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

唐軍士兵們拖走了人頭和屍體,又有人提來了水桶,清洗了宮殿的臺階,剛剛發生的流血事件很快被洗地乾淨。

接下來就應該賞賜有功之臣了,唐軍當然輪不着小勃律來賞。國王莫拿利應該要賞的是曾經在唐軍入境後首先支持唐軍的勢力,所以最大的功臣就該是阿弩越的族長,同時也是阿弩越城的城主阿貝朗。

這時阿貝朗等一干功臣進入殿中,高仙芝仍然站在旁邊主持大局,雙手把橫刀拄在地上,聲音低沉地說道:“阿貝朗功勳卓著,而且也有治國之能,大王是不是應該任命他爲國相,讓他輔佐你共同治理國土?”

“當然,當然。”國王連聲附和道:“既然阿貝朗是治國的幹吏能臣,我就任命他爲國相,同時將國政委任於他。”

阿貝朗抱胸致謝:“阿貝朗定不負我王信任。”

接下來一大批親唐的官員得到了任命,高仙芝很是滿意。不過他還有一着後手,那就是由唐軍和小勃律共同組織一支軍隊,長久鎮守小勃律。只是這支軍隊的實際領導者必須是安西軍,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只是對於駐守小勃律軍的軍使的人選,還有當地人和唐軍的比例,軍隊的構成,需要唐軍自己私下裡商量解決之後再提上來。

高仙芝轉身對莫拿利躬身抱胸說道:“大王,今天的廷議就到這裡,明天上午還在這座大殿裡,我們再商議駐守軍隊的事情。”

這是莫拿利王今天聽到的第一件讓他高興且安心的事情,他剛剛還擔心唐軍在這裡一通亂搞之後,會不會就這樣拍拍屁股走人了,萬一吐蕃決心捲土重來,他們應該如何應對?

“對,對,大將軍一定要派軍隊留下來,小勃律的安危就全拜託將軍了。”

高仙芝:“大王不必擔心,退朝!”

……

高仙芝領着衆將回到城中六纛所在中軍行營,這裡原本是孽多城的官署,被唐軍臨時徵用。

他坐在官署的石廳中央,下方左右坐着唐軍的高層軍官。高仙芝雙手扶在膝蓋上問衆人:“我們準備在小勃律留一支軍隊,軍使等主官當然還是由我們自己人擔任,各位認爲誰適合在此擔任軍使,請舉薦出一個人。”

高仙芝此言一出,下面的人鴉雀無聲。誰都知道這是個倒黴差事,一旦被安排到了這裡,就會變成被人遺忘的角落。

高大將軍看到衆人這個模樣,明擺着就是所有人都不情願,誰都不願意站出來替朝廷分憂?

他哼了一聲慢悠悠開口:“我本欲委任席元慶鎮守小勃律,可惜他家中有年過六旬的老母需要照顧,本人不得脫身。各位,小勃律雖地處偏遠,卻是我大唐西北邊陲扼衡吐蕃的重地,大家不要不把它當做一回事。”

李嗣業感覺時機成熟了,正要準備開口舉薦趙從芳,卻誰料趙從芳主動站了出來,朝高仙芝叉手自薦道:“卑職趙從芳不才,自願帶兵留在小勃律。”

他心中很欣慰,趙從芳能主動站出來,效果自然要比他舉薦來的好,而且他埋下棋子的意圖也不會被高仙芝看出來。

高仙芝一瞧,心中還有些不樂意,這個趙從芳一直名聲不顯,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戰績,甚至他今日若是不站出來,高仙芝都不知道自己安西各軍的麾下還有一個叫趙從芳的。

只是那些名聲顯露的,諸如席元慶,康懷順,田珍,封常清、白孝德、段秀實等人,心中都有向上拼搏的念想,自然不會屈居在這種小地方。只有認爲自己前途止步於此,纔會選擇留下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他只好選擇從矮子裡拔將軍,希望這個趙從芳能夠獨當一面。

“趙從芳,你現任何職?”

