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張、龍

文德二年五月初二,崆峒山北、鹽池之畔。

邵樹德正興致勃勃地帶着人打獵。

別誤會,打獵雖然是邵大帥的愛好之一,但在西北地區,這其實是一種政治活動。如果是大規模的狩獵,還有練兵的功能。

“五種地相,此地佔全矣,難怪獵物那麼多。”邵樹德接過親兵遞來的雉雞,笑道。

所謂五種地相,即山林、坡谷、沙窩、平原、河澤。

山林,野獸依蔽。九獸中,豹、虎、鹿、獐居之,種種野獸憑山隱蔽。

坡谷,野獸伏匿。九獸中,頑羊、山羊、豺狼等隱蔽之所也。

沙窩,小獸蟲藏,蠍、蛙、鼠及沙狐多藏伏。

平原,多野馬、野驢、鹿。

河澤,雉雞不少,野兔多居。

“大帥箭法精準依舊,可喜可賀。”陳誠策馬趕上,笑道:“河隴表裡山河,蕃漢雜處,好勇喜獵。大帥治之,百業興旺,異日征戰天下,易如反掌。”

“陳副使就不能讓某輕閒幾刻麼?”邵樹德瞟了一眼陳誠,氣笑道:“說不上幾句,就往國事上扯,好教人掃興。”

趙光逢被派去山南西道了,跟着盧懷忠一起走的,看看興元府那邊如今是個什麼情況。

天寶年間,幕府隨軍要籍就幹這類雜活。比如解琬任朔方軍大總管時,就派隨軍要籍前往各處,覈准軍士人數老實說,這活挺得罪人的。

趙光逢南行,先至秦州,看看天雄軍的情況;隨後再至興、鳳、樑三州,看看武威軍、定遠軍駐守的城寨修繕情況;最後,他還會往巴南諸州走一趟,與龍劍鎮的趙儉接觸下,收集點蜀中情報。

看看,趙光逢一個朔方幕府的隨軍要籍,在隴右、山南西道、龍劍三鎮,像逛自家菜園子一樣隨意。

不用“恐怖如斯”這個詞,不足以形容邵大帥在西邊的威勢。

而趙光逢一走,陳誠的心情頓時舒爽多了。

鎮內重要的文職僚佐,其他人各有職司,比如封渭在當判官,黃滔在當推官,每日皆要到衙署內上直。只有他陳誠,外加趙光逢、盧嗣業三人,得以常伴大帥左右,比那些衙將見到大帥的次數還多。

陳誠現在已經悟出來了。若想家族長久富貴,就得一直待在大帥身側。

像李延齡那樣去邠寧當節度使,看似威風,光宗耀祖,實則遠離了核心權力圈子。

富貴,單靠自身的才能可不太保險。天下能人異士何其多也,江山代有人才出,若哪天來個智謀出衆之輩,得大帥賞識,他們這一干舊人還怎麼混?

得靠着與大帥的情分啊!沒有情分,才能再出衆,也未必能保得長久富貴。

“大帥,甘州諸部頭人,被我軍連勝之威所懾。更早之前,涼州嗢末,束手歸降,六穀吐蕃,盡皆卸甲。河西三州,已定兩州。肅州龍家,兵馬雖衆,卻闇弱已久,招之易矣。”陳誠笑道:“兩州精兵,大帥悉引之東向,何人能擋之?”

“阿言諛詞。”邵樹德笑罵了一聲,吩咐親兵將獵獲的野獸收拾一下,烤肉吃。

祁連山一帶,野獸衆多。今日出獵,收穫倒也不小,整治一番吃了,別有風味。

“大帥,張淮深、龍就二人來了。”親兵十將陸銘前來彙報。

“怎麼來的?”邵樹德問道。

陸銘一怔,不過很快便明白了,道:“各自帶了隨從數人,輕身前來。”

這個態度還算不錯。邵樹德微微點了點頭,道:“請他們過來吧。”

態度恭不恭敬,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了。

龍就不過是個刺史,也就罷了。但張淮深是節度使,按理來說不用如此自降身段,但他依舊這麼做了,可就已把自己擺在一個較低的位置。

如此識時務,當然可以進一步合作了。

張淮深、龍就二人在陸銘的帶領下入了朔方軍的營地。

營地規模很大,外圍是來自涼州、甘州的諸多部族酋豪。他們進進出出,大聲談笑,清點着今天出獵的收穫。

肅州、沙州也有很多部落,有的恭順,有的若即若離,有的則桀驁不馴甚至狼子野心。

甘州的這些蕃部,雖然來參加了會獵,但張淮深、龍就二人並不認爲他們就一定恭順了。

他們也研究過朔方鎮的蕃部。平夏党項是純被包圍了,四面都是官軍,所以不得不恭順。陰山蕃部旁邊也有駐軍,同時實力最強的契苾部與李克用有大仇,不得不恭順。河西党項實力弱小,當初被邵樹德屠滅四個部落的立威之舉恐嚇住了,因此也不得不恭順。

