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

王爭點點頭,手握鋼刀,在臺子上來回踱步,看着下面兵將如雲,鐵甲慷鏘,心中說不出來的激盪。

昨日已收到消息,說是江大率領的水師前日佔領西江口,在西江口那邊的船行打造了幾百艘各式大小船隻用來渡江。

南下雖然速度很快,在外人看來,王爭這次十分強勢。

但內中有些事情,王爭自己心裡有數,這一來一去,僅僅一個多越所耗費的銀聯數目,比往常任何一次戰鬥都要多,所謂的好戰必亡,便是如此。

這種戰爭王爭不是不想打,而是實在太費錢了,打不起,所以這次既然打,就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目標。

歷史上,朱元璋佔據滁州後,曾三次南下圍攻南京,第三次方纔攻下,但依然有了在江南可進可退的局面。

如今的天下形勢,清軍佔據關外,兵精糧足,李自成進逼西安,部衆百萬,都算是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但山東軍僅靠山東一地,還遠遠不夠。

原本的歷史上,天下這星斗一般的棋盤上,博弈者無非是李自成和多爾袞,默默發展了這麼多年,王爭所爲的,就是搶一張入場券。

山東歷城算是山東軍的首府,但其原本不過是個縣城的規模,雖然經過山東軍數年的經營完善,已經繁華了數倍,但以此作爲博弈天下的資本,還遠遠不夠,需要找一個能建立基業的地方。

北上之路雖然更容易,但王爭有難言之隱。

自己還是朝廷的侯爺,北上攻打京師如同反叛弒君,一下就會成天下爭相討伐的對象,到時再出現歷史上的南明,就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打下來的。

佔據了京師有什麼用,無非多了個被韃虜多年肆虐一空的北直隸,哪有南直隸的繁華。

南明要是珠聯璧合,再整出來一個連寇之策,軍入關會打着剿滅自己爲明廷報仇的口號,李自成同樣會用這個藉口北上。

王爭就會被大順、清軍和南明三面夾擊,成了他人爭搶天下的犧牲品,即便再強也必將覆亡。

眼下已經到了崇禎十六年的七月,想要搶一張天下棋局的入場券,王爭除了放手一搏之外,已經別無他法。

想到這裡,王爭朗聲說道:

“順賊席捲中原,南直隸風聲鶴唳,南京城防空虛,若是被賊寇趁虛而入鑽了空子,則天下大勢已矣!”

說到這裡,王爭將首級交給一旁親兵,繼續說道:

“我山東軍二十萬大軍將在今日渡江南下,力保南京,刻不容緩,就算世人因此憎之恨之,受小人蠱惑,王某亦初心不改,矢志護國!”

忽然間,王爭“噌”的一聲抽出鋼刀,指向南京方向,大聲喝道:

“三軍聽令,齊奔南京!”

二十萬大軍的數目灌了水,不過是取個整,讓人聽着更有氣勢,在這個時候也算是正常,像李自成,幾十萬人就已經號稱百萬。

平賊將軍左良玉部下最多也就三十萬人,但卻號稱五十萬大軍,相比之下,山東軍十五萬號稱二十萬,還算老實得多。

山東軍各部在滁州會師後,總人數達到空前的十五萬人,並且除了幾萬的官軍以外,幾乎全員披甲,都是經過重新編訓和無數戰鬥的精銳。

這個數目還不是山東軍能動用的最多兵力,但卻是王爭在不影響各地治安和守備的情況下,所能抽用的最多兵力,對付南京城不到五萬的官軍,應該已經足夠。

安東候王爭一聲令下,山東軍除了在滁州境內留下幾千的外系兵馬守禦以外,十五萬大軍分成三路進入應天府境內,直奔西江口。

到了崇禎十六年,但凡是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能看出來李自成、王爭,還有關外的清軍都在忙些什麼。

這種時候,再死磕下去顯然不是明智之舉,趁亂建立基業纔是最好的選擇。

李自成想要拿下西安,王爭則直奔南京,都是爲了能亂局中建立自己的基業,分庭抗禮。

關外的清軍酋長剛死,各旗爲立君之事爭議不休,可一旦整合起來,立馬就會將目光看向關內,時間有限。

張獻忠回到四川,但是此時他的力量還太小,就算聯合了革左四營在湖廣邊界,廬州府和安慶府一帶鬧事,但短期內也成不了什麼氣候。

這天,江浦城上的官軍百總看見遠方塵煙飛揚,旌旗密佈,當下還有些納悶,難道是賊寇打過來了?

