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函谷關夜話(上)

麟德二年八月十三日,高宗下明詔公告天下,稱將於明年正月初一封禪泰山,爲民祈福,以武后爲亞獻,以大司空李勣爲終獻。此詔書一出,滿朝議論紛紛,驚喜者有之,驚歎者有之,反對者更有之,朝野議論紛紛。

麟德二年八月十四日,大司空李勣上本請辭終獻一責,言稱舊傷復發,難耐登高,恐有誤事之虞,懇請高宗收回成議,另委他人。

麟德二年八月十六日,工部尚書閻立本、禮部尚書劉祥道聯合數十朝臣聯名就封禪泰山一事上了本章,言及古禮不可廢,輕易更改,恐有不利,懇請高宗收回讓武后擔當亞獻之成命。於此同時,戶部侍郎王德儉、大理寺少卿侯善業、左史劉禕之等武后一黨諸官則上本反駁閻、劉之本章,聲稱武后累有大功於社稷,爲亞獻乃名至實歸無虞,雙方各不相讓,並爭於東宮顯德殿,太子李弘彈壓不得,雙方遂各自陳本陛前,打起了御前官司,一時間朝野爲之震動。

麟德二年八月十八日,璐王李賢亦就封禪泰山一事上本,明確支持武后爲亞獻,更有工部侍郎楊武等十數名朝臣爲之附,此本一上,原本就亂的朝局立馬就亂得讓人看不清內裡究竟有何玄機。

麟德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始終對各方上本不作表態的高宗突然發出旨意,明詔公告天下,叱責閻立本、劉祥道等人狂悖亂議,貶閻立本爲河南道黜陟使,出劉祥道爲澤州刺史,其餘聯名之大臣各有處罰,或罰奉,或降級,不一而足,於此同時,連下數詔,固請大司空李勣爲終獻,李勣數度上本推託不成,只能就任。

麟德二年,九月初三,高宗再次下詔,調璐王李賢及周王李顯參與封禪泰山事,並令太子李弘留守京師,這道詔書一下,原本就因反對武后一事大敗虧輸的李弘再遭重挫,心情鬱悶之下,竟自病倒於牀,九月初九,周王李顯奉詔離京前往洛陽,十四日,宿於函谷關中。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地勢險要,素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的名,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要地,同時也是長安古道上最知名的一道雄關,自絲綢之路大興以來,商旅絡繹不絕,車水馬龍之盛況前古未有,那等熱鬧勁着實喧囂,縱使是李顯這麼個見多識廣之輩見了,也不禁爲之驚歎連連。

何爲盛唐?這就是了!能活在這等天下第一朝,着實是件令人舒心的事兒!李顯心情不錯,自是看啥都順眼,站在高高的城門樓上,一臉的滿足之感,壓根兒就沒去理會陪在其身側的一衆地方官吏們的奉承話,一雙眼不時地在關下盛市與大道的遠方來回地切換着,似若有所盼之狀,其實心神早已不知飛到何處去了。

“殿下快看,來了,來了!”

就在李顯走了神之際,陪侍在其身邊的高邈突地高聲嚷嚷了起來,瞬間便將李顯從遐思裡驚醒了過來,擡頭望去,立馬便見大道遠端一陣煙塵揚起,數輛馬車在一彪軍馬的簇擁下從一道山灣處轉了出來,風馳電掣般地沿着古道向關城駛來,隊伍前方一面火紅的大旗隨風飄揚,上頭一個碩大的“李”字,旗上的徽號明白無誤地顯示着來者的身份——璐王李賢!

