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告祭太廟

第679章 告祭太廟

汴京城市井民間沸沸揚揚,滿城百姓商人都在歡慶朝廷收復燕雲。

此時的延福宮門外,無數朝臣聚集,朝臣們臉上笑意盎然,哪怕是平日互相不對付的政敵,今日此時也是熱情地招呼寒暄,彷彿完全放下了昔日的恩怨。

河間郡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消息,朝臣們自然是聽說了。

天大的喜事,今日此時,無論新黨舊黨,無論任何政見,無論多大的恩怨,在這個天大的消息面前似乎都已變得不重要了。

百年恥辱,百年憋屈,百年執念,隨着收復燕雲的消息入京,喜氣已然覆蓋了一切不合時宜的爭鬥,猜疑和恩怨。

至少是暫時覆蓋了。

今日,大宋官家要告祭太廟。

大宋的太廟其實並不在汴京城內,它在應天府,即後世的河南商丘。

但汴京延福宮裡也設有太廟。

今日雖是國朝大喜,但皇帝實在不自由,不可能離開汴京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告祭,於是這次告祭只能在延福宮的太廟舉行。

朝臣們聚在宮門外,一臉喜意地互相招呼寒暄,然後高聲議論宋遼戰事,以及收復燕雲後的種種繁雜事務。

這時一輛馬車駛來,馬車在宮門數百步外停下,車伕將馬車上的人攙扶下來,赫然竟是一個大胖子。

大胖子下馬車都費勁,一臉氣喘吁吁的模樣,宮門外的羣臣見到這個胖子後,氣氛陡然一靜。

隨即羣臣如見到血的蚊子似的,立馬熱情地撲了上去,紛紛主動朝他行禮問候,口稱“楚王殿下”。

大胖子毫無疑問是楚王趙顥,他被宮裡的人臨時傳詔趕來延福宮,朝廷收復燕雲的消息,趙顥在王府裡已聽說了,大喜之餘聽說今日官家格外恩典,令他在太廟前宣念祭文,趙顥還是大吃一驚。

這差事可是不一般,宣念祭文的人往往代表着他在朝堂裡的分量。

以往宣念祭文的朝臣,要麼是當朝宰相,要麼是宗正寺卿,有時候官家也會親自宣念,總之,當着君臣的面念祭文,一定是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沒想到今日居然輪到趙顥宣念祭文了。

當然,趙顥很清楚官家爲何給他這個差事。

不過是父憑子貴罷了。

這樁潑天蓋世的功勞,是他兒子趙孝騫立下的,讓他這個父親宣念祭文,不正合適嗎?

再說趙顥也是大宋趙氏皇族貴胄,由他親自告祭祖宗,也算對趙氏先祖的一番孝心了。

太祖趙匡胤得國不正,欺負孤兒寡母得來的江山,趙家人約莫也知道不光彩,於是從此不再提什麼“忠君”的口號,畢竟趙家人自己都做不到,也就不強求天下人了。

所以自大宋始,儒家和朝廷便開始提倡“以孝治天下”,“忠”字是絕口不提。

你以爲是朝廷不想提嗎?

