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巡幸東都(下)

“陛下是什麼意思?真打算巡幸東都嗎?那豈不是要將大唐國祚給葬送了嗎?”下朝之後李溪朝着劉允章問道:“薛郡王的意思陛下難道不明白嗎?”

“明白,但是更加忌憚。”裴澈搖了搖頭嘆息道:“如今天策軍一家對付兩大諸侯,而且還大勝了,你覺得陛下還能睡得着嗎?長安距離鄧州可沒多少距離啊,若是天策軍自南往北直奔帝都而來,豈不是比起宣武軍威脅更大?”

“在陛下的眼裡,如今天策軍之害比起宣武軍要更甚。”徐彥若點頭之後拉着幾人邊走邊道:“而且如今樑王和晉王兩人是新敗之後,勢力衰弱,此時進入東都,說不得能夠讓兩人更加緊密依靠陛下,如此也能夠從中漁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啊,靠別人,終究是靠不住的。”幾人走在路上,冷不防的一句話從前面傳出,緊接着阿六忽然鑽了出來,朝着劉允章等人笑道:“幾位大相公,唐皇是打算前往東都了嗎?”

“莫非薛郡王也想讓陛下去金陵不成?”李溪看着施施然走上來的阿六搖頭道:“如今長安朝局紛爭,皆是因爲薛郡王的一份戰報而來,將軍此時見我等,是想讓我等勸說陛下去金陵?”

“沒那個意思,只是來提醒一句。”阿六擺了擺手,隨即笑道:“長安雖然如今形勢如累卵,但是好在各方勢力皆想從唐皇這邊撈到好處,所以是一片無人打擾之地,但是東都如今周邊可都是宣武軍地盤,唐皇聖駕若真是過去了,再想出來,只怕就沒那麼容易了。至於我家主公那份戰報,自然是作爲臣子上表朝廷,奏請大捷的正常之舉,沒有其他的意思。”

“今日起來,是想和諸位說一聲,若唐皇真的想去東都,也應該留下掣肘朱全忠的手段纔是,不然的話,將來東都有事,只怕天下各路諸侯都是束手無策,各位大相公你們覺得呢?”

他忽然而來,又忽然而走,中間沒有留下任何的停歇,一下子讓幾人呆在了原地,直到半晌之後,劉允章才率先反應過來,拉着裴澈等人再度轉回皇宮。

“中書令是打算給薛郡王請一道聖旨詔書嗎?”徐彥若心頭一動,跟着旁邊急匆匆問道:“此時,只怕陛下未必願意啊?”

“願不願意都必須要這麼做了,未雨綢繆,也算是給大唐江山再爭取一次機會吧。”劉允章嘆息一聲之後道:“如今雖然是與虎謀皮,但是對於這天下大勢而言,卻必須這麼做了。”

他們幾人匆匆進宮,事後說了什麼無人知曉,連帶着阿六自己都沒去關注,反倒是從氏叔琮那裡得到了另外的消息。

“去把朱全忠打算派兵在華州接應唐皇車架進入東都的事情稟告主公,另外告知主公,就說宣武軍近期還有異動,氏叔琮提到他們得到了援兵,讓吳明設法查一查,這援兵從何而來,會不會再度南下山南道。”阿六這邊幾乎是一刻不停,將消息送達已經返回襄州坐鎮的薛洋手中的時候,長安這邊關於巡幸東都的事情,也終於有了結果。

在氏叔琮和鄭元歸等人連續不斷上書勸說之後,唐皇終於下令,在大順二年七月中,正是巡幸東都,將長安交給不願跟隨車架東來的劉允章手中。

同時派遣御史郎官前往山南,給天策軍傳詔,正是下達聖旨,該封薛洋爲成王,賜九錫,假節鉞,同平章事。

消息傳出,整個天下都爲之震驚,各路諸侯紛紛打探長安發生的消息,同時不少人對於這忽然而來的變化感到不解,以至於前往長安的信使持續不斷。

而此時的唐皇卻彷彿已經下定了決心,帶着後宮衆人開始跟隨前出長安接應的宣武軍正式踏出了長安地界。

“主公,如今倒是可以和朱全忠等人並肩了,成王,這個爵位倒是很奇怪啊,臣以爲唐皇至少封個楚王什麼的,再不濟那也是吳王。”這場遷都的事情鬧到整個天下在隨後沸沸揚揚的時候,唯有襄州城外的薛洋和袁襲兩人並不在意,後者反倒是對於這個王爵有些奇怪。

“成王也好。”薛洋笑道:“看起來劉允章他們幾個也算是盡力了,在遷都之前把這件事給辦好了,至少能讓朱全忠有個忌憚的地方,只不過長安,只怕終究是要落入李茂貞的手中了。”

“現如今李茂貞縮了回去,加上主公被加封,短時間內當無問題,給我等拿下山南道騰出時間。”袁襲笑道:“只是如此一來,阿六送回來的那份宣武軍得到增援的消息就昭然若揭了,定然是朱全忠和楊行愍做了交易,否則這天底下的諸侯也就那記錄了,焉能有在這個時候馳援朱全忠的?”