好小子,總算是來了!一看清旗上的徽號,李顯心中立馬滾過一陣激動,手臂一揮,呼喝了聲:“走,隨孤下關迎接六哥大駕!”話音一落,邁開雙腿,大步跑下了城門樓,一派激動得難以自持狀,他這一動,隨侍在側的衆人自是不敢怠慢,亂紛紛地全都涌下了城頭。

馬車隊看起來近,其實離關城尚遠,所爲看山跑死馬便是這個道理,這不,李顯翹首足足等了近半個時辰,疾馳而來的馬車隊才緩緩地停在了關前,當先一輛豪華馬車的簾子一動,璐王李賢已哈腰從車上鑽了出來。

“六哥,您總算是來了,可把小弟給等壞了!”

一見到李賢下了馬車,李顯立馬大步迎上了前去,語氣頗顯激動地招呼了一聲。

“有勞七弟了。”

大半年的時間並不算長,可李賢的變化卻是極大,正處在發育期的身子猛然拔高了老大的一截,比起尚未發育的李顯來說,整整高出了一個頭,原本青澀的臉龐經過地方政務的磨練,也就此成熟了不少,站在那兒,恍然間已有了顧盼自雄的賢王氣概,哪怕一雙眼中激動之色在不停地閃着,可臉色卻沉穩依舊,口中也僅僅只是簡簡單單地道了一聲,並沒有太多的言語。

“六哥,走,小弟已令人備好了酒宴,你我兄弟今日要好生暢飲一番。”李顯見李賢氣度大變,心中不禁有些異動,可臉上卻依舊是熱情無比地笑着,緊趕着邀約道。

“好,七弟的酒哥哥一定要喝,七弟請!”

對於李顯的邀請,李賢自是不會拒絕,微微一笑,比了個“請”的手勢,笑呵呵地與李顯肩並肩走進了關城,哥倆個一路說說笑笑,一派的兄弟情深義重,瞧得隨侍在側的一衆人等皆暗自感佩不已……

接風宴其實也就是吃個意思而已,李賢與李顯哥倆個都不是貪杯之人,自然是意思到了便算了事,然則畢竟與宴者衆,內裡不單有兩家王府的衆多屬官,還有着函谷的地方官員在,哥倆個雖都不想在這等酒宴上多耗功夫,卻也只能耐着性子歡飲上一回,就這麼着,一場酒宴下來,天都已經黑透了,將一衆官吏們打發走了之後,同宿於驛站中的小哥倆個總算是有了單獨會面的機會。

“七弟,此番之事爲兄承你的情了,容爲兄後報。”

驛站的一間空房中,小哥倆個隔着几子相對而坐,面色雖都有些酒後的紅嫩,可眼神都清亮得很,彼此平靜地相視了一陣之後,李賢率先打破了沉悶,頗爲感慨地說了一句道。

李賢這話說得極爲實誠,確實不帶半點的虛言,只因此番要不是李顯及時通報太子的計劃,又給出了明確的建議,李賢絕對無法做出準確的反應,更別想能從中漁利了的,換句話說,他能得以參加封禪大典,並能有調回京師的機會全都是出自李顯的妙手安排,否則的話,那個岐州刺史的活計他李賢還不知要當到何時爲止,倘若遠離中樞日久,即便就是能再回到京師,怕也沒什麼戲可唱了的。

“六哥此言過矣,你我兄弟乃是一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能爲六哥辦點小事,實小弟之幸也。”李顯並未因李賢的感謝而自得,淡淡地一笑,很是誠懇地回答道。

“嗯,七弟之言爲兄信得過,你我兄弟齊心,其力足以斷金,爲兄能得七弟之助,實是天幸。”經過了如此多的波折之後,李賢已經不懷疑李顯對自個兒會別有用心,雖說尚有着些許的提防之心,卻已基本上肯定了李顯自己人的身份。

“六哥過譽了,小弟不過蒲柳之姿罷了,僅能略供驅策,唯有奔走之力耳,實不足掛齒,如今朝局尤亂,萬事尚需六哥居中調度方好。”一聽李賢此言,李顯便已知自己基本上已取得了李賢的信任,躲其背後發展的初步計劃到此算是基本告成,心中不禁暗喜,可臉上卻是一派謙遜之色地恭維道。

