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

大災之年確實不宜動刀兵,這個道理李顯自不會不清楚,可李顯更清楚的是倘若此時不給予吐蕃迎頭痛擊的話,將來收拾起殘局來勢必要花更多上數十倍的代價,再者,李顯也有着自個兒的私心在,那便是趁此機會將觸角伸進軍伍之中,倒也不求能掌握多少的兵權,但求能撈些資本,以便在軍中樹立威信,爲將來之大計埋下個伏筆,故此,無論是於公還是於私,這一仗都必須打,不單要打,而且還得必勝!

“顯兒啊,你能有這份爲國之心,朕心甚慰矣,只是眼下這局面……,唉,父皇便是想出兵,怕也無力爲之啊。”

衆人雖皆緘默不語,可一個個臉上卻都是不以爲然之色,只是事關重大,面對着的又是以雄辯著稱的李顯,衆人自不想在高宗開口前胡亂出言反對,沉默便成了一衆大臣們不約而同的選擇,到了末了,高宗實在是忍不住了,長嘆了口氣,滿臉遺憾之色地說了一句道。

“父皇明鑑,孩兒以爲我軍處境是難了些,可賊軍更難,若不然,吐蕃小兒也不會在大勝之際急於與我簽訂和約,由此可見,其損失定不在我軍之下,況且此番大戰乃在其境內發生,戰火蔓延之下,其國力之損耗必巨,再者,戰起時,恰值牛羊繁殖之時節,乏人照料之下,其牲畜損失非小,而此際又是牛羊準備過冬之時,須得精心照料方可,若戰火再起,今冬賊子難熬矣,此爲不得不戰之理也!”儘管高宗已表明了無作戰之心,可李顯卻不肯放棄,慷慨激昂地進諫道。

“這……”

高宗性子雖懦弱,可在對外用兵上卻是從來不含糊的,這一點倒是學足了太宗的作風,前些年若非身子骨不行,他原本還打算親征高句麗的,此時一聽李顯說得頗有道理,不禁便有些心動了,可再一想到眼前的災情,剛燃起的熱情很快便又萎靡了下去,皺着眉頭,遲疑着不敢下定決心。

“父皇,時不我待啊,若是讓吐蕃賊子熬過了今冬,我大唐再要想收回安西四鎮怕是難了,一旦西域陷落,商路斷矣,我大唐歲入銳減倒是其次,赫赫威名恐也將受累矣,此誠不可以漠視之,且孩兒以爲此戰勿須出動大軍,偏師一旅足可敗敵,兒臣雖不才,然習武多年,自問尚能戰而勝之,願爲父皇效命沙場,懇請父皇恩准!”李顯觀言察色的本事過人,只一看高宗的臉色,便知其已是有所動心,這便狠狠地加上了一把火。

“陛下,此事重大,輕忽不得,還是再議爲妥。”

高宗倒是被李顯的慷慨激昂所打動,還真有心成全李顯一把,可惜沒等他開這個口,武后突然從旁插了一句,登時便將高宗已將將出口的話生生打回了肚子裡去了。

“媚娘所言有理,此事便先議到此處罷,諸臣工回頭皆就此事上本言事,朕要好生斟酌一二。”高宗對武后的建議從來就沒啥抵抗力,加之其內心深處對此戰的前景也頗有擔心,這便沉吟着丟下句話,站起了身來,轉身向後殿行了去。

該死的老賊婆子,不多嘴你會死啊!李顯對武后這橫插一手氣惱得不行,可眼瞅着高宗已走,卻也無可奈何,只得跟郝處俊等人虛虛寒暄了一番之後,有些個悻悻然地出宮回府去了……

事情沒能一鼓作氣地辦將下來,李顯心裡頭自不免稍有些失落,可遠不到沮喪的地步,畢竟高宗並沒有下定最後的斷奪,事情依舊大有可爲,至少在李顯看來便是如此,當然了,李顯也很清楚他要想順利拿到出征的帥印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最後決斷下來前,有着無數的工作要做,這其中最關鍵的便是要說服姜恪其人。

姜恪可不是尋常人,其祖先正是三國時有名的蜀國大將姜維,其家世代爲將,其祖曾任前隋秦州刺史,其父則是大唐開國元勳姜寶誼,官居左武衛大將軍之高位,可謂是將門世家,其本人曾長期在河西走廊任職,一生大小戰事無數,立功甚巨,雖說剛調入朝中爲官,可卜一入朝便高居左相,排名朝臣第一位,儘管因立足未穩之故,甚少干預朝政,然則高宗卻對其甚爲寵信,但有進言,絕無駁回之時,說是一言九鼎也不爲過,很顯然,若是姜恪能同意出兵的話,說服高宗的可能性便將大增,對此,李顯有着足夠的信心,只因李顯很清楚姜恪其人果決敢戰,非貪生怕死之輩,當然了,眼下武后也攪進了此事,姜恪敢不敢仗義直言可就不好說了的,可不管怎麼說,去姜府走上一趟已是勢在必行之舉。

