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軍備競賽

海軍的造艦計劃被弗朗茨否決了,不過1851年的海軍預算,再次提高了一百多萬盾,達到了1268.1萬盾的高度。

奧地利政府重視海軍的態度可見一般,只不過再怎麼重視,也改變不了奧地利是一個陸權國家的本質。

1851年陸軍軍費上漲的更快,飆升到了6124.62萬盾,大預備役戰略正式啓動,按照計劃從現在開始,每年要增長20萬預備役。

1851年奧地利帝國的軍費總預算,比1850年上漲了近百分之二十,戰爭的腳步正在臨近。

作爲鄰居俄國人的動作,怎麼可能瞞得過奧地利政府呢?前不久尼古拉一世還以向遠方擴張爲藉口,徵收了一次戰爭稅。

如果沒有俄奧密約,可能大家還會將信將疑,不能確定俄國人的戰爭目標。知道真相的奧地利政府,已經有百分之九十九把握確定俄土戰爭又要爆發了。

既然如此,作爲盟友奧地利政府自然要跟進了。要是沒有俄國人打破局勢,奧地利的戰略如何進行呢?

得益於俄國人的大動作,奧地利政府的提高軍費支出,一點兒波瀾都沒有。在外界看來,這是正常反應,有毛熊那樣的鄰居再怎麼警惕都是應該的。

歐洲局勢向來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軍備競賽也是會傳染,儘管俄奧都沒有挑起軍備競賽的意思,不過大家還是跟進了。

各國政府紛紛提高了軍費開支,英國人例外陸軍軍備競賽,他們從來都是不參加的。

不是所有國家財政情況都那麼好,財政困難的普魯士王國,這次就沒有跟進。

腓特烈-威廉四世不是傻子,跟着俄奧玩軍備競賽,普魯士王國根本就支撐不起。軍費開支都超過財政收入的一半了,再增加下去就只能破產了。

同樣財政困難的法國人跟進了,法國政府雖然沒錢,可是民間財團有錢,向銀行貸款就可以了。

這是老牌帝國的底蘊,有充足的財力保障,這也是爲什麼法國能夠繼英國之後,成爲列強中第二個完成工業化的國家。

比利時完成工業化時間和英國人很接近,不過他們的工業體系不完善,很多行業都不存在。

儘管比利時先完成工業化,可是在工業實力上依然比不上幾個列強,只是在部分領域有優勢。

維也納

費利克斯首相開口說道:“陛下,受俄國人備戰的影響,除了財政困難的普魯士王國暫時還沒有動作,歐洲各國都開始擴軍備戰。

就在一個星期前,在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的支持下,法國政府通過了擴軍法案,法國陸軍又擴充了五萬,擴軍完成過後,他們的總兵力就達到了43.6萬,僅次於俄羅斯。

對我們接下來的戰略來說,法國人的威脅已經上升到了第一位,我們必須要提高警惕,準備好應對措施。”

法國一直都是歐洲傳統的陸軍強國,和哈布斯堡王朝死磕了幾百年,拿破崙時代法國陸軍更是達到了巔峰。

對於法國人,大家都是抱有十二分的警惕。在獲悉了法國的擴軍計劃後,奧地利政府就立即召開了內閣會議。

弗朗茨皺了皺眉頭,他知道這不是小題大做,法國人的威脅再怎麼重視也不爲過。

“法國本土有多少駐軍?”弗朗茨關心的問道

法國兵多無所謂,他們的殖民地也不少,總是需要有人駐守的。關鍵是要看他們集中在本土的部隊,這纔是有可能對奧地利造成威脅的存在。

費利克斯首相回答道:“擴軍前是22.1萬,擴軍完成之後還不確定,最糟糕的情況是這27.1萬軍隊全部留在本土。”

弗朗茨鬆了一口氣,等俄國人動手過後,英法肯定會給奧斯曼帝國幫忙,到時候法國陸軍留在本土的顯然不會有這麼多。

由於預備役制度已經爛了,法國人擴軍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夠形成戰鬥力,這就是機會。

最令他擔心的就是法國政府恢復預備役制度,重回拿破崙時代,那種隨時可以徵招百萬大軍的戰爭動員機制,纔是威脅最大的。

顯然,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在軍事方面的能力不咋地。不然普法戰爭時期,也不至於只動員起來了22萬軍隊,就匆匆和普魯士人決戰,被人家以兩倍多的優勢兵力揍的滿地找牙。

或許是因爲輸的太冤枉,戰後法國人一直都不服氣,英國人挑撥了一下,法德兩國就變了解不開的死仇。

弗朗茨不確定的問道:“如果法國人只是動用這麼多軍隊干預,我們應該兜得住吧?”

