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

郭令公這位老將幾天幾夜沒有閤眼,一臉疲憊地來到外殿,跪地只看見紗帳內只有兩個模糊的身影。

“臣郭子儀覲見陛下。”

李亨沙啞的嗓音從殿內傳出來:“司空旅途疲勞,快快賜座。”

宮人將胡牀擡了上來,郭子儀謝恩過後坐在牀上。李亨又問:“司空帶兵駐守在三原縣,爲何趕到這上洛來見朕?”

“臣受陛下聖旨感召,只是有些地方尚不明白,特地前來聆聽聖意。”

“你哪裡聽不明白?”

“陛下,李嗣業雖渡過了黃河,但河西軍師老兵疲,銳氣已失,陛下若能御駕親征,臣可保一舉擊潰敵軍,屆時可保長安無憂。”

李亨沒有吱聲,卻是李輔國站在一側高聲喝問道:“郭子儀,先前你在黃河渡口攔截李嗣業,曾向陛下保證能夠攔住河西軍,結果如何?若不是你判斷失誤,致使李嗣業渡過龍門渡進入關中,陛下還用得着勞頓南巡嗎?今你又勸陛下御駕親征,讓朝廷上下留在長安,難道你還可以保證萬無一失嗎?兵法有云未慮勝,先慮敗,你難道沒有考慮過大敗的後果?這後果你能承受得起嗎?大唐能夠承受得起嗎?”

李輔國掌權之後嘴皮子功夫磨練得越來越好,且總能站在皇權的立場上進行指責,使對手無言以對。

郭子儀又問道:“既然陛下要南撤,爲何要抽調走魚朝恩所率領的龍驤軍,臣雖不能速勝李嗣業,但與其在關中周旋擾其疲憊,也遲早能夠將他逐出關中。一旦把龍驤軍撤走,所有的大好形勢都將付之東流,若使李嗣業在關中站穩腳跟,陛下將來回關中則難若登天。”

誰知李輔國哼笑一聲道:“郭令公你還在說自己能夠打敗李嗣業,依咱家看你根本不是李嗣業的對手,與其把陛下的龍驤軍交到你手裡消耗掉,倒不如由陛下帶到江東作爲根基。”

郭子儀又叉手道:“陛下帶龍驤軍下南陽,臣所率兩萬朔方軍無法在關中持久,陛下命我歸靈武,但關中以西已經被李嗣業大軍堵住,若是強行前往,只怕損兵折將也難以抵達。”

這次李亨終於親自開口了:“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朕思慮不周,既然朔方已經不可去,那朕任命你爲襄陽淮西節度使,代替魯炅坐鎮襄陽。襄陽乃是荊襄的大門,更是整個長江的咽喉,朕只有把襄陽交給你,才能夠稍稍安心些。”

君臣二人的志向完全不同,所以溝通也出現了誤差,郭子儀時刻認爲自己能夠保住關中,讓他帶兵逃亡襄陽,就等於白白地將整個北方交給了李嗣業和史思明爭奪。而李亨的意圖則是放棄整個北方,獨佔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把北方變成李嗣業和史思明的養蠱鬥獸場。

在他的意識中執着地認爲兩虎相爭必會兩敗俱傷,但他卻沒有長久地考慮到,只要其中一方除掉另一方統一北方,到時候勝利者就擁有南下一統天下的資格,大唐王朝可就真算是氣數已盡毫無生機了。

郭子儀以其敏銳的戰略眼光進行判斷,既然皇帝已經要南逃,關中落入賊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他無法替皇帝將關中守住,但絕不等於把整個北方拱手讓出去。所以與其退守襄陽,倒不如退到漢中。漢中不但是蜀中的門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佔據漢中北可威脅關中,西可通達隴右,東可到達荊襄。

