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還個人情

吳王李恪來了,帶着宋州的兵馬來了。@,

宋州位於中原要衝之地,且緊鄰大運河,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大唐特意在這裡駐紮了一支兵馬。身爲宋州大都督的吳王李恪成爲這支兵馬的掌握着,李恪在軍事方面很有才能,英武不凡,無論是當年在安州還是如今在宋州,練兵都有聲有色。

這次齊州叛亂,宋州駐軍無疑是最近的,所以李恪第一時間調動兵馬前來支援。不過奇怪的是皇帝遊明確的詔書,只讓李恪將兵馬調來齊州,卻不容許他指揮作戰,而是將兵馬全部交給謝逸。

這樣的安排很古怪,不過李恪是極爲聰明的皇子,自然明白其中問題所在。與此同時,楊妃也從長安送來消息,讓他切莫過於介入齊州之亂,這場叛亂到現在的程度已經單純的反叛,而是涉及到了皇子之間的爭鬥。

作爲一個英武不凡,且有軍功的皇子,還是不要參與其中的好。至少楊妃是這麼認爲的,無論是希望李恪無爲不爭,平平安安,還是將來有所作爲,都不能參與其中。

基於這一點,吳王李恪是應該避開,但是有一件事讓他有些忍不了,那就是權萬紀之死。

權萬紀原本是吳王府的長史,在李恪身邊多年,從少年時間開始便敦敦教導,關懷無微不至。

在安州的那些年,多虧了權萬紀的悉心教導,在內心裡,李恪對這位長史十分尊敬,已經視作恩師一般。

後來權萬紀被調離吳王府,李恪心中好生不捨,但奈何君命難違。後來權萬紀到了齊州之後,李恪仍舊經常和恩師書信來往,私交甚篤。

李恪怎麼也沒想到。權萬紀會命喪齊州,縱然李佑不喜歡這個長史,不尊敬,卻也不至於動刀劍纔是?

可是事情偏偏就發生了,吳王李恪心中自然格外憤慨,想要替權萬紀報仇,但這個仇人偏偏是自己的親兄弟。縱然現在謀反,卻也不能……

此時此刻,李恪算是明白,父皇母妃之所以都阻止自己帶兵平叛。大概就是有這麼一層顧慮吧!

是以李恪滿心鬱悶,帶着兵馬來到了東平郡……

……

謝逸到來之時,吳王殿下正坐在面無表情地坐着,似乎有些不快。

“見過吳王殿下。”

“淮陽侯莫要客氣,大軍我給你帶來了,我的副將薛江會聽從你的調遣……”李恪一上來便交代情況,顯然是沒有心思多管這些麻煩事,不想置身其中。

謝逸笑道:“多謝殿下!”

“那好,交代過了。那本王就告辭了。”李恪一拱手,似乎有立即離開的意思。

“殿下何必這麼着急?一路勞頓,好歹留下休息一下再走。”謝逸笑着挽留吳王李恪。

李恪道:“不了,聖旨明確。兵馬交給你,本王就不多停留了。”

“殿下,但陛下並未明確詔令殿下立即離去。”謝逸道:“臣不善軍事,殿下留下來做個顧問可好?”

“顧問?”

“是的。臣需要向殿下請教些許排兵佈陣,行軍打仗的事情。”謝逸的回答很鄭重。

但李恪還是毫不猶豫拒絕道:“謝學士得才能本王是知曉的……關於軍事,如果定要諮詢。可以問我的副將,他會一一解答的。薛江是薛家族人,知曉軍事,佈防作戰都是一把好手,必定可以配合謝學士打好此戰。”

“殿下就這麼不想留在此間?”顯而易見,謝逸是想要留下吳王李恪。

“本王……”李恪遲疑片刻,仍舊想要轉身離開,似乎並無留戀,態度比較堅定。

謝逸臉上的笑容也在這一刻消失,然後很鄭重道:“殿下,您難道不想爲權長史報仇嗎?”