專業問題,還要專業解答。

弗朗茨自認爲還是有一定軍事水平的,這個水平主要體現在戰略上。如果具體到了戰術上,指揮團級以下的戰鬥估計沒有問題。

現在這種動則數十萬大軍的戰鬥,還是總參謀長拉德斯基元帥更有發言權,他和巔峰時期的法國軍隊交過手,有親身體會。

拉德斯基元帥想了想後回答道:“陛下,現在的法國軍隊已經不是拿破崙時代那麼戰無不勝了,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消磨,早已沒有了那種天下無敵的氣勢。

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和法國人進行決戰。

如果等巴伐利亞王國把鐵路修通過後,再採取軍事行動,那麼一個星期之內,我們就能夠打到巴登,將法國人擋在國門之外。”

自從看到奧地利政府的鐵路網戰略過後,拉德斯基元帥就發現了鐵路在軍事上的巨大用途。

既然鐵路可以用來運貨,自然也可以用來運兵,同時還能夠有效提供後勤保障。

南德意志地區不是龍潭虎穴,奧地利在這些地區經營了很多年。出兵幾乎就是橫掃,有民族主義者當帶路黨,這些小邦國想要抵抗都難。

只要速度夠快,不給這些小邦國勾結法國人的機會,就不會出現大的變故。

甚至不需要太長時間,只需要兩三個月時間,政治上擺平了各國領導層後,這些德意志邦國的軍隊還可以搖身一變,和奧地利軍隊一起抵抗法國侵略者。

獲得當地民衆的支持後,奧地利就立於了不敗之地。現在的法蘭西,已經不是拿破崙時代了,可以一路橫推過去。

陸軍大臣溫迪施格雷茨親王開口說道:“不光是南德意志地區,如果法國人出兵干預,也有可能和撒丁王國一起在倫巴第地區動手,使我們兩線作戰。”

拉德斯基元帥搖了搖頭說:“沒有關係,他們打他們的,我們打我們的。

如果法國敢把主力派去意大利地區,大不了拼着意大利地區不要,我們直接打到巴黎去。

從距離上來說,我們還更佔便宜。能不能攻佔巴黎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和法國政府賭。

我們賭輸了大不了就是一個倫巴第,要是賭贏了,法國人要付出的代價就大了。”

看着兩人的爭議,大家默契的沒有參與。這正是弗朗茨想要的效果,陸軍部和總參謀部要是一點兒矛盾都沒有,他就要換人了。

和信任無關,這是帝王平衡之術的本能。

要是讓手下人串通一氣,那麼他們就要欺上瞞下了,歷史上被架空的皇帝可不是一個兩個。

同樣也不能讓手下人鬥得不可開交,大家都忙着內鬥,誰去做事啊?

溫迪施格雷茨親王想了想後,反駁道:“法國人又不是紙糊的,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攻克呢?

一旦無法攻克巴黎,戰爭陷入了僵局,法國人在本土作戰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他們很快就可以動員數十萬炮灰出來。

這些炮灰部隊沒有經過訓練,但是在保家衛國的時候,還可以靠士氣彌補訓練的不足。

到時候受制於後勤補給,我們依然要徒勞無功的退出去,而丟掉的意大利想要收回來就難了。”

拉德斯基元帥不甘示弱的說道:“就算是攻克不了巴黎,我們也可以讓法國人元氣大傷。

他們人可以集中兵力保衛巴黎,其它的地區他們就沒有守衛了,如果他們不肯妥協,我們就一路燒殺搶掠,毀掉他們的東北部地區的工商業體系。

別的不敢說,製造幾百萬無家可歸的流民出來,鼓動這些人去搶、去掠奪,將混亂擴散到整個法國去。

他們國內都自顧不暇了,還能夠不從意大利地區撤軍麼?就一個撒丁王國還有能力阻攔我們收復意大利地區?”

