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

李嗣業帶領衆人一路趕回尼壤城,他所帶的都護親衛旅已經在城中集結等待,把大家召集起來清點了一下人數,除了有兩人重傷外,其餘人都完好無缺,只是這三四個月的奔波,使他們從外貌上看都脫形了,一個個乾瘦得像被從沙粒拽出來的泥猴子。

他拍拍兄弟們的肩膀,似乎有感謝的話,或是不方便說出來。

“這些日子,兄弟們辛苦了,回到龜茲城,我請大家喝酒。”

“李將軍,不辛苦,”一個什長開口說道:“而且,直到今天早上,我才知道當兵是爲了什麼?”

“怎麼回事兒?”

他先是沒有注意到他們的情緒變化,現在才發現他們很亢奮,某些人的懷裡塞着胡餅,乾果,頭上戴上樹枝編制的頭環。

“發生了什麼事情?”

軍漢們都羞於啓齒,只有白孝德臉皮稍厚一些,說出了個大概。

他們今天早上一進城,就受到了城中居民和過路商隊的夾道歡迎,從老人到孩子,還有女人,幾乎每個人都從家中拿出了饋贈的禮物。順便說一句,尼壤人是很珍惜樹木的,正常情況下連枝條都不允許去折,能把胡楊枝做成頭環給他們帶,這足以說明他們對唐軍的擁戴程度。

李嗣業實在是沒有想到,曾經在主旋律影視中看到的劇情,就這樣發生在了他們的頭上。

這些深受感動的兄弟們終於意識到保境安民並不是一句空話,他們也並不只是在爲朝廷打仗,爲聖人打仗,也爲百姓打仗。

下午時分,衆人集結離開尼壤城,又受到一波熱情相送。

第六日後,他們到達了于闐鎮,在城中受到了更加熱烈的歡迎。因爲這座繁盛的城市,是受絲綢之路影響最興盛的地方,城中有一多半人口是漢胡商人,于闐道上的安危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活。

這是自開元以來,安西都護府首次下大力氣清理于闐道上橫行的衆多沙匪團伙,能派出四品的中郎將前來,足以證明都護府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內幕,這其實完全是李嗣業的一廂情願親自促成,都護府根本不愛管這種事兒。

百姓們盛情難卻,李嗣業只好端起敬獻上來的美酒酒碗,仰頭一乾而盡。

甚至有旅居在於闐的詩人爲此事創作了一首詩,名爲《賀李將軍戡平圖倫磧作歌》,詩文內容如下:

大漠西風緊,雙旌入圖倫,

陌刀戮匪酋,角弓震敵魂,

陌路陽關道,從此莫驚心,

行商途相逢,拱手敘見聞。

他是離開于闐的路上得知還有人寫詩的,心中有些小飄,別人穿越回去都是當文抄公,詩抄公,咱可倒好,直接被寫進了詩裡,雖然這詩人的水平不咋地。

三天後,他們來到羯飯館驛站,恰巧遇到了安西都護府派來的信使。這信使身後揹着三根羽毛,剛換乘了馬匹奔出幾十步,猛然看見了擦肩而過的李嗣業,迅速勒轉馬頭奔跑回來,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叉手:“李將軍,夫蒙都護有命,令你迅速回龜茲,這是書信!”

李嗣業心中大驚,難道龜茲出了什麼事?才使得夫蒙靈察動用快馬加急來叫自己回去?

他在馬上拆開信封,卻見上面只寫了一行字:“某有大事與你商議,請速歸。”

竟然沒寫出了什麼事?這不是讓他如埂在喉嗎,他低頭問這信使:“龜茲可有什麼大事發生?或是田中丞小勃律那邊兒傳來了消息?”

