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天作之合

第152章 天作之合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很多,從簡政,田賦,商業,徭役等等各個方面,都對以往的律法進行了一次大修整。

新法包括青苗法,保甲法,免役法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青苗法,最被舊黨朝臣詬病的也是青苗法。

青苗法的本質,是一種官方的放貸,比如這一年由於天災或種種原因,農民的收成不好,都快餓死了。

於是農民可以向地方縣衙申請借貸,借貸的不是錢,而是糧食和種子,官方很慷慨,可以借給你。

但前提是,明年地裡有了收成後,除了歸還借貸的數額外,還要再支付官方兩成的利息。

王安石的本意自然是不壞的,以官方的名義幫助遭了災的農民,順利度過今年的災年,不至於被餓死。

但自古以來,朝廷頒下去的一本好經,到了地方後,往往被本地官員鄉紳地主故意念歪了。

新法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出臺嚴法,監管和遏制人性裡的惡。也許,王安石是一位對人性充滿天真幻想的理想主義者吧。

官方借貸,國家品牌,值得信賴吧?

兩成的利息,普通農民咬咬牙,或者來年風調雨順,或許勉強付得起。

然而,萬一來年還是收成一般,或者真就那麼倒黴,又遇到天災了呢?等於就是農民拿那點可憐的家底,跟官方做的一場豪賭。

如果來年還不起,不好意思,沒收田產充公,更狠一點的,索性連你家房子也扒了,於是這些農民就淪爲了流民。

青苗法更大的漏洞是,就算農民沒有借貸的心思,官方也會逼着你借,只有借了,官方纔有利息收入。

至於這些收上來的利息究竟是朝廷的,還是落入官員的口袋……呵呵,你猜?

還有就是,地方上的鄉紳地主也會拼命鑽律法的漏洞,自己向官方借貸,再將它轉嫁到農民頭上,農民於是莫名其妙欠下了鉅債。

於是青苗法在神宗年間的施行,民間其實是貶大於褒的,對大部分農民來說,就是這個青苗法,害得他們家破人亡,淪爲無地無房的流民。

這也是作爲舊黨派的蘇轍,爲何專門在朝會上進諫,請求廢止青苗法的原因。

章惇請開紹述,蘇轍請廢新法。

兩人終於當面槓上了。

槓上的不僅是這兩人,而是朝堂上所有的新舊兩黨。

一場關於新法和舊法的辯論,隨着兩道奏疏的呈上,緩緩拉開了序幕。

“辯論”是君子之爭,是在規則允許之內的。

事實上新法和舊法已經有過多次的辯論,從元豐年到元祐年都不曾停止過,這是一種比較積極且有風度的爭鬥方式。

沒有陰謀詭計,一切都是堂堂正正的擺事實,講道理,雙方各請大儒講法辯經,從聖賢之言延伸到當前是否應該變法。

辯論的過程自然是極精彩的,而且這樣的畫面,也是爲數不多的陽光直射在朝堂上的時刻,新舊兩黨都是坦坦蕩蕩。

王府裡當了好幾天鹹魚的趙孝騫自然也聽說了,他的態度仍然一如既往。

不偏向,不摻和。

站在一個後世人的角度來看,新法舊法,史家早已定論,那就是各有利弊。

史家沒說的是,新,百姓苦,舊,百姓苦。

不出意外的話,這場紹述之辯,最終以章惇的強勢而勝出,因爲章惇代表着趙煦的意志,這個天下,終究是要以皇帝的意志而發展下去的。

趙孝騫更關心的是“兵役法”是否可行。

前幾日趙煦已應承過,將會在政事堂與諸位相公討論兵役法。

太高尚的話題,趙孝騫參與不了,天下大事,行什麼法,作什麼妖,不是趙孝騫能改變的。

趙孝騫只求能在推行新法之餘,何妨多一條“兵役法”,給大宋的禁軍廂軍將士們謀點福利,提振一下士氣,應對未來的戰爭。

這個,與趙孝騫本人的命運緊緊相關,他不得不重視。

新舊之辯,在朝堂上持續了整整三日,似乎還沒有停止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激烈。

據說蘇轍在朝會上都開始罵娘了,章惇也不是吃虧的角色,當即攥了拳頭打算揍蘇轍,幸好被旁邊的朝臣們攔住了。

趙孝騫在王府聽到消息後,不由恨恨地跺足捶胸,早知道自己就厚着臉皮去參加朝會了。

沒別的理由,只是想看看文化人,尤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怎麼罵孃的,自己打算學習一下。

