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遼宮激辯

第467章 遼宮激辯

蘇軾這封信對趙孝騫來說太震撼了。

他突然明白了這個時代真正的文人的底色,那是一種純粹的,超然的,捨生取義的家國情懷。

如蘇軾這樣的人,在文壇上成就斐然,可以說的名垂史冊,然而偏偏如此耀眼的才華,卻是他們自己最不在乎的優點。

他們所求者,仍是治國平天下,一遂青雲之志。

文壇上的成就,根本不是他們的志向,所以古往今來的許多詩人文豪,終其一生都在怨嘆懷才不遇。

這一世,蘇軾是幸運的,他遇到了趙孝騫。

趙孝騫給了蘇軾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對趙孝騫來說或許並不起眼,不過出國當一回使臣而已,把該聊的事情聊完就回來,是個人都能幹。

然而蘇軾卻分外珍惜這個機會,他要把“使臣”這個職業玩出花兒來。

信箋上墨香依舊,蘇軾的字跡瀟灑飄逸,字如其人。

趙孝騫認真讀了幾遍,放下信箋,長嘆口氣。

“漢使”,蘇軾提到了這個字眼兒。

衆所周知,漢使是非常剽悍囂張的,對漢朝時期的番邦異國來說,漢使簡直是煽風點火,惹是生非的代名詞,跟索命的無常一樣,不同的是,他們索的是整個國家的命。

漢使所過之國,沒事都要給你整點事出來,原因無他,我大漢看中你們國家這片土地了,打算把它搞到手,國君識相的話自己雙手奉上,不識相的話老子死給你看,老子若死,漢兵即至,可滅國矣。

五千年的華夏民族愛好和平,唯獨漢使不愛好和平。

趙孝騫依稀明白蘇軾想幹什麼了。

“效仿漢使?”趙孝騫喃喃苦笑:“大哥,別搞啊……”

蘇軾是什麼人?文章詩詞方面,說他是宋朝第一人絕不爲過,前世背過他多少豪放的詩詞,這樣一個才華閃瞎眼的人,居然要效仿漢使……

趙孝騫突然覺得,自己對千年後的教育文化界犯了彌天大罪。

看看他提的人名。

“傅介子”,漢昭帝時出使樓蘭,宴席上拔刀斬殺樓蘭王,並以大漢使臣的身份另立新王。

這特麼是使臣該乾的事兒?

“安國少季”,這位就更離譜了,出使南越國時,竟與南越國的太后私通,還打算謀朝篡位,結果失敗被殺。

蘇軾在信裡提到安國少季,趙孝騫都不知他懷了什麼心思,更不知道蘇軾在遼國到底經歷了什麼,感覺信息量很大……

明白了蘇軾的心思,但趙孝騫只覺得很無語。

大哥,現在不是時候啊!

拒馬河一戰之後,遼國撤軍,宋軍休整,不宜再對遼國發起新的戰爭,這是趙孝騫判斷了宋遼兩國的形勢後,做出的戰略決策。

“戰略”倆字,是不能隨便更改的,更不可能爲了某個人而更改。

而蘇軾,是打算效仿漢使,以自己的生命爲籌碼,給趙孝騫提供一個名正言順的出兵征伐遼國的理由。

這就是古代無法即時通訊的壞處了,趙孝騫的戰略決策,蘇軾遠在上京根本不知道,大約宋遼之戰的結果傳到了上京,蘇軾對宋軍的實力有了底氣,於是果斷決定再給趙孝騫送上一個出兵的理由。

現在怎麼辦?

趙孝騫唉聲嘆氣,蘇軾在上京作死,趙孝騫只能想辦法營救他,不然他死了都白死。

於是趙孝騫當即叫來的趙信,面色嚴肅的囑咐他。

“派人快馬送信給甄慶,暫停結交遼國權貴,皇城司布在上京的眼線全都發動起來,全力營救蘇軾,他少了一根汗毛都不行。不管他願不願意,綁都要把他綁回來。”

想了想,趙孝騫又回書房寫了一封信,信裡詳細剖析了宋遼兩國的形勢,並且告訴蘇軾如今不能繼續出兵的理由。

總之一句話,你別作死了,死了也白死,戰略已定,天大的理由都出不了兵。

密信烙上火漆,交給趙信,命他親手交給蘇軾。

看着趙信匆匆離去,趙孝騫心情很複雜。

好不容易想給自己放個假,結果蘇軾竄出來給攪和了……

如此大的損失,再見蘇軾時該如何向他索賠?

沒有兩隻熊掌怕是哄不好了。

…………

遼國上京。

蘇軾給權貴子弟上課的內容,終究還是傳出去了。

遼國還是有很多讀書人的,聽說蘇軾上課時講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什麼“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許多遼臣不由大驚失色。

這特麼是不花錢能聽的?給你辦個VIP會員好不好?

