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兄友弟恭

第148章 兄友弟恭

正常的戰爭,是有一定的準備期的。

不是說一方君主突然發神經,說打就立馬要打。

準備期做什麼呢?兵馬,糧草,軍械,包括舉國百姓人心歸攏,輿情煽動,以達到舉國上下同仇敵愾的效果。

最後纔是發動戰爭的時機。

啥準備都沒有,扔一道聖旨非要馬上發兵,這種君主豈止是昏君,簡直是棒槌。

幸好趙煦不是棒槌。

他很清楚準備一場戰爭有多繁瑣,需要動用多少人力物力,尤其是與遼國交戰,更是賭國運。

趙煦渴望這場戰爭,但他不會被這種渴望衝昏頭腦,每臨大事沉得住氣,這是帝王的基本素養。

“官家且靜氣等待時機,臣以爲,先將咱們自己的拳頭變硬了,纔有底氣揍別人,臣諱言,大宋的軍事積弊甚深,重文輕武的祖制急需改變。”

“打個淺顯的比方,民間百姓之家,求人幫忙還要說幾句客氣話呢,憑什麼朝廷要用禁軍將士賣命,卻還要將他們的地位和尊嚴踩進泥裡?沒這麼欺負人的,古往今來都沒這個道理。”

“臣知道官家擔心什麼,其實完全不必。天下兵馬之權是牢牢握在官家手心裡的,不管任何武將需要調動兵馬,都需要層層上報。”

“如此集權之下,官家完全不必擔心武將擁兵謀反,既如此,在官家劃定的圈子裡,何妨多給勞苦軍漢們一點福祉恩典?”

趙孝騫不得不再次提起軍事,上次趙煦納諫,給汴京上四軍的將軍們上了勳號,也給將士們發了賞賜。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趙孝騫知道趙煦的擔憂,這種擔憂從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有了,纔會立下“重文輕武”的祖制。

歸根結底,趙匡胤是吸取了唐朝中後期節度使擁兵自重,而終致唐朝亡國的教訓。

還有一點,雖說趙匡胤是趙孝騫這一世的祖宗,但無可諱言,趙匡胤這個皇帝本就當得不體面。

本尊與麾下將士共同參演,搞了一出“黃袍加身”,說得自己多麼不情願,說得天下人和麾下將士多麼渴望他來當這個皇帝,既當又立的典範。

說得再花巧,也是搶了孤兒寡母的江山,終究是得國不正。

得國不正的人最怕什麼?

怕的是麾下的武將們有樣學樣,這身黃袍你能加在身上,憑什麼我加不得?

於是纔有了後來的“杯酒釋兵權”,纔有了“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

終宋一朝,這條國策都被歷任官家堅定不移地貫徹到底,從無懈緩。

不得不說,趙匡胤從立國開始,他定下的國策便已決定了整個宋朝的命運。

如今的趙匡胤大約早已投胎轉世了,說不定投到千年以後,成了某團外賣騎手,每天都有黃袍加身,爽不爽?

但祖宗之法的遺毒,卻仍在影響如今的大宋。

趙孝騫想做的,是清除這些遺毒,否則大宋縱然擁有再先進的武器,戰場上軍心士氣全無,敵人打過來,手裡的武器一扔抱頭逃竄,仍舊是一場大敗。

什麼都改變不了。

戰爭的勝負,與趙孝騫個人的命運已緊緊捆綁在一起了,他沒忘記,北方還有一個女真部落,如今已有崛起之勢。

蕭光敬的父親蕭兀納,除了是知黃龍府和東北路統軍使外,還有一個職司,那就是監視女真部落的舉動。

說明如今的遼國君臣也注意到女真部落的崛起了。

情勢依然嚴峻,時間依然緊迫,趙孝騫本不想參與朝政軍事的,但今日趙煦既然問起了,趙孝騫必須要說。

他不想在陌生男人面前,脫光了表演牽羊禮。

“官家既有推行新法的魄力,爲何沒有改變軍制的勇氣?諸多新法條目,朝堂爭論不休,但臣能肯定,多加一條‘兵役法’,對大宋有利無害。”

“或許會多付出一些國庫錢糧,但它卻能成就官家一統華夏的雄心,其中利弊,請官家仔細權衡。”

趙煦沉思半晌,緩緩道:“朕剛拜章惇爲相,如今正是推行新法之時,子安所言,朕記住了。”

停頓一會兒,趙煦露出堅毅之色,道:“事關重大,朕不可一言而定,明日朕召政事堂和樞密院諸臣議事,除了新法之外,再議‘兵役法’之可行。”