橫山党項,純粹是恩義結之,親情拉攏,外加給了不少好處,也是邵樹德傾注最多心力的地方。

甘州蕃部,離得這麼遠,如何控制?駐軍倒是一個辦法,可軍士數量少了,威懾力不強,效果有限;派大軍的話,那花費可太大了,對征戰天下不利。

所以,邵樹德應有用得上他們的地方。

二人很快被帶到了邵樹德面前。

“見過靈武郡王。見過觀察使。”

邵樹德觀察了一下二人。

張淮深年紀不小了,鬚髮皆白,額頭皺紋深深。一雙眼睛倒還有幾分神采,但應不如年輕時那麼銳利了。

少年時英武過人,青年時慷慨激昂,中年時老謀深算,老年時艱難維持。歸義英雄的一生,也敵不過時光,敵不過大勢。

誰沒有過年輕的時候?誰沒有過高光的時刻?但最後都垂垂老矣,雄心盡失。

“二位爲國戍邊多年,功勳卓著,令人景仰。”邵樹德吩咐親兵端來案几,擺上酒食,溫言道:“今日請二位來,還是爲了河西之事。”

“河西之地,涼、甘、肅、瓜、沙、西、伊七州,地數千裡,民百餘萬。某得朝廷信重,任河西三州觀察處置使,今已破涼州嗢末、六穀吐蕃、甘州回鶻,九縣之地,數十萬百姓重歸王化矣。後自當移民實邊,且牧且耕,多加整治。”邵樹德又說道。

張淮深不動聲色,但龍就卻聽得心驚膽戰。

肅州,可是河西鎮屬州之一。靈武郡王提到的“九縣”,可不就得包括肅州的酒泉、福祿二縣在內麼?這是何意?要奪龍家的權?

“然甘州往西,路途遙遠,部族衆多,民情複雜,非得老於邊地事務且德高望重之人鎮守不可。”邵樹德話鋒一轉,道:“張僕射鎮守沙州多年,威震四方。某自當上奏朝廷,請得歸義軍節度使之旌節相授,管沙、瓜、伊、西四州之地。甘州回鶻已滅,張僕射去一大患,自此可訓兵治民,積蓄糧草,專力西向,爲朝廷再立新功。”

張淮深默默咀嚼着邵樹德的這番話。

開出的條件,確實比自己想象的好多了。可以說不但沒有插手歸義軍內部的跡象,相反還幫着穩固形勢,這讓張淮深有些驚喜。

毋庸置疑,歸義軍節度使的名義,確實比沙州節度使強多了,如果朝廷正式下詔冊封,當可壓制鎮內野心家的幾分氣焰。

當然這些都是小事,結好朔方軍,纔是穩固權位的大事。

想到此處,他立刻起身,躬身行禮道:“靈武郡王之德,老夫謹記於心。甘州回鶻,與高昌回鶻之間素有勾連,兩相夾擊之下,沙、瓜、肅三州之地頗感吃重。靈武郡王舉大兵破甘州,斷其一臂,老夫便可西討沙州吐谷渾慕容氏,再進兵伊、西二州,復我舊土。”

在歸義軍實力最鼎盛那陣,曾經佔領過伊州。後來丟掉了,一直念念不忘收回。但高昌回鶻實力強大,東邊又有漸漸崛起的甘州回鶻牽制,形勢危急無比。

如今吐谷渾慕容氏形同割據,高昌回鶻又不斷入境抄掠,甚至一度衝到敦煌附近數十里的範圍內。必須要出重兵征討了,朔方軍幫他們去掉了東面的威脅,甚好,甚好!

當然張淮深也很清楚,朔方軍屯兵甘州,可以是臂助,也可以是威脅。如何抉擇,全在一念之間。

他果斷選擇了交好。形勢若此,不得不爲之。

龍就坐在一旁,滿心焦躁。

靈武郡王到底會如何處置肅州呢?直接吞併,應該不太可能,但萬一呢……

“張僕射如此明事理,某便放心了。過幾日,某要檢閱下歸義軍的兒郎,認識認識敦煌諸將。”邵樹德理所當然地說道,一點不覺得這話有什麼問題。

張淮深同樣理所當然地說道:“靈武郡王英武過人,朔方軍乃天下有數之勁旅,讓沙州兒郎們見識見識也好,省得他們坐井觀天。”