畢竟趙孝騫如今也是名滿天下的“趙半闕”了,將來若要罵人,總不能張口就是“我XX你的XX”。

太粗魯了,跟蘇轍學一下興許能在罵人這個領域有新的建樹。

朝堂上又要打出腦漿子了,但趙孝騫關注的重點是個人的私事。

趙狄兩家訂親後,老宗正趙宗晟親自跑了一趟玉清宮,跟青陽真人聊了半天后興盡而歸。

也不知倆老頭兒怎麼聊的,總之,青陽真人給趙孝騫和狄瑩批了生辰八字,得出一個意料之中的結論,“天作之合”。

趙孝騫對這個結論表示質疑,怎麼就那麼巧,世上隨便湊一對男女,然後就“天作之合”了?

不知爲何,趙孝騫從這四個字裡讀出了別的意思,比如債務人的心虛。

青陽老牛鼻子是不是以爲掏空楚王府庫房一事,世子已經忘了?還是說,批八字說點好話,這事兒就過去了?

一把年紀快位列仙班了,不會這麼天真吧?

青陽最好祈禱自己儘快原地羽化昇仙,不然他很快就會發現,楚王府的錢燙手。

批過生辰後,青陽還給趙狄兩家掐定了黃道吉日。

下月初八,也就是紹聖元年十月初八,宜嫁娶。

日子定下來後,趙狄兩家開始忙碌起來,這些都是長輩該準備的事,倒是不需要趙孝騫做什麼。

既然註定與狄瑩是夫妻了,趙孝騫突然很想找狄瑩出來見一面,說來自從訂親後,他與狄瑩卻好像沒再見過了,也不知是狄瑩待嫁害羞的心理,還是狄家長輩交代了成親前不讓見面。

新舊之辯的第四天,今日沒開朝會,但一大早就有宮人登門宣旨,官家召趙孝騫赴政事堂議事。

趙孝騫聞言呆怔許久,進宮他已進過多次,皇宮對他來說已經很熟了,但政事堂卻從未去過。

這次趙煦召見他的地點居然是政事堂,可見是一個非常正式的場合。

於是趙孝騫當即便穿戴好官服,頭戴冗長的雙翅官帽,匆忙朝政事堂而去。

政事堂的官署就在禁宮裡,這也是方便皇帝與宰相們議事。

半個時辰後,趙孝騫進了政事堂,剛跨入殿內,便覺許多目光投到自己身上。

擡眼一看,除了正中坐着的趙煦,還有章惇,曾布,蔡卞,許將等朝中重臣。

趙孝騫垂頭,心跳陡然加速,這副三堂會審的架勢令他有些緊張。

政事堂內,氣氛有些壓抑,每個盯着他的人都面無表情,就連趙煦也是不苟言笑。

趙孝騫忍不住暗暗反省自己最近幹過什麼壞事。

然後他便想起來,除了前幾日揍過趙佶,還偷了他的錢袋外,自己根本就是安分守己毫無瑕疵好吧。

反省之後,趙孝騫理直氣壯地擡起頭,無懼無畏地迎視所有人的目光。 шшш▲ тт kán▲ co

我還是曾經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瑕疵……

怕啥!

良久,坐在主位的趙煦終於開口。

“子安,前日你說的‘兵役法’,你與諸公再說說,好生說個透徹,切莫含糊其辭,今日朕與諸公所議者,便是兵役法之可行,你當知輕重。”

趙煦說得公正無私,但這句話裡其實已飽含鄭重提醒了,顯然趙煦的心裡還是暗暗偏袒趙孝騫的。

趙孝騫整理了一下思緒,正要開口,卻聽堂內一人突然道:“且慢。”

衆人紛紛望向他。

此人四十來歲年紀,一臉正氣,頜下青須飄逸,賣相甚佳。

見大家的目光望向他,此人捋須緩緩道:“官家恕罪,臣聞名不正則言不順,楚王世子是宗親,本不應參政。”

“官家開恩破祖宗之法,世子所任者,亦只是皇城司勾當公事,臣以爲,世子不應在此妄議朝政。”

話裡話外的意思很清楚,趙孝騫連嘴都不必張,他根本不配站在這裡議政。

敵視的態度已然很明顯了。

趙孝騫哪裡受過這種氣,頓時皺眉看着他:“你是何人?”

“老夫刑部侍郎,邢恕。”

“查案管犯人才是刑部該乾的事,你爲何也站在這裡?”

