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接力

九月初九,登高望遠。

邵樹德牽着孫子邵修守,登上了終南山。

嫡長孫生於建極十四年五月,太子妃朱氏所出。

建極十五年,太子良娣野利氏生下一子。

同光元年,良媛裴氏又生下一女。

太子這一脈,現有二子二女,人丁其實不算多。比起他這個四處播種的爹,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唔,太子巡視至龍泉府,指揮各路兵馬進剿,打得室韋諸部紛紛北逃,抓獲數萬人丁。

隨後,又發現龍泉府有渤海人勾結室韋,貶了數千戶——這一波,應該是渤海人最後得心氣了,反夏復渤大業基本是隨風而去了。

二郎在軍略上,確實從來不用他操心。

邵樹德曾經還想改正太子激進的打法,現在想想算了,愛咋樣咋樣吧。反正他當了皇帝后,估計很難像爹這樣親自上陣打仗,國情、風氣、威望都不允許,他也就只能委派大將出徵,自己在後方對着地圖過過癮罷了。

“阿翁慢點。”孫子牽着他的衣角,奶聲奶氣地喊道。

邵樹德回過身來,把孫子抱在懷中,踩着如茵的綠草,走到一處懸崖邊,看着不遠處驛道上來來往往的車流,問道:“四輪馬車坐得舒服嗎?”

“舒服。”孫子轉着烏溜溜的大眼睛,看着來來往往的車,嘴裡模仿着發出“呼呼”的聲音。

邵樹德見了輕笑。

五歲小兒,比較貪玩,對什麼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心。最近一年,他經常帶着孫子玩,培養他的各種愛好,觀察他到底對哪些東西有興趣。

古人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要發揚人的優點,挽救缺陷,培育心智,健全人格。

環境會對孩子的心智產生影響嗎?當然是會的。

不過邵氏宮廷的環境,整體還是比較寬鬆的。邵樹德也不是那種循規蹈矩的人,兒子們什麼性格的都有。

老大有點像他,但又過於穩重了,關鍵時刻豁不出去。

邵樹德自己還有過雪夜襲鄆州,數千裡大奔襲打崩葛從周之類的冒險一搏。李克用死後,更是不懼危險,親入靈堂弔唁,大郎怕是做不到。

二郎過於精進,喜歡誇耀武勇,對武夫們的胃口,但不是文臣眼中的明君。

三郎書卷氣比較重。

四郎閒散慵懶……

邵樹德真正花費心血教育的,其實就大郎、二郎兩個。本事都不錯,又都各有缺陷。但話說回來,誰沒有缺點呢?儘量用其優點就行了。

邵夏二代,就得用二郎的勇武。

孫子、外孫輩如今加起來,差不多也幾十個了。邵樹德沒那個精力一一教導,現在他主要觀察嫡長孫,爲他政策的延續性打下基礎。

是的,他的主要目的就是這個。

時人關注的所謂純孝、知禮之類,他不是不關注,但卻放到了次要位置。

培養一個道德模範,但卻沒有自己的見解,耳根子軟,輕易就被人忽悠了,這樣的繼承人是失敗的。

“知道那輛四輪馬車上運的是什麼嗎?”邵樹德問道。

孫子搖了搖頭。

“那是你最喜歡吃的鱈魚。”

“鱈魚好吃!”孫子眼睛瞬間瞪得溜圓,說道。

邵樹德又笑,輕撫着孫子的小腦袋。

他的腰間掛着一柄小木劍,劍的外面有邵樹德親手製作的鯊魚皮劍鞘。

這個嫡長孫,現在被他教育得對大海非常向往。

其實,邵樹德也有點愧疚,嫡長孫一直按照他規劃好的道路在成長,只不過手段比較和緩,比較隱蔽罷了。

但天家子孫,本來就沒什麼自由。爲了這個世界的未來,也只能當一回工具人了。

“今天還要阿翁講故事嗎?”

