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

十月到來後,諸道士子基本已齊聚長安。

前唐時代傳下來的老規矩了,跟着各州朝集使一起進京。

那會一年一考,朝集使每年秋天抵達京城,士子們跟着過來,去禮部報道、登記。一般而言,大家都願意這麼做,因爲路上有人包吃住,美得很。

抵達長安後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搶購書籍了,尤其是《致治》三篇,更是重中之重。

大家都是老科舉了,對這種政策變動十分敏感,心中清楚這是一次大洗牌的機會。原本考上希望很大的人,說不定就名落孫山,原本沒希望的人,說不定就僥倖中了——即便是爲了給聖人面子,幾年後的出題者也會盡量多選《致治》三篇的內容。

呂琦、耶律全忠二人也來了。

曾經十幾歲的少年,多歷世事之後,已然多了幾分穩重。

在建極九年的時候,因爲家學淵源,且需教化百姓,呂琦以少年之身,出任營州柳城縣經學助教。自此勤勤懇懇,一邊教導學生,一邊溫習功課。

建極十四年的時候,已是柳城縣經學博士。

但他還沒有功名在身,這是他最大的遺憾。

原遼東道巡撫使、現安西道巡撫使趙匡璘對他十分欣賞,恰好庭州經學博士病逝,於是打算提拔他擔任此職。

庭州是下州,有一員州經學博士,正九品下。官雖然小,但到底是官,比之縣經學博士吏的身份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呂琦還是婉言謝絕了,他要考功名,堂堂正正做官。

趙匡璘更是欣賞,表示無論考沒考上,庭州經學博士都給他留到明年六月,也就是科舉放榜後三個月。

所以,呂琦是有“雙保險”的。

呂琦之父呂兗原爲北平府兵曹參軍事。同樣是在建極九年,他受種覲仙相邀,前往新佔領的渤海上京當官,任龍泉府司錄參軍事。

十年下來,仕途走得還算踏實,先任龍泉府首縣永寧令,升了兩級,去年又任穆州長史,再升一級。

當年與他一同前往遼東的豐州經學生盧鶴年的升官速度就很快了,畢竟他是可以見到陳誠、蕭蘧、趙光逢三位宰相的人——先任龍泉府另外一個附郭縣富利縣令,再調鄚州別駕,復升郿州刺史,走得非常順。

甚至就連那位沒什麼背景的農家子範文達,就因爲祖父見過聖人,父親戰死了,先任鄚州弘義令,再任紀州司馬,也升了五級,馬上就要擔任瀋州司馬,再升一級。

當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河北出身的官,雖然比不過關西那幫人,但比江南出身的還是要更有前景的。

嗯,與呂琦一同來長安的耶律全忠,出身比江南還差,他是契丹人……

不過他是呂兗的半個學生,本身又聰明伶俐,學業不錯,附籍河北,這次另闢蹊徑,居然通過了州一級的農學考試,獲得來京城會試的資格,非常不容易——河北道有三個農科名額,就是他此番的目標了。

“大郎你怎麼也買了這書?”在禮部登記完畢之後,二人徑直出了城,來到了臨時租住的宅院,看到耶律全忠拿出了《致治》後,呂琦驚訝地問道。

“昨日買的。”耶律全忠說道:“此書《地理》篇頗有可觀之處,與農學息息相關。萬一考官出些偏一點的題目,可就麻煩了。”

“怎麼個偏法?”

“比如,在天山腳下挖井渠、開農田,你知道哪裡合適麼?”

“這……”呂琦有些傻眼,喃喃道:“出題出成這樣,有點故意難爲人吧?”

