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

第1744章 九大行宮

一大早,黃河內外就忙碌了起來。

從白道川到金水河,從金河縣到榆林宮,無數人頭攢動,趕着大車,牽着騾馬,將物資送往各處屯放起來。

靈州的稻穀、勝州的小麥、豐州的印鹽、庫結沙的牛羊、地斤澤的冬菜等等,一車又一車,堆起來如小山一般。

馬蹄聲在高高的茅草之中迴盪不休,間或夾雜着駝鈴。

北風勁吹,衰草摧折,傳來了人的歡聲笑語。

一羣羣粗獷的馬上男兒,手裡提着弓梢,旁若無人地大聲談笑着。當靠近軍營時,他們下意識閉上了嘴巴,彷彿前方有什麼猛獸在盯着他們一樣。

“嘚嘚!”數騎放慢了馬速,在他們前方繞了一圈後,又遠去了。

剛剛走出茅草叢的衆人,幾乎同時鬆了口氣。

天雄軍的兔崽子們,看着真是嚇人。

器械精良,甲冑俱全,經驗豐富,技藝高超,最關鍵的是,敢打敢拼,氣焰十分囂張——甚至可以說兇悍。

他們還眼高於頂,非常看不起他們這些出身奴部的人,只關心聖駕的安全,其他一切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你若是惹惱了他們,是真有可能被真刀真槍乾的。

天雄軍遊騎走後,一干奴部丁壯將打來的獵物獻上,遙遙看了幾眼聖駕所在處之後,便離去了。

此時的邵樹德,正站在一座臨時搭起來的高臺上,看着遠處草原上星羅棋佈的帳篷。

榆林、沃陽、洪源、仙遊、長夏、永安、永和、永寧、永定九大行宮的人都來了。

榆林宮就在勝州,沃陽宮在參州,這是兩個離得比較近的。

洪源宮位於河隴之間,原六穀吐蕃舊地。

仙遊、長夏二宮位於燕山以北。

永安、永和、永定、永寧四宮,地理上屬於遼東道。

這四處行宮中,後三者以沙陀爲主,其實沒其他行宮那麼聽話。最近幾年,也不是沒有過叛亂,朝廷甚至徵發過黑水女真兵會剿,很是費了一番手腳。

其實也怪不得他們叛亂了。原本居住在代北,現在換到了遼東,還是北半部分的苦寒之地,若說心裡沒怨氣,那是不可能的。

更何況,他們設立時間不長,至今也就十來年的樣子,朝廷威信還沒達到能讓他們不假思索聽命的份上。

邵樹德曾經答應照拂沙陀三部。如今看來,照顧得確實有點“好”。

其餘六個行宮,因爲經營時間較久,整體而言非常恭順了,甚至可以在西域屯田,可見一斑——對中原武夫來說,屯田是很難想象的一種事情。

九大行宮,親疏有別,服從程度不一,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二郎……”邵樹德站了一會之後,覺得乏力,便坐了下來,輕聲說道。

“父親喚兒何事?”邵承節恭敬問道。

“這——”邵樹德手一指,說道:“便是爲父要交給你的真正家底了。非朝廷家底,實乃我邵氏家底也。”

密密麻麻的帳篷之外,已經有很多人在鍘草、擠奶、做飯了。

得益於司農寺多年來的努力,現在的草原諸部,你不會種點地,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在普通牧民的飲食之中,穀物的上升速度較快,雖然還沒到取代牛羊奶的地步,但日常生活確實被極大改變了。

他們會做飯,做得越來越多,這是潮流,也是大勢。

“諸宮奴部,這次總計來了三萬人左右,皆爲各宮一時之選。”邵樹德說道:“你好好與他們打交道,拉好關係,今後好處多多。”

“兒知道了。”邵承節說道。

“知道爲父爲什麼把他們稱爲邵氏家底麼?”

“或許是聽話吧。”

“不錯。”邵樹德說道:“他們有過戰爭經驗,戰鬥力不弱的,最關鍵的是,北衙樞密院沒法管他們。各大奴部,只聽朕一人之命。待過幾日,他們也會開始聽你的命令。所以,這纔是邵氏真正的家底啊。”

邵承節輕輕點頭。

他知道父親在奴部身上投入的資源比較大,給了很多賞賜,教授他們種地,多年下來積累的裝備也很好了,故即便是土團鄉夫的底子,戰鬥力也相當不俗。

最近幾年,又加大了教育資源的投入,從中原發遣了許多讀書人過去充當教諭,學校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並鼓勵他們考科舉。

從種種舉措來看,父親對諸宮奴部是有很大期待的,並不僅僅把他們當做軍隊來源看待。

“做事首先要有自己人。”邵樹德看了一眼兒子,說道:“但自己人可不容易尋找。有些事,如果被底下官員聯合抵制,或者陽奉陰違,便無法推行得下去。阿爺把諸宮奴部看做自己人,至少是一個制衡,讓外朝官員們不敢亂來。你想想看,如果朝官都反對,你是不是就沒法推行自己的意志了?”