“要。”

“那就講一講南洋那邊的事吧。”邵樹德微微一笑,說道:“那片地方被大食海商稱爲‘風下之地’,盛產胡椒、丁香、肉桂、肉豆蔻皮等香料……”

祖孫二人在山上講了很久。

邵樹德講故事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畢竟他經常對着成年人畫大餅,忽悠孩子還不是手到擒來。

嫡長孫阿狸聽到某位船長進入南洋羣島,發現當地獨有的香料時,聚精會神,生怕錯過一個字。

海上的傳奇冒險,十分驚人。

他之前已經聽阿翁講過水手們如何與風浪搏鬥的事情,今天聽到下半截,頓時直呼過癮。

這可比之前講過的草原帝國系列故事有意思多了。

他已經完完全全知道,這個世界遠遠不止大內宮殿、不止長安洛陽,甚至不止大夏二十餘道。

世上諸國林立,百族爭競,非常地有意思。如果將來有機會,他一定要讓草原漢子來給他表演騎術,讓波斯胡姬來給他表演舞蹈,讓大食學者來給他翻譯書籍,看看有沒有好玩的事情。

他還要讓女真人給他養豬,因爲蒸餅很好吃。

他還要讓高麗人給他釣魚,因爲鱈魚很美味。

他甚至要派人南下,因爲真臘的香料太香了……

“已經睡着了。”邵樹德將嫡長孫阿狸交到皇后手裡。

皇后輕輕接過,看了一會後,又交還到乳孃手上。

“夫君近日與儒生們鬧得沸沸揚揚?”

“談不上沸沸揚揚。”邵樹德說道:“儒生們被打壓了一百多年,心氣不怎麼樣。朕能幫他們從武夫那裡要回來一點好處,已經感恩戴德了。”

“但還是有人不會被這點眼前利益所惑?”

“娘子果有慧眼。”邵樹德笑道:“那又怎樣?這個天下,是我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武夫們向着我,誰也翻不了天。”

“夫君做事是有分寸的。”皇后說道:“如此,妾就放心了。”

“我——”邵樹德想了想後,問道:“我弄出來的諸般改革,夫人支持麼?”

“是有一些人找到我這邊。”皇后嘆了口氣,說道:“不過正如夫君所說,武夫跟他們不是一條心,翻不起什麼浪花。夫君英明瞭一輩子,多謀善斷,至有今日天下。你做的決定,我一個婦道人家,不好多嘴。唯願兒孫後人,能永葆富貴,也就夠了。”

邵樹德沉默良久,最後才道:“世間無不滅之王朝。”

說罷,便離開了。

皇后幽幽嘆了一聲,隨即又想到,夫君縱橫一世,做的決定鮮有錯誤,或許,他纔是對的。

另者,新朝蒸蒸日上,考慮那麼多純屬杞人憂天。

武夫當國一百五十年,這誰又想到了?或許,非常之時,只能行非常之事,如此而已。

******

九月十五,邵樹德收到了西域發來的消息,李守信使團已抵達碎葉。奧古爾恰克遣長子敦欲,率千騎護送。

一切順利,下面就看他們的運氣了——是的,這種事需要一點運氣。

另外就是有關西域商屯的事情了。

目前已有十幾家商號在庭州、龜茲、姑墨、疏勒屯墾,開田七百餘頃,一年收了十萬斛粟麥、四萬多斛雜糧,盡皆交割官府。

西域商社因爲去得晚,今年只開墾了百餘頃,主要在天山北麓。

他們又在河南、河北招募了九百多精壯男子,大概明年年初抵達姑墨,新開田二百頃,種植小麥、豆子。

邵樹德欣然同意。

商屯其實很苦,比移民過去的百姓過得還苦。

他們甚至只挖一些地窩子,上面用樹枝、蘆葦遮蓋,以爲住所。

平日裡兩點一線,不是在地裡勞作,就是在地窩子裡睡覺。終日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活似乞丐一般。

支撐他們幹下去的其實是超高的工錢。

用金錢來驅使人幹活,與強迫奴隸幹活,性價比其實不會相差太大。因爲前者更用心,每多收一斗糧食,都能賺到更多的錢,因此比奴隸還奴隸,心中還沒太多怨氣,一切都是自願的。

不得不說,發明商屯的人真有黑心資本家潛質。

滿清西征之時,商屯遍地開花。是乾隆湊不出那麼多農奴,還是他心善啊?無非就是商屯田地產量賊高,比兵屯、民屯都要高,讓人沒話說罷了。

北庭方面來報,黠嘎斯人進入阿爾泰山一帶,似有所圖。

邵樹德看完後,只批了“鎮之以靜”四個字。

科布多已經築城,他親賜名“臨遠”,駐有三千兵馬。光靠這些人,肯定是擋不住黠嘎斯人的,還得北庭協助。

但對方尚未表現出多少敵意,目前僅僅只是劫掠了一番可薩回鶻,逼迫其南逃,尋求大夏的庇護罷了。

只能先拖時間了。每拖一天,北庭的根基就更爲夯實,拖得久了,便有自持能力,屆時可進可退,迴旋餘地就大多了。

于闐李聖天來報,他已揀選兩千精兵。仲雲國邵獻忠、海西邵忠臣、邵國貞也湊了千人,合計三千兵馬,隨時可以上山,干涉象雄地方局勢。

邵樹德親自回覆,讓他稍安勿躁。過一陣子,會有沒廬氏使者途徑于闐來長安,一定要護衛周全。

吐蕃這地方,他只是隨便撒一下網,能網到多少魚,隨緣!