耶律全忠淡淡一笑,道:“河北道農科初考之時,可就有過類似題目。若非此題,我也不得通過府試。”

“看來今科你能高中。”呂琦有些羨慕地說道。

“你也多讀讀這本書吧。”耶律全忠說道:“雖然這次不考,但講得都很有道理,高中做官之後,能不能出政績,終究還是看本事的。”

“待考完之後再說吧。”呂琦嘆了口氣,道:“今科好手衆多,怕是沒那麼容易。實在不行,我就去庭州了,唉。”

“安西其實也不錯。”耶律全忠說道:“若我得中,授官之時,自請去西域。屆時你教化蕃人,我來挖井渠種地,咱哥倆通力合作,定能闖出一片天。”

被他這麼一說,呂琦的興致也上來了,笑道:“據家父所言,今年碎葉城選派了兩名蕃官入朝,朝廷同樣會選兩名漢官去碎葉,一碎葉縣主簿、一爲州經學博士。這個博士,可是從八品上,相當於上州博士了。若我高中,自請西行,應無人爭競。”

他有縣經學博士的履歷,又有多年教化營州蕃人的“工作經驗”,若他一心想去,確實沒人爭得過。

“碎葉安全嗎?”耶律全忠問道。

“昨日入城,我看到了露布飛捷的騎士。”說起這事時,呂琦似乎覺得與有榮焉,只聽他說道:“楊都頭再入拔汗那,一度攻至俱戰提。負傷之際,猶大呼酣戰,最後大敗賊人,全師而回。”

耶律全忠沉吟了一下。

和呂琦不同,他算是部落上層出身。雖然家勢傾頹,窮困潦倒,但血脈身份在那,小時候經常接觸征戰之事,在這方面是很在行的。入夏之後,他還作爲土團鄉夫被徵發,在營州擊殺過契丹騎兵,軍事經驗比較豐富。

從呂琦的話中,他分析出了更多的東西。爲了印證心中的想法,他翻開了《致治·地理篇》,找到拔汗那條,仔細閱讀了一番。

“能走到俱戰提,即便沒有攻克,也非常驚人了。”耶律全忠說道:“波斯人竟然無力阻止,由此觀之,其勢衰矣。”

“另者,趙王、碎葉王、熱海都督三路出兵,再破怛羅斯。”耶律全忠又道:“遙想數年前,他們還久攻不下呢,這會就連續兩年破城,可見怛羅斯一帶,波斯人也佔不到便宜了。”

“如果他們接下來還這般頹喪,或許公駝王就霸着怛羅斯不走了。楊帥也不會再從拔汗那撤兵。”

“打波斯這種內憂外患的大國,就得像伐大樹一般,先去其枝葉,弱其樹幹,最後一斧子砍倒,可得全功。”

呂琦若有所思,道:“聽家父說,鴻臚寺少卿李公出使西行,再這麼打下去,大食朝廷還會讓他們去巴格達麼?”

“難說。”耶律全忠搖了搖頭,道:“可能有些難,但並非沒有轉機。”

“也是。”呂琦點了點頭。

二人一時間沉默了下來。

就在此時,房東送來了幾棵黃芽菜,並說道:“兩位官人,你們要的菜來了。剛纔地裡摘的,鮮着呢。”

“我等並沒有官身……”呂琦接過黃芽菜,一棵棵放在牆角,轉身行了取了一匹毛布,送到房東手裡,道:“今後還要麻煩杖翁。”

“官人們儘管讀書,雜事我來辦就行。”房東咧嘴笑道:“託聖人的福,黃芽菜畝收千餘斤,你們想吃的話,隨時都有。”

“入冬之後,行情更好嗎?”耶律全忠在一旁問道。

“好啊。”房東說道;“今年縣裡又給了一些種子,讓我等郊野農戶秋日栽培,入冬後送入宮中。你們若想吃,我可以留幾顆。”

“什麼菜?也是黃芽菜麼?”耶律全忠好奇地問道。

“黃芽菜是結球的,葉子多爲黃顏色。這種新菜我也沒見過,聽人說不結球,貼地長,葉子墨綠近黑,也是冬菜。”房東說道:“其實,這事我也奇怪。里正說這菜由聖人賜名,叫‘烏塌菜’,與黃芽菜是親戚,這可就奇了。”

“應是西土藍的‘子孫’。”耶律全忠突然說道。

“官人緣何得知?”房東問道。

耶律全忠懶得糾正他話裡的錯誤了,直接說道:“我是農科學子。”

房東一聽,肅然起敬,道:“俺們百姓以前覺得讀書識字的官人了不得,近年來,得了諸般好處,才知道學農的官人最有本事。”