“是。”邵承節說道。

“所以要用奴部啊。”邵樹德說道:“奴部軍士戰場立功了,該授官就授官。如果有人考上科舉了,該提拔就提拔,不要猶豫。即便他們人數不多,但本身自成一體,外朝官員看到他們的存在,與你討價還價的心思就會淡上許多。”

“另者,挑選奴部丁壯擔任皇宮侍衛,也是國朝老規矩了。”邵樹德繼續說道:“淮南徐溫、張灝之事,你應該很瞭解。政變,有時候真的不需要太多人,徐、張二人只用了兩百兵,就成功地把楊渥掀翻在地。當時楊渥身邊若有信得過的侍衛,東院馬軍沒被調出城,他們是很難得手的。有的時候,有的事,就差那麼一線。”

邵承節默默聽着。

他知道父親是借淮南給他講道理,提點的是洛陽宮廷侍衛的事情。

諸宮奴部平時無法接觸內地官員,朝廷也不允許他們接觸。可以說,他們在中原是無依無靠的,很難勾連什麼勢力,故可以放心使用,就像唐代大量使用投降胡人、番邦質子充當宮廷侍衛。

關鍵時刻,這些與外界利益牽扯少的侍衛們不會放水,遇敵會拼死力戰,這就能爭取到很多時間了。

前方的草場之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奴部丁壯翻身上馬,開始了新一天的操練。

邵樹德、邵承節父子二人饒有興致地看着。

走馬騎射、下馬步射、披甲步射,以及這些年苦練的近戰搏殺技巧,無一不向世人表明着,這是一支“畫風”比較詭異的非傳統草原部隊。

“阿爺能交給你的就是這些啦。”邵樹德突然間有點意興珊。

培養自己的軍隊基本盤、官員基本盤、侍衛基本盤,這就是奴部存在的意義。

九大行宮,人數加起來破五十萬了,如果好生經營,還是大有可爲之處的。

太子聽到邵樹德的話後,心情比較激動。

這一年多時間內,他不斷巡視各方,增強威望,每到一地,百姓多竭誠歡迎。

兩次整頓部隊,大批東宮出身的將士進入禁軍系統。

這次又把奴部交給他了,太子可明確管理九大行宮,可見聖人確實是在一步步執行着自己的計劃的。

興奮之餘,略微有點傷感。

父親這麼快就交出所有家底,顯然是對自己的身體有數,他不想在權力交接的過程中出什麼岔子,故一步步下來,緊迫感十足。

一時間,太子不知道說什麼好,只能默默聽着。

“明日,你帶天雄軍與他們講武。先給各部來點下馬威。隨後,朕會將所有千戶以上官員召來,讓他們拜見你。”邵樹德說到這裡,心中愈發堅定:“朕怎麼做的,你好好學,諸宮奴部,待你老了之後,還要交給阿狸呢。”

“兒遵命。”邵承節應道。

這還真是當傳家寶來經營了。不過邵承節覺得很正常,他若登基,還會進一步深入控制九大行宮,並投入更多的資源,培養更多的人才——傳家寶在傳遞的過程中,可不能褪色。

()

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五十二章 漫漫撤退路第七十四章 國人會議(月票加更3)第1290章 軍不發第四十二章 變亂第1103章 考覈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三十三章 七零八落第三十章 盡付東流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七章 親朋第十一章 三地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1280章 感悟第九章 埋伏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十八章 構想(爲盟主奎元哥加更)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八十六章 樞相們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九章 荒蕪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1036章 班底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1127章 演練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三十二章 船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二十五章 變天第五十章 書稿第960章 火熱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1168章 品茗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1062章 雕蟲小技第1008章 共贏第1085章 支招與流程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1154章 分行第二十章 河清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十三章 就緒第四十一章 冊封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三十八章 水災與形勢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1140章 動真格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五章 贈甲第二十章 上路第1210章 軍心浮動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1135章 腐朽第940章 邢、魏第十二章 恩德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四章 仙術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1076章 罪人第1022章 朝會第1072章 隔斷南北第1205章 意外之喜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六十八章 銅第1129章 撤退與計劃第三十八章 挑釁第十八章 山後很亂第1164章 說客
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五十二章 漫漫撤退路第七十四章 國人會議(月票加更3)第1290章 軍不發第四十二章 變亂第1103章 考覈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三十三章 七零八落第三十章 盡付東流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七章 親朋第十一章 三地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1280章 感悟第九章 埋伏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十八章 構想(爲盟主奎元哥加更)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八十六章 樞相們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九章 荒蕪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1036章 班底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1127章 演練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三十二章 船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二十五章 變天第五十章 書稿第960章 火熱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1168章 品茗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1047章 守戶犬與成安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1062章 雕蟲小技第1008章 共贏第1085章 支招與流程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1154章 分行第二十章 河清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十三章 就緒第四十一章 冊封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三十八章 水災與形勢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1140章 動真格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五章 贈甲第二十章 上路第1210章 軍心浮動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十二章 連舉四烽第1051章 又是艱難的決定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1135章 腐朽第940章 邢、魏第十二章 恩德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四章 仙術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1076章 罪人第1022章 朝會第1072章 隔斷南北第1205章 意外之喜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六十八章 銅第1129章 撤退與計劃第三十八章 挑釁第十八章 山後很亂第1164章 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