可等他看清楚之後,差點嚇得魂飛魄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山東大軍正朝自己衝過來。

當下哪還有什麼抵抗的心思,屁滾尿流的跑下城去通知千總,千總聽到後同樣是大吃一驚,想都不想就下令開城迎降。

說起來,很多投降山東軍的朝廷軍將和流賊,都在心底覺得並沒有什麼,因爲王爭是朝廷的安東候,山東軍一樣是官軍。

流賊投奔過來,能混個官家的名聲,不再遭人唾棄,並且找到一顆參天大樹靠着,這是天大的好事。

官軍獻城更簡單,說成迎接就行了,反正大家說到底都是官軍,不像歷史上投降清軍一樣有什麼心理負擔。

江浦不過是個縣城,駐防兵力只有幾百餘人,銜頭最好的不過是個千總,駐防兵力甚至不如滁州守備李景光的部下,抵抗更是無從說起。

歷史上清軍將在揚州府的舊江口南下,但是這次,山東軍還並沒有控制揚州府,所以準備在西江口渡江,搶攻大勝關,用最快的速度兵臨南京城下。

事先王爭已經和軍議司的參謀們商議過,考慮了幾種可能的結果。

南京城的朝廷兵馬不會太少,而且又是按照都城的規模和建制,要是強攻一定不容易,可以嘗試歷史上清軍的辦法,讓內應開城。

當然了,這種方法的侷限性很大,可能會貽誤戰機。

王爭內心中還是比較傾向於擊中力量一舉破城,最壞的結果就是用重炮轟開一個空子硬衝進去,事後再花銀子重建這個後果也還能接受。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山東軍南下的事情雖然有些風聲,但因爲王爭處理的迅速,傳到江南的乍一聽都像是傳言。

人家高潔傲岸的史尚書壓根就不信,說現在天下太平,處處繁華,你跟我說有一支大軍要攻打南京?

純屬在扯淡。

山東軍這次沾了史尚書和那些勳戚的光,說你來了都沒人信,算是出其不意,開了個好頭。

不過要是在南京城久攻不下,可就是走崇禎九年後金軍入寇攻打北京的老路了,最後江南的官軍反應過來聯合來救,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在南下之前,軍議司甚至已經將作戰失敗,後撤的幾條線路選了出來,其中最好的一條,無非是從大勝關,用水師戰船原路返回西江口。

戰敗的後果王爭承擔不起,要是成功,就算是佔據了天使和地利,歷史上朱元璋曾三次圍攻南京,最後一次才勉強打下來。

眼下的王爭同樣是如此,一旦失敗,山東軍甚至可能像歷史上的李自成一樣,接連丟失鳳陽、滁州一帶剛剛佔領的大片土地。

南直隸的官軍還是有些力量,如果一舉打下南京,給以震懾,就算是打開局面,打不下來的話,難免南直隸官軍聯合起來北上。

那個時候,如果其它地方的官軍膽子大起來,山東軍就會落得腹背受敵的局面,而李自成就會白白撿了個大便宜。

所以說,這次王爭面對的局面比李自成要兇險的多。

李自成進取西安唯一阻礙就是孫傳庭率領的五省精銳,但王爭一旦速攻不成,將要面對的,就會是整個江南官軍的反撲。

此刻,王爭負手站在福船上,眼眸時而深邃,時而空洞,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手指捻在一起,不斷揉搓。

這爭奪天下的一手棋盤下到現在,王爭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在江南打開局面。

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七十一章:過年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五十二章:反轉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
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七十一章:過年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五十二章:反轉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