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急轉直下

“快,跟我出城去救大帥。”寧長楓的到來讓整個湞陽戰場開始迅速朝着平南軍一方轉移,尤其是錢鏐被前後夾擊之後,整個大戰的重點也迅速從西面轉到了東面。不論誰哪一方只要在東面取得了突破,那麼這場大戰就會立刻開始逆轉。所以幾乎是在寧長楓出現的那一刻,原本一直在城樓上拼死戰鬥的杜陵開始不顧一起的率部從東城撤出,他要主動殺出去,在錢鏐的後方打開一個缺口,將其接應出去。

杜陵這麼做等於是直接拱手將打到一半的湞陽城徹底送給了李秀峰。杜陵不像成及,他對於戰場調度和指揮很有心得,依託城牆原本和李秀峰是打得旗鼓相當,至少在李秀峰親自率軍殺到了城樓之上的時候,他還能抗住第十都的衝鋒,這已經非常難得了。

但是此時主動放棄城牆之後,直接從東城殺出,卻讓李秀峰的攻城大戰成了這場浩大的戰役當中最先結束的子戰場。

而且杜陵料錯了一件事,他急欲出城解救錢鏐,而李秀峰和第十都也一直在關注東線戰場,在最艱難的時候,陸明沒有出手調他們過去支援第三都,但是不代表李秀峰不知道第三都的戰況,這也是他不顧一切親自登城的原因。此時杜陵出城,湞陽城內的戰事驟然結束,李秀峰幾乎是想都沒想就將城中的一切扔給了後面的偏軍,自己親率第十都主力也跟着從東城一頭紮了過去,緊隨杜陵而至。

如此一來在東線戰場靠近湞陽城城池的地方,雙方再次爆發大戰,這一次算是公平對決了,沒有了城池的掩護,雙方的將士從一開始就殺紅了眼,沒有絲毫轉圜的餘地,李秀峰甚至於親自上前和杜陵展開廝殺,雙方是打的昏天黑地。

“殺!”李秀峰的嗓子都快嘶啞了,猶如一頭猛獸一般撲了上去,手中長刀劃過長空,和杜陵手中的長槍撞在一起之後,雙方身形一震,緊接着再次殺到,兩人撇開大軍,混戰成一團,雙方此時是一心一意要將其斬殺,好趁勢徹底擊潰對方所部。

而第十都和杜陵所部的將士,此時也是根本沒有了章法,殺紅了眼的雙方將此前在城樓上打出來的火氣一下子帶到了城下,幾乎是刀刀見血,刀刀見肉,平南軍將士每前進一步都要踏着對方的屍骨而行,這片狹窄的戰場之上,血水混合着溼漉漉的土地,徹底變成了一片泥濘,雙方將士的屍首不斷倒地,人命在這裡不斷消散。

第十都和第三都這樣近乎全能的戰隊相比還差了一截,但是當年李秀峰也是跟着陸翊親自學習過的年輕人,所以此時此刻的第十都在鏖戰許久之後,各部之間的配合也在逐步朝着第三都靠攏,編制混亂了之後戰場之上的將士自動編組,一羣羣小隊開始迅速穿梭,猶如一柄柄鋒利的小刀一樣不斷切割對手,將杜陵所部兵馬切割之後迅速斬殺,然後繼續推進。這種平南軍最基礎的戰術在此時混亂的戰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雙方的主將沒有辦法顧忌指揮之後,手下將士和中基層將領的作用在此時成了左右戰場勝負的關鍵。

而在這一點上,杜陵所部的那些兵馬根本沒辦法和常年廝殺征伐,在血與火當中走出來的平南軍老兵相比,可以說在如今天下諸侯當中,只有平南軍依靠着不間斷的征伐和完好的裝備保存了最大程度的老兵,這些在戰場上百戰餘生的將士幾乎不需要任何指揮,就能夠自動選擇最合適的戰鬥方式和戰鬥隊形。如此一來在杜陵和李秀峰糾纏在一起之後,第十都的攻勢反倒是變得更加凌厲,每前進一步都會帶走大量的生命,也讓杜陵所部逐步被壓縮。

“死!”第十都此時的變化李秀峰沒有看見,但是他和杜陵兩人的決鬥在此時卻逐漸出現了契機,李秀峰的長刀在數次和對方的大槍撞在一起之後,其沉重的力道逐步蔓延開來,讓杜陵的招式逐漸變得散亂。他和成及這樣的武力型的戰將不一樣,本身的武藝並不出衆,能夠在戰場之上和李秀峰惡鬥數十回合已經到了極限,憤怒帶來的戰力一旦消散,就被對方徹底壓制。戰場之上,李秀峰一個橫掃,逼退杜陵之後,跟着猛然間躍起,長刀帶着呼嘯聲力劈而下,只聽得“當”的一生巨響,杜陵的長槍被硬生生的磕飛,他本人也被這股巨力給震得身形倒地,面若金紙,生死不知。

“給我拿下!”李秀峰長刀一舉,身後廝殺的親衛迅速搶出幾個人直接將杜陵給就地抓了起來。這一下算是徹底讓杜陵手下的兵馬亂套了,主將在此時忽然被對方擡了起來,還舉過了頭頂,一下子讓周邊所有的將士猛然間一顫。

而此時回到指揮位置上的李秀峰卻果斷組織人手調整部署,帶隊衝擊。第十都在浴血而出之後跟李秀峰一樣,整體猶如昇華了一般,廝殺聲震動山野,猶如一柄利刃一樣迅速刺破杜陵所部的限制,一下子將整個戰場徹底攪亂。