趙孝騫心中稍定,誠摯地長揖道:“官家聖明,天下禁軍將士必歸心於朝廷。”

趙煦苦笑道:“子安一言,卻給朕添了許多麻煩啊,不僅是朝堂上要面對諸多阻力,縱是兵役法可行,每年國庫也不知要新增多少開支……”

這是沒辦法的事,提高軍隊的地位和待遇,不是朝廷空喊幾句口號就能實現的,得拿出實際的好處來。

武將的官職品級地位還好,一紙公文便提拔了,但普通將士的待遇卻要實打實的付出真金白銀的。

不管怎麼說,趙煦鬆口了,趙孝騫對明日政事堂和樞密院的議事有了幾分期待。

…………

君臣議畢,趙孝騫向趙煦告辭。

趙佶也跟着向趙煦告辭,二人並肩離開福寧殿。

趙煦親自將二人送出殿門外,卻見門口的趙孝騫主動與趙佶謙讓。

“佶弟是郡王,理當先行,佶弟請。”

趙佶慌忙道:“您是兄長,豈有兄長後行之理,萬萬不可,折煞愚弟也,子安兄先請。”

“你請。”

“你先請。”

“…………”

趙煦站在殿門內,看着這兄友弟恭的一幕,眼眶不由感動得泛紅了。

天家和睦,兄弟友愛,多麼有希望的皇室一族啊!

趙家老祖在天有靈,睜眼看看咱們這些出息的子弟兒孫吧!

謙讓之後的最終結果,二人決定並肩而行。

離開福寧殿,二人轉過了宮殿拐角,走在垂拱殿的迴廊邊。

趙孝騫卻突然變了臉色,冷不丁一腳踹上趙佶的屁股。

趙佶捂住屁股大驚失色,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趙孝騫上前,一把勾住趙佶的脖子,從背面看,卻是一副兄弟和睦勾肩搭背的親密姿態,但趙孝騫的手臂很用力,趙佶臉都漲紅了。

“子安兄,愚弟做錯了什麼,何故如此?”趙佶掙扎着道。

趙孝騫冷冷地道:“我這人表達兄弟情誼的時候,就喜歡用力一點,你不喜歡我用力嗎?”

趙佶愕然,這話……不對勁!

趙孝騫沒什麼顧忌,今日見到趙佶的第一面時就想這麼幹了,當時趙煦在場,趙孝騫不好意思動手,現在沒關係,反正左右無人。

欺負十三四歲的小小少年,不誇張的說,趙孝騫手拿把掐。

就算趙佶告狀也沒關係,兄弟間打鬧而已,誰當回事?

想想歷史軌跡如果不變,自己的命運被眼前這貨害得多慘,趙孝騫便氣不打一處來,鬆開手臂後,再次一腳狠狠踹上趙佶的屁股。

“佶弟喜歡詩詞文章嗎?喜歡畫畫嗎?喜歡寫字嗎?喜歡稀奇古怪的石頭嗎?”趙孝騫陰笑連連。

趙佶神情慌亂,下意識點頭。

“喜歡就多專研,多用心,別的事情少摻和,更別害人!”趙孝騫警告道。

趙佶驚惶地道:“子安兄所指何事,恕弟愚鈍,還請明說。”

“別管,別問!記住我的話便是。”趙孝騫不耐煩地道。

眼前這貨沒到昏庸的時候,他還只是個清澈的陽光少年,趙孝騫自然無法明說,總不能告訴他,以後你就是個遺臭萬年的昏君吧。

雖然事情無法明說,但該欺負的地方還是要到位的,不然心頭這股無名火難消。

上下打量趙佶一翻,趙孝騫頓時看中了他腰間的一塊玉佩。

玉佩上篆刻着一隻蝙蝠,質地白皙剔透,顯然是一塊好玉。

既然是好東西,那就不客氣了。

趙孝騫一把拽下趙佶腰間的玉佩,果斷塞入懷裡。

“兄弟今日初見,這就算是你給的見面禮了,沒意見吧?”

“沒,沒意見……”趙佶肩膀瑟縮,像只淋了雨的鵪鶉。

想想還是不甘心,再次一腳踹上他的屁股,趙佶終於忍不住一聲慘叫。

趙孝騫這才眉開眼笑地摟住他的肩膀,道:“佶弟好脾氣,我喜歡跟你這樣的人打交道,以後咱們多來往,時間久了你便知道,你的兄長我,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走,我請佶弟吃酒去。”

趙佶真被嚇到了,又是打又是撫,揍完他立馬又換上一臉和煦的笑容。

這人是不是有病?分裂得好嚴重啊!