“唔,如今那位主兒大敗虧輸,倒是個不錯的時機,七弟對此可有何看法?”李賢沒有去理會李顯的恭維,倒是對那句“朝局尤亂”更感興趣,毫不掩飾地便問上了。

嘖,這廝雖比從前沉穩了不少,可急性的毛病還是沒怎麼改,夠嗆!李賢的話雖說得平和,可李顯一聽便知曉其這是有着乘勝追擊的想頭了,心中不由地暗罵了一聲,可卻並沒帶到臉上來,而是略一沉吟道:“六哥所言固然有理,只是在小弟想來,那人此番雖受了些挫折,可根基尚在,並非輕易可以撼動得了的,而今六哥剛剛還朝,實不宜鋒芒畢露,在小弟看來,六哥若是能在父皇、母后面前爲其稍作緩頰或許別有效用,當然了,這僅是小弟之淺見耳,具體如何行止,還需六哥拿主意。”

“嗯,再看罷,姑且如此也好,七弟,封禪之後,估計父皇必有旨意,爲兄或許將能參預朝務,七弟對此可有見教否?”一聽李顯不贊成自個兒的主張,李賢很明顯地皺了下眉頭,沉默了良久,在心中將李顯的建議反覆地思量了一番,末了,長出了一口大氣,算是勉強同意了李顯的提議,只是心中顯然不是太情願,這便將話題轉到了實務上。

呵,這廝的好勝心還是那麼強,有趣!李顯一聽便知李賢這是剛被自己說了一通之後,心有不甘,想從朝局實務上找回些面子罷了,心中暗笑不已,不過麼,這個面子李顯還是要給的,哪怕李顯對於朝廷實務其實熟捻得很,這便假作沉吟了一番之後,搖了搖頭道:“六哥見笑了,小弟實不曾歷練過,對此恐難有置啄之處,一切聽憑六哥決斷便是了。”

“嗯,那倒也是,不過麼,依七弟之才幹,過些年熟捻了,一準是個中好手。”一聽李顯這般說法,李賢頓覺先前被稍挫的面子找回來了,這便笑着寬慰了李顯一句。

“六哥過譽了,小弟也就是個廝混的貨罷了,卻不知六哥打算從何入手,小弟也好幫着參詳一二,哪怕出些微薄之力也是好的。”朝堂實務可不是開玩笑,萬一要是出了岔子,那樂子可就大了去了的,一聽李賢似乎早有定計一般,李顯的心裡可就犯起了叨咕來了。

“不瞞七弟,爲兄打算從戶部入手,如今關中雖富庶,卻缺糧,漕運不利亦是其中之根由,若能從此行去,當大有可爲之處,不知七弟以爲如何?”李賢果然是早就想好了出手的方位,笑呵呵地便將話題點明瞭出來,他倒是說得爽利了,卻令李顯的頭就此大了起來……