“如此甚好。”邵樹德滿意地點了點頭。

龍就不安地扭了一下身子,眼巴巴地看向邵樹德。

邵樹德似是才發現此人,恍然道:“險些忘了龍刺史,該罰。”

說罷,端起馬奶酒,一飲而盡。

“肅州……”邵樹德放下酒碗,沉吟了一會。

龍就的心提了起來。

“龍刺史打理肅州多年,亦是有功的。”邵樹德說道:“聽聞龍氏善相馬、養馬、馴馬,吾軍中缺少此類人才……”

“靈武郡王但請吩咐,無不從命。”龍就連忙道。

“吾有銀川、永清、西使三大馬場,今年還打算在涼州、甘州各置一馬場,龍家便遣千人過來相助,連同其家人,一同遷來。”邵樹德把玩着手裡的酒碗,笑道:“豹騎都爲我軍驍銳,數年來一直借用外軍輔兵,頗爲不妥。吾欲招兩千龍家子弟入豹騎都,充任輔兵,連同其家人,一起遷往靈州。鐵騎軍,亦缺輔兵,龍刺史可在肅州諸部中遴選健勇之士三千人,連同其家人……”

六千戶!龍就只覺一陣頭暈,差點就栽倒在地。

這一刀宰得好狠!龍就看着滿面笑容的邵樹德,只覺此輩心狠手辣,慾壑難填。

難道不怕肅州諸部與你拼死一戰麼?如此仗勢欺人,與那烏姆主何異?

肅州諸部,加起來可也有十多萬人呢,“大發”之下,出個三四萬兵馬不成問題,邵樹德真那麼有信心一定能贏?

“對了,張僕射。”邵樹德似是吃穩了龍就,竟不再管他了,而是轉過頭去,看向張淮深,道:“聽聞張僕射有一女,年方十一,吾兒嗣武今年也六歲了。某就厚着臉皮,爲吾兒求娶令嬡爲妻,如何?”

邵樹德已經打聽到了,張淮深確實有一幼女,年方十一,尚未與人有婚約。

歷史上張淮深夫妻二人連同幾個兒子被張淮鼎襲殺後,此女被索勳收養,後嫁入索家。

聯姻,是建立互信、拉攏關係的最好手段,沒有之一。

歸義軍處於自己的大後方,要麼武力討平之,要麼拉攏好,邵樹德權衡利弊,打算拉攏了。

龍就聞言心裡一沉,完了!這倆要是成了親家,夾在中間的肅州怎麼辦?

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三十章 路子第九章 轉變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七章 底層武夫的日常第1312章 交代第二十章 戰宥州(四)第十章 大場面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一章 機會第九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一)(爲LOL1號盟主加更)第四章 根基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1287章 後宮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十一章 處理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1321章 整編與貿易第四十八章 通道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五十章 下謀上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四十四章 學生第1060章 做事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第十六章 突破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章 巡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1144章 蓋牟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第二十四章 約定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1127章 演練第十二章 澠池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四章 調查(四)第1057章 家族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四章 鐵盤第十六章 突破第二十二章 人心第1208章 明朗第1057章 家族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1035章 戰術帶師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1018章 東遷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十九章 設想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1094章 大典(月票加更2)第1045章 知己知彼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高昌回鶻世系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四十七章 黃鄴(一)(給李延齡盟主加更)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三十章 擊破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1001章 邊塞體系第十六章 迂迴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十一章 處理第1281章 皇莊第十三章 南京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1306章 大巫第二十章 何去何從(爲淚痕兄第二個盟主加更)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十四章 議第四十二章 搶回了數年時間第1340章 徵調
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三十章 路子第九章 轉變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七章 底層武夫的日常第1312章 交代第二十章 戰宥州(四)第十章 大場面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一章 機會第九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一)(爲LOL1號盟主加更)第四章 根基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1287章 後宮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十一章 處理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1321章 整編與貿易第四十八章 通道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五十章 下謀上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四十四章 學生第1060章 做事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第十六章 突破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章 巡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1144章 蓋牟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第二十四章 約定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1278章 大丈夫(加更1)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1127章 演練第十二章 澠池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四章 調查(四)第1057章 家族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四章 鐵盤第十六章 突破第二十二章 人心第1208章 明朗第1057章 家族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1035章 戰術帶師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三十八章 你太嫩了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1018章 東遷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十九章 設想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1094章 大典(月票加更2)第1045章 知己知彼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高昌回鶻世系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四十七章 黃鄴(一)(給李延齡盟主加更)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三十章 擊破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1001章 邊塞體系第十六章 迂迴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十一章 處理第1281章 皇莊第十三章 南京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1306章 大巫第二十章 何去何從(爲淚痕兄第二個盟主加更)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十四章 議第四十二章 搶回了數年時間第1340章 徵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