第92章 奪船救人第228章 會師章楶第209章 首戰雪恥(上)第130章 爵封郡侯第88章 意外之死第390章 上疏免賦第328章 貧窮世子第774章 爭取時間第43章 公仇私怨第668章 帝王心思第608章 當家主母第432章 俘虜來歷第530章 借調問案第58章 知音難覓第682章 最後血性第679章 告祭太廟第408章 攻守易勢第232章 聯手除患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712章 內憂已生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113章 遼使來歷第533章 此消彼長第513章 主動請罪第607章 六女齊聚第658章 天降橫財第812章 登基大典第259章 美人走心第528章 勾欄故事第597章 登門道歉第208章 意料之外第632章 又遇名將第379章 圖窮匕見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341章 各謀報仇第726章 萬人夾道第654章 女真統一第683章 親赴析津第470章 全城搜捕第771章 拜訪章相第564章 捷報抵營第21章 君臣又見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675章 河間之盟第196章 經略副使第356章 啓程赴任第211章 屠戮洗劫第236章 不幹人事第603章 謀逆不赦第652章 首戰首功第597章 登門道歉第491章 至親可殺第610章 彌補短板第727章 大宴將士第720章 隱患漸生第205章 帳下獻計第609章 子薨國殤第69章 忘年交好第441章 遼軍重甲第642章 備戰試探第469章 營救蘇蘇第489章 設縣遷民第312章 不如歸去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531章 人即是法第383章 天羅地網第461章 一戰雙捷第94章 上架感言第196章 經略副使第252章 先死爲敬第199章 職在監軍第673章 童謠之威第483章 撤軍休整第84章 闖宮拿人第755章 再見故友第275章 佈局設套第417章 無形威懾第260章 卿本佳人第412章 告捷結案第198章 身敗名裂第409章 最後輓歌第331章 人情買賣第401章 宮闈暗鬥第694章 越境追殺第421章 各懷鬼胎第60章 子夜遇襲第282章 陌生老者第90章 接親出逃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514章 試探心思第789章 快意恩仇第651章 兵臨城下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634章 帝王猜疑第757章 芳心暗許第583章 聰明女人第27章 新賬舊賬第104章 市井大哥第359章 整合收權第203章 初識名將
第92章 奪船救人第228章 會師章楶第209章 首戰雪恥(上)第130章 爵封郡侯第88章 意外之死第390章 上疏免賦第328章 貧窮世子第774章 爭取時間第43章 公仇私怨第668章 帝王心思第608章 當家主母第432章 俘虜來歷第530章 借調問案第58章 知音難覓第682章 最後血性第679章 告祭太廟第408章 攻守易勢第232章 聯手除患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712章 內憂已生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113章 遼使來歷第533章 此消彼長第513章 主動請罪第607章 六女齊聚第658章 天降橫財第812章 登基大典第259章 美人走心第528章 勾欄故事第597章 登門道歉第208章 意料之外第632章 又遇名將第379章 圖窮匕見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341章 各謀報仇第726章 萬人夾道第654章 女真統一第683章 親赴析津第470章 全城搜捕第771章 拜訪章相第564章 捷報抵營第21章 君臣又見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675章 河間之盟第196章 經略副使第356章 啓程赴任第211章 屠戮洗劫第236章 不幹人事第603章 謀逆不赦第652章 首戰首功第597章 登門道歉第491章 至親可殺第610章 彌補短板第727章 大宴將士第720章 隱患漸生第205章 帳下獻計第609章 子薨國殤第69章 忘年交好第441章 遼軍重甲第642章 備戰試探第469章 營救蘇蘇第489章 設縣遷民第312章 不如歸去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531章 人即是法第383章 天羅地網第461章 一戰雙捷第94章 上架感言第196章 經略副使第252章 先死爲敬第199章 職在監軍第673章 童謠之威第483章 撤軍休整第84章 闖宮拿人第755章 再見故友第275章 佈局設套第417章 無形威懾第260章 卿本佳人第412章 告捷結案第198章 身敗名裂第409章 最後輓歌第331章 人情買賣第401章 宮闈暗鬥第694章 越境追殺第421章 各懷鬼胎第60章 子夜遇襲第282章 陌生老者第90章 接親出逃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514章 試探心思第789章 快意恩仇第651章 兵臨城下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634章 帝王猜疑第757章 芳心暗許第583章 聰明女人第27章 新賬舊賬第104章 市井大哥第359章 整合收權第203章 初識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