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英吉利海峽之戰

伴隨着飛機的呼嘯聲,震驚世界的英倫攻防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率先展開的自然是激烈的空戰,下方就是各自的海軍艦隊,現在已經容不得雙方退縮。

天上的飛機在激烈廝殺,下方軍艦也在進行生死對決。大陸聯合艦隊已經和皇家海軍混戰在了一起,決定兩大陣營命運的大戰拉開了帷幕。

神聖羅馬帝國參謀長摩爾克斯已經親臨前線,指揮多國聯軍作戰,皇儲腓特烈更是親自擔任聯軍總指揮。

光看規格就知道,這是一場只准勝利,不許失敗的戰爭。

事實上,這樣的人事任命也是被逼無奈。聯軍總指揮不是什麼人都能夠擔任的,能力是其次,關鍵在於身份或者是威望要足夠高,能夠協調好盟友之間的關係。

這樣的人神羅自然不是沒有,只不過考慮到‘‘功高震主’’之後,可供選擇的餘地就不大了。

理論上來說,弗朗茨自然是最好的人選。憑藉多年來積攢下來的威望,只要弗朗茨往那裡一站,誰都得乖乖的,沒有人敢跳出來扎刺。

遺憾的是現實不允許,戰爭時期國內需要協調的地方更多,離不開皇帝坐鎮。

在這種背景下,聯軍總指揮的位置,很自然的落到腓特烈頭上。

反正聯軍總指揮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協調各國聯軍之間關係,具體軍事指揮有專業人士負責。

如果仔細研究神羅各個戰場的人事任命,就會發現南洋、中美洲、近東等主戰場上,最高軍事指揮官都是皇族。

從這方面來看,本次戰爭也是神羅皇室在加強對軍隊的控制。

沒有鬧出幺蛾子,主要還是弗朗茨在上面壓着,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皇帝出手夠大方,收買人心連底層官兵都照顧到了。

現在大家都想着趕緊打贏戰爭,好快點兒分贓,權利不權力的可沒有封地香。

大勢如此,即便是個別人有其它想法,也只能在心裡憋着。

帝國的效忠對象本來就是皇帝,延續了上千年的傳統,不是新思想短時間就能夠衝擊垮的。尤其是在貴族體系依舊處於巔峰的神聖羅馬帝國,影響就更小了。

軍方都沒意見,政府就更不能有意見了。在神聖羅馬帝國,軍政分離可不是一句玩笑話,敢向軍隊伸手的政客,早就涼涼了。

頭一次指揮百萬大軍作戰,儘管只是負責協調各方關係,腓特烈也感受到了壓力。

不同於上一次的鍍金,現在可是要做事的。十幾個國家的軍隊齊聚一堂,光捋順其中的關係都困難重重,更不用說一起聯合作戰。

如果單純計算戰鬥力,這個時候的1+1已經不等於2了,能夠有1.6都算是配合的好。

並且還是參與聯軍的國家越多,聯軍的戰鬥力就會被削弱的越厲害。本質上來說,這次進攻英倫三島就是帶着一幫豬隊友在打仗。

甭管豬隊友多坑,聯軍還是必須要有的。即便是彈丸小國摩納哥,都派出了一個連過來湊數。

除了戰場上需要炮灰外,更多的還是政治需要。

從長遠來看,現在捆綁的國家越多,未來壓制反噬的力量就會越大,戰後新建立的國際體系就會越穩定,神聖羅馬帝國的霸權自然也會越鞏固。

加來聯軍指揮部,望着來回穿梭的作戰參謀,聆聽者‘‘滴滴滴’’的電報聲,養氣功夫十足的腓特烈,也沒來由的感到一陣煩躁。

焦急的等待是最熬人的,還不如親臨一線觀戰。只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觀念已經在腓特烈腦海中紮根,由不得他任性。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戰場上的交鋒也越發的激烈,英吉利海峽已經被硝煙所籠罩,海水都變了顏色。