提到權萬紀,李恪頓時停下腳步,能夠明顯看到他的後背有微微的顫抖,哪怕看不見他的臉,也知道他神色有異,只怕心中更是波濤洶涌。

“自然是想,但動手的是本王的兄弟,這仇如何報?”李恪也算是真性情之人,壓根沒有否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也沒有絲毫的口是心非,矯揉造作。

謝逸沉聲道:“殺死權萬紀的並非李佑本人,幕後的主使者也未必是李佑,甚至齊州之亂究竟是誰發起的都未必……”

“你什麼意思?”李恪聞聲頓時轉過身來,李績追問,神情有些凝重,也有幾分急迫。

“想必殿下已經知道,我在齊州待了不少時日了,齊州究竟是什麼情況,可能沒人比我更瞭解。”

謝逸道:“殿下想想,身爲兄長你應該更爲了解李佑纔是,他本人是那種心思篤定縝密,擅長謀劃叛亂之人嗎?”

聽到謝逸這麼一說,李恪頓時沉默下來,說的一點不錯,確實是這個道理。兄弟幾個都是在長安長大的,雖然不是同一個的母親所生,但年紀相差不大,平素也都互相多有了解。李佑是怎麼樣的性格和爲人,以及有怎樣的本事他都十分清楚。

如果說是李佑因爲自己的野心而發動的叛亂,李恪是不相信的,除非李佑既是個野心家,還是個徹頭徹尾的笨蛋。但事實上,李佑似乎不是這樣的人,這場叛亂便不是蓄意發起的,更像是一個偶然情況下,倉促而起的事情……

李恪轉身問道:“謝學士,究竟是怎麼回事?”

“陛下派我前來齊州秘密調查些許魑魅魍魎,只可惜我的行動還是慢了一步,讓他們在齊州大肆活動。”

謝逸道:“加之齊王府也有些許不安分的人,以至於出了亂子……”

“魑魅魍魎?”李恪喃喃自語,沉吟片刻已經明白過來,至於齊王府裡所謂不安分的究竟是什麼人他也是心知肚明的。

陰弘智這位齊王的舅舅,到底出身特別,和李唐皇室有着深仇大恨,如今有所不軌之舉倒也不足爲奇。如今看來,也許這場叛亂的主角並非齊王李佑,背後或許另有人主導。李佑或許只是個傀儡,要麼被人控制,要麼被人蠱惑。

“殿下,臣是想要邀請您留下來幫忙抓鬼……”謝逸笑道:“放心,不讓殿下帶兵作戰,這一點並不違背陛下的聖旨,亦無損殿下名聲,全了殿下的手足之情,也全了御權長史的情義……”

這麼一說,李恪自然不再拒絕。相反心裡還有幾分別樣的暖意,甚至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能在不違背聖旨,不傷及手足之情和名聲的情況下爲權萬紀報仇,這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豈有不答應的道理?

李恪點點頭,旋即問道:“謝長史何必如此爲本王費心?”

“殿下切莫客氣,在長安時,殿下曾多次相助,臣欠殿下不止一個人情。今日好歹讓臣略緊心意嘛!”

謝逸輕輕一笑,這正是他的目的所在,一直以來,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謝逸欠了李恪不少的人情。一直苦於沒機會報答,這次好不容易遇到這樣的機會,豈能不抓緊機會?累積到最後萬一報答不了,或者是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那可就麻煩了。

謝逸更不想這些人情在將來的某一日成爲自己的負擔,所以有機會還是早早還上的好。在李恪到來之前,謝逸便篤定一點。吳王殿下不會無視權萬紀被殺一事,一定會耿耿於懷。

所以趁此機會讓李恪留下來,給他點便利和幫助讓他爲權萬紀報仇,了卻一樁心願。如此也算是還上一個人情,當然了李恪給謝家幫忙的次數比較多,而且幫的都是大忙,所以這點子小事情算不得什麼,人情仍舊還欠着,但已經沒有那麼多了……

李恪留下來自然是有好處的,除了能在軍事上提供顧問諮詢之外,還能夠幫助謝逸對付那些魑魅魍魎。

說實話,謝逸現在真的有點手忙腳亂,沒有足夠的精力同時操心那麼多事情,如果這時候能多個精明的幫手,那自然是最好不過。

李恪或許也明白謝逸的想法,但他並不在乎,一來是確確實實想要爲權萬紀報仇;二來,或許李恪暫時沒有把人情世故和關係看得那麼重吧!