“啓稟大將軍,卑職現任疏勒軍演渡州州營押官。”

高仙芝下意識地把目光投向了李嗣業,意思是這是你屬下的人,你的人只有你熟悉,你倒是給咱公正的評判一下,趙叢芳有沒有這個能力擔當一軍之軍使。

李嗣業自然有他的一番說辭:“趙從芳跟隨我多年,我對他也頗爲了解,他雖不似田珍、封常清、段秀實等人作戰能力突出,但勝在老成持重,各方面能力均無短板,且有獨立判斷和決斷能力。所以我相信趙從芳能夠勝任小勃律軍使的重任。”

既然李嗣業都認可的人,高仙芝還有什麼可懷疑的,當即拍板說道:“既然如此,趙將軍就留駐在小勃律都城,負責維持小勃律穩定,堅守娑夷河不使吐蕃軍有機可乘。你帶領你麾下的三個團,我再給你調撥來兩個團,總共一千人。你們再從當地人中選拔出兩千人組成一軍。我會向聖人稟報爲你們討來軍號和官銜,一切軍餉和糧秣都由小勃律國供給你們。”

趙從芳躬身叉手:“喏!從芳定不負大將軍所託。”

安排人留守的事情談妥了,高仙芝很高興,他在小勃律國的這場戰爭總算告一段落,回去迎接屬於他的功勳和榮耀。但對於這個地方也有一絲絲的懷念,主要是享受把一個國王呼來喝去的感覺,覺得他在這個彈丸之地內,擁有凌駕衆生之上的快樂。

但回去安西之後就不會了,他回去還得裝孫子,而且很快就會體會到那種巨大的落差感。

李嗣業倒沒有這種感覺,他在這場戰爭中功勞很大,卻沒有喧賓奪主,最大的功勞還是屬於高仙芝的。他巧妙地拿捏着這種分寸,在戰爭的大方向上決計不會多插一句嘴,讓高仙芝認爲,是他的戰略和決斷取得了根本性的勝利。

高仙芝第二日來到孽多城王宮,對國王提出要組建一支由唐軍主導的聯合軍隊,軍官層基本都是唐軍,下面的士兵全是當地人,還問國王有什麼意見。

國王莫拿利還敢有什麼意見,連忙答應高仙芝的要求,讓國相阿貝朗負責幫唐軍選拔士兵。小勃律這樣的多山地區有很多獵戶,人不是問題,阿貝朗順帶着還能以權謀私,把自己城邑內的人多多選拔進軍隊中。

這支軍隊的軍使由趙從芳擔任,副軍使由國相阿貝朗的侄兒擔任,充分體現了這支聯軍的獨特性。至此,小勃律國權力最大的兩個人誕生了,一個阿貝朗,一個趙從芳,他們兩個摻和在一起足以顛覆政權。

這也是高仙芝和李嗣業最擔憂之處,他們即將班師回安西之際,兩人專門找趙從芳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訓話。由於地處遙遠的關係,安西軍一撤走趙從芳就等於放了風箏,所有的事情他都要自己做判斷,所以要保持清醒很重要。

“我們對你的要求只有兩點,不要與本地人把關係搞僵了。這一點很容易,只要你不做太過分的事情,小勃律人不敢得罪唐軍,所以千萬不要太過於作威作福。第二點,要保證小勃律的穩定,永遠不要主動去主導政權更替,任何人想借唐軍的力量去顛覆小勃律王,都不要答應他。除非事情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這需要你自己去判斷。”

趙從芳深感自己責任之重,再次行插手禮向兩位將軍保證:“我們留在這裡的目的是防止吐蕃人,絕對不會主動干預小勃律的國政。”

高仙芝深感欣慰,他終於可以放心地班師回安西。

天寶五載八月底,趁着蔥嶺地區還沒有迎來最嚴酷的寒冬,高仙芝帶着軍隊七千人從孽多城出發踏上了回程。小勃律國君臣一路相送到城外,表面上有些不捨,實則心中慶幸,高仙芝這個強盜終於走了。

他盜取了小勃律皇宮裡的許多財寶,國王送行時還得強顏歡笑,就好像強行把他們從吐蕃人手裡解救出來一樣。如果站在勃律人的立場上來說,唐人和吐蕃人是同一種東西,他們都給這個處在東亞的小國家帶來了不幸。這也是在大國夾縫之間生存的小國的不幸。

高仙芝的親衛部隊每人的馬匹上都攜帶了一些私貨,用葛麻布包裹,看不出來是什麼東西。但心裡清楚的人都知道,那裡頭包着的都是金玉器,只是他們都裝着不知道罷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
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