炮火聲壓過了潮水聲,震耳欲聾。不時還有飛機墜落,拍打着海面,激起朵朵浪花。

海面上的廝殺,更是兇殘萬分。轟鳴的爆炸聲,訴說着大炮鉅艦的容光,翻滾的大浪傾訴着落日的餘暉。

這是大炮鉅艦最輝煌的時代,也是大炮鉅艦由盛轉衰的開始。航母的出現,已經改變了海戰模式。

大西洋的風浪,也只能爲大炮鉅艦續上這最後一波命。英吉利海峽之戰,註定要成爲大炮鉅艦的絕唱。

雙方共計四百餘艘戰艦,直接擺開了陣勢進行對轟,彷彿是兩個決鬥的騎士。

不管精神有多疲憊,也不管身上的傷有多重,爲了騎士的榮耀,雙方均是死戰不休。

在激烈的混戰中,兩邊艦隊均沒有了隊形。挨炮這是小兒科,戰鬥進行到了現在,幾乎找不到一艘毫髮無傷的軍艦。

某些倒黴蛋驅逐艦、巡洋艦,不小心捲入了戰列艦對決中,那場面是一個悽慘。甚至有黴神附體的軍艦,直接被攔腰截成兩段。

在血與火中,雙方都殺紅了眼。大家的思維都陷入了停滯,腦海中只有一個目標——幹掉敵人。

某些暴脾氣的,在艦體嚴重受損後,甚至直接駕駛着軍艦撞了過去,場面異常的悲壯。

伴隨着時間的推移,雙方沉沒的軍艦都在不斷增加中,真實演義了“一將功成百艦沉”。

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皇家海軍雖然素養最高、戰艦更多,可在無畏艦數量上卻少於聯軍。

大炮鉅艦時代,本來就是誰的軍艦更大、火炮更犀利,誰就更佔優勢。

爲了纏住神羅海軍中多出來的無畏艦,皇家海軍只能以三五艘普通戰列艦,冒着被擊沉的危險去纏鬥。

憑藉嫺熟的戰術配合,雙方也是打得有聲有色。大陸聯軍的無畏艦數量優勢,並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沒有辦法,拉上各國海軍一起上戰場,軍艦數量是上去了,可戰術配合卻難以爲繼。

看似是在聯合,實際上大家還是在各自爲戰。本國的艦隊配合還行,一旦和盟友們聯合作戰,就變成的非常拙劣了。

單從海面上的交鋒情況來看,整體上就是旗鼓相當,誰也無法一看看出,哪一方會成爲這次海戰的最後贏家。

相比海面上的焦灼,空戰就要清晰的多。單叢墜落的戰機數量上來看,大家也知道誰佔據了上風。

差距始終都是差距,不是靠幾句口號、幾句忽悠,就能夠彌補上來的。

不過相比之前的倫敦空戰,現在的英國空軍明顯成熟了很多。戰鬥剛剛爆發就一擁而上,險些憑藉突然爆發的數量優勢,反推神羅空軍。

可惜還是差了最後那麼一丟丟,伴隨着後續的戰機趕來,這種優勢很快就得到了逆轉。

最初取得的先機,很快就被消磨殆盡。戰鬥進行到了最後,只能靠一腔熱血拼命牽制着。

大海中下起了餃子,有飛機餡兒的、有軍艦餡兒的,其中還有多種細分口味,令海洋胃口大開。

天氣漸漸暗淡了下來,戰場上已經很難清晰鎖定目標,雙方不得不鳴金收兵。

此刻的海面上已經是一片狼藉,黑夜拯救了交戰雙方。只不過明天會怎麼樣,誰也說不清楚。

停火之後,雙方各自派出搜救船,打着探照燈救援落水官兵。無分敵我,只要活着的都撈上來。

此刻大家都沒有戰鬥的心思,就算是遇到了,也會假裝沒看見,然後各自走開。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搜救船上沒有武裝,總不能上去對撞吧?

