用手緊按龍頭,使瞄準較爲準確,原本複雜的準備工作變成了端槍瞄準,隨時都可發射。

這種新式燧發槍配有火石自動打火裝置,不怕風雨並不須事先火繩點火,發射速度與精確度大爲提升,配合西方的三段擊戰術,幾乎能達到連續不間斷的輪番齊射。

大西軍的隊伍現在遭受齊軍遂發火器的不間斷攻擊,騷動一直都沒有停下來,看着幾百步外整齊列隊的齊軍大軍,各個都是感到前所未有的壓迫。

每個方陣前面三排的兵士,全都是頂着重甲,就連臉上都戴了面罩,一手提着朴刀,一手拿着大盾,是全軍最強壯的戰士。

這重甲和八旗軍的甲冑還不一樣,本來大齊的匠戶們覺得八旗軍防護力強悍,想要直接取用關外清虜的重甲。

但經過短時間的列裝後,發現就連最強壯的兵士穿戴時間久了都不堪重負,所以只能被迫放棄,重新研製了一種中規中矩的重甲,取名‘齊武甲’。

這所謂的齊武甲,就是大齊兵械局批量生產出來的重甲,用於和對方正面衝鋒保護戰士身體,渾身上下都泛着獨特的光澤,遠遠望去是壯觀無比。

衝在前面的也都是大西中的老兵,自然知道預備這樣一套從頭到腳的盔甲有多麼困難,他們跟着八大王走南闖北,到如今好些的不過也纔是穿着一整套的前明官軍鐵甲而已。

就這個,在大西中已經非常稀有,許多人穿戴着都不願意脫下來,每日都在不斷的到處炫耀。

再回頭看看,和對方一比,自己這身就顯得太過寒酸。

就算是大西軍中的一些軍官,身上的盔甲和裝備怕還不如齊軍衝鋒陷陣的普通兵士,更何況後面還有許多披着全身罩甲的斧槍兵。

齊軍兵士們就那麼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給對方造成的壓迫也是無可比擬,這種心理上的壓迫最爲恐怖,加上對方那佔據絕對優勢的火器,許多大西的兵卒們已經趨於崩潰。

兵士們身上都是精光閃閃的全套盔甲,手裡的刀槍泛着寒光,舉手投足之間,無不顯示着大齊對張獻忠這所謂大西全方面的碾壓,象徵着一個大齊帝國崛起的雄厚實力。

幾名身穿黃色甲冑的騎兵跑過前陣,似乎嘴裡在喊着什麼,但大西軍的兵卒們聽不清,他們只知道,對方寂靜許久的軍陣忽然動作起來。

齊軍位於最前面十幾個方陣在壓陣軍官的帶領下高喊大齊必勝,邁着整齊的步伐,轟隆隆朝大西軍壓迫過去。

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五十四章:震懾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明神宗平倭詔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左光先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明神宗平倭詔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六十五章:闖王泄憤殺吳襄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十四章:震懾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四十六章:納級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
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五十四章:震懾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明神宗平倭詔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左光先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明神宗平倭詔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六十五章:闖王泄憤殺吳襄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十四章:震懾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四十六章:納級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