李嗣業一旦佔據關中,將隴右河西朔方控制在手中之後,下一個進攻的地方定是漢中,如果讓他佔據漢中繼而進攻蜀中,那麼天下改朝換代就是必然的事情。

“啓稟陛下,襄陽離關中太遠,不會受到太大的威脅。臣欲率朔方軍進入漢中,以抵擋李嗣業制止其企圖從漢中攻蜀。”

“好,”李亨在紗帳中咳嗽一聲說道:“郭令公不愧是朕的肱骨,既如此,朕就封你爲劍南、漢中二鎮節度使,掌劍南五萬兵馬,作爲一支隨時準備收復關中的偏師。”

“臣謝過陛下。”

紗帳中傳來李輔國低聲嘀咕的聲音,雖然微弱但語氣聽起來很不滿,應該是芥蒂皇帝將蜀中和漢中都交到郭子儀的手裡。

這也無怪乎李輔國不滿,蜀中號稱天府之國,再加上漢中這座外圍屏障,很容易形成割據政權,如果郭子儀是個有野心不肯安分的人,他將來就算在蜀中稱帝,李亨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

“自安祿山起兵以來,再到史思明覆叛,李嗣業鄴城起兵,郭司空始終對朝廷忠心耿耿,朕相信他。來人!頒下冊書,賜給旌節!”

郭子儀離去的時候依然是疲憊和失意,雖然皇帝給了他蜀中和漢中的管轄權,但作爲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他在乎的從來都不是這個。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讓他最不滿的是皇帝放棄了最後保住關中的機會,這一次的放棄所帶來的損失難以估量,將來不知要犧牲多少人的性命才能奪回來,更或許今後再也無法奪回關中,大唐王朝成爲當初的南朝。

他又用了兩個時辰回到了三原縣,這時魚朝恩的龍驤軍已經脫離大營撤向了上洛,把兩萬朔方軍獨留在三原縣。

這種行爲完全不顧友軍的安危,李嗣業的河西軍飛虎騎就盤踞在幾十裡外的醴泉縣,若是讓他們得知唐軍臨時撤走一多半趁機進攻過來,朔方軍羣龍無首,豈不是要被人家一鍋端?

郭子儀與魚朝恩率領的龍驤軍擦肩而過的時候,內心實際上是怒火暗盛的,只是他這輩子經歷過了太多的容忍,所以還能夠繼續忍耐下去。

這下可苦了留在原地等待僕固懷恩和朔方軍諸將,他們分散駐紮在龍驤軍撤走的軍營中,製造假象來防止敵軍看穿。每一個外圍巡邏哨和警戒據點都高度緊張,時刻防備着李嗣業率兵攻來。

還好郭子儀終於趕到,他秘密將各營部將召集進軍帳中,宣佈要帶着衆人撤往漢中。

聽聞這個消息後,部將們不是很高興,朔方軍多數來自河套已經靈武一帶,他們聽從皇帝的旨意遠離家鄉到中原平叛作戰,但沒想到到頭來失敗撤退的時候,連自己的故鄉都回不去。

郭子儀傷感又真摯地說道:“並非我不想帶你們回朔方,那裡不僅是你們的家,還是我郭子儀的發跡之地。只是如今李嗣業率河西軍攔住了我們西歸的道路,陛下又抽調走了龍驤軍,我們現在只有兩萬餘人,如何能夠突破河西軍七萬之衆的堵截?爲今之計我們只能前往漢中發展壯大,尋找機會收復關中之後,才能夠回到朔方。”

“漢中土地肥沃,又有關山之固,兄弟們算是有塊安身之所。叛賊李嗣業謀奪關中,必不能長久,我郭子儀敢在這裡發誓立咒,有朝一日定能夠帶你們回到故土。”

他這一通發自肺腑的感人話語,使得將士們心中再沒有了怨言。他們也深知郭令公如今在朝中的不如意,在朔方軍接連敗北的情況下,還能把這兩萬人捏到一塊使軍心穩固,已經非常不易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壓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
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壓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