午夜時分,還在指揮部苦苦等待的腓特烈皇儲,終於拿到了白天的戰鬥報告。

海戰沒有輸,對大陸聯盟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沒錯,大家的要求就是這麼高。

對大陸聯盟而言,海戰贏不贏無所謂,只要能夠保持不輸,或者說不輸得太慘,那就是戰略上的勝利。

只是在看過戰報之後,腓特烈就高興不起來了。

兩敗俱傷本來是一個好消息,大陸聯盟的工業實力更強,軍艦補充速度更快,拼消耗絕對沒有問題。

可是有盟友被團滅了,並且還不只一家。

在白天的戰鬥中,黑山、撒丁、兩西西里、比利時四國海軍全軍覆沒;希臘海軍只剩下一條驅逐艦,北歐聯邦海軍也是傷亡過半。

上述國家的海軍,本來就沒有幾條船。即便是一起團滅,在軍事上影響不大,可政治上的影響卻大得去了。

作爲聯軍總指揮,腓特烈現在就需要給苦主們一個說得過去的解釋。

損失慘重的希臘和北歐聯邦也就罷了,戰場上炮彈無眼,要怪只能怪自己的運氣不好。大不了戰後分贓的時候,多給幾條軍艦補償就是了。

可對團滅的幾國,就不能這麼敷衍了事了。在沒有戰敗的情況下全軍覆沒,不讓盟友們多想都難。

想要大家接受現實,起碼要證明白天的戰鬥沒有拿他們當炮灰,全軍覆沒也是正常戰損。

遺憾的是這玩意兒,根本就解釋不清楚。就算是有幸存者和其它各國海軍可以證明,苦主也會選擇性無視。

政治很多時候和小孩差不多,大部分時間都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哭不鬧的乖孩子,往往是被無視的對象。

現在這麼好的機會,要是不賣慘要補償,那簡直對不起海軍付出的犧牲。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只是一個開始。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還有越來越多的類似麻煩事發生。

諸如出兵一個連的摩納哥、出兵一個營的黑山,到了戰場上,都是分分鐘可能團滅的主。

其實陸戰還好,大不了把他們放後面充當後勤兵,又或者派去維持佔領區的秩序。

在過往的歲月裡,維也納政府也是多次組團刷副本,都沒有出現過團滅,應對經驗也算豐富。

這次情況不一樣,陸軍可以往後放,軍艦可不能雪藏着不上陣。

海戰中多一條船,就多一份獲勝的希望。哪怕僅僅只是一艘千噸的驅逐艦,都有可能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海軍繼續保持平手,空軍漸漸佔據上風,登陸作戰全面啓動,敵人肯定會襲擊運兵船。

小國出兵數量有限,一船就可以打包。要是運氣不好,恰好趕上了敵人襲擊,很有可能直接就下海餵了魚。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維繫一個聯盟起碼明面上要一碗水端平,對小國的照顧也是有限度的。

甭管出兵多少,最後都少不了要去戰場上走一遭。要不然,不光其他盟友會有意見,就連本國官兵都會有意見。

職責所在,再怎麼麻煩也必須要幹。除了這些問題外,各國部隊的後勤補給,戰爭時期的配合、關鍵時刻提供的火力支援等等,都是需要協調的。

聯軍總指揮官,實際上就是一個政治、軍事、外交一把抓的綜合性崗位。

因爲戰爭的特殊緣故,聯軍總指揮官更是被賦予了臨機專斷的權利。

位高權重的崗位,從來都沒有好乾的。現在只能算麻煩的開始,遠遠沒有到達巔峰。

合上戰報,腓特烈的眉頭皺的更緊了,略微有些遲疑的問道:“參謀長閣下,在白天的戰鬥中,我軍損失這麼慘重,取得的戰果呢?”

損失是真的大,據不完全統計,在白天的戰鬥中,光沉沒的軍艦就有37艘,其中還包括三艘常規戰列艦,幾乎所有的軍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幸好超級戰列艦皮厚,最慘的也只是半身不遂,沒有直接沉沒,還可以搶救回來。

被敵人擊落戰機318架,被擊傷戰機上千架,近乎所有的參戰飛機都需要大修,空軍損失爲開戰以來之最。

至於具體的人員損失,涉及國家太多,一時半會兒沒法彙總。初步估計陣亡人數,不會低於1萬,傷員不低於1.5萬。

摩爾克斯擺擺手道:“還沒有統計出來,肯定也小不了。從戰場上的形勢分析,可以肯定敵人墜落的戰機、沉沒的軍艦數量更多。

不過,這也不能一概而論。空軍我們有優勢,應該佔到了便宜。

海軍就說不準了,畢竟我們新式戰列艦數量更多,敵人用老式軍艦纏鬥,沉沒軍艦數量更多也是正常的。

綜合計算受損維修軍艦,短期內現有海軍戰力,誰更佔優勢尚且是一個未知數。”

