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封賞

中和四年四月初一,當淮南軍返回揚州,舉行盛大的班師祝捷大會,消息迅速開始從揚州想着淮南道各州郡傳遞,整個東南各地都沉浸在一片歡呼的海洋的時候,長安帝都,大唐皇帝鑾駕也開始來到長安城下。只不過和薛洋這邊衆人歡呼,萬人空巷不同,此時的長安顯得破敗蒼涼,昔日那個繁華的大都會早已經煙消雲散,百萬人口流離失所,寥寥無幾的百姓也是各個面帶菜色,前來迎接鑾駕的除了關中的幾路諸侯之外,再無其他人,一切都如同那夕陽落山之時一般,暮氣沉沉。

不過此時的僖宗皇帝卻沒有注意到這些,能夠得返長安他還是很高興,帶着羣臣來到皇城之後,見到被田令孜緊急修築起來的祈年殿、含元殿和含章殿三座大殿,滿意的點了點頭。黃巢離開長安的時候幾乎是一把火將長安的皇城燒的一乾二淨,只有祈年殿保存完好,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修葺好只剩下廢墟的另外兩座大殿,已經難能可貴了。至少大唐朝廷現如今有了辦公的地方,而且靠近曲江那邊的千秋殿、萬福殿等後宮寢殿還保存了下來。

回到長安之後的僖宗皇帝將一切雜事和政務都交給了田令孜和韋昭度等人處置,自己只是整日間在含章殿欣賞歌舞,沉浸在還都班師的喜悅之中。如此一來在田令孜的操控之下,長安原本在大明宮留守王徽的治理之下已經逐漸好轉的跡象戛然而止,衆多隨行的文武大臣和神策軍涌入長安之後,欺壓百姓搶掠民財之事屢禁不止。

不過好在田令孜此時也知道休養生息的重要性,一方面給了王徽等人支持,力行整頓長安秩序,另一方面也迅速擬定了平亂封賞的名冊,交給朝堂廷議。

“統領,朝堂的封賞名冊已經出來了,李克用、時溥等人都被封王了,朱全忠也加同平章事,李昌符爲鳳翔節度使,就連楊行慜也被封了一個汝南經略使,主公的名字直接被田令孜那個混賬排除在外了。”十三司幾乎是跟着唐皇鑾駕進入長安的,阿六也從西川趕到長安坐鎮。只是這份情報卻讓他面色大變,一股難以言明的怒火讓他霍然起身。

“立即把這份名冊送往揚州。”阿六努力壓抑着自己的怒氣匆匆吩咐道:“另外,朝中大臣可有人爲主公說話的?”

“只有右補闕常浚和長安京兆尹王徽等人反對,但是被田令孜和崔安潛等人聯手壓制。”這句話讓阿六的臉色都變得漲紅,隨即低聲匆匆吩咐了幾句,副手迅速出門而去。

十三司的這份急報第一時間送出長安,而且圍繞着這份封賞名冊阿六也在長安城內緊急佈置。只不過僖宗皇帝此時已經無心過問朝政,在草草看過之後立即點頭,開始於中和四年四月十五的朝會之上迅速頒發詔書,封賞羣臣,同時改元光啓,大赦天下。

爲了應付唐皇的這份虛假繁榮景象,關中各路諸侯以及神策軍各部在長安城內開展了甚大而且爲期長達一個月的祝捷活動,大量的金錢浪費在這種僞裝出來的盛世繁華之中。僅僅是這一出,長安流亡其他各地的百姓就有十之三四,而且祝捷活動結束之後滿地雞毛,整個長安城變得更加蕭條,遲暮。

而這份大赦詔書和封賞金冊隨後開始迅速下發給各路諸侯,大量的御史郎官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周行天下之行,送達詔書的同時也代表唐皇向各大藩鎮、州郡催要稅賦,接濟長安目前的困境。

“主公,看起來這個田令孜是真的不打算和我淮南軍有絲毫的緩和機會了。”阿六的這份急報送回揚州的時候,長安那邊正在召開祝捷大會,與民同樂。而袁襲則一邊被薛洋強令帶着大夫診治身體一邊笑道。

“放心,有他來求我的時候。”薛洋絲毫不以爲意,笑道:“這一輪封賞,李克用得到高帽子,但是時溥這份功勞只怕所有人都會不滿。而武寧軍羸弱不堪,在蕭縣又新敗不久,難道朱全忠會忍得住嗎?向傑,讓十三司把我軍和時溥交換戰俘時他們給的贖金透露出去。”

“主公,此時朱全忠新得尚讓之衆加上宋州等地殘破,要是知道臨近的徐州如此富庶,肯定會忍不住出手,此計甚妙。”袁襲一笑,點了點頭。

“啓稟主公,軍師身體無礙,只是勞累過度,血不歸經,需要調養一陣子。”大夫是高濟從泗州帶回來的那個名醫張全忠、張曉晗父女,此時已經是淮南軍太醫院的太醫令了。不過張全忠在稟告病情的時候,張曉晗卻一臉好奇的看着薛洋,似乎想知道傳說中的那位小郎君是不是眼前這位。一雙美目不斷的在他身上打轉,姣好的臉上似乎也帶着一絲莫名的含義。

“煩勞太醫令多多費心軍師的身體!”薛洋拱了拱手,隨即對李振道:“興緒,軍師手頭上的事情你暫時代理,讓他好好休息,沒有我的允許不許他去軍政部,至少休息一整月。”

