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先發制人(下)

“這是怎麼回事?何人敢如此之猖獗?爾爲何不早來報朕!”

對於高智周其人,高宗其實並不是很中意,倒不是對其有甚偏見,而是覺得其才學只是一般,當個御史大夫也就罷了,勉強尚算得上稱職,可要說當宰輔麼,能力上卻是差了不老少,當初之所以會同意其出任宰輔,那完全是爲了平衡朝局罷了,純屬不得已而爲之,可不管怎麼說,高智周都已是宰輔了,說起來也是朝堂的頂樑柱之一,如此這般地被人刺殺,丟的不止是高智周的性命,更是丟朝堂的臉面,這令一向好面子的高宗很受打擊,心底裡的火氣一上涌,話可就說得不是那麼好聽了。

“回父皇的話,蔡州奏報是昨日到了京,如今朝野皆已傳遍,兒臣已是看過了奏本,方纔知曉了些內涵,概因茲事體大,兒臣不敢不來報與父皇知。”

李顯很清楚高宗的心理變化,自不會因其話說得難聽而有甚慌亂的表現,略一躬身,溫言地回答道。

“嗯,說,究竟都是怎麼回事?”

高宗昨日還病着,誰都不見,別說李顯了,便是武后來了,也見不到高宗,毫無疑問,要怪罪李顯隱瞞不報,顯然沒有道理,這一點高宗自也是醒悟了過來,老臉微微一紅,但卻並沒有多作解釋,而是語氣稍緩地往下追問了一句道。

“回父皇的話,蔡州的奏本上說高相乃是在赴州司馬李純的宴請之際,遭人投毒致死的,據查乃是棲霞山餘孽張二率羣匪所爲,蔡州劉刺史已率州軍剿滅了這股悍匪,當場格殺叛匪十八人,其中便有投毒之主廚,具體情形是否如此,兒臣不敢斷言,或許別有隱情也說不定。”

李顯此來便是要先發制人的,告告刁狀也就是不免之事了的,自不會幫着蔡州人等多方掩飾,徑直將奏報上的內容一一道了出來,末了也沒忘了留下個尾巴。

“怎麼又是棲霞山的人,朕不是下過明詔,全天下通緝棲霞山人等了麼?怎地這羣混帳行子又冒了出來,當真殺不絕還是怎地!”

當初李顯在河西遇刺時,便已是上奏要求剿滅棲霞山人等,高宗氣惱於李顯的幾番遇刺,已是發過了明詔,要求各地官府嚴緝棲霞山人等,這會兒一聽高智周之死又與棲霞山扯上了關係,自不免有些子氣急敗壞了起來。

真要是殺得絕那纔是怪事了的,沒見棲霞山一幫老少改頭換面之後,就在您老的宮裡滋潤地活着呢!

對於棲霞山諸般人等,李顯是打心眼裡厭惡的,自是恨不得即刻將這夥不法之徒盡皆掃蕩個乾淨,可惜想歸想,做卻是不能如此去做,理由很簡單,時機尚不成熟,哪怕此際在高宗面前揭破了清虛一夥的真面目也沒用,有着武后的照應,這羣假牛鼻子早就都有了新的出身來歷,壓根兒無法從官面上作出甚大文章來,與其白費力氣,還不如假作不知情,先行隱忍着,到時候再跟這夥賊子算個總賬也不遲,有鑑於此,這會兒面對着高宗的一連串質疑,李顯很是理智地保持了沉默。

“顯兒怎麼看此事?”

高宗發了通怒火,心底裡的煩躁之意稍減了些,再一看李顯在一旁保持着沉默,心中不禁爲之一動,這便將問題拋給了李顯。

щшш⊕ttκā n⊕¢o

“父皇明鑑,此事朝議未定,孩兒卻是不好妄議之,一切還得以父皇聖裁爲準。”

高宗這話裡的試探意味未免太濃了些,以李顯的心智,又怎可能會猜不透,自不肯在此事上妄加評議。

“嗯。”

這起謀刺案子來得太過蹊蹺了些,加之聯想到高智周的立場問題,以及李顯前番提議高智周出巡河南之事,高宗自不免疑心到李顯的身上,先前那一問,自也就含着試探李顯的用意在,倘若李顯真就此事發出一大堆的建議的話,高宗可就要犯叨咕了,可眼下李顯並未如此,高宗心中的疑慮自是稍淡了些,也沒再就此事多言,只是焦躁地起了身,在寢宮裡來回踱着步,良久之後,突然頓住了腳,瞥了李顯一眼道:“顯兒以爲此案是否別有內情?”

“回父皇的話,孩兒以爲應該是有,蔡州劉刺史本章中自言全案已破,賊衆已盡殲,卻無一言提到張二其人謀刺高相的緣由何在,此一條實難解也。”

高宗此問依舊還是在試探,李顯一聽便知根底,應付起來也自輕鬆得很,這便不緊不慢地剖析了下案情,指出了最大的疑團之所在。

“嗯,朕也是作如此想,這棲霞山人等究竟是何來路,爲何總要與我大唐過不去?哼,朕看刑部該好生整頓一下了,連些草莽賊寇都拿不住,朕要這羣蠢貨何用?”