是沒臉提啊。

今日趙煦告祭太廟,楚王趙顥宣念祭文,與趙家祖宗們分享收復燕雲的榮耀,這便恰好合了“孝”這個字。

宮門打開,滿朝文武整理衣冠,列隊魚貫入宮門,直赴太廟。

延福宮的太廟位於西面崇孝門內,文武百官到達後,見趙煦穿着黃袍已等候。

今日的太廟四周旌旗飄揚,禁軍林立,道僧跪坐太廟兩側,唸誦經文,太廟門外廣場正中的社稷大鼎內,正燃着嫋嫋柱香,場面莊嚴肅穆,令人敬畏。

百官站在太廟前,神情也不自覺地嚴肅起來,人人垂手肅立,表情虔誠。

告祭太廟的儀式開始。

禮部官員籌辦儀式,翰林院編修才子臨時撰寫一篇花團錦簇的祭祖駢文,楚王趙顥穿着親王朝服,肥胖的身軀站在太廟前,手裡握着那篇祭文,此刻的他仍是一臉懵逼。

人在王府,吃着火鍋唱着歌,突然就被拎到太廟前念祭文。

家人們,誰懂啊,真的好突然啊,換地圖太快了。

迎着趙煦和百官們的目光,趙顥硬着頭皮一字一字大聲唸誦祭文,念得有些磕巴,聲調抑揚之處明顯也有些不對,甚至還唸錯了字。

百官目光古怪地盯着趙顥,人羣鴉雀無聲,但很多人的眼神卻帶了幾分嘲諷的笑意。

聽說這位楚王殿下不學無術,卻常常喜歡附庸風雅,平日裡吃喝嫖賭俱全,卻偏自詡風流文士,喜歡往文人堆裡湊。

今日看來,汴京傳聞不虛,這位楚王殿下的成色,大約便是這樣了。

許多人的目光嘲諷,趙顥卻渾然不覺,念祭文的狀態越來越好,唸錯了字也絲毫不慌,只要我自己不承認唸錯字,那麼這個字就不是錯的。

是通假字。

祭文唸完後,趙顥長舒了一口氣,一臉解脫地望向趙煦。

“官家,臣已唸完祭文了。”趙顥陪笑道。 趙煦露出了一絲笑意,低聲道:“楚王叔,子安很爭氣,朕很高興,王叔有子若此,此生足慰矣。”

趙顥憨厚地呵呵一笑:“劣子都是託官家洪福,才得了這點小小功勞,若無官家器重,他不過只是汴京一個紈絝膏粱罷了,官家不足爲誇。”

這句話很得體,至少趙煦聽得很舒服。

“不管怎麼說,子安立下的這份功勞都是無與倫比的,朕都不知如何封賞他了,燕雲諸州接管後,子安也該回京了,塞外風霜苦寒之地,子安經受了太多,朕實在不忍見他繼續受苦。”

趙顥聞言目光閃動,表情卻一如既往地憨厚朴實。

“官家恩典,臣感激涕零,近年臣的身子多有抱恙,唯一的兒子卻不能侍奉膝前,官家憐臣孤苦,讓騫兒回京孝奉臣,臣代騫兒叩謝官家天恩。”

說着趙顥感動地流下淚來。

趙煦的眼神裡閃過一絲猶疑,楚王叔此刻感激的表情真摯,模樣仍如往常般毫無心機,所謂“知子莫若父”,看趙顥的神態語氣,趙孝騫似乎真的沒有絲毫二心異志。

不過,不管趙孝騫有沒有野心異志,朝廷接管燕雲十六州後,對遼國的戰事暫時停止,趙孝騫確實也該回到汴京了。

重要的是,回到汴京後,他該卸下兵權了。

哪怕親如兄弟,皇帝也不可能允許臣子手裡握着如此恐怖的兵權。

十萬王師將士,而且皆裝備火器,強大的遼國在他面前都不得不俯首認栽,乖乖奉上燕雲十六州,尤其是主帥在軍中的威望如日中天,趙煦怎能不寢食難安。

“這兩年,子安爲朕,爲大宋社稷餐風露宿,夙夜匪懈,如今燕雲歸宋,遼國伏首,天下已太平,子安也該回京過幾天好日子了。”

趙煦笑着嘆道:“朕很懷念與子安微服出宮,在汴京吃灌湯包,勾欄聽曲聽書的日子,喜歡看子安邁着六親不認的步伐,在汴京城裡橫行,哈哈,說真的,朕有時候很羨慕子安……”

趙顥感動地道:“官家擡舉不棄,臣爲騫兒高興,待騫兒回京後,便可與官家再遊汴京,臣見官家與騫兒甚篤,宗親兄弟親密無間,臣很欣慰。”