姜家世代高官,姜恪本人又位居左相,家境自然是不差,然則姜恪本人不好奢華,其府邸也就不甚講究,別說跟頂級豪門那等動輒便是百餘畝的大宅院相比,便是比起尋常富貴人家來,也頗有不如,說是簡陋也不爲過,別的不說,光是那兩扇油漆脫落得斑斑點點的硃紅大門,叫人看着就覺得寒酸無比,渾然沒有半點首相大人府邸應有的氣派,倒跟個破落戶相彷彿,然則等候在門外的李顯卻不敢有半點的小視之心,只因李顯很敏銳地發現無論是陪着笑臉站在自個兒身旁的門房管事還是面無表情地站在大門口的家丁們,全都是精銳之士,一個個身上滿是掩飾不住的精悍與血煞之氣,顯然都是久經沙場之輩,能用這等強悍之輩爲僕者,試問又有誰敢小瞧了去?

“末將姜業參見周王殿下。”

就在李顯爲姜府能擁有精悍之士爲僕而感慨不已之際,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輕人從府門裡大步行了出來,一見到李顯的面,先是微露驚容地愣了愣,接着疾走數步,搶到了近前,恭敬地行了個參見禮。

“姜將軍不必多禮,令祖可在府中麼?”

李顯來前做足了功課,自是知曉面前這位正是姜恪的唯一孫子——姜恪本有二子,然則皆早早戰死於沙場,膝下唯遺一孫,年紀比李顯大了一歲,雖掛了個騎都尉(從五品上)的武將虛銜,卻尚不曾入仕爲官,前世時,此子在姜恪死後不久便加入了軍伍,可惜尚未能嶄露頭角,便在收復安西四鎮的戰場上壯烈成仁,以致姜恪這一支就此絕了後,李顯前世時雖與此人素不相識,可卻曾聽說過此人之勇武,此時見其身形高大魁梧不在自己之下,心中好感大起,這便笑着擡了擡手,甚是溫和地問了一句道。

“這個……”

李顯對姜業頗具好感的同時,姜業也對聞名已久的李顯起了結交之心,這一聽李顯的問話,原本打算說的託辭竟有些子說不出口了。

“姜相可是有甚不便麼?”

李顯只一看姜業的臉色,立馬便知曉姜恪顯然不想在此時與自個兒見面,不過麼,李顯臉皮厚,半點忌諱都不講,笑呵呵地明知故問了一句道。

“家祖說他有癢在身。”

姜業顯然也是個妙人,微微一笑之後,給出了個絕妙的答案。

啊哈,這傢伙還真有趣得緊!李顯一聽這等妙答,忍不住便放聲大笑了起來,姜業巴眨了下眼睛,也跟着呵呵地笑個不休,直看得邊上侍候着的下人們全都茫然不知所以。

“姜兄,小王身上正有着治病之良方,不知姜兄信是不信?”

李顯大笑了一番之後,面容一整,一本正經地說了一句道。

“殿下,您請!”

姜業沒回答李顯這句明顯是調笑的話語,只是會意地笑了笑,煞是乾脆地一擺手,作出了個“請”的手勢。

“姜兄,請!”

李顯也沒多廢話,擺手示意了一下之後,由姜業陪着便行進了姜府的大門,一路穿堂過巷地到了二門廳堂,方纔轉過照壁,入眼便見姜恪早已站在堂前恭候着了,很顯然,這老爺子怕是早就知曉自家孫子攔不住李顯的大駕。

“下官參見周王殿下,老朽有癢在身,不克遠迎,還請殿下海涵則個。”

一見到李顯與姜業行了過來,姜恪先是狠狠地瞪了嬉皮笑臉的姜業一眼,而後方纔整容對着李顯一躬身,語氣平淡而又略呈無奈地見禮道。

“姜相不必如此,小王冒昧前來打攪姜相清修,實是罪過,然,事關社稷萬年大業,小王不得不耳,還請老相爺見諒。”李顯笑着還了個禮,幾乎是開門見山地道明瞭來意。

“殿下請上座。”

姜恪乃有名的智謀之帥才,又怎可能會不清楚李顯的真實來意,然則顯然對此事頗有顧忌之心,並沒有去接李顯的話頭,而是不動聲色地側了下身子,擺手示意李顯上堂就坐。

“姜相,請!”