果然老傢伙都是狠角色,真要是這麼幹了,估計法國人估計十幾年都恢復不了元氣,而奧法之間又變成了死敵,未來的國際矛盾主流就是奧法矛盾了。

如果讓弗朗茨選擇會怎麼辦?當然是幹了,反正都成了敵人,做五十和做一百有什麼區別?

結仇就結仇,誰怕誰啊?大不了對英國人裝孫子,不挑戰海權就行了,奧地利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來自海上威脅幾乎爲零。

幹趴下了法國人一次,軍魂就打出來了。統一南德意志地區過後的奧地利帝國,完全就是脫胎換骨。

梅特涅當起了和事佬,笑呵呵的說道:“兩位不要這麼大火氣,只要我們選對了時機,造成了既定事實,法國人很很可能會默認。

他們又不是傻子,如果我在南德意志地區投入三四十萬軍隊,他們沒有同等的兵力,怎麼可能冒險出兵呢?

況且,法國人想要干預我們,最佳的出兵路線就是從萊茵蘭過來,普魯士王國敢借道給他們麼?

我們動手的時候,普魯士王國多半也會跟進,法國人反對我們統一南德意志地區,難道就願意看着普魯士王國統一北德意志地區了?

他們對德意志聯邦在萊茵河以西的土地可是虎視眈眈,一個強大的普魯士王國可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未來,在對付法國人的問題上,我們和普魯士依然盟友。”

聽了梅特涅的解釋,衆人面色一喜。柿子找軟的捏,欺軟怕硬是這個時代的主題。

法國人想要的東西又不在奧地利手中,就算是他們干預德意志地區統一,本質上也是爲了利益。

反而是普魯士王國想要保住萊茵河以西的領土,不得不和法國人死磕。想要妥協?國內的民族主義分子答應麼?

弗朗茨慢吞吞的開口說道:“好了,法國人問題就此結束。現在的問題是歐洲各國的軍備競賽,我們的好鄰居普魯士王國已經撐不住了。

看來這場普丹戰爭沒有白打,短期內普魯士王國難以走出困境,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俄國人發動戰爭的時間應該在1851年,最遲不會超過1852年,我們要不要把軍備競賽升級?”

毫無疑問,歐洲大陸上陸軍能夠威脅到奧地利的國家,就只有俄法普三國。現在普魯士王國陷入了財政危機跟不上了,這個時候升級軍備競賽就是俄法奧三國。

費利克斯首相咬了咬牙說:“陛下,我們可以賭俄國人挑起戰爭過後,英法會出兵干預,統一南德意志地區的戰機會出現。

現在升級軍備競賽,先淘汰掉普魯士王國再說,少一個競爭對手,我們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性。

賭輸了,大不了先實施巴爾幹戰略,怎麼也不會虧!”

怎麼可能不虧呢?在費利克斯首相看來,不去西進德意志,跑去瓜分巴爾幹半島本來就是一項虧本的買賣。

可是爲了獲得巴爾幹派的支持,他也豁出去了。戰機出現就統一南德意志地區,沒有出現那就只能摟草打兔子,去巴爾幹半島彌補損失了。

拉德斯基元帥激動的說道:“陛下,這個險值得冒,輸了大不了就是幾千萬盾,贏了就是南德意志!”