第574章 內幕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641章 激爭連連(下)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90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下)第495章 大海濤聲(四)第493章 大海濤聲(二)第348章 據理力爭(上)第288章 夜幕深沉第109章 各方謀算(上)第559章 風捲殘雲(一)第804章 決戰洛陽宮!(四)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289章 宮廷劇變(上)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226章 從長計議(下)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612章 東宮大宴(上)第576章 奇襲那曲第228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761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中)第616章 舉重若輕(下)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529章 乾字計劃(三)第388章 雙雄會河州(上)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450章 驛站之血夜(四)第512章 狩獵邊關(二)第786章 三方算計(上)第155章 無毒不丈夫(四)第730章 先發制人(上)第121章 孤就是要拉攏於你(下)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787章 三方算計(中)第10章 二王鬧京師(上)第413章 連捎帶打(五)第218章 有愛便要去爭取第557章 大決戰(八)第38章 初見駱賓王(下)第526章 裴行儉的助推第524章 伏牛川之戰(九)第460章 臨州盟會(三)第377章 血與火(中)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330章 領導權之爭(一)第530章 乾字計劃(四)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713章 窮途末路(下)第566章 英雄末路(一)第440章 獵殺與反獵殺(下)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626章 糧庫之戰(七)第662章 波濤洶涌(上)第451章 和爲貴(上)第456章 部族大聯盟(中)第530章 乾字計劃(四)第350章 李旭輪之官第332章 領導權之爭(三)第791章 大勢所趨(上)第371章 河州之殤(中)第670章 狄仁傑斷案(四)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558章 大決戰(九)第260章 矛盾上交(上)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476章 貪功冒進第274章 決勝一擊(下)第341章 陰謀進行時第641章 激爭連連(下)第493章 大海濤聲(二)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394章 斬使立威第276章 就藩風波(二)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244章 要玩就玩得個大的(下)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101章 奇峰突起(上)第685章 糊塗案糊塗斷(六)第308章 彼此試探(三)第195章 突破大通河谷(下)第811章 洛陽攻防戰(上)第433章 以打逼和第716章 勸進風波(三)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647章 各有謀算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91章 力挽狂瀾(上)第294章 兄弟之約(下)第460章 臨州盟會(三)第358章 夜戰八方(四)第192章 不服?打到你服!(三)第811章 洛陽攻防戰(上)第769章 天荒山阻擊戰(八)第492章 大海濤聲(一)第251章 明槍暗箭(五)第800章 東都風雲動(六)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
第574章 內幕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641章 激爭連連(下)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90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下)第495章 大海濤聲(四)第493章 大海濤聲(二)第348章 據理力爭(上)第288章 夜幕深沉第109章 各方謀算(上)第559章 風捲殘雲(一)第804章 決戰洛陽宮!(四)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289章 宮廷劇變(上)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226章 從長計議(下)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612章 東宮大宴(上)第576章 奇襲那曲第228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761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中)第616章 舉重若輕(下)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529章 乾字計劃(三)第388章 雙雄會河州(上)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450章 驛站之血夜(四)第512章 狩獵邊關(二)第786章 三方算計(上)第155章 無毒不丈夫(四)第730章 先發制人(上)第121章 孤就是要拉攏於你(下)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787章 三方算計(中)第10章 二王鬧京師(上)第413章 連捎帶打(五)第218章 有愛便要去爭取第557章 大決戰(八)第38章 初見駱賓王(下)第526章 裴行儉的助推第524章 伏牛川之戰(九)第460章 臨州盟會(三)第377章 血與火(中)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330章 領導權之爭(一)第530章 乾字計劃(四)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713章 窮途末路(下)第566章 英雄末路(一)第440章 獵殺與反獵殺(下)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626章 糧庫之戰(七)第662章 波濤洶涌(上)第451章 和爲貴(上)第456章 部族大聯盟(中)第530章 乾字計劃(四)第350章 李旭輪之官第332章 領導權之爭(三)第791章 大勢所趨(上)第371章 河州之殤(中)第670章 狄仁傑斷案(四)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558章 大決戰(九)第260章 矛盾上交(上)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476章 貪功冒進第274章 決勝一擊(下)第341章 陰謀進行時第641章 激爭連連(下)第493章 大海濤聲(二)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394章 斬使立威第276章 就藩風波(二)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244章 要玩就玩得個大的(下)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101章 奇峰突起(上)第685章 糊塗案糊塗斷(六)第308章 彼此試探(三)第195章 突破大通河谷(下)第811章 洛陽攻防戰(上)第433章 以打逼和第716章 勸進風波(三)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647章 各有謀算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91章 力挽狂瀾(上)第294章 兄弟之約(下)第460章 臨州盟會(三)第358章 夜戰八方(四)第192章 不服?打到你服!(三)第811章 洛陽攻防戰(上)第769章 天荒山阻擊戰(八)第492章 大海濤聲(一)第251章 明槍暗箭(五)第800章 東都風雲動(六)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