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

天氣放晴的時候,李嗣業把戴望放到了堂屋前的廊臺下,能讓他多少曬一點太陽。戴六郎時而昏迷,時而清醒,有時幾乎要到達彌留之際,李嗣業只能不停地給他灌熱水。

臉部大面積燒傷放在現代不算什麼大傷,更大的傷害來自心理上和尊嚴的。但眼下沒有消炎藥和抗生素,戴望就像是一隻腳踏進了鬼門關,完全靠着身體來頑抗。

忙碌了一個下午的李嗣業蹲在廊下,口中沒好氣地說道:“死逑了算了,省的半死不活難受。”

好在戴望終於在深夜裡退燒了,李嗣業感覺他的生機正在慢慢恢復,總算是鬆了口氣。

趁着情況好轉的當口,他決定去平康坊的安西留後院轉一遭,自從正月十四夜晚失蹤後,到現在還沒有去透面,難免會惹人懷疑。

李嗣業牽着馬來到留後院門口,觀察門房值守的神色,都沒有什麼異常,進門之後才見程千里蹲在院子裡,見到他後神秘地招了招手。

李嗣業以爲又遇到了什麼情況,連忙朝他走過去,程都護將他引到了角落裡,低聲說道:“你聽說了沒有?”

“什麼?”

“長安發生了大事!”程千里的神情顯得很嚴峻:“前天夜裡聖人遭遇兇徒攻入花萼樓刺殺,幸虧有驚無險,聖人無事,逆賊已全部伏誅。據說大燈樓焚燬倒塌也是兇徒所爲,這幫人真是膽大妄爲,喪心病狂。”

“是嗎?”李嗣業顯露出吃驚的神色,也感受到程千里濃濃的八卦之心。

“聽聞之前朝廷已經提前得知了兇徒要來長安行刺,卻依然讓他們險些得逞,太子親自督辦此案,也受到了牽連,差點就被廢黜。”

他隨着程千里語氣的加重而重重點頭,流言已經很接近真相了。

“你咋看起來一點都不吃驚?”

“誰說不吃驚!”李嗣業瞪大眼睛說道:“我聽說長安城出了些事,但沒想到是這麼大的事情。

程千里拍着他的肩膀道:“這是我從官場得來的準確消息,你可千萬不要告訴別人,散佈流言也會被罪責的。”

“我自然知曉。”

兩人一前一後來到留後院正堂中,夫蒙靈察剛剛從城中府邸過來,從他眼睛裡閃爍出搖擺不寧的光芒來看,這消息已不是什麼秘密了。

夫蒙對兩人說道:“長安最近不安寧,我決定在二月初二離京上任,你們預先準備一下。”

“明日我將入宮覲見聖人,請聖人爲啜律可汗賜婚,爲他求娶都摩支之女和吐火仙可汗之女。”

李嗣業琢磨,一下子就給啜律弄兩個老婆,這小子也不知能不能吃得消。二月二就要動身回往磧西,戴望的身體也不知能恢復幾成,到時候上路旅途勞頓,可就又是一道鬼門關。

得到準確日期後,李嗣業也要趕緊返回新昌坊,只是走到半路的時候,被一個騎紫鬃馬的貴婦給攔住了。

楊玉瑤頭戴帷帽,身穿綠色圓領袍擋在他面前,她伸手撥開帷帽薄紗的一角,露出玉面朱脣,生氣地指着李嗣業喝問道:“十四晚上老孃助你進宮,你話都沒說就跑了!怎麼回事,你是覺得我楊玉瑤的面子是塊破布,想扔就扔嗎?”

這女人有用。

李嗣業只好叉手賠禮給自己找一些藉口,但沒說是去救皇帝了,對方多少也能猜出些端倪。

“你是不是看見賊人從花萼樓劫走了聖人,趕忙跑去救駕,救駕有你的功勞嗎?”