趙煦點了點頭,嘆道:“是啊,朕與子安是兄弟,朕很希望一輩子與子安親密無間……”

與趙顥聊了幾句後,此時道僧們已唸完了經文。

趙煦轉身面朝太廟雙膝跪下,依朝儀三叩九拜之後,趙煦擡起頭,第一次理直氣壯地注視着太廟內供奉的大宋歷代先帝的畫像。

“兒臣趙煦,順應天時天命,歷經數年綢繆,奮歷代先祖之餘蔭,今日欣獲捷報,自石賊敬瑭獻燕雲於契丹,百年以還,中原蒙塵,國朝不振,而今兒臣告慰歷代先祖先帝,燕雲十六州於兒臣治下,歸矣!”

“臣負祖宗社稷天命,不敢菲薄,今日以燕雲歸宋之功績,耀於祖宗太廟社稷,願先祖佑我大宋,國祚綿長,盛世似錦!”

說完趙煦面朝先祖畫像重重叩首,直起身時,趙煦已是淚流滿面。

身後的朝臣們也面朝太廟叩拜,人羣裡的嚎啕痛哭聲此起彼伏。

…………

告祭太廟的儀式結束,朝臣出宮,各歸官署。

趙煦回到福寧殿,此時此刻,激盪的心緒仍未平靜。

直到此時,趙煦的腦子仍嗡嗡作響,從見到捷報奏疏,到告祭太廟儀式,再到此刻回到寢宮,趙煦已不止一次暗暗掐自己的大腿。

他仍不敢相信這是真實的,恍惚間還以爲自己在做夢。

燕雲十六州,就這麼到手了?

多麼神奇!

趙孝騫到底對遼人施加了怎樣巨大的壓力,令遼人如此乖巧地送上了燕雲十六州,要知道燕雲的地理位置,和它代表的意義,不僅是大宋的執念,同時也是遼人的執念啊。

趙煦未曾親眼見過宋遼交戰的場面,他不知道大宋的火器對遼軍造成了怎樣恐怖的心理陰影,更不知道昔日強大的遼軍被殲十多萬後,遼軍從上到下對宋軍已經產生了絕望和極度恐懼的心態。

所謂的軍心士氣,在一座無法撼動的大山面前,是根本沒有絲毫用處的。

回到福寧殿的趙煦,再次取出趙孝騫的奏疏,以及河間之盟的條款,認認真真地仔細看了好幾遍,這才放心地靠在椅背上,長長舒了口氣。

“今晚,朕欲謀一醉,誰也不準攔朕……”趙煦帶着笑容喃喃道。

趙煦如今的身體狀況堪憂,太醫叮囑多次不能飲酒了。

但今日的意義不一樣,趙煦很想喝個痛快。

大宋歷代先帝做不到的事,朕卻做到了,這還不值得謀一醉乎?

付出身體健康的代價都認了,今夜必須一醉。

正思忖間,鄭春和碎步走入殿內,小心翼翼地道:“官家,遂寧郡王趙佶殿外求見。”

趙煦眼中精光一閃,沉默片刻,緩緩道:“讓他進來。”

(本章完)

