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處暑(一)

但蔣家太太堅決要唱完這一通,淚水滾滾,情真意切。

貞儀看在眼中,卻是突然高看了蔣家太太一眼,這又哭又唱的行爲乍看是虛僞浮誇了些,在一些文人眼中或許甚至有些粗鄙,但從世俗的禮節體面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面面俱到。

大哭也是一件很傷神的事,這位太太百忙之中趕來哭這一場,將面子功夫做足到十成十,至少可見對方待王家並無輕慢之心,哪怕大父已去,三叔亦要在家中丁憂三年。

對方雖爲商戶,卻至少不曾捧高踩低,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有其它思量,真心者可貴,有思量者心有顧忌分寸,輕易都做不出淺薄磋磨之舉。

因而,看着那痛哭流涕,任憑怎麼拉也總能掙脫滑落跪回原處的蔣家太太,貞儀對自家大姐姐在蔣家的處境反而添了一點安心。

但這點安心只是些微託底。

尤其是當貞儀從錢與齡口中得知了有關蔣茂的作風之後,不免愈發擔心起了大姐姐的日後。

蔣家太太痛哭間,又有一行文人前來弔唁,其中有一位年輕人是橘子認得的。

昔日那個面對淑儀總是手足無措的少年如今已長成沉穩的青年,那青年被一行人先讓進了靈堂中。

那是溫以衡,他如今已有舉人功名在身,他的父親升遷調往了浙江,父子二人前途一片光明。

有些人走得越順,越容易對以往未曾做得無可挑剔的舊事心懷慚愧,溫父每每憶起當初與王家定親在即,卻因王公被流放而悔約之事,便自覺德行有虧,又總疑心私下會被人拿來議論指摘。

當初悔約雖說是他那老母親竭力主張之下的結果,但溫父心中很清楚,自己也的確猶豫了,甚至母親的“不可理喻”成爲了他彼時最體面的擋箭牌……哪怕他很清楚王公德行無暇,只是敗落於棱角過鋒與官場齟齬。

在任上無法抽身的溫父特意來信叮囑兒子,待王家人扶靈返歸金陵,務必要登門弔唁。

溫以衡知曉父親的慚愧甚至是心虛,父親所懷心緒他皆也有,而除此外,他另還有着獨屬於自己的心緒。

比淑儀大上三歲的溫以衡今年已有二十四歲,親事卻仍然沒有着落。

隨着兒子升遷,孫兒中舉,溫家老太太的目光日愈挑剔,這些年來她幾乎挑遍了全金陵城中可以拿來由她挑揀的閨閣女兒家,卻仍覺得這些小門小戶的漢女配她孫兒猶不足夠——她的孫兒來年該去京師考狀元,配個軍機大臣大學士府中亦或是親王貴族家的小姐格格,到時他們溫家滿門擡旗,那纔是真正的相得益彰哩!

溫家老太太每每說起這設想,每每歡喜激動得合不攏嘴。溫以衡每每聽着,每每不曾作聲。

只是今早,溫以衡出門前,溫家老太太阿彌陀佛慶幸地念叨,幸虧當初未曾與王家結親,否則王家敗落成這樣,王者輔到死都未能被赦罪,還不知要如何拖累她溫家,真是佛祖保佑祖宗開眼,當初這樁親事錯過得實在是不能再對了,也可見王家的的確確沒有東山再起的福氣——

溫以衡少見地沉下了聲音,提醒大母不該悔約在先,還要說這等落井下石之言。

溫家老太太愣了一下,繼而眉開眼笑安撫孫兒:【祖母還不是爲了你好……不說就不說,今後再不說了!咱們家的大好日子在後頭呢,從前這些芝麻綠豆小的糊塗事提它作甚?說多了也晦氣的!對了,你今日走一趟過場便罷了,莫要多作逗留,也不要吃這等辦喪人家的茶,平日裡倒也算了,你馬上要進京備考的,咱們凡事圖個吉利心安好兆頭……也怪你父親瑣碎,作何就非要你親自過去……】

老人刻薄的話語喋喋不休,溫以衡心中感到更深的無力,不復多言,轉身出門去。

此刻的王家靈堂中,溫以衡看到了淑儀。

淑儀跪坐在婆母身側勸說攙扶,不曾擡頭,或許她不是不知溫以衡到了,而正因知曉他來了,才唯恐一個擡首便會招來非議。

王錫璞在妻子的暗示下,很快將溫以衡一行人請去了偏廳用茶。

待蔣家太太終於哭夠了,淑儀便和母親一同將婆母扶去後堂說話。

錢與齡有心和淑儀敘舊說話,卻久未等到淑儀從後堂出來,便與貞儀道:“貞儀,走,先去你院子裡坐着,等你大姐姐去尋咱們。”

