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

天寶五載五月,高仙芝率軍到達疏勒城,進行了行軍途中的第二次休整,李嗣業帶領疏勒軍五千人,加入到遠征的軍隊中。自此安西行營所部一萬兩千人已經全部到位滿員。

一萬兩千是多少人?作爲一個數字它並不形象,但如果設想眼前有個操場站隊,橫排站一百二十個人,豎排站一百個人,這樣的方陣就是。如果這個方陣站得緊密一點,七十米方圓的操場就能容得下。就算他們擎起旗幟,拿起刀槍形成幾個小方陣組成一支軍隊,無需登高眺望就能將其一眼看盡。

基於古代基本依靠目視旗幟的通訊方式,一個優秀將領能夠直接指揮的軍隊大概是三萬人,超出這個數字那就不在將軍的視線之內了,就算他能夠登高眺望,但視力所限,也就無法知道遠處友軍的傷亡如何,士氣怎樣。

自古以來能夠指揮二十萬人取勝的將領是稀有動物,五十萬以上能取勝的是神人,指揮百萬以上能取勝的堪稱神話了。幾萬人以下取勝的卻比比皆是。多與少從來都是難解的辯證題。李嗣業心中就懷疑,那些動不動就帶幾十萬大軍出征的傢伙,是誰借給他們的信心和勇氣。在沒有電話電報等通訊設備的條件下,超出他們視線之外的隊伍全是不穩定因素,冗餘的輔助兵種,堆積如山的糧草輜重,無數人堆積在一起就像緩慢的爬蟲,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挫折換來的便是全線潰敗。

對於能力有限的人來說,少而精的軍隊纔是取勝的王道,玩不了那麼大的陣仗就別撐着。

一萬軍隊從疏勒城出發,城中頓時顯得空蕩了許多。十二孃和枚兒與道柔站在城牆上,望着遠去閃閃發光的鎧甲陣列,無數馬匹踏起的塵土懸浮在空中,若隱若現遮擋了他們的視線。

十二孃回頭問道柔:“能看到阿郎嗎,他現在在哪裡?”

道柔遺憾地搖了搖頭,不管他家的男人如何特別,如何與衆不同,放在人堆裡就是個不起眼的小點,他就算引頸高歌,跳得再高也翻不起浪花來。

夫人指着那六面格外顯眼紅色的纛旗說道:“他現在是行營節度副使,應該是在纛旗前面,跟隨在高將軍左右。”

李嗣業確實跟在高仙芝身邊,依據節度使的出行排場順序,他在高仙芝右後側,監軍在左後側,行軍司馬、節度判官、節度參軍、行軍掌書記都並排而列。隊伍沿着驛道向前進行,每路過一處城邑和驛站都要停下來進行小休整補給,各營的押官虞侯對兵卒們嚴加管控,防止他們偷懶不去取糧,而偷吃了用於後半段行軍的乾糧。

這場戰役需要精打細算,切不可因糧草斷絕而前功盡棄。

李嗣業在每個糧草存放點都部署了少量兵卒,讓他們維持秩序並監督兵卒們補給。

五月中旬,蔥嶺的地標山峰青嶺出現在軍隊的視線中,它的四道山脊蜿蜒向上,宛如巨人暴起的經脈,雪線之上卻似饅頭形狀。它的身形雄奇偉岸,它的冰清玉潔又像極了愛情。

從未來過蔥嶺的兵卒們,見到如此美景都嘖嘖稱奇,有些才氣的人或許還會留詩紀念。

這座山在現代叫慕士塔格山,穿過它等於正式進入了帕米爾高原,他的周圍簇擁着許多小山,連綿疊嶂將其襯托得更加雄偉。

軍隊此刻就在山下的谷地中穿行,山谷間綠草鬱鬱蔥蔥,山頂上皚皚白雪,之間似乎沒有明顯的界限。半山腰裸露着青黑色的麻片石,此刻天氣晴朗,放眼山上可見一道道冰川橫生,冰柱倒掛勾連,宛如仙女的衣裙讓人給人以無限遐想。

穿過羣峰之後途徑徙多河下游的堰積湖,碧藍色的水面上依然倒映着冰山的影子,沿着河流湖泊到達喝盤陀故地,舉目四望他們發現被連綿的雪山給包圍了,古城蔥嶺守捉出現在了丘陵山坡上。