失去了主將,杜陵所部被這股強烈的衝擊打的不斷潰退,開始逐步往後撤退,抓緊的和身後的東面主戰場融合,而那裡確實寧長楓的八旗兵戰鬥的地方,只是一瞬間,無數的廝殺聲徹底將這股兵馬圍在了其中。

而此時中軍的陸明在見到第十都旗幟不斷往前,逐步開始深入戰場核心之後,終於鬆了口氣。

“大將軍,第三衛第十七都從西北方向馳援而來。”此時的陸明尚未鬆口氣,暗衛就不知從何處鑽了過來,彙報的同時,遙遠的西北方向,一股驚天動地的喊殺聲讓他一瞬間臉色一振。

“命令王茂章,立即率隊往前突擊,給我活捉寧長明,讓李讜率部向王茂章靠攏,給我並肩前衝。”陸明深吸一口氣之後,甚至於自己親自來到陣前,依靠着身後不斷傳出的號角聲,親自指揮西面這場比起東面人數還要多的大戰。

而第十七都何兵在此時殺出,也讓陸明有了充足的力量,在兩面同時展開反攻,甚至於兩面同時展開前後夾擊,讓湞陽大戰在此時迅速走過了僵持階段,朝着最後的決勝一擊而去。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馬踏黃河第五百二十三章 兵出江州第八百五十二章 橫掃千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帝都大難(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進宋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急轉直下第六百八十六章 東都大典(下)第六十三章 舒州留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硤石山對峙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洪州(中)第十九章 以戰養戰(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火海餘生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福州(中)第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三百八十四章 湞水阻擊戰(下)第九百六十六章 偷襲眉縣(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城打援(上)第八百六十二章 引動各方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定都之選第四百三十二章 建號立制(中)第七百三十四章 改元冊封第二百一十一章 情出無悔第四百八十七章 縱敵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包圍圈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八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九百七十章 長安震動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麻煩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洪州(中)第五百四十七章 一戰收心(上)地一千零四章 邊軍之殤(中)第五百二十八章 正面交鋒(中)第八百零一章 留下命來(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截混亂第三章 力挽狂瀾第九百四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八百零九章 功敗垂成(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五百零六章 再戰臨武(中)第八百九十章 見面(上)第八百四十八章 邊路突破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遠遁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甘心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天一柱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二十章 正軍制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決戰高陽(中)第九百零八章 長驅三百里(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阜城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決戰(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前堵後追第八百四十九章 出人意料(上)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塹變通途(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陵歷風雨(九)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二封詔書第九百七十九章 勢成騎虎第四百六十章 捆綁煽動(上)第九百六十九章 千年夙願第七百八十三章 夜襲(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逆流第一百四十七章 翻盤的代價第六百章 長安亂(中)第七百五十七章 符離之戰(中)第九百三十九章 七裡橋之戰(下)第八百九十九章 檀州阻擊戰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九百五十五章 撕開一道口子第三百零二章 平定閩西南(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暴災難第四百九十六章 最後的決戰(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收縮兵力第七百八十五章 放空涪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城破人亡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破城大戰第七百一十六章 動盪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兵臨漳水(中)第四百四十章 爭辯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網開一面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軍開戰(中)第八百八十六章 離心離德第二十九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三十章 聯手(下)第九百七十章 長安震動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第九百二十七章 向死而生(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嶺南第一戰(上)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城逼問第二百七十一章 國無二日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馬踏黃河第五百二十三章 兵出江州第八百五十二章 橫掃千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帝都大難(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進宋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急轉直下第六百八十六章 東都大典(下)第六十三章 舒州留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硤石山對峙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洪州(中)第十九章 以戰養戰(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火海餘生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福州(中)第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三百八十四章 湞水阻擊戰(下)第九百六十六章 偷襲眉縣(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城打援(上)第八百六十二章 引動各方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定都之選第四百三十二章 建號立制(中)第七百三十四章 改元冊封第二百一十一章 情出無悔第四百八十七章 縱敵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包圍圈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八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九百七十章 長安震動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麻煩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洪州(中)第五百四十七章 一戰收心(上)地一千零四章 邊軍之殤(中)第五百二十八章 正面交鋒(中)第八百零一章 留下命來(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截混亂第三章 力挽狂瀾第九百四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八百零九章 功敗垂成(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五百零六章 再戰臨武(中)第八百九十章 見面(上)第八百四十八章 邊路突破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遠遁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甘心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天一柱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二十章 正軍制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決戰高陽(中)第九百零八章 長驅三百里(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阜城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決戰(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前堵後追第八百四十九章 出人意料(上)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塹變通途(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陵歷風雨(九)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二封詔書第九百七十九章 勢成騎虎第四百六十章 捆綁煽動(上)第九百六十九章 千年夙願第七百八十三章 夜襲(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逆流第一百四十七章 翻盤的代價第六百章 長安亂(中)第七百五十七章 符離之戰(中)第九百三十九章 七裡橋之戰(下)第八百九十九章 檀州阻擊戰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九百五十五章 撕開一道口子第三百零二章 平定閩西南(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暴災難第四百九十六章 最後的決戰(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九十章 金陵的反應第四百八十章 應變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收縮兵力第七百八十五章 放空涪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城破人亡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破城大戰第七百一十六章 動盪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兵臨漳水(中)第四百四十章 爭辯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網開一面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軍開戰(中)第八百八十六章 離心離德第二十九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三十章 聯手(下)第九百七十章 長安震動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第九百二十七章 向死而生(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嶺南第一戰(上)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城逼問第二百七十一章 國無二日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第五十七章 人心思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