“沒,沒有,我就是看見了,但等我追到的時候,他們已經消失無蹤了。讓你給白擔心一場。”

楊玉瑤的表情卻是緩和下來,突然說道:“明日安胖子就要離京回范陽去了,你跟我去在城外灞橋邊送他一程。”

“我送他?”李嗣業的臉上下意識露出了厭惡。

“怎麼?安胖子讓你很討厭嗎?”楊玉瑤開口爲安祿山鳴不平:“他可從未得罪過你,還曾數次在我面前誇讚你,可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見過有三百斤的君子嗎?”

楊玉瑤在馬上噗嗤笑出聲,摘下帷帽問他:“明天你到底去不去,不用糾結,你走的時候我也會去送你。”

“好,我去。”李嗣業牽着馬轉身要走。

“哎,你去哪兒?”

“哦。”他回過頭來說道:“我今日有些事情,暫時不能陪你。”

楊家三姐氣惱地戴上帷帽,想朝廷的那些官員,哪個人見了她楊玉瑤都恨不得貼上去,在她楊家門外投貼排隊者甚而有之。某人把這恩遇放在眼前不珍惜,就別怪她日後不給他機會了。

李嗣業十分注意打聽張小敬的消息,他因爲救駕有功,有可能被升任爲將軍,或許應該讓他知道戴望這件事情。想碰的人碰不到,不想見的人倒總能在眼前晃悠。

他回到新昌坊中,正好道士前來換藥,打開院門放進去,道士這次換藥過程很快,沒過幾分鐘便提着箱子離去。

戴望的情況好轉,他時刻保持清醒,而且還能支撐着坐起來。

李嗣業坐在門檻上,回頭朝他說:“二月初二,我們要離開長安前往磧西,你有什麼想見的人,我可以提前去安排,譬如張小敬,他現在興許還不知道你活着。”

“不要去見他。”戴望艱澀地搖了搖頭:“也不要告訴他我還活着,免得他自我煩惱,他有他自己的前程。”

“關於這一點,我很不幸地告訴你,張小敬這輩子不會再有大的升遷,他也最終止步於六品以下這個臺階,難進半步。”

戴望激烈地咳嗽了出聲:“他救了聖人,他從我手底下救了聖人!這功勞還不夠大嗎?”

李嗣業冷靜地剖析道:“他確實救了聖人,可他也目睹了聖人最顛沛狼狽的一天,見到這一幕的人,基本上都已經死了,只剩下張小敬一人。你還指望着皇帝把他擢升到高位,能與皇帝經常見面嗎?皇帝一看見他,就能想起自己最屈辱的時候,他還能夠接受嗎?”

戴望的臉上顯露過失望之色,嘴角嘲諷地笑笑:“所以你救駕之前,就在臉上戴了一個蒙面巾,不使聖人能夠認出你,好使你自己能夠保全官位,順利擢升。果真是精明的小人。”

李嗣業對他小人的稱呼並不在意,繼續自顧自地說道:“這只是其一,還有其二,元月十四日發生的一切,長安城裡所有人都在爲權力鬥爭而相互消磨,能抱着一顆純粹之心去救百姓的人只有張小敬。所有人都看到了這一點,但是他們不能理解,更做不到,但在夜晚入睡之前,回想當初發生的事情,他們只能自愧不如。”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那樣一道崇高的影子,他們夜深人靜時會拿出來臆想一下,但不會有人把它當做行爲準則。但偏偏有這樣一個人,就這樣身體力行了,他這樣的行爲,就是在打長安城裡所有自私自利心中蒙塵的官員們的臉。他的道德水準如此超脫在人羣之外,他們怎麼會容得下他?”

戴望心緒逐漸暗淡,靠在牆上眼眸中的那點兒活力都消失了。

“你精通大案牘術,又深諳人心,又怎麼會不知道張小敬只能止步於此?只是你心裡面不願意承認罷了。”

“你呢?李將軍。”戴望口氣嘲諷地問他:“你是不是也渴望成爲他,卻只能抱着功利心去做事?”

“你說錯了,我是主動降低了道德標準,爲了某個崇高的目標。”

戴望沉默半晌,坐在門檻上的李嗣業也不說話,好半天后,他纔開口說道:“走之前,我想最後見見他們母子一眼,在遠處也好。”

李嗣業明白,他說的是徐賓的妻兒女。

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
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