“主公決定了?”袁襲有些無奈,不過隨即看着薛洋問道,似乎是知道對方卡的這個時間背後有其他的含義。如今淮南道各地都在忙春耕,就連淮南軍各部也都就地轉入地方,協助地方官和百姓開墾農田,培育秧苗,興修水利,忙的連王成和陳瑜兩部的整編事宜都沒有時間去實施。但是如果一個月以後的話,那倒是來得及了。

“是,所以軍師還是好好將養身體爲是。”薛洋沒看到臨走之前張曉晗看他的眼神,盯着袁襲笑道:“既然唐皇不願意承認我淮南軍的功績,那只有想辦法自己去戰場之上打出來了。”

“主公所言甚是。等到時候我倒要看看這個田令孜怎麼來求主公。”袁襲的精神倒是很好,開了句玩笑之後道:“臣修養之前還有件事要處置,這個交給興緒只怕不行,還得我親自來。”

“軍師打算如何處置李神福?”李振在旁邊哪還不知道袁襲的心思,當即笑吟吟的問道。

第九百七十六章 千軍萬馬闖渭南第八百章 留下命來(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截斷南北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塹變通途(上)第八百二十五章 分兵作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搶佔莫州第一千零八章 朔方底定第三百六十一章 翻越羅浮山(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激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邕州攻略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川攻略第七百四十三章 定品定級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五百一十九章 散財童子第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七百六十五章 長安博弈第八百九十一章 見面(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尾隨追擊第七百一十六章 動盪第三百一十二章 分裂神策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壓第八百章 留下命來(中)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兵臨漳水(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雲壓城第八十五章 圍城之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七百八十三章 夜襲(上)第五十八章 收服李青龍第一百一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三百零二章 平定閩西南(下)第一百七十章 縱敵而去第九十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九十二章 關門(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連鎖反應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州事第一千一百章 田家的反應第六百一十一章 拿錢換官第四百一十四章 下南洋(中)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威的盤算第五百二十五章 江州之戰(中)第一千零一章 經略河朔第七百章 長安陷落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號立制(上)第九百六十一章 合兵一處(下)第八十七章 清洗第七百四十三章 定品定級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破臨淄第五百四十九章 暴力破城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三百三十九章 蕭縣之戰第一千零八十章 伏擊(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一章 內外夾擊第四百六十六章 截斷南北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陵的反應第七百九十章 火海無情第四百五十三章 士氣之爭第十三章 首戰告捷(上)第九百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前堵後追第九百七十一章 李存勖的想法第七百五十二章 迷陣第二百六十三章 湖州夜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三百一十四章 改元后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水陸並進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三十二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九章 尤溪城夜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江州之戰(中)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動盪第三十六章 陰謀陽謀(下)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八百一十九章 偷襲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五百五十六章 金陵風雲(上)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馬遭遇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出東南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六百四十一章 步騎對決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四百一十六章 兵進湞陽城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十年一諾第二百零二章 恩斷義絕第九百六十章 合兵一處(上)第六百九十四章 打狗(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英雄遲暮第六十五章 府城鉅變(中)第一千零六章 韓遜之死第八百九十三章 燕北狼煙(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兵臨汴梁第七百零四章 求和(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水陸並進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
第九百七十六章 千軍萬馬闖渭南第八百章 留下命來(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截斷南北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塹變通途(上)第八百二十五章 分兵作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搶佔莫州第一千零八章 朔方底定第三百六十一章 翻越羅浮山(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激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邕州攻略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川攻略第七百四十三章 定品定級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五百一十九章 散財童子第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七百六十五章 長安博弈第八百九十一章 見面(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尾隨追擊第七百一十六章 動盪第三百一十二章 分裂神策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壓第八百章 留下命來(中)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兵臨漳水(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雲壓城第八十五章 圍城之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七百八十三章 夜襲(上)第五十八章 收服李青龍第一百一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三百零二章 平定閩西南(下)第一百七十章 縱敵而去第九十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九十二章 關門(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連鎖反應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州事第一千一百章 田家的反應第六百一十一章 拿錢換官第四百一十四章 下南洋(中)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威的盤算第五百二十五章 江州之戰(中)第一千零一章 經略河朔第七百章 長安陷落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號立制(上)第九百六十一章 合兵一處(下)第八十七章 清洗第七百四十三章 定品定級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破臨淄第五百四十九章 暴力破城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三百三十九章 蕭縣之戰第一千零八十章 伏擊(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一章 內外夾擊第四百六十六章 截斷南北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陵的反應第七百九十章 火海無情第四百五十三章 士氣之爭第十三章 首戰告捷(上)第九百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前堵後追第九百七十一章 李存勖的想法第七百五十二章 迷陣第二百六十三章 湖州夜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三百一十四章 改元后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水陸並進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三十二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九章 尤溪城夜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江州之戰(中)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動盪第三十六章 陰謀陽謀(下)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八百一十九章 偷襲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五百五十六章 金陵風雲(上)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馬遭遇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出東南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六百四十一章 步騎對決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四百一十六章 兵進湞陽城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十年一諾第二百零二章 恩斷義絕第九百六十章 合兵一處(上)第六百九十四章 打狗(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英雄遲暮第六十五章 府城鉅變(中)第一千零六章 韓遜之死第八百九十三章 燕北狼煙(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兵臨汴梁第七百零四章 求和(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水陸並進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