高宗到底不是英主,幾番試探無功之後,已是不再懷疑李顯,轉頭又惱起了刑部的無能,話說得其重無比。

“父皇聖明。”

刑部自打武承嗣等諸武子弟入主以後,便已成了藏污納垢之地,哪怕後頭武承嗣調離了刑部,這等狀況也不曾改變,事到如今,刑部基本上已算是被武后把持住了,在這等情形下,高宗要拿刑部是問,李顯雖不致火上澆油,卻也絕不會去爲刑部諸官緩頰的,索性便來了個稱頌了事。

“罷了,說甚聖明,朕,唉……,朕實在是疲矣,你母后處對此可有甚交待麼?”

高宗本就不是有大主意之輩,說說氣話可以,真要他去整頓諸武子弟,卻是下不了那個手,長嘆了一聲之後,又不放心地問起了武后的看法。

“回父皇的話,母后對此倒是別無交待,兒臣只聽聞有些流言,也不知是真是假,實不敢妄言之。”

李顯來此爲的就是等高宗挑起這麼個話題的,這一見高宗果然如此行了事,精神頓時便是一振,作出一派欲言又止狀地含糊應對了一句道。

“流言?甚的流言,說清楚了!”

高智周一死,意味着朝局又要亂上一陣,這自然是高宗百般不願見之局面,此際一聽“流言”二字,更是有些氣不打一處來,不滿地橫了李顯一眼,沒好氣地喝問道。

“是,孩兒遵旨。”李顯作出一派惶恐狀地躬低了身子,斟酌了下語氣道:“兒臣聽聞有人在朝中暗中串聯,欲推劉禕之接高智周的缺,說是母后對其甚是期許,有意擡舉於其,而今流言四起之下,朝局混沌矣。”

“劉禕之?唔……”

高宗近年來久不理政,對朝中的中、低級官員都已不是太熟悉,可對於劉禕之這個當年的“北門學士”之首,卻還是有着深刻的印象的,也知曉其人頗具才幹,但,這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此人乃是後黨中堅,他若是入了政事堂,朝局的平衡怕就得徹底毀了,顯然不是高宗樂意見到之結果,只是說到該如何不露聲色地將此人否決掉,高宗卻是有些子抓瞎了,一時間沉吟着不知該做何決斷方好了。

“父皇明鑑,孩兒曾與此人共事過,對其確是有些瞭解,此子頗具才略,做事也有股衝勁,倒是能臣之像,只是政事堂乃是國之支柱所在,須得有老成持重之人爲任,方可確保無虞,此兒臣之淺見耳,還請父皇聖斷。”

李顯太瞭解高宗求穩的心理了,這一見其沉吟不語,立馬便猜到了其之用心何在,這便從旁建議了一把。

“嗯,顯兒此言真謀國之道也,朕也以爲當是如此,只是……”

高宗也想用中立的老臣,對李顯的提議自無不準之理,然則細細一想如今的老臣子,赫然發現居然已無人可用了,眼神不禁爲之一僵,話說到半截子,便已是說不下去了,這也不奇怪,高宗繼位已近三十年,早先的堪用之良臣大多已故去,加之其這近十年來都少理政,連好些新晉大臣的人名都記不住,就更別提從中簡拔出人才了的。

“父皇,孩兒聽聞一件趣事,說是致仕老臣劉仁軌前些日子剛納了門小妾,當真頗有廉頗之勇啊,朝中諸臣工說起此事,盡皆轟然不已。”

對於高宗的爲難之處,李顯自是相當的體諒,沒等高宗發問,便以說笑的方式隱晦地提點了一下。

“這個正則(劉仁軌的字)啊,當真人老心花,都快八十的人了,還有這想頭,罷了,朕可不能讓他再這麼禍害下去,就讓他回朝操勞去也好。”

劉仁軌可是老臣了,高宗對其一向寵信,當初武后以劉仁軌年老爲名,勒令其致仕之際,高宗本就不是很樂意,只是懼內病發,沒出頭去阻止罷了,此際政事堂有了缺,高宗自是樂意將其再招回來的。

“父皇聖明!”

有了高宗這句話,李顯也就有了操作的空間,算是從根子上堵住了武后推劉禕之出來爭相位的可能性,自無不滿意之處,這便緊趕着稱頌不已。

“嗯,朕這就下……”

高宗顯然也怕夜長夢多,趁着此際身體尚可,便打算就此下了詔書,以免後頭出現啥不樂見之岔子。

“天后娘娘駕到!”