第十八章、別無選擇第六十二章、奧斯曼帝國危機第二十四章、鐵路網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兩百二十八章、法國人的麻煩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五十八章、收網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稅第兩百三十五章、誘餌第兩百四十六章、都是贏家VS沒有贏家第五十章、工業學費第一百二十二章、一個時代結束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六十二章、締造一個民族第三十二章、干涉聯軍(加4-1)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六十章、新三足鼎立戰略第二十四章、新的賭局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五十三章、以本傷人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一百九十一章、各有算計第八十九章、下不來了第九十四章、神助攻第一百一十九章、爾虞我詐第兩百四十二章、巴黎的槍聲第十一章、缺兵少將(6-1/5)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一百章、倒黴蛋第七章、遠洋艦隊第一百二十五章、造勢第三十二章、失控第兩百九十五章、倒黴蛋第十三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五十三章、從天而降的黑鍋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四十二章、第二次普丹戰爭第八十章、有心栽花花不發第八十四章、邪惡的自由貿易第八十七章、布達佩斯攻防戰——暗流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三十七章、下黑手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三十八章、上杆子的買賣——不做第三十章、跳坑了第十一章、反土同盟第兩百三十章、毛奇第一百八十五章、禍不單行第八十五章、希臘參戰第十六章、醞釀中的大革命(求票)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二十三章、核心產業第八十七章、使館危機第七十章、攪屎棍上線第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百七十章、老將的對決第一百三十章、經濟發展第二十八章、頭疼的戰略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兩百五十二章、本世紀最大的誤會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八十三章、戰地求生手冊第兩百六十五章、大勢第七十四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第四十二章、大法蘭西帝國第五十三章、法國入場第一百零六章、糾結的卡洛斯第四十四章、孤家寡人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六十二章、推廣豬肉第一百四十七章、新記錄第兩百六十章、瘋子和天才第十二章、神聖羅馬同盟第一百五十二章、加速第二十五章、腓特烈號第一百五十七章、戰略vs戰術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六十一章、刺背第一百四十八章、自找麻煩第二十五章、大國夢第八十三章、踢皮球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兩百六十八章、棄子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八章、毒瘤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兩百五十一章、巴拿馬獨立組織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一百零九章、俄國人的戰略抉擇
第十八章、別無選擇第六十二章、奧斯曼帝國危機第二十四章、鐵路網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兩百二十八章、法國人的麻煩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五十八章、收網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稅第兩百三十五章、誘餌第兩百四十六章、都是贏家VS沒有贏家第五十章、工業學費第一百二十二章、一個時代結束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六十二章、締造一個民族第三十二章、干涉聯軍(加4-1)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六十章、新三足鼎立戰略第二十四章、新的賭局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五十三章、以本傷人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一百九十一章、各有算計第八十九章、下不來了第九十四章、神助攻第一百一十九章、爾虞我詐第兩百四十二章、巴黎的槍聲第十一章、缺兵少將(6-1/5)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一百章、倒黴蛋第七章、遠洋艦隊第一百二十五章、造勢第三十二章、失控第兩百九十五章、倒黴蛋第十三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五十三章、從天而降的黑鍋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四十二章、第二次普丹戰爭第八十章、有心栽花花不發第八十四章、邪惡的自由貿易第八十七章、布達佩斯攻防戰——暗流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三十七章、下黑手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三十八章、上杆子的買賣——不做第三十章、跳坑了第十一章、反土同盟第兩百三十章、毛奇第一百八十五章、禍不單行第八十五章、希臘參戰第十六章、醞釀中的大革命(求票)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二十三章、核心產業第八十七章、使館危機第七十章、攪屎棍上線第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百七十章、老將的對決第一百三十章、經濟發展第二十八章、頭疼的戰略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兩百五十二章、本世紀最大的誤會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八十三章、戰地求生手冊第兩百六十五章、大勢第七十四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第四十二章、大法蘭西帝國第五十三章、法國入場第一百零六章、糾結的卡洛斯第四十四章、孤家寡人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六十二章、推廣豬肉第一百四十七章、新記錄第兩百六十章、瘋子和天才第十二章、神聖羅馬同盟第一百五十二章、加速第二十五章、腓特烈號第一百五十七章、戰略vs戰術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六十一章、刺背第一百四十八章、自找麻煩第二十五章、大國夢第八十三章、踢皮球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兩百六十八章、棄子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八章、毒瘤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兩百五十一章、巴拿馬獨立組織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一百零九章、俄國人的戰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