第668章 帝王心思第379章 圖窮匕見第534章 欲收失地第751章 各獻殷勤第26章 世子有請第410章 愚昧非議第758章 主帥人選第64章 又見狄女第263章 所謂文官第311章 倉促辦壽第610章 彌補短板第513章 主動請罪第310章 認錯失察第614章 歸京密議第229章 客從東來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21章 君臣又見第555章 三路遣將第575章 戰後清點第364章 到任真定第63章 防身利器第229章 客從東來第243章 慶功宮宴第695章 最後體面第591章 順藤摸瓜第81章 生母馮氏第187章 大婚之期(上)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126章 西郊會獵第52章 君子之澤第273章 婦女之友第314章 棋子殺機第278章 獵人獵物第152章 天作之合第428章 意外決戰第818章 重逢舊部第346章 天家兄弟第81章 生母馮氏第49章 又見佳人第151章 紹述之爭第67章 雄心立生第413章 威名神化第103章 逍遙無道第249章 諫止者衆第95章 主困臣救(求首訂!!)第120章 辭令交鋒第109章 萬民跪拜第65章 利器面世第344章 父子心眼第687章 夜下示警第74章 雅號半闕第610章 彌補短板第65章 利器面世第387章 色令智昏第192章 演武練兵第41章 忍無可忍第500章 變故突生第387章 色令智昏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550章 翁婿相聚第564章 捷報抵營第497章 遼國奉先第365章 蕭條邊城第263章 所謂文官第479章 兇險歸途第366章 府城毒瘤第558章 兵臨城外第151章 紹述之爭第192章 演武練兵第34章 奸佞之子第636章 豪邁才女第386章 荒村惡客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330章 以仙之名第409章 最後輓歌第293章 蘇氏兄弟第644章 校場實戰第476章 尊嚴利益第183章 兵役立法第464章 心靈導師第553章 南營會師第499章 意外大火第189章 迎親回府第232章 聯手除患第92章 奪船救人第175章 宗澤密舉第410章 愚昧非議第332章 爲國舉才第516章 鋪墊偏袒第755章 再見故友第439章 籌碼利益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223章 神秘好漢第712章 內憂已生第354章 貼身高手第84章 闖宮拿人第684章 馬幫兄弟第576章 捷傳天下第228章 會師章楶第24章 來者不善
第668章 帝王心思第379章 圖窮匕見第534章 欲收失地第751章 各獻殷勤第26章 世子有請第410章 愚昧非議第758章 主帥人選第64章 又見狄女第263章 所謂文官第311章 倉促辦壽第610章 彌補短板第513章 主動請罪第310章 認錯失察第614章 歸京密議第229章 客從東來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21章 君臣又見第555章 三路遣將第575章 戰後清點第364章 到任真定第63章 防身利器第229章 客從東來第243章 慶功宮宴第695章 最後體面第591章 順藤摸瓜第81章 生母馮氏第187章 大婚之期(上)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126章 西郊會獵第52章 君子之澤第273章 婦女之友第314章 棋子殺機第278章 獵人獵物第152章 天作之合第428章 意外決戰第818章 重逢舊部第346章 天家兄弟第81章 生母馮氏第49章 又見佳人第151章 紹述之爭第67章 雄心立生第413章 威名神化第103章 逍遙無道第249章 諫止者衆第95章 主困臣救(求首訂!!)第120章 辭令交鋒第109章 萬民跪拜第65章 利器面世第344章 父子心眼第687章 夜下示警第74章 雅號半闕第610章 彌補短板第65章 利器面世第387章 色令智昏第192章 演武練兵第41章 忍無可忍第500章 變故突生第387章 色令智昏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550章 翁婿相聚第564章 捷報抵營第497章 遼國奉先第365章 蕭條邊城第263章 所謂文官第479章 兇險歸途第366章 府城毒瘤第558章 兵臨城外第151章 紹述之爭第192章 演武練兵第34章 奸佞之子第636章 豪邁才女第386章 荒村惡客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330章 以仙之名第409章 最後輓歌第293章 蘇氏兄弟第644章 校場實戰第476章 尊嚴利益第183章 兵役立法第464章 心靈導師第553章 南營會師第499章 意外大火第189章 迎親回府第232章 聯手除患第92章 奪船救人第175章 宗澤密舉第410章 愚昧非議第332章 爲國舉才第516章 鋪墊偏袒第755章 再見故友第439章 籌碼利益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223章 神秘好漢第712章 內憂已生第354章 貼身高手第84章 闖宮拿人第684章 馬幫兄弟第576章 捷傳天下第228章 會師章楶第24章 來者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