就這樣,吳王殿下留了下來,官軍和叛軍就在東平郡激烈交戰,戰鬥算得上激烈,死傷也比較慘重。

但有一點,叛軍始終沒有能夠突破東平郡,仍舊在齊州、萊州範圍內轉圈,勢力範圍並未有效的擴大。

這種情況一出現,叛軍內部不禁有些慌了,戰場之上一旦長時間不能取勝,士氣必然低沉。叛亂尤其如此,叛亂通常是違背律法的,一旦被抓回來往往要是加以刑罰,萬劫不復,所以必須要狠下心來一條道走黑。

一旦心志不夠堅定,或者不能夠一鼓作氣,後果往往就不堪設想了。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齊王李佑高聲呼喊的是進入咸陽,美女美酒賞賜,但實際情況是大軍小小的東平縣都不能攻克,何談入長安?

一次兩次也就罷了,偶爾也就罷了,但這種情況延續的時間稍長,一切就不一樣了。叛軍在東平郡止步不前,根本沒有對策改變眼前現狀,而朝廷那邊則調動了不少大軍前來圍追堵截,時間稍微長點被圍困在小小的齊州,毫無疑問會死的很慘。

這是必然會出現的情況,叛亂最怕的就是不能在短時間的內快速擴散,席捲較大的地域,吸收更多的兵力參加。

但現在顯然任何一個條件都沒有達到,畢竟這個叛亂的時機實在算不上好,風調雨順的年景,大唐這十幾年來輕徭薄賦,百姓的生活相對安定,能有好日子過,誰會莫名其妙跟着你叛亂呢?

齊州城裡跟隨李佑的更多是一羣野心家罷了,他們有野心,但似乎又過於魯莽,所以結果可能會很慘……

現在集中在齊州境內動彈不得,糧草也是個大問題,畢竟自古以來叛亂基本上採用的是以戰養戰的方式。需要通過不斷的進攻,掠奪來獲取補給。

但如今他們過不了東平郡,控制的地方很小,糧食補給也是個很大的問題。要知道,如今可是寒冬臘月,齊州城裡儲存的糧食畢竟有限,一旦用完之後叛軍的物資來源會在何處呢?

沒有糧食,管轄的範圍又小,短時間內想要招募到更多的兵馬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手底下已經有的兵卒,在吃不飽獨自的情況下,可能也已經考慮這跳槽了。

畢竟冒着生命危險參加的“創意活動”,卻面臨連溫飽都無法解決的問題,試問有那個人能夠待下去呢?

夢想這個字眼在這種地方全無意義,叛亂之時有夢想就是野心家,而野心家往往會死的很慘……

當種種異常出現的時候,齊州城裡的李佑還並不知道。

他收到的消息是大軍正在全力進攻西行路上的重鎮東平郡,只要攻克之後便可一路直接入中原。

因爲手底下有很多昔日王世充舊部的原因,他們在中原之地都有自己的勢力,以及不少的草莽勢力。所以都李佑灌輸的一個思想是,只要大軍進入中原,會有更多的俠客參加進來,戰力將會大幅度增加。

所以李佑對此還是頗有信心的,當然了,是不是真的信心十足就不知道的。反正到了如今的地步,他已經毫無退路,放手一搏,興許還能有那麼一線生機。

相比於其他所有人,李佑最近過的堪稱是輕鬆寫意,大軍在外面作戰。而他自己則帶着王妃在王府裡飲酒,燕弘信就坐在他的身旁,笑道:“殿下儘管放心,有我等爲你上陣殺敵,必定能夠一往無前,大獲全勝……”