確實輸了,大不了也就幾千萬盾的軍費開支。這也不算完全浪費,好歹增加了軍事實力。

奧地利政府又不是鐵頭,要硬着頭皮往上衝。

要是國際形勢不利,無法西進,還可以去南邊欺負奧斯曼帝國,彌補一下損失。就算是俄國真跑去遠東吃冰塊,奧地利單幹也不慫。

想到了這裡,弗朗茨心中已經做出了決定。

第四章、風波起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一百五十章、登陸倒計時第四十章、逼宮第十六章、開發波黑地區第八十四章、都吃飽了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第一百一十六章、聯姻第兩百四十一章、賠錢買賣第一百零四章、清君側第二十八章、頭疼的戰略第四十三章、第二次維也納體系崩潰第十一章、股災來了第二十一章、走鋼絲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八十四章、沒錢,只能殺豬了兩百二十九章、無暇顧及第一百一章、論緩衝的必須性第十四章、挖美國牆角第八十一章、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十一章、科學家檔案庫第一百七十四章、三大公國第一百二十五章、鐵甲艦第一百一十四章、誤入的卡車第一百五十四章、落井下石第兩一十二章、貨幣霸權——新複本位法第九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二章、封國之爭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八章、奮鬥的……第九十九章、招生第七十章、反作用第一百二十九章、貴族第兩百一十四章、落井下石第四十九章、年輕一代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一百三十五章、被低估的拿破崙四世第一百九十八章、鈔能力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二十一章、走鋼絲第三十一章、鼓勵生育第一百六十三章、戰爭之神第兩百七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第一百二十四章、列強時代第七十章、反作用第三十章、洗白了(求訂閱)第一百一十章、戰爭賠償第三十四章、被帶偏的話題第一百五十九章、遭遇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十一章、不夜城第九十二章、特倫託之戰——反擊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八十章、黑山人的奮鬥第九十五章、六六條約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七十六章、戰略抉擇第十七章、西非衝突第一百八十八章、糾結的日本政府第八十三章、踢皮球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第四十六章、廢除地方關稅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案爆發第一百三十三章、英國人的算計第一百二十二章、砸鍋第三十二章、干涉聯軍(加4-1)第六十七章、挑戰者與維護者第三十九章、官僚的處理辦法第一百零九章、俄國人的戰略抉擇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三十一章、措施第一百零五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一十四章、新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七十三章、影響第一百一十章、算計第一百六十章、狠辣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一百七十章、老將的對決第兩百二十三章、戰爭結束第兩百六十五章、大勢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一百九十八章、複雜的政治第八十五章、裝逼技術第九十章、大麻煩第三十四章、被帶偏的話題第一百七十一章、災難的開始第一百六十四章、戰爭結束第兩百四十五章第八十八章、寒冬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三十三章、經濟危機爆發第一百一十二章、封國之爭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一百一十五章、狠辣戰略第八十八章、時勢造英雄
第四章、風波起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一百五十章、登陸倒計時第四十章、逼宮第十六章、開發波黑地區第八十四章、都吃飽了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第一百一十六章、聯姻第兩百四十一章、賠錢買賣第一百零四章、清君側第二十八章、頭疼的戰略第四十三章、第二次維也納體系崩潰第十一章、股災來了第二十一章、走鋼絲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八十四章、沒錢,只能殺豬了兩百二十九章、無暇顧及第一百一章、論緩衝的必須性第十四章、挖美國牆角第八十一章、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十一章、科學家檔案庫第一百七十四章、三大公國第一百二十五章、鐵甲艦第一百一十四章、誤入的卡車第一百五十四章、落井下石第兩一十二章、貨幣霸權——新複本位法第九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二章、封國之爭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八章、奮鬥的……第九十九章、招生第七十章、反作用第一百二十九章、貴族第兩百一十四章、落井下石第四十九章、年輕一代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一百三十五章、被低估的拿破崙四世第一百九十八章、鈔能力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二十一章、走鋼絲第三十一章、鼓勵生育第一百六十三章、戰爭之神第兩百七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第一百二十四章、列強時代第七十章、反作用第三十章、洗白了(求訂閱)第一百一十章、戰爭賠償第三十四章、被帶偏的話題第一百五十九章、遭遇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十一章、不夜城第九十二章、特倫託之戰——反擊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八十章、黑山人的奮鬥第九十五章、六六條約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七十六章、戰略抉擇第十七章、西非衝突第一百八十八章、糾結的日本政府第八十三章、踢皮球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第四十六章、廢除地方關稅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案爆發第一百三十三章、英國人的算計第一百二十二章、砸鍋第三十二章、干涉聯軍(加4-1)第六十七章、挑戰者與維護者第三十九章、官僚的處理辦法第一百零九章、俄國人的戰略抉擇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三十一章、措施第一百零五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一十四章、新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七十三章、影響第一百一十章、算計第一百六十章、狠辣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一百七十章、老將的對決第兩百二十三章、戰爭結束第兩百六十五章、大勢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一百九十八章、複雜的政治第八十五章、裝逼技術第九十章、大麻煩第三十四章、被帶偏的話題第一百七十一章、災難的開始第一百六十四章、戰爭結束第兩百四十五章第八十八章、寒冬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三十三章、經濟危機爆發第一百一十二章、封國之爭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一百一十五章、狠辣戰略第八十八章、時勢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