“讓吳明去查查吧,如今朱全忠只怕要忙着東都的事了,吃了那麼大的敗仗,但是換來了唐皇,他勢必要表示一下忠心,藉此轉移視線,說不得還要拉着李克用和楊行愍一起去東都參拜呢。”薛洋點了點頭,不過隨即搖頭道:“我軍進入山南道,天下大勢已經無有更改之餘地,楊行愍便是親自參與進來,也無濟於事。”

能夠如此風輕雲淡的對待這件事的,如今也就只有天策軍一家了,本身手握半壁江山之後,這天下的幾路諸侯就已經被甩在了身後,此時便是唐皇前往東都,也無法在實力上爲朱全忠帶來多大的幫助,而且中原新敗之後,必然會實力急劇衰退,朱全忠前期積攢起來的人手和財力這一戰消耗殆盡之後,下一步對方在拉攏了楊行愍之後,只怕還會向周邊出手。只不過此時能留給他的機會已然不多了。

這一點,圍繞着山南道,天策軍前期的方略當中就已經算計的死死的,中原位處天下之中,四面八方都是對手,在天策軍一家獨大之後,朱全忠已經沒有辦法從廝殺當中蹚出一條血路,就要面臨着南軍不斷北上,吞食他的勢力範圍了。

“傳令下去,今日對襄陽發起總攻吧。”薛洋擺了擺手,獨自看着東北方向良久之後轉而朝着袁襲點頭道。

第三百二十三章 合巹交杯(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火燒樑王府第三百零三章 威壓泉州第四十六章 水軍出擊(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一百七十四章 在這裡轉的彎第五十三章 連環計第一百零二章 兵進蘄州第三十九章 碗口城之變第七百五十二章 迷陣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陵的反應第九百四十四章 偷襲丁公山(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塹變通途(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火中取栗(下)第九百二十章 雪崩第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七百六十六章 缺了一環第二百六十二章 卞山突擊戰第九百二十七章 向死而生(中)第九百五十九章 攻城打援(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漁翁第六百九十三章 關門(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反擊(中)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勸進第九百二十一章 改變戰局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假戲真做第四百六十七章 二道山阻擊戰(上)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三百八十八章 譁變第三百五十一章 東南五大港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八百零七章 步騎混戰第一百五十章 反攻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三百九十六章 劉謙病逝第八百五十九章 李存勖出手(下)第二十四章 夜戰無雙(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第八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四百三十五章 來自長安的拉攏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州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臨武(上)第八百八十四章 倒行逆施第六百七十二章 南北吞併(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三)第三百三十章 佈局徐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桃陵大火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下)第四百五十章 摧枯拉朽(上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麻煩第九百一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六十一章 入城第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南北通途第九百二十六章 向死而生(上)第一百五十章 反攻第一百七十九章 鏖戰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開山炸石第八百三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六十九章 內鄉大戰(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九百七十章 長安震動第三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漁翁第七百八十一章 涪州之戰第八百九十七章 算計人心第八百八十四章 倒行逆施第六百四十八章 內鄉大戰(上)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收縮兵力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三十九章 建昌敗亡第七章 夤夜遇襲(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阜城下第五百章 最後的決戰(五)第八百九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伏擊(上)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八百三十八章 恩怨兩清(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嶺南第一戰(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東風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十八章 以戰養戰(中)第九百九十四章 進退不得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一百零五章 唐皇昭令第五百一十三章 援兵第三百六十五章 伶仃洋海戰(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八百七十章 登陸第九百六十一章 合兵一處(下)第六百章 長安亂(中)第八百五十二章 橫掃千軍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馬遭遇第四百四十七章 說降奎發(下)第二百零八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零八章 撤道並省
第三百二十三章 合巹交杯(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火燒樑王府第三百零三章 威壓泉州第四十六章 水軍出擊(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一百七十四章 在這裡轉的彎第五十三章 連環計第一百零二章 兵進蘄州第三十九章 碗口城之變第七百五十二章 迷陣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陵的反應第九百四十四章 偷襲丁公山(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塹變通途(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火中取栗(下)第九百二十章 雪崩第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七百六十六章 缺了一環第二百六十二章 卞山突擊戰第九百二十七章 向死而生(中)第九百五十九章 攻城打援(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漁翁第六百九十三章 關門(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反擊(中)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勸進第九百二十一章 改變戰局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假戲真做第四百六十七章 二道山阻擊戰(上)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三百八十八章 譁變第三百五十一章 東南五大港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八百零七章 步騎混戰第一百五十章 反攻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三百九十六章 劉謙病逝第八百五十九章 李存勖出手(下)第二十四章 夜戰無雙(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第八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四百三十五章 來自長安的拉攏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州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臨武(上)第八百八十四章 倒行逆施第六百七十二章 南北吞併(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三)第三百三十章 佈局徐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桃陵大火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濤聲依舊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千軍萬馬度陰山(下)第四百五十章 摧枯拉朽(上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麻煩第九百一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六十一章 入城第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南北通途第九百二十六章 向死而生(上)第一百五十章 反攻第一百七十九章 鏖戰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開山炸石第八百三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六十九章 內鄉大戰(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九百七十章 長安震動第三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漁翁第七百八十一章 涪州之戰第八百九十七章 算計人心第八百八十四章 倒行逆施第六百四十八章 內鄉大戰(上)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收縮兵力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三十九章 建昌敗亡第七章 夤夜遇襲(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阜城下第五百章 最後的決戰(五)第八百九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伏擊(上)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八百三十八章 恩怨兩清(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嶺南第一戰(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東風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十八章 以戰養戰(中)第九百九十四章 進退不得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一百零五章 唐皇昭令第五百一十三章 援兵第三百六十五章 伶仃洋海戰(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八百七十章 登陸第九百六十一章 合兵一處(下)第六百章 長安亂(中)第八百五十二章 橫掃千軍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馬遭遇第四百四十七章 說降奎發(下)第二百零八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零八章 撤道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