醉醺醺的李佑聽到這些話只是哈哈大笑,然後多有褒獎之言,隨後便往往醉的不省人事。

而這一切落在陰弘智的眼裡,先會是一聲嘆息,再到後面則是一陣陣的冷笑,至於他具體在笑什麼,就沒有人知曉了。

不過有一個事實他比所有人都知道的更爲清楚,那就是齊州大軍在東平郡止步不前的問題。

謝逸和李恪的大軍就在那裡……(。)

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260章 雙喜臨門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141章 君父心思第260章 雙喜臨門第414章 朝野態度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175章 熟悉的陌生笑臉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236章 文臣武將第347章 齊州亂第153章 魏徵的歉意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32章 燭照馬蹄急第203章 回紇人第159章 高手登門第344章 王家餘孽出洛陽第250章 李泰的算計第79章 喜憂參半第157章 嫁娶吉日第414章 朝野態度第219章 今貌復舊顏第398章 大局已定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216章 盼救兵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393章 宮變始第201章 夷男的小心思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300章 文成公主第71章 廣而告之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103章 並非福將第381章 成王敗寇完本兼新書宋揚天下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26章 暗布荊棘的橄欖枝第354章 非常家宴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376章 良緣早註定第158章 閨閣晨語第413章 愚不可救第251章 少陵塬上早春行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365章 嫵媚的傾聽者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253章 大唐的盤口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185章 李道宗第400章 棘手的尺度第76章 無理取鬧第205章 篝火晚宴第306章 淮陽侯的答案第340章 提親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234章 稱心如意第187章 古怪兄妹第132章 滿城皆驚第182章 狄家小宰相第150章 灞橋叮囑第390章 送上門的絕好理由第29章 天倫與權謀第203章 回紇人第411章 再還個人情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415章 喜事連連第404章 朝堂上的好戲第377章 佳節醞風雨第29章 天倫與權謀第126章 帝心深沉第150章 灞橋叮囑第84章 舊愛新寵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53章 任性熊孩子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422章 晉陽公主的婚事第207章 紫衣徐娘第416章 母以子貴第128章 風雲突變第132章 滿城皆驚第128章 風雲突變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416章 母以子貴第63章 薔薇叢外河燈曳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117章 天上掉餡餅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322章 當頭一棒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340章 提親第203章 回紇人第115章 晉王開府終章幸有你們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196章 家書遠方來
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260章 雙喜臨門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141章 君父心思第260章 雙喜臨門第414章 朝野態度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175章 熟悉的陌生笑臉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236章 文臣武將第347章 齊州亂第153章 魏徵的歉意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32章 燭照馬蹄急第203章 回紇人第159章 高手登門第344章 王家餘孽出洛陽第250章 李泰的算計第79章 喜憂參半第157章 嫁娶吉日第414章 朝野態度第219章 今貌復舊顏第398章 大局已定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216章 盼救兵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393章 宮變始第201章 夷男的小心思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300章 文成公主第71章 廣而告之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103章 並非福將第381章 成王敗寇完本兼新書宋揚天下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26章 暗布荊棘的橄欖枝第354章 非常家宴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376章 良緣早註定第158章 閨閣晨語第413章 愚不可救第251章 少陵塬上早春行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365章 嫵媚的傾聽者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253章 大唐的盤口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185章 李道宗第400章 棘手的尺度第76章 無理取鬧第205章 篝火晚宴第306章 淮陽侯的答案第340章 提親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234章 稱心如意第187章 古怪兄妹第132章 滿城皆驚第182章 狄家小宰相第150章 灞橋叮囑第390章 送上門的絕好理由第29章 天倫與權謀第203章 回紇人第411章 再還個人情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415章 喜事連連第404章 朝堂上的好戲第377章 佳節醞風雨第29章 天倫與權謀第126章 帝心深沉第150章 灞橋叮囑第84章 舊愛新寵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53章 任性熊孩子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422章 晉陽公主的婚事第207章 紫衣徐娘第416章 母以子貴第128章 風雲突變第132章 滿城皆驚第128章 風雲突變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416章 母以子貴第63章 薔薇叢外河燈曳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117章 天上掉餡餅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322章 當頭一棒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340章 提親第203章 回紇人第115章 晉王開府終章幸有你們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196章 家書遠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