那些所謂的弟子不一定都是本性純良的,畢竟非我族類,當他們對蘇軾授課的內容心存疑惑時,便忍不住告訴了他們的父母長輩。

父母長輩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可至少還是聽得懂人話。

仔細一咂摸,也覺得哪裡不對勁,請來府裡的西席先生一問,頓時倒吸一口涼氣,老臉都嚇白了。

所以,我們送兒子上了個反賊培訓速成班?

權貴子弟們的父母急了,不僅嚴厲禁止子侄再見蘇軾,而且還把這件事捅到了朝堂上。

遼國朝堂的君臣一聽,頓時也炸了鍋。

宋使這是要幹啥?打算憑他一人之力謀朝篡位嗎?

你謀你們宋國的不行嗎,幹嘛跑到遼國來搞事?

於是,蘇軾的名字,在沉寂了小半年後,再次出現在遼國君臣的視野裡。

這下耶律洪基想忽視他都做不到了。

太過分了,氣抖冷,虧朕一直把他當偶像來着。這偶像對粉絲下手可真狠啊。

如今的耶律洪基,正被遼國連續兩次兵敗之事搞得焦頭爛額,想興兵報復又沒實力,想放棄偌大的土地又不甘心,眼看宋軍的兵鋒越來越盛,遼國朝堂卻因是戰是和的問題吵翻了天。

不僅如此,東北方向的女真部落最近也越來越不安分,女真諸部不僅與遼國的衝突越來越激烈,而且女真部落裡崛起了一個完顏部,已漸漸對女真其他的部落進行吞併聯合,女真諸部漸以完顏部爲首。

一旦分散的力量團結並集中起來,後果往往很可怕,遼國多次派兵與女真諸部交戰,卻多次折戟沉沙,女真諸部已成遼國的心腹之患。

東北不穩,南方漸失,偌大的遼國,國力頹勢已越來越明顯。

這種情況下,耶律洪基幾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他已傾向與宋國和談,並默許趙孝騫所部佔領的土地歸宋國。

而偏偏就是在這種焦頭爛額的時候,被遺忘的宋國使臣卻跳出來刷存在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這個蘇軾,居然敢在遼國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公然煽動遼國的權貴子弟謀反,推翻耶律家族的統治。

“作死”二字都不足以形容蘇軾的行徑了。

實在活膩了,你自己找根繩子悄悄的吊死啊,不要連累別人好不好……

勃然大怒的耶律洪基當即召宋使蘇軾進宮。

很快,蘇軾穿戴整齊走進遼宮,站在耶律洪基面前不卑不亢地行禮。

時隔半年又見,耶律洪基卻沒心情與他寒暄客套,劈頭就是一句“宋使意欲何爲?”

蘇軾露出無辜的表情:“外臣做了什麼?遼主何出此問?”

耶律洪基充滿怒意的眼睛盯着蘇軾的臉,良久,長長一嘆。

“你我兩國已開戰,宋使何必仍滯留上京,不如儘快歸去。”

蘇軾搖頭:“外臣未完成使命,不能走。”

“你的使命是什麼?”

蘇軾昂頭,神情凜冽:“去年秋末,遼國率先撕毀澶淵之盟,無故進犯我大宋,襲我大宋邊境村莊,殺戮村民,搶掠財物,我大宋天子遣外臣使遼,就是要貴國給我大宋一個交代。”

頓了頓,蘇軾昂然道:“外臣滯留上京半年了,遼國至今未給交代,反倒覺得進犯我大宋天經地義,此事若不能給外臣一個滿意的答覆,以及充滿誠意的賠償和道歉,外臣不會輕易離開上京。”

“你!”耶律洪基怒極,顫巍巍地指着他。

無語了簡直,宋遼現在是什麼情況你難道不清楚?

我遼國被打敗了兩次,兩次啊!

你還拿去年的舊聞說事兒,還把責任扣到遼國頭上,你怎麼不提趙孝騫全殲了我總計七八萬遼軍呢?

“縱是如此,貴使不安分留在上京,爲何煽動我遼國子弟謀反?你到底存了什麼心思?”耶律洪基又質問道。

蘇軾淡淡地道:“外臣應遼國權貴之請,勉爲其難開堂授課,教予貴國子弟中原聖賢史記和經義,外臣教的內容,皆在我中原流傳下來的史冊上有典可查,一字不易,敢問遼主,外臣何錯之有?”

“外臣不過是將中原千年史傳如實教授,並未添油加醋,貴國卻給外臣扣上煽動謀反之名,簡直是笑話!遼主若欲取外臣性命,儘管拿去便是,何必用這貽笑天下的理由,徒增天下人恥笑爾!”