第296章 子安未寢第756章 美食難負第512章 萬人夾道第183章 兵役立法第453章 回營探俘第213章 重要棋子第101章 定情之約第111章 現場錄史第610章 彌補短板第363章 公報公事第71章 再見花魁第158章 公竟渡河第727章 大宴將士第31章 汴京勾欄第501章 徹查九縣第359章 整合收權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600章 上奏不法第62章 君臣奏對第33章 馬場伏擊第629章 活爹截胡第116章 武將賜勳第432章 俘虜來歷第457章 詭異對峙第353章 後宮八卦第43章 公仇私怨第314章 棋子殺機第291章 恩怨分明第613章 結盟女真第40章 勢如水火第210章 首戰雪恥(下)第725章 回營擁戴第267章 由守轉攻第340章 雙管齊下第657章 鎩羽而歸第574章 結算時刻第480章 援軍姍姍第350章 經略安撫第369章 謀而後動第536章 功邁先帝第734章 命運與共第545章 故人突至第498章 忠誠價格第546章 不亦抽乎第517章 民間威望第32章 人生初見第110章 遼使入朝第575章 戰後清點第545章 故人突至第285章 理財祖宗第326章 報國之志第93章 拯救官家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749章 爲母則剛第229章 客從東來第289章 禍福難料第140章 二女相見第377章 緊急軍情第40章 勢如水火第98章 小乙歸心第359章 整合收權第120章 辭令交鋒第461章 一戰雙捷第480章 援軍姍姍第349章 快了快結第408章 攻守易勢第511章 父子重逢第54章 初識同僚第288章 試探推斷第338章 疑竇頓生第571章 捷報突至第180章 鳶兒試婚第572章 三路皆捷第216章 遼使調停第678章 舉國同慶第292章 義妾朝雲第337章 意外發現第338章 疑竇頓生第586章 微服私訪第543章 請任副使第683章 親赴析津第417章 無形威懾第538章 大逆不道第509章 善後收尾第427章 敵我混亂第800章 籌辦登基第460章 一合之敵第684章 馬幫兄弟第474章 西夏來使第542章 微服出宮第274章 又添財源第610章 彌補短板第149章 交談試探第267章 由守轉攻第527章 落難郡王第715章 君臣爭執第43章 公仇私怨第689章 生死一線第723章 良言頓悟
第296章 子安未寢第756章 美食難負第512章 萬人夾道第183章 兵役立法第453章 回營探俘第213章 重要棋子第101章 定情之約第111章 現場錄史第610章 彌補短板第363章 公報公事第71章 再見花魁第158章 公竟渡河第727章 大宴將士第31章 汴京勾欄第501章 徹查九縣第359章 整合收權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600章 上奏不法第62章 君臣奏對第33章 馬場伏擊第629章 活爹截胡第116章 武將賜勳第432章 俘虜來歷第457章 詭異對峙第353章 後宮八卦第43章 公仇私怨第314章 棋子殺機第291章 恩怨分明第613章 結盟女真第40章 勢如水火第210章 首戰雪恥(下)第725章 回營擁戴第267章 由守轉攻第340章 雙管齊下第657章 鎩羽而歸第574章 結算時刻第480章 援軍姍姍第350章 經略安撫第369章 謀而後動第536章 功邁先帝第734章 命運與共第545章 故人突至第498章 忠誠價格第546章 不亦抽乎第517章 民間威望第32章 人生初見第110章 遼使入朝第575章 戰後清點第545章 故人突至第285章 理財祖宗第326章 報國之志第93章 拯救官家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749章 爲母則剛第229章 客從東來第289章 禍福難料第140章 二女相見第377章 緊急軍情第40章 勢如水火第98章 小乙歸心第359章 整合收權第120章 辭令交鋒第461章 一戰雙捷第480章 援軍姍姍第349章 快了快結第408章 攻守易勢第511章 父子重逢第54章 初識同僚第288章 試探推斷第338章 疑竇頓生第571章 捷報突至第180章 鳶兒試婚第572章 三路皆捷第216章 遼使調停第678章 舉國同慶第292章 義妾朝雲第337章 意外發現第338章 疑竇頓生第586章 微服私訪第543章 請任副使第683章 親赴析津第417章 無形威懾第538章 大逆不道第509章 善後收尾第427章 敵我混亂第800章 籌辦登基第460章 一合之敵第684章 馬幫兄弟第474章 西夏來使第542章 微服出宮第274章 又添財源第610章 彌補短板第149章 交談試探第267章 由守轉攻第527章 落難郡王第715章 君臣爭執第43章 公仇私怨第689章 生死一線第723章 良言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