高宗的盤算雖好,可惜卻沒能實現得了,沒等其將話說完,外頭已是響起了喝道的聲音,高宗聞言之下,臉色可就立馬精彩了起來……

第208章 突圍,突圍!(四)第348章 據理力爭(上)第327章 以進爲退(中)第717章 勸進風波(四)第168章 高調出擊(上)第597章 兄友弟恭(下)第780章 摩擦(上)第738章 推波助瀾(二)第336章 領導權之爭(七)第692章 西征第一戰(一)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55章 武后的應對第502章 及時雨第799章 東都風雲動(五)第197章 摧枯拉朽(中)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4章 生死兩重天(下)第471章 連兒灣之戰(二)第374章 危局(下)第167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五)第424章 絕對強勢(四)第301章 勸進風波(上)第667章 狄仁傑斷案(一)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248章 明槍暗箭(二)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597章 兄友弟恭(下)第282章 一個驚喜第137章 二王斷案(三)第380章 騎軍突擊(下)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六)第717章 勸進風波(四)第36章 臨時協議第514章 狩獵邊關(四)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249章 明槍暗箭(三)第52章 必要的教訓(二)第590章 東都風雲亂(三)第434章 暗算(上)第777章 前塵往事(上)第500章 打出來的協議(三)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46章 良好的開端第170章 李旭輪的求助第29章 來了個“三/陪先生”第465章 巔峰對決(二)第320章 庭前風波起(上)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550章 大決戰(一)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493章 大海濤聲(二)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146章 驅武妙策(下)第6章 謀定而後動(一)第621章 糧庫之戰(二)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110章 各方謀算(下)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313章 上點眼藥第790章 夜探麗水軒(下)第592章 東都風雲亂(五)第649章 欲迎還拒(下)第1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四)第726章 飛鳥行動(上)第682章 糊塗案糊塗斷(三)第648章 欲迎還拒(上)第170章 李旭輪的求助第677章 軒然大波(上)第63章 函谷關夜話(上)第555章 大決戰(六)第209章 突圍,突圍!(五)第94章 妥協的藝術(二)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384章 廓州烽火(二)第400章 奇兵出擊(二)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239章 反客爲主(上)第453章 和爲貴(下)第786章 三方算計(上)第634章 必要的交易(中)第155章 無毒不丈夫(四)第223章 白馬寺遇襲(五)第739章 推波助瀾(三)第96章 妥協的藝術(四)第616章 舉重若輕(下)第569章 英雄末路(四)第726章 飛鳥行動(上)第436章 荒原遇險(上)第627章 糧庫之戰(八)第604章 農夫三拳(下)第586章 紅山宮之約(上)第760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上)第337章 最後的謀劃第246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下)
第208章 突圍,突圍!(四)第348章 據理力爭(上)第327章 以進爲退(中)第717章 勸進風波(四)第168章 高調出擊(上)第597章 兄友弟恭(下)第780章 摩擦(上)第738章 推波助瀾(二)第336章 領導權之爭(七)第692章 西征第一戰(一)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55章 武后的應對第502章 及時雨第799章 東都風雲動(五)第197章 摧枯拉朽(中)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4章 生死兩重天(下)第471章 連兒灣之戰(二)第374章 危局(下)第167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五)第424章 絕對強勢(四)第301章 勸進風波(上)第667章 狄仁傑斷案(一)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248章 明槍暗箭(二)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597章 兄友弟恭(下)第282章 一個驚喜第137章 二王斷案(三)第380章 騎軍突擊(下)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六)第717章 勸進風波(四)第36章 臨時協議第514章 狩獵邊關(四)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249章 明槍暗箭(三)第52章 必要的教訓(二)第590章 東都風雲亂(三)第434章 暗算(上)第777章 前塵往事(上)第500章 打出來的協議(三)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46章 良好的開端第170章 李旭輪的求助第29章 來了個“三/陪先生”第465章 巔峰對決(二)第320章 庭前風波起(上)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550章 大決戰(一)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493章 大海濤聲(二)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146章 驅武妙策(下)第6章 謀定而後動(一)第621章 糧庫之戰(二)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110章 各方謀算(下)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313章 上點眼藥第790章 夜探麗水軒(下)第592章 東都風雲亂(五)第649章 欲迎還拒(下)第1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四)第726章 飛鳥行動(上)第682章 糊塗案糊塗斷(三)第648章 欲迎還拒(上)第170章 李旭輪的求助第677章 軒然大波(上)第63章 函谷關夜話(上)第555章 大決戰(六)第209章 突圍,突圍!(五)第94章 妥協的藝術(二)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384章 廓州烽火(二)第400章 奇兵出擊(二)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239章 反客爲主(上)第453章 和爲貴(下)第786章 三方算計(上)第634章 必要的交易(中)第155章 無毒不丈夫(四)第223章 白馬寺遇襲(五)第739章 推波助瀾(三)第96章 妥協的藝術(四)第616章 舉重若輕(下)第569章 英雄末路(四)第726章 飛鳥行動(上)第436章 荒原遇險(上)第627章 糧庫之戰(八)第604章 農夫三拳(下)第586章 紅山宮之約(上)第760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上)第337章 最後的謀劃第246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