耶律洪基又被懟得說不出話來。

跟宋國赫赫有名的文化人鬥嘴,這不純純找虐嗎。

偏偏面對蘇軾的犀利詞鋒,耶律洪基打不得罵不得,只覺滿腹憤怒加憋屈,快氣出大病了。

第27章 新賬舊賬第128章 攻守易形第561章 宋軍政委第228章 會師章楶第280章 恩怨難辨第761章 物是人非第736章 夫妻離別第482章 歸來如舊第7章 奏疏之禍第178章 道德無暇第393章 天降橫財第411章 秉公斷案第570章 子夜伏擊第148章 兄友弟恭第27章 新賬舊賬第448章 攻守之爭第101章 定情之約第325章 摸魚郡公第261章 查辦御史第521章 故人如故第499章 意外大火第670章 人前人後第445章 爵晉郡王第40章 勢如水火第710章 驚天殺器第565章 暗藏機謀第40章 勢如水火第360章 遼主召使第412章 告捷結案第202章 西北砥柱第770章 登陸之戰第738章 晉爵成王第422章 毀諾出兵第568章 火燒遼營第442章 火器升級第626章 城外荒廟第650章 遼奸相認第137章 恍如夢醒第728章 翁婿交心第67章 雄心立生第799章 端王確立第68章 皇城司事第716章 紫微星暗第703章 恩怨難斷第807章 臣禮失矩第670章 人前人後第687章 夜下示警第269章 登門貴客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578章 聯夏抗宋第150章 新來花魁第157章 名臣當保第739章 父子團聚第88章 意外之死第155章 又聞名將第14章 其志甚偉第364章 到任真定第73章 才子人設第33章 馬場伏擊第87章 堂下何人第496章 上京來人第596章 傲慢皇族第81章 生母馮氏第298章 蘇軾之罪第491章 至親可殺第110章 遼使入朝第137章 恍如夢醒第218章 不密失身第712章 內憂已生第313章 王府壽宴第255章 提神醒腦第593章 恭喜官人第124章 邀獵逐鹿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288章 試探推斷第343章 千金之子第436章 捷報入京第59章 名臣蘇轍第496章 上京來人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647章 議和之爭第408章 攻守易勢第39章 名將之後第614章 歸京密議第72章 醉後社死第289章 禍福難料第345章 因巧而敗第817章 成王敗寇第484章 休戰歸城第691章 殘酷報復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400章 得償相思第809章 利害吉凶第483章 撤軍休整第662章 妥協議和第56章 王府進財第383章 天羅地網第80章 狄家有女第793章 子夜兵變第764章 禍從天降
第27章 新賬舊賬第128章 攻守易形第561章 宋軍政委第228章 會師章楶第280章 恩怨難辨第761章 物是人非第736章 夫妻離別第482章 歸來如舊第7章 奏疏之禍第178章 道德無暇第393章 天降橫財第411章 秉公斷案第570章 子夜伏擊第148章 兄友弟恭第27章 新賬舊賬第448章 攻守之爭第101章 定情之約第325章 摸魚郡公第261章 查辦御史第521章 故人如故第499章 意外大火第670章 人前人後第445章 爵晉郡王第40章 勢如水火第710章 驚天殺器第565章 暗藏機謀第40章 勢如水火第360章 遼主召使第412章 告捷結案第202章 西北砥柱第770章 登陸之戰第738章 晉爵成王第422章 毀諾出兵第568章 火燒遼營第442章 火器升級第626章 城外荒廟第650章 遼奸相認第137章 恍如夢醒第728章 翁婿交心第67章 雄心立生第799章 端王確立第68章 皇城司事第716章 紫微星暗第703章 恩怨難斷第807章 臣禮失矩第670章 人前人後第687章 夜下示警第269章 登門貴客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578章 聯夏抗宋第150章 新來花魁第157章 名臣當保第739章 父子團聚第88章 意外之死第155章 又聞名將第14章 其志甚偉第364章 到任真定第73章 才子人設第33章 馬場伏擊第87章 堂下何人第496章 上京來人第596章 傲慢皇族第81章 生母馮氏第298章 蘇軾之罪第491章 至親可殺第110章 遼使入朝第137章 恍如夢醒第218章 不密失身第712章 內憂已生第313章 王府壽宴第255章 提神醒腦第593章 恭喜官人第124章 邀獵逐鹿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288章 試探推斷第343章 千金之子第436章 捷報入京第59章 名臣蘇轍第496章 上京來人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647章 議和之爭第408章 攻守易勢第39章 名將之後第614章 歸京密議第72章 醉後社死第289章 禍福難料第345章 因巧而敗第817章 成王敗寇第484章 休戰歸城第691章 殘酷報復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400章 得償相思第809章 利害吉凶第483章 撤軍休整第662章 妥協議和第56章 王府進財第383章 天羅地網第80章 狄家有女第793章 子夜兵變第764章 禍從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