如果鐵哥及其繼承人真的能像歷史上的吉德尼瑪袞那麼厲害,連列城、吉爾吉特等地都能控制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吐蕃征服這些地方後,爲了穩固統治,曾經大舉移民,即便到了後世處於印度、巴基斯坦治下,當地仍然有大量黃種人存在。

剩下的是有關雲南的。

戶部派人去開辦錢監,從商人手裡套換白銀,鑄造銀元,年產一萬餘枚。

放大到全國,戶部錢監每年鑄造銀元大約二十萬枚上下。

邵樹德後世曾經看過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一個經濟體,究竟需要多少貨幣?

在18世紀的時候,英國人曾經提出過,大概是社會總財富量(包括動產、不動產、商品等等)的六分之一。貨幣流通速度快的話,可以適當降低需求,流通慢的話,則需要鑄造比六分之一財富總量更多的貨幣。

大夏這個經濟體量,估計需要四五千萬枚銀元,以現在的鑄幣速度,需要二百年……

拉倒吧!能收點鑄幣稅都偷着樂了,其他算了。

批閱完一堆奏摺後,他又讓人把皇孫抱來,準備給他講講“金錢旅行”的故事。

講完故事之後,會去花園裡散一會步,看看不同種類的馬兒。

最後,會一起吃晚飯。

吃完後,再用回鶻語對話,看看皇孫有沒有記住之前教給他的外語詞彙。

他在這個嫡長孫身上下的力氣,其實相當不小了,甚至超過了兒子們。

邵樹德想看看,當祖孫三代持續接力的時候,究竟會對這個國家產生多大的影響。

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十二章 報告第109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三十九章 支點第十九章 邀請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十三章 心靈按摩第五十三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四)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十一章 移民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1025章 徵行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591章 莎城第五十八章 誓第997章 人口就是財富第五十八章 能給什麼?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二十八章 張、龍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九章 兩位狀元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五十四章 駐防與海盜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二十五章 返歸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三十章 覆滅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1028章 泗州第960章 火熱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八十章 分裂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十六章 諾真水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1235章 奴部第十五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三)第1247章 陰鬱第986章 兗 淄第二章 包圍網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986章 兗 淄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十一章 勸阻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六十一章 請走第六十三章 通貨第二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1133章 山城第964章 廢物第四章 講武第十九章 朔州第1025章 徵行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四十章 班底第1327章 杜光乂第十八章 耐心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十九章 開刀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九章 拉攏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八章 東行第八十五章 真遊牧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第九章 荒蕪第1274章 富貴人家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949章 亂第1003章 國祚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十四章 勢第二十六章 紅利(三)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九十五章 試點
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十二章 報告第109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三十九章 支點第十九章 邀請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五十七章 他回來了第十三章 心靈按摩第五十三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四)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十一章 移民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1025章 徵行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591章 莎城第五十八章 誓第997章 人口就是財富第五十八章 能給什麼?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二十八章 張、龍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九章 兩位狀元第八十五章 破軍第五十四章 駐防與海盜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二十五章 返歸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三十章 覆滅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七十三章 契丹興廢(給盟主無言以度加更)第1028章 泗州第960章 火熱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八十章 分裂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十六章 諾真水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1235章 奴部第十五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三)第1247章 陰鬱第986章 兗 淄第二章 包圍網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986章 兗 淄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十一章 勸阻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四十八章 送菜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六十一章 請走第六十三章 通貨第二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1133章 山城第964章 廢物第四章 講武第十九章 朔州第1025章 徵行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四十章 班底第1327章 杜光乂第十八章 耐心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十九章 開刀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九章 拉攏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八章 東行第八十五章 真遊牧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第九章 荒蕪第1274章 富貴人家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949章 亂第1003章 國祚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十四章 勢第二十六章 紅利(三)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九十五章 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