這信使只低頭道:“卑職不知。”

“你去吧。”他轉身對身後衆人說:“我們加緊趕路,爭取快些回到龜茲。”

他們這一路上幾乎沒有喘息餘地,只有快馬加鞭不停趕路,僅用了九天時間,便回到了龜茲城中。在都護府門前下馬之後,也未作休息,直接趕到正堂夫蒙靈察的書房。

他進門後先是躬身叉手,說道:“于闐道驛站多數已經完工,沙匪也已肅清,末將前來複命。”

“來,嗣業,快請坐。”

他跪坐在右上首,探起脖子等待夫蒙靈察說出大事,盤算着這大事會不會對自己造成影響。

“朝廷前些天派信使把消息傳遍了各州各道,根據路途的遠近來看,恐怕我們安西都護府是最後知曉的,都護府可用的人都隨田中丞遠征在外,所以我纔派人遣快馬把你叫回來。”

難道是朝廷發生了什麼大事兒?安祿山提前造反了?不,不,不對,偷羊賊現在連節度使都不是。

他叉手在額前問道:“請都護示下。”

“一個月前,聖人就寢夢見了太上玄元皇帝,玄元皇帝對聖人說,吾有像在京師西南處,汝派人求之,吾當與汝在興慶宮相見。第二日,聖人下召命百官在全國各地尋找神像,我安西都護府也不能居與人後。”

李嗣業詫異地問:“等一下,這太上玄元皇帝是?”

夫蒙靈察橫了他一眼:“老子!《道德經》不知曉?身爲大唐臣子,豈能不知道這個!”

我嘞個去,就因爲皇帝夢見了老子,你就快馬加鞭百里加急把我叫回來,害的我一路上不敢歇息還以爲出了什麼大事!

李嗣業心中頗不舒服,皇帝這糟老頭子現在就開始發昏了?

“既然是尋找老……太上玄元皇帝神像,怕是輪不到咱們磧西吧。自出了陽關玉門關以西,我磧西就沒有一間道家的宮觀,哪來的玄元皇帝神像?”

“怎麼輪不到?玄元皇帝與我磧西的淵源由來已久,他老人家當年騎青牛出函谷關,出函谷關是去哪兒?當然是去瑤池與西王母相會,瑤池在哪兒?不就在我們磧西天山嗎?”

李嗣業佩服地點了點頭,你要是這麼解釋,確實可以說得通。

他立刻叉手問道:“你叫末將回來,難道就只是爲了尋找玄元皇帝神像?”

“當然,”夫蒙靈察搓着雙手道:“此事若成,這可是大功一件,堪比遠征小勃律之功。”

李嗣業心中暗自吐槽,鑽營媚上的功勞能比得上勞師遠征?這樣的大唐不衰還真就奇怪了!

“夫蒙都護,這話我不敢苟同,聖人只是一時興起,我們便要興師動衆,尋找什麼玄元皇帝神像,除了勞民傷財,能有什麼益處。況且全國各州府都在尋找玄元皇帝神像,等我們安西都護府找到,再興師動衆運到長安去,人家都早已把神像給送到了興慶宮,你說這麼多神像,聖人憑什麼認爲我們送過去的纔是真的?”

“真不真不重要。”夫蒙靈察拍着案几嘿笑道:“你自己想想看,人家都去找,我們不去找,到時候朝中的某個刁鑽的小人給陛下上奏疏,告我們安西都護府不重皇命,不敬玄元皇帝,到時候我們有一個算一個,都吃不了兜着走。”

這話說得真有道理,李嗣業也無從反駁。他剛準備應喏,夫蒙靈察又指着他說道:“別人不上心,你不能不上心,你也姓李。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一千年前出自同宗,大唐李家是玄元皇帝的直系後裔,你高陵李氏也算是旁系吧。你怎麼能不盡心盡力,還在這兒說風涼話?”

他大張嘴冒涼氣,眼睜睜地看着夫蒙靈察把這出了力不討好的差事扣在了頭上。

(ps:感謝月息是我,大漠薪火相傳飄紅打賞。)

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
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