呂琦聽了有些吃味,同時有點泄氣。

讀聖賢書時,往往爲書中的醒世恆言所感動。同窗交流之時,也互相勉勵,覺得自己是走在煌煌大道之上。可誰成想,當他與學農的站在一起時,卻被比下去了。

他現在懷疑,他與同窗的那些所謂優越感,完全就是一個笑話。大家互相吹捧,久而久之還當真了。但在老百姓眼裡,你就是不如學農的,這個認知讓他有點受傷。

或許,聖人是對的。

他老人家東征西討,英明神武,建立了如此功業,又怎麼可能錯?

很多同窗對《致治》取代《公羊春秋》一事頗多腹誹,對固定農學錄取名額同樣十分不滿,認爲這32個官位不如給進士科,至不濟亦可給明經科,給農科算什麼事?鬧笑話嗎?

但老百姓不認啊。

遙想前天,見到這麼一座磚木混合的宅院時非常驚訝,因爲營州多爲土坯房,甚至是樹枝、黃泥、茅草搭的更破的房子,與長安差別太大了。結果房東告訴他,現在磚瓦便宜許多了,他兒子在京兆府當兵,用領到的賞賜蓋了這座小院,專門租給商徒、學子,並直言若無新朝雅政,他們絕對蓋不起磚房,心中對聖人感激不盡。

田舍夫、州兵都感激聖人,認爲新朝雅政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wωw●ttκan●C〇

呂琦暗暗嘆了口氣。

這般情形,哪怕滿朝反對,聖人只要往軍中一站,振臂一呼,數十萬禁軍雲集響應,數千萬百姓贏糧影從,誰還能撼動所謂的“新朝雅政”?

“陳公致仕了!”突然有人推開院門,大喊道。

“哪個陳公?”呂琦擡起頭來一看,原來是租住在隔壁的士子。

“還能是哪個‘陳公’?政事堂首相、中書侍郎、隴西郡公陳誠。”

“啊?”呂琦、耶律全忠面面相覷,相對無言。

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五十七章 要跑第1168章 品茗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八章 聚散第四十一章 冊封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九十一章 重圍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十一章 三地第三章 上元第五十一章 恨!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十四章 轉移第五十四章 關起門來第996章 掃潢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1182章 青州港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第1166章 落幕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十九章 南北對進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七章 用人第十五章 保守到極致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十一章 幕後與密使第三章 調查(三)第十五章 條件第三十九章 商稅第992章 部署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1000章 不勞相送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1043章 各鎮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十二章 澠池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十一章 移民第六十四章 八方風雨第四十三章 坑第十一章 聯絡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1184章 棣州城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993章 一擊而潰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三十一章 除惡務盡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十二章 澠池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1233章 臨朔宮第二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1191章 消耗第1014章 巡撫使第十八章 東出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1111章 換人第六十章 淮南行第四章 李國昌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七十章 加班!第1212章 李遁第1258章 內部爆破第1087章 樣板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1228章 二環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十三章 面聖第946章 大失所望
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五十七章 要跑第1168章 品茗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八章 聚散第四十一章 冊封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九十一章 重圍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十一章 三地第三章 上元第五十一章 恨!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十四章 轉移第五十四章 關起門來第996章 掃潢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1182章 青州港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第1166章 落幕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十九章 南北對進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七章 用人第十五章 保守到極致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十一章 幕後與密使第三章 調查(三)第十五章 條件第三十九章 商稅第992章 部署第1295章 見微知著第1000章 不勞相送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1043章 各鎮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十二章 澠池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十一章 移民第六十四章 八方風雨第四十三章 坑第十一章 聯絡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1184章 棣州城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993章 一擊而潰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三十一章 除惡務盡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十二章 澠池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1233章 臨朔宮第二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1191章 消耗第1014章 巡撫使第十八章 東出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1111章 換人第六十章 淮南行第四章 李國昌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七十章 加班!第1212章 李遁第1258章 內部爆破第1087章 樣板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1228章 二環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十三章 面聖第946章 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