山坡下的驛站設了五個糧囤,作爲此行補給的最後一站。唐軍在驛站前露天紮營,高仙芝帶着幕僚們進了守捉城。

城邑的大小當然不可能有變化,但城池的風貌卻大有不同。近來於闐道商路環境的改善,驛站的擴充,使得蔥嶺這一條線路商業活動頻繁遠勝往昔。而在蔥嶺腹地中的這座小城也就日漸興盛了。

城中有了兩座酒肆互相競爭,有一個可用來擺攤的集貿空地,住在附近的喝盤陀牧民和識匿國百姓帶着副產品在此售出換取銅錢。於構麾下的史江宋橫等人已經不需要刀頭舔血充當守捉郎來獲得額外收入。

高仙芝驚奇的表情和當初的田仁琬如出一轍,無異於在蠻荒中發現一顆明珠,對站在身旁感慨萬千的李嗣業說道:“這裡是你當初的發跡之地,我記得之前蔥嶺守捉就只是一座駐兵所吧,現在這樣才最好,雞犬相聞市井交集擁有人氣,與這萬年的冰川相得益彰。”

他們站在城頭上,面朝連雲堡方向,兩者中間卻隔了千重山,田仁琬、夫蒙靈察都來過這裡,也都曾經躊躇滿志,最終卻鎩羽而歸。

經過一天一夜的修整,最後的補給在蔥嶺守捉前完成,唐軍在夜間養足了精神,正式進入了蔥嶺的蒼茫羣山中。這時候的山脈多數都沒有名字,一座接着一座,延綿不絕,起伏的雪線高聳在他們的頭頂上,峰頂漂浮的雲霧阻斷了青天,也失卻了距離感和方向感。

從蔥嶺守捉到達連雲堡的路線,按照地圖上所畫有六七條之多,但真正能夠適合大隊人馬通行的只有兩三條,爲了使這樁長途奔襲更具隱秘性,也爲了不必要的冒險,高仙芝決定將路線定在特勒滿川,沿着河谷前行,免去翻越冰川山口的風險。

即使是在河谷中,道路崎嶇且漫長,有些地方山岩嶙峋,草木稀少,唐軍只好用一部分乾糧來餵食牲口。在這起伏的巖隙裡,有冰川融化形成的溪流從山上流淌下來。兵卒們停下腳步牽着馬擡頭望望前方,雲霧繚繞的山峰橫亙在路途中。有時即將崩塌的冰川彷彿懸掛在他們的頭頂上,一些人的臉龐變得通紅又氣息不勻,李嗣業知道這是高原反應出現了。

還好識匿國的國主,金吾衛大將軍主動前來迎接唐軍,他是李嗣業的老熟人,雙方在這樣一種環境下相見,也算是種人生之大喜。

識匿國人春夏之際沿着河谷遊牧往來於蔥嶺守捉和特勒滿川之間,千百年來早已適應了當地的氣候環境。他們是真正的白皮膚人,鼻樑高挺,鼻孔大而鼻毛濃厚,適宜在高山低氧環境中生存,就連他們所飼養的盤羊,都體型超大毛髮濃密,羊角如蝸角般捲曲。識匿人喜歡切下它們的角充當酒具和食具,盤羊角或被商販們賣到中原,做爲藥品和裝飾品。

伽延從的識匿部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人丁重新興旺起來,他們現在的營地設在特勒滿川中段的喀特爾湖畔,背靠高山,面朝湖水,氈帳星羅棋佈。

唐軍到達這裡時恰好日月垂落,晨曦升起,天色深藍深邃。這裡彷彿離天最近,所以星空中沒有濃雲,只有顯得比平時更閃耀的鑽石般的星辰,伸手可觸摸。即使在氈帳之間燃起的篝火,也顯得如油畫一般靜謐而又色彩分別。坐在它面前的人們,能被火光照得心中透亮,而絲毫不懼身後巨獸般的山脈。

“如果能活着回來,我要把這兒遺棄的驛站修建起來,就當是爲過往的商旅做件好事。”

李嗣業把幹樹枝扔進火堆中,發出了噼啪燒裂的聲響,他扭頭對身邊的伽延從說道。

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
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