錢與齡說着,彎身一把抱起橘子,先舉得高高的,再託抱在懷裡親了親:“我們橘子敦實不減當年呢。”

她抱着貓兒,回頭擡了擡下頜,朝丈夫道:“我與二妹妹說說話,你自回家去尋兄長他們,啊。”

蒯嘉珍玩笑着施禮:“是,夫人且去,且去。”

錢與齡還和從前一樣,壓根兒沒什麼變化——被錢與齡抱在懷裡蹂躪得毛髮蓬亂,一臉生無可戀的橘子這樣想着,而一想到待會兒還不知要舔上多久才能將毛髮重新梳理得整潔體面,感到心累的橘子表情愈發無語麻木。

錢與齡在貞儀房中等了一個時辰,仍未等到淑儀過來。

婆母既在,淑儀便覺得自己理應寸步不離地侍奉左右。更何況今日溫以衡也在,淑儀便更加不敢離開婆母視線胡亂走動。

錢與齡搖頭:“如今再想與她坐下說說話,竟是難如登天了……這蔣家媳婦果真不是好做的。”

這話中似有所指,貞儀知曉錢家幾位兄長向來消息靈通,便問:“九英姐姐可是聽說了什麼?”

“妹妹是不知道?”錢與齡瞭然,又覺無奈:“也是,你纔回來數日而已。照此看來她是半個字也不曾說了,你那三叔母也在瞞着捂着……”

貞儀從九英姐姐口中得知,如今蔣家的生意一概壓在蔣家太太一人身上,蔣茂不成器不說,還終日流連妓館花船,十日半月不回家都是尋常。

放眼金陵乃至這世道,這種情況自然不是個例,甚至可以說比比皆是,但於遲遲沒有身孕的淑儀而言,其中有多麼難熬,只怕是局外人無法體會的。

“貞儀,你還年少,有些話原不該與你說,可我知曉你自幼早慧,格外心明……”

錢與齡抱着橘子,坐在椅中,豎起了細細的眉,幾分鄭重地說:“你大姐姐此時這般處境,自然稱不上是最壞的,但這只是一時,若不早做謀算,艱難的只怕還在後頭。

子女香火,能有自然是最好,可這是誰也說不準的,實在不宜只盯着這件事……蔣家的生意全由蔣家太太一人支撐着總歸不是長久之計,淑儀既也識字識數,或許這便是個機會,若能借着此事立起來站穩了,不管日後如何,蔣茂也都要敬她讓她三分的……”

貞儀聽懂了,並且十分贊成。

既無從改變環境,大姐姐此時與其哀哀怨怨患得患失,倒不如抓住身邊可以讓自己站穩的機會,儘量謀求一份自救自主的依仗。

貞儀向九英姐姐道了謝,認真道:“我必會好好勸說大姐姐的。”

錢與齡點頭:“但願她能聽進去一些。”

錢與齡話音落時,抱着橘子站起了身來,瞧見牆上掛着的一幅畫,不由得訝然失笑:“貞儀,這幅畫你竟還留着?”

貞儀跟着起身,看過去:“這是我收到的第一幅贈畫,九英姐姐又畫得這樣好,自然要好好留着的。”

錢與齡笑着說:“貞儀妹妹的詩也題得很好。”

如今再看,畫與詩皆是淺薄稚嫩的,卻漫溢着童真靈氣。

仍被錢與齡禁錮在懷中的橘子也看進那幅畫裡,一眼便看到了那隻神氣不凡的監工橘貓。再看,便瞧見了幼時的貞儀,呼呼大睡的王元,以及持竿打瞌睡的老王頭。

畫近在眼前,畫中的時光卻是再回不去了,甚至畫中的人也再見不到了。

橘子突然有些悲傷。

錢與齡很自然地岔開了話題,她說到自己準備刊印詩集——多年前的大膽之言,如今她當真要付諸行動了。

“貞儀,屆時便由你來爲我作序。”錢與齡笑着說:“這可是從前你親口答應過的,若敢反悔,我是要寫詩討伐你的!”

