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

李光弼話音落下,他麾下昭義軍的兵卒們紛紛將手中的刀槍扔在了河灘上,李崇豹的飛虎騎也停止了進攻。

王思禮攥着火把守在黃河鐵牛旁邊,惱怒地蠕動着嘴脣說道:“要投降你們投降,我王思禮是絕對不會投降敵軍的。”他轉身踏上了尚未燃燒的浮橋橋板,對身後的衆人問道:“你們沒有人願意與我一起過河嗎?”

他身邊還跟着幾百親兵,還有一些願意過河的士兵,也轉身跟着他踏上了浮橋。

李崇豹與飛虎騎也沒有出手攔阻,只是態度曖昧地看着他們做出自己的選擇。這些人沿着橋面走到黃河中央,大火阻斷了他們的歸途。王思禮率先跳進了水中,在渾濁的黃河水中浮沉,其餘兵卒也在大火的炙烤中跳進了水裡,如同下餃子一般在水面撲濺起浪花。

李崇豹排開衆人,獨自要前往李光弼面前,他身邊的親衛剛要攔阻,他卻扭頭倨傲地說道:“我們剛剛纔收伏一頭猛虎,難道還怕被他吃了不成。”

他就這樣單騎出陣,緩緩來到扔掉武器的敵軍方陣前面,居高臨下俯視了李光弼一眼,這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在李光弼面前叉手道:“小子李崇豹拜見李司空,我經常聽家父提到你,心中對您也是無限景仰。”

李光弼也不去攙扶他,自尊心讓他無法立刻放下身段去,只冷冷地說道:“李將軍這禮有些重了,在下不過是個敗軍之將,安敢受將軍叉拜。”

李崇豹自顧地站起來笑笑:“司空曾是我父親的舊部和故友,晚輩向長輩行拜禮,這是理所應當。還請司空先行移駕蒲州城,等我父親到來後,再與你敘舊。”

他將麾下的這兩千飛虎騎大部分留在了河灘上,只派一部分人押送李光弼和唐軍士兵們進入了蒲州城。

蒲津渡灘頭激戰的四天後,李嗣業的先頭部隊纔到達了蒲津渡,與駐守在那裡的飛虎騎精銳進行換防。

這整整的四天時間,就是朝廷奪回蒲州的戰機,放縱了就不會再有。但對岸的唐軍什麼都沒有做,只是沿着蒲津渡兩岸紮下來木排牆和營寨。

這樣被動的防禦手段其實非常不智,蒲津渡成爲渡口便是因爲這一段的黃河流速平緩,河牀寬而且淺,從下游的風陵渡到這裡幾十里長的線上都適合渡河,只不過此兩處岸邊的地形更利於充當渡口。

李嗣業率軍進入了蒲州城,城中百姓有一半因爲聽到戰爭的傳聞,早在幾十天前已經逃到了關中平原,原先商貿繁盛的城池變得一片蕭條。

他走進一座當地大戶遺留下來的宅邸,命令身邊的兵卒守在門外不必跟隨,進入正堂院落後,瞧見李光弼正坐在院子的石板前推敲黑白子。

他走到對方面前盤膝坐下,恬淡地說道:“從未聽說李司空喜歡下這個。”

李光弼頭也不擡:“下象棋是郭子儀傳授給我的,我不過一個九姓鐵勒契丹人,哪裡精通你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

李嗣業伸手指着棋盤上說道:“這裡有一個虎口,往裡面放子兒就會被吃掉。光弼兄,你我曾經在河西共事近十年,那時候我們之間的相處多麼融洽,我坐鎮涼州府,你率兵征戰吐蕃。如今朝廷腐朽,皇帝不顧百姓生計,又有宦官當道。我本意並沒有取唐而代之,不過是想讓朝廷成爲我設想中的樣子。還有我麾下的這些兄弟們,他們也只是想回到河西而已。”

“如今天下正需要你我去平定,只要你願意,我可以繼續讓你執掌飛虎騎,我們一起打回河西走廊,把吐蕃奪走的石城堡和白亭守捉重新奪回來。”

李光弼將手中的一把棋子扔在了檯面上,身體後仰木然地說道:“我祖從武周時期便歸順大唐,被賜予李姓安置柳城,我上受祖先之蔭澤,又世受皇恩。如今在黃河灘上投降,已經愧對了祖先。如今我只想做個閒散的居士,還請李太尉恩准。”

李嗣業盯着他片刻,突然笑出聲來:“行,誰讓你我是故友呢?朝廷給你的所有榮譽,我都可以給你保留着,希望你有一天能夠想明白。”

他長立而起,哈哈地大笑着往院子外面走去。

……

魚朝恩將李嗣業全面佔領蒲州的消息報告給長安,李亨終於慌了神,連忙召開朝會商議該如何應付這種局面。

但是在朝堂之上羣臣噤若寒蟬,無人敢於發聲,也無人有好的對策。皇帝大聲地質問衆人:“如何才能夠退敵,你們倒是給朕一句話?平時一個比一個有主意,如今怎麼連一個屁都崩不出來!”

站在下方的李輔國低頭咳嗽了一聲,主動上前半步說道:“陛下,李嗣業能夠進佔上黨、絳州蒲州,說明他的主力確實集結在蒲州一線,駐紮在潼關前的軍隊不過是虛張聲勢。”

“廢話,這個朕也知道!”

“所以臣的建議是調集駐守在潼關的大部分力量集中在蒲津渡前,阻擋河西軍渡河。”

李亨雙手揉搓着膝蓋道:”守河可要比守關難得多,誰能夠保證一定守得住?”

李輔國這下也默不作聲了,唐軍中最能打的已經投降了李嗣業,剩下的就算郭子儀也不敢保證能守住津浦渡幾十裡的沿岸,況且上游河津的龍門渡也被李嗣業所佔據,如此分攤開來,黃河沿岸的防守力量就薄弱了許多。敵軍只要集中力量突擊一個點,八九萬大軍就只能來回疲於奔波了。

李亨無力地朝衆臣揮了揮手:“退朝吧,都退下吧。”

他回到後殿之中,連忙吩咐身邊的近侍去請李泌,這近侍出殿之後的第一件事就去報告給自己的乾爹李輔國,李輔國得知後也黯然地點了點頭:“他要去請李泌你就給他去請嘛,我敢說眼下這種局面,就這修道的山人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他能想出什麼辦法來!”

李泌順從地應召入朝,眼下朝廷真的到了危亡之際,他也就沒有理由再次告辭退隱。

李亨見到他之後百感交集,總的來說就是朕已經無人可依靠,能夠靠的就是你這位避世的高人。

他由衷地問道:”長源,如今朕但求能夠保住關中,還請你這位謀士爲我謀劃呀。“

李泌將手中的拂塵搭在右臂上,半眯着眼睛說道:”陛下可還記得之前臣爲你獻上的良策,李泌願意隻身乘坐小船過河,說服李嗣業從朔方繞道隴右入河西,前提是陛下你必須加任他爲朔方、隴右節度使,並且發下旌節。並且將所有駐紮在朔方的軍隊撤回到關中,以表示陛下的誠意。“

李亨黯然地說道:“他之前尚未佔領絳蒲之時,提出這樣的條件或許會答應,但如今已將大軍屯在黃河岸邊,關中唾手可得,如何還能夠再答應?”

李泌嘆了口氣:“成與不成總要先試試再說,如今我朝大軍駐防在黃河岸邊,雙方免不了一場大戰,無論誰勝誰敗都是天下的損失,如果臣過河能夠說服李嗣業不入關中,陛下就算讓他控隴右,據河西又如何?”

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
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