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邀請

司空頲匆匆離開,快馬返回魏州。

來的時候是一個說客,走的時候已經成了心思叵測、立場模糊的彷徨文士。

嚴格說來,司空頲家往上幾代人都沾了藩鎮割據的光。

家道中落的士族,因爲出身魏博本地,數代人出仕幕府,維持住了搖搖欲墜的家業,最終定格在了貝州望族的地位上。

但司空頲心思太多,居然不願與魏博幕府綁在一起,不願和全鎮武夫同進同退。羅弘信知道了,怕是直接一蹬腿,去了。

七月二十九日,邵樹德率軍抵達了修武縣。天雄軍副使李仁軍、都虞候牛禮、右廂兵馬使解賓率一萬五千步騎趕來匯合。

期間邵樹德收到消息,青州王師範遣使求和。

他直接拒絕了。不是錢的事,滅掉你之後,財貨任我自取,豈不美哉?

劉鄩固守淄州,確實拿不下,但圍點打援頗有成果。

就在七月下旬,王師魯率部救援淄州,又被擊敗,損兵數千。

朱瑾率部走萊蕪谷救援淄州。出城之時,胡真、葛從周率部與其野戰,大敗。收拾潰兵之後,雙方戰於曲阜,飛龍軍及義從軍一部來援,反敗朱瑾。

無奈之下,朱瑾又退了回去。

楊行密派往沂州的數千兵馬已經離開,返回海州獲取補給,等待下一步命令。

東線局勢,愈發樂觀。各路軍閥已經全面轉入守勢,使用龜縮大法。但他們或許忘了,戰場是在兗、齊二鎮,當年時溥是怎麼滅亡的?焉能不鑑?

南線楊行密一直以來高歌猛進的態勢也遭到了遏制。

安州之戰,屢爲唐兵所敗,奔黃州。黃陂武湖之戰,再敗。退往黃州之時,士氣低落,遭威勝軍圍攻,守十餘日,見佑國軍丁會部先鋒趕至,大爲沮喪,棄城而逃,奔蘄州。

戰鬥中有一個小插曲:淮將劉威被執,下面報上來都說是世子縱輕騎突擊,戰陣中獲賊。

“到底誰抓的?”邵樹德不會被這些事糊弄,嚴肅地問道。

趙光逢也是個中老手,他仔細翻閱了多份軍報,推敲了一下後,便回道:“大王,世子率騎軍追擊潰敵,應是從馬直軍將邵知言、邵知行合力擒獲劉威。”

“這還差不多。”邵樹德點頭道。

從馬直就是新近分派給邵二郎的兩千士卒,以奚、室韋、拓跋党項及敦煌選送的大族子弟爲主。從名字中帶“直”就可以看出,這是世子的親軍衛士。

二郎喜歡上陣衝殺,這一點邵樹德早就知道了。雖然嘴上不支持,但實際上還是默認的。這不是秦漢或明清時代,身份尊貴的人只需要指揮別人拼命就行了。從北朝以來,胡風熾烈,上位者還是需要展現點武勇的。

藩鎮割據以來,有點像早年春秋時代,又或者西方中世紀,國王、貴族是需要親自領兵打仗的,不僅僅會治理國家就行。

大一統之後,這種行爲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但此時仍不失爲快速獲得軍心的重要手段。說到底,你是一個軍事貴族。

“折宗本連破安、黃二州,將淮軍殺得膽寒,如何升賞?”邵樹德問道。

“大王,可加食邑三百戶。”趙光逢回道。

邵樹德沉吟了下,問道:“會不會賞賜過少了?”

“大王。國朝太宗即位,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食封1300戶,張公謹、侯君集食封1000戶,秦瓊食封700戶。折令公食封5300戶,古來少之。”趙光逢回道。