那是幼時很久遠的一句約定了,貞儀已近要淡忘了,此時忽然記起,彷彿一剎那被拉回到了七歲那年的上元夜,花燈如晝的隨園中。

那時的大姐姐不過十三歲的模樣,彷彿一朵將開未開的白蘭,潔淨,柔軟,清香,年少。

而此時的大姐姐,單薄得好像一片微微發黃的葉子,無聲的葉脈紋路是歲月在她身上刮刻過的痕跡。

貞儀好不容易纔找到同大姐姐說話的機會。

那是三日後,貞儀陪着淑儀去棲霞寺上香拜觀音。

去往棲霞寺的路上,經過臨水處,多聞清歌入耳。

那是金陵採菱女的歌聲,她們蕩一隻水盆或一葉小舟,慢慢穿行在水上,掀起菱盤採摘菱角,時而放聲歌唱。

入鄉隨俗多年的橘子如今也很能夠分辨出,每當這種歌聲出現時,便有鮮嫩嫩,脆生生,涼津津的菱角可以啃了。而啃着啃着,處暑時節也就到了。

所以橘子覺得,掌管處暑節氣的神仙一定也很愛吃菱角,纔會每年都在這個時候來到人間——不過這話萬萬不宜被貞儀聽着,貞儀和固執的老王頭一樣,都不太信神仙呢。

63.第63章 大雪(二)第68章 小寒(一)第39章 立秋(二)第二章 立春(二)第71章 大寒(一)第32章 小暑(一)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57.第57章 立冬(二)第六章 雨水(三)第71章 大寒(一)第33章 小暑(二)第37章 大暑(三)54.第54章 霜降(二)第32章 小暑(一)第49章 秋分(三)63.第63章 大雪(二)第二十九章 夏至(二)第36章 大暑(二)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十三章 清明(一)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42章 處暑(二)第十二章 春分(三)53.第53章 霜降(一)第33章 小暑(二)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寫在上架前第47章 秋分(一)楔子57.第57章 立冬(二)第八章 驚蟄(二)61.第61章 小雪(三)第40章 立秋(三)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36章 大暑(二)56.第56章 立冬(一)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70章 小寒(三)第八章 驚蟄(二)第48章 秋分(二)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第66章 冬至(二)第34章 小暑(三)第九章 驚蟄(三)第二章 立春(二)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第72章 大寒(二)第七章 驚蟄(一)第四章 雨水(一)第六章 雨水(三)第69章 小寒(二)第69章 小寒(二)第32章 小暑(一)59.第59章 小雪(一)第十二章 春分(三)52.第52章 寒露(三)第38章 立秋(一)第43章 處暑(三)第四章 雨水(一)第十五章 清明(三)54.第54章 霜降(二)第十三章 清明(一)第46章 白露(三)第六章 雨水(三)52.第52章 寒露(三)楔子53.第53章 霜降(一)60.第60章 小雪(二)62.第62章 大雪(一)第49章 秋分(三)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45章 白露(二)第二十一章 立夏(三)第38章 立秋(一)第42章 處暑(二)第43章 處暑(三)第二章 立春(二)第二十一章 立夏(三)第二十一章 立夏(三)53.第53章 霜降(一)55.第55章 霜降(三)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69章 小寒(二)第49章 秋分(三)楔子63.第63章 大雪(二)第42章 處暑(二)57.第57章 立冬(二)58.第58章 立冬(三)第41章 處暑(一)第44章 白露(一)第六章 雨水(三)寫在上架前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二章 立春(二)
63.第63章 大雪(二)第68章 小寒(一)第39章 立秋(二)第二章 立春(二)第71章 大寒(一)第32章 小暑(一)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57.第57章 立冬(二)第六章 雨水(三)第71章 大寒(一)第33章 小暑(二)第37章 大暑(三)54.第54章 霜降(二)第32章 小暑(一)第49章 秋分(三)63.第63章 大雪(二)第二十九章 夏至(二)第36章 大暑(二)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十三章 清明(一)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42章 處暑(二)第十二章 春分(三)53.第53章 霜降(一)第33章 小暑(二)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寫在上架前第47章 秋分(一)楔子57.第57章 立冬(二)第八章 驚蟄(二)61.第61章 小雪(三)第40章 立秋(三)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36章 大暑(二)56.第56章 立冬(一)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70章 小寒(三)第八章 驚蟄(二)第48章 秋分(二)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第66章 冬至(二)第34章 小暑(三)第九章 驚蟄(三)第二章 立春(二)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第72章 大寒(二)第七章 驚蟄(一)第四章 雨水(一)第六章 雨水(三)第69章 小寒(二)第69章 小寒(二)第32章 小暑(一)59.第59章 小雪(一)第十二章 春分(三)52.第52章 寒露(三)第38章 立秋(一)第43章 處暑(三)第四章 雨水(一)第十五章 清明(三)54.第54章 霜降(二)第十三章 清明(一)第46章 白露(三)第六章 雨水(三)52.第52章 寒露(三)楔子53.第53章 霜降(一)60.第60章 小雪(二)62.第62章 大雪(一)第49章 秋分(三)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45章 白露(二)第二十一章 立夏(三)第38章 立秋(一)第42章 處暑(二)第43章 處暑(三)第二章 立春(二)第二十一章 立夏(三)第二十一章 立夏(三)53.第53章 霜降(一)55.第55章 霜降(三)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69章 小寒(二)第49章 秋分(三)楔子63.第63章 大雪(二)第42章 處暑(二)57.第57章 立冬(二)58.第58章 立冬(三)第41章 處暑(一)第44章 白露(一)第六章 雨水(三)寫在上架前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二章 立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