李顯自是知曉姜恪爲人謹慎,也沒指望着一上來便能得到姜恪的全力支持,不過麼,李顯敢前來姜府,自然是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倒是不介意姜恪的冷淡表情,這便微微一笑,客套了一句之後,大步走上了堂去……

第33章 死纏濫打(上)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471章 連兒灣之戰(二)第169章 高調出擊(下)第764章 天荒山阻擊戰(二)第549章 烽火連天(八)第674章 殺心暴起第265章 二武現身第443章 突圍而走(下)第200章 吐蕃異動第6章 謀定而後動(一)第613章 東宮大宴(下)第659章 相位之爭(七)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126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69章 微露的殺機(上)第342章 風起青萍之末(上)第88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上)第364章 戰幕拉開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663章 波濤洶涌(中)第342章 風起青萍之末(上)第739章 推波助瀾(三)第311章 魚與熊掌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412章 連捎帶打(四)第561章 風捲殘雲(三)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412章 連捎帶打(四)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627章 糧庫之戰(八)第366章 鄯州攻防戰(中)第308章 彼此試探(三)第418章 缺人之憾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548章 烽火連天(七)第501章 打出來的協議(四)第625章 糧庫之戰(六)第614章 舉重若輕(上)第735章 越王的抉擇第704章 殺戮之樂章(六)第670章 狄仁傑斷案(四)第464章 巔峰對決(一)第70章 微露的殺機(中)第486章 初爲人父第467章 巔峰對決(四)第476章 貪功冒進第810章 小勝首陣第609章 林虎歸來第298章 強硬碰撞第462章 暗夜殺機(上)第587章 紅山宮之約(下)第614章 舉重若輕(上)第465章 巔峰對決(二)第464章 巔峰對決(一)第48章 大計劃之啓動(二)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28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394章 斬使立威第684章 糊塗案糊塗斷(五)第288章 夜幕深沉第709章 血色黃昏(上)第385章 廓州烽火(三)第286章 騎驢看唱本第201章 四面楚歌(上)第593章 高宗的心思第720章 對飆演技第476章 貪功冒進第53章 必要的教訓(三)第202章 四面楚歌(下)第671章 狄仁傑斷案(五)第776章 捷報抵京第365章 鄯州攻防戰(上)第427章 絕對強勢(七)第305章 變數出現第135章 二王斷案(一)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558章 大決戰(九)第16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29章 來了個“三/陪先生”第514章 狩獵邊關(四)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第577章 當雄會戰(一)第672章 狄仁傑斷案(六)第411章 連捎帶打(三)第529章 乾字計劃(三)第588章 東都風雲亂(一)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231章 白雁之約(上)第651章 順水推舟(中)第436章 荒原遇險(上)
第33章 死纏濫打(上)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471章 連兒灣之戰(二)第169章 高調出擊(下)第764章 天荒山阻擊戰(二)第549章 烽火連天(八)第674章 殺心暴起第265章 二武現身第443章 突圍而走(下)第200章 吐蕃異動第6章 謀定而後動(一)第613章 東宮大宴(下)第659章 相位之爭(七)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126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69章 微露的殺機(上)第342章 風起青萍之末(上)第88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上)第364章 戰幕拉開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663章 波濤洶涌(中)第342章 風起青萍之末(上)第739章 推波助瀾(三)第311章 魚與熊掌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412章 連捎帶打(四)第561章 風捲殘雲(三)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412章 連捎帶打(四)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627章 糧庫之戰(八)第366章 鄯州攻防戰(中)第308章 彼此試探(三)第418章 缺人之憾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548章 烽火連天(七)第501章 打出來的協議(四)第625章 糧庫之戰(六)第614章 舉重若輕(上)第735章 越王的抉擇第704章 殺戮之樂章(六)第670章 狄仁傑斷案(四)第464章 巔峰對決(一)第70章 微露的殺機(中)第486章 初爲人父第467章 巔峰對決(四)第476章 貪功冒進第810章 小勝首陣第609章 林虎歸來第298章 強硬碰撞第462章 暗夜殺機(上)第587章 紅山宮之約(下)第614章 舉重若輕(上)第465章 巔峰對決(二)第464章 巔峰對決(一)第48章 大計劃之啓動(二)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28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394章 斬使立威第684章 糊塗案糊塗斷(五)第288章 夜幕深沉第709章 血色黃昏(上)第385章 廓州烽火(三)第286章 騎驢看唱本第201章 四面楚歌(上)第593章 高宗的心思第720章 對飆演技第476章 貪功冒進第53章 必要的教訓(三)第202章 四面楚歌(下)第671章 狄仁傑斷案(五)第776章 捷報抵京第365章 鄯州攻防戰(上)第427章 絕對強勢(七)第305章 變數出現第135章 二王斷案(一)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558章 大決戰(九)第16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29章 來了個“三/陪先生”第514章 狩獵邊關(四)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第577章 當雄會戰(一)第672章 狄仁傑斷案(六)第411章 連捎帶打(三)第529章 乾字計劃(三)第588章 東都風雲亂(一)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231章 白雁之約(上)第651章 順水推舟(中)第436章 荒原遇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