這裡說的是“實封”、“真食”,不是理論數字。比如秦瓊是國公,理論上該有三千戶食封,但他實際上只有七百戶“真食”。到他兒子秦懷道襲爵時,只是個歷城縣公。

程咬金是國公,兒子襲爵國公,第三代則是郡公。

倒不是國朝吝嗇,北朝以來差不多都這樣,一代代減爵位和食封——其實爵位是面子,食邑的多寡纔是裡子。

此時的文臣武將已經習慣了這種無法躺平的封爵體系。出征立戰功了,就加食封,如果沒有立功,那麼代代遞減,只能說有利有弊。

壞處是賞賜不夠豐厚,家人後代無法躺平,好處是維持了一定的活力,給後來人立功受賞騰出了食邑空間。

邵樹德許諾元從老人三代不減食封,且給出的都是“真食”,不玩數字遊戲,已經是數百年來有數的豐厚獎賞了。

“讓李唐賓加把勁,若攻滅齊、兗,魯國公便是他的。”邵樹德說道:“齊人心中已有懼意,不要停,不要給他們喘息之機。”

“遵命。”趙光逢立刻安排。

午後時分,邵樹德在修武縣接見了衛州來使:新鄉令謝延徽。

“謝使君真是聰明人。”甫一見面,邵樹德便稱讚道。

謝氏已經交底了,他們所求不多,一個相對平靜地區的刺史之位罷了。甚至都明說了,若非夏王找上門來,他們都打算舉家避禍江南了,因爲夏、晉即將爆發大戰,魏博是焦點之一,已成是非之地。

“岐州刺史一職,虛位以待。”邵樹德說道:“此地山川秀麗,寧靜非常,謝使君若願,過些時日即可上任。”

謝延徽一聽也很滿意。

岐州是大郡,戶口殷實,而且風景確實不錯,最重要的是平靜啊,最適合他們家避難了。

“多謝殿下。”謝延徽深深一揖。

“何必如此。”邵樹德扶起謝延徽,笑道:“岐州乃關西重鎮,非才高德重之輩鎮守不可。我尋來尋去,竟然尋不到得力人選。直到他人舉薦衛州謝使君,方解了數年之憂。”

雖然是客套話,但謝延徽聽着卻很舒服,因此謀劃起來也盡心竭力,只聽他說道:“殿下,衛州諸縣,並非那麼容易得手的。州城內有兵三千,黎陽有兵五千。新鄉延津關、共城縣各有兵千餘。諸縣官佐多與軍士盤根錯節,關係深厚,若不剷除這些守軍,衛州是穩不下來的。”

“嗯。”邵樹德點了點頭,這些情報他已經知曉。

衛州的駐軍,比起以前其實已經少了很多了,但還有萬餘。這些人是什麼態度,傾向於羅氏還是李氏,很難說。或許還在待價而沽,誰開出的條件好就推舉誰。

另外,他們對“受邀而來”的夏軍是什麼態度,也需要打探一下,這非常重要。

“有件事還需要謝使君做下。”邵樹德說道。

“殿下請吩咐。”謝延徽拱手道。

“我受羅帥所邀,率軍東進。衛州諸軍是什麼態度,給我弄清楚。”

其實,羅弘信根本沒邀請邵樹德過來。他只是打算出一些錢糧,讓邵樹德幫忙上表朝廷,保舉羅紹威爲魏博節度使罷了。但事到如今,很顯然超出了他的控制,邵樹德、李公佺甚至其他隱藏的野心家,已經不把羅弘信放在眼裡了,各有各的盤算。

“遵命。”謝延徽暗暗思索,該用什麼方式試探衛州兵的態度,以及他們家該如何謀劃,以便在接下來的變亂中全身而退,甚至小有斬獲。

******

魏州羅宅之內,司空頲輕聲細語地彙報着出使的成果。

“夏王在孟州巡視農田陂池,聞羅氏有難,遭宵小欺壓,大爲震怒。”司空頲說道:“遂檄調突將軍三萬衆北上,聲言爲羅氏討還公道。”

羅弘信躺在牀上,有氣無力地嘆了下,道:“司空大郎也是官場老吏了,如何能被邵樹德這番表演迷惑?他野心大得很,這次怕是要把手伸進魏博了。請他過來,禍福難料啊。”

司空頲聞言有些慚愧,道:“一路上都在想着鎮內局勢,若非大王點醒,幾爲此人所騙。”

“李公佺串聯到不少人了吧?”羅弘信又問道。

“聽聞有衆三萬餘。”司空頲說道。

李公佺帶了三千衙兵至博州,然後彙集了諸州武夫,一共兩萬餘步騎,防備鄆、濮方向的夏軍。聽聞最近又募集了萬餘軍士,兵力進一步膨脹至三萬餘,非常可觀了。

“史仁遇還沒消息嗎?”羅弘信這是對兒子羅紹威說道。

羅紹威搖了搖頭,道:“沒有。”

史仁遇是衙將,威望還挺高,最近突然就舉家逃走了,跑到了永濟渠對岸的鎮軍軍營內,顯然是嗅到了腥風血雨的味道,提前做好了準備。

羅弘信的眼神一黯。

城內還有五千衙兵、三千州兵。州兵還好,羅紹威還能指揮動一部分,但衙兵就很難說了,他們與尚在博州的三千衙兵聯繫密切,看趨勢,似乎不準備支持羅家了。

羅弘信當然知道衙兵不可靠。

當年樂從訓率三萬衛州軍逼宮,衙兵們一開始推舉衙將趙文弁當節度使,但趙文弁不敢與人多勢衆的衛州軍打,於是就被衙兵們殺了。

真到了最後時刻,羅家多半會被衙兵拋棄。他們不是投向李公佺,就是推舉一個新人出來與李公佺打擂臺。這個人很可能是個低級軍官,不會是衙將,因爲低級軍官出身的節度使更容易被衙兵們控制——當年樂彥禎被衙兵造反的深層次原因是徵發百姓修城牆,濫用民力,而直接原因則是他招募了五百名只聽命於他個人的親兵“子將”,令衙兵們起了殺心。

被拋棄的羅家是什麼下場,不問可知。

“司空大郎,你再跑一趟衛州、孟州吧,請夏王率軍來援。”說完這句話後,羅弘信彷彿被抽空了精氣神,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司空頲、羅紹威及其他幾位幕府將佐對視了一下,神色各異。

司空頲不管他們,對羅紹威行了一禮後,便去都虞候司辦理相關手續了。

。wap.

第1020章 迎駕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二章 調查(二)第十九章 開刀第四十四章 勸說(爲盟主淚痕點點寄相思加更)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四十章 軍心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十六章 入長安(一)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三十章 擊破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1280章 感悟第五十三章 背鍋感謝第1097章 求封第1025章 徵行第1220章 到幽州過年第1193章 蘆臺軍第三章 好友第四十一章 爭先恐後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三十二章 關鍵第四十九章 黃鄴(三)第949章 亂第四章 使團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九十七章 安北第984章 東行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973章 加速第六章 接見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二十章 硤石第986章 兗 淄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七十一章 貪婪第四十章 操作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四章 根基第十八章 亡國之臣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五十八章 過年第八十三章 整軍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十一章 賞第五十六章 兄弟爲王前驅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1104章 蓬萊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十五章 彙集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六十四章 雙重噩耗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三十九章 辦法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1001章 邊塞體系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十四章 驅走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1250章 寒意第六章 接見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三十一章 反噬第五十章 果實第1057章 家族第1013章 “屯田”第978章 督戰官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二十八章 兩個戰場第二十一章 鳳、樑
第1020章 迎駕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二章 調查(二)第十九章 開刀第四十四章 勸說(爲盟主淚痕點點寄相思加更)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四十章 軍心第六十四章 恢復第十六章 入長安(一)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三十章 擊破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六十三章 懸崖邊的選擇第1280章 感悟第五十三章 背鍋感謝第1097章 求封第1025章 徵行第1220章 到幽州過年第1193章 蘆臺軍第三章 好友第四十一章 爭先恐後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七十一章 利益共同體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三十二章 關鍵第四十九章 黃鄴(三)第949章 亂第四章 使團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九十七章 安北第984章 東行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973章 加速第六章 接見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三章 西受降城第二十章 硤石第986章 兗 淄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七十一章 貪婪第四十章 操作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四章 根基第十八章 亡國之臣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五十八章 過年第八十三章 整軍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十一章 賞第五十六章 兄弟爲王前驅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1104章 蓬萊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十五章 彙集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六十四章 雙重噩耗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三十九章 辦法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1001章 邊塞體系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十四章 驅走第六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1250章 寒意第六章 接見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三十一章 反噬第五十章 果實第1057章 家族第1013章 “屯田”第978章 督戰官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二十八章 兩個戰場第二十一章 鳳、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