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青州港

第1182章 青州港

風浪略有些大,但對習慣了海上生活的老海狗們,還真算不了什麼。

平海軍副將朱壽站在甲板上,指揮着軍士們用吊杆將貨物從小船上拉上來。

吊杆其實是人力驅動的,通過滑輪這種省力的工具裝卸貨物。而在碼頭上,現在已經開始推廣畜力滑輪吊杆,型制也比船上的大多了。

滑輪大概是古代一個相當偉大的發明了。雖然沒有系統性地提煉出滑動摩擦、滾動摩擦以及摩擦係數的概念,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下意識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並將其應用到實踐中。

但話又說回來了,有某種技術,不代表這種技術在實際中被應用了,或者大規模普及了。縱覽史書,總能看到古代有某某技術,但你去實踐中找一找,根本沒有普及或推廣,大部分工匠不知道這玩意,甚至有些技術僅僅只存在於書上,或者只做出了少數試驗品,這和沒有這門技術也沒什麼差別了。

而這,其實就是技術會消失的秘密。它從來沒有被大面積推廣、大規模使用,或者推廣了,但使用過程中出現種種問題,沒有經過市場的檢驗與反饋,沒有迭代改進。原型機和最終定型機,有時候完全是兩個層面的東西。

滑輪組在船上算是應用比較多的了,畢竟是真的有用。尤其是新出的“海鮫丁”型三桅帆船,更是大面積使用這種省力的工具。畢竟比起傳統帆船,這種新船帆更多、更大、更重,操作更加繁瑣,不用是不行的。

裝在桶裡的貨物被拉上甲板後,水手們立刻將其擡走,然後當場分揀。

所謂的“貨物”其實就是一條條魚罷了,大黃魚、小黃魚、鱈魚甚至頭足類的烏賊都有,數量龐大,品類衆多。

朱壽特地跟過去看了看。

水手們的動作很麻利,先按種類分,然後按大小分。挑揀完畢後便拿着尖刀開始宰殺,剖腹、刮鱗、去鰓等等。也不知道他們殺過多少魚了,總之動作快捷迅速,令人眼花繚亂。朱壽看了一會,就感到了充滿節奏的美感。

殺完的魚清洗完畢後,便放入桶內醃製。醃製火候差不多的魚,則拿出來曬乾、風乾,然後裝入另一個桶內。

有些時候,朱亮都覺得這些平海軍的輔兵們已經全部墮落爲漁民了,“屯田”屯得不亦樂乎,因爲他們是有額外收入的,計件拿錢,故工作積極性很高。

甲板那邊,送完了魚的小船並沒有立即離開。

水手們又通過吊杆送去了一些補給品,包括淡水、米麪、果蔬等物事。收完補給品後,小船上的水手打了聲招呼,便划槳離開了,往不遠處的另一艘平海軍艦船靠近。那是他們工作的戰艦,但沒有砲車、弩機等軍事設施,取而代之的是各色漁網、魚竿,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其實吧,平海軍現在沒啥戰鬥任務。

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來往於登州與安東府之間,輸送人員和物資。即運輸是主業,捕魚是副業,搞好這兩項工作,基本就能得到上等考評。

“將軍,底艙已經滿了。”有水手上來稟報道。

“我去看看。”船隻搖晃不定,但朱壽如履平地,很快便下到了底艙。

艙內的味道很難聞,充斥着濃烈的魚腥味。

船底有些溼滑,一個不小心就會摔倒。但朱壽毫不在意,不漏水的船不是好船,漏漏更健康。

底艙還有不少水手在忙活着,他們用麻繩固定好一個又一個裝滿鹹魚的木桶。

雖然已經見過很多次了,但每一次看到如此密密麻麻排布着的木桶,他都忍不住生出一股豪情。

這得值多少錢啊!

出海後用網、叉、簍、竿捕魚,自古就有。

殺魚醃製,做成魚乾,自古也有。

但像平海軍這樣反覆調查漁汛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然後追逐魚羣,集團化捕魚,且配備一艘加工補給船,在海上當場宰殺醃製,並給漁船提供補給品,修理漁具的,還是第一回,全賴邵聖的“最高指示”。

這種捕魚的效率是十分驚人的,也是傳統作業方式難以企及的,堪比邵聖當年開啓陸上農業改革,讓關西老百姓大量攝入肉、奶製品,改善體質。

“差不多了,返航!”朱壽看完後,便上了甲板,下令道。

水手們聽令後,立刻開始忙活起來。

有人爬上高高的桅籃,確定方位。

有人觀察頂桅上的小三角旗,判斷風向。

有人開始喊着號子轉動帆桁,調整總計八九面帆布的受力角度。

有人收帆、升帆,不斷調整帆布的受力面積。

……

所有人都各司其職,忙而不亂。

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水手們已經逐漸熟悉瞭如何操縱這種複雜的新式帆船——最複雜的部分,便在帆纜系統。

朱壽親手往海中投入了一塊流木,默默估算航速。

東南風吹拂之下,這艘船隻航行得很快,朱壽估摸着,最多兩天便可抵達青州。

他甚至下意識取來紙筆,想演算一番風力、洋流與航速的關係,但在分力、合力這一關就放棄了,實在弄不清楚,只能回去後再找人請教了。

******

張彥球離開了渤海館,來到了碼頭附近。

在隨從們的指點下,遠遠看到了“海鮫丁”型帆船龐大的身影。

海上看着似乎不遠,但實際上直到傍晚時分,這艘船才小心翼翼地開進了錨地碇泊。

力工們一擁而上,又開始了卸貨操作。

張彥球快步上前。

隨從們打開了一個木桶的桶蓋,裡面是一條又一條醃製好的鹹魚。

呃,味道有些感人,張彥球微微皺了皺眉頭。

魚的醃製其實有兩種。

一種是晾乾、曬乾後的鹹魚幹,一種是泡在鹽水中醃製。後者很多時候往往意味着黑暗料理,比如北歐人就喜歡將鯡魚、鱈魚泡在鹽水中醃製成半腐爛狀態,大名鼎鼎的鯡魚罐頭就是“成名作”。

平海軍兩種醃製的都有,但邵聖實在接受不了後者這種重口味,他更愛風乾的鹹魚,因此前者的產量佔了絕大部分。

“快,連夜送往泰山宮。聖人抵達後,要與將士們分魚而食。”張彥球拂了拂聞風而來的蒼蠅,下令道。

“遵命。”青州方面早就準備好了馬車和馭手,第一時間在碼頭上裝運,然後一路向西,送往泰山宮。

一桶又一桶的魚被拉走了。一桶裝了兩百條上下,這一晚上便要拉走幾千條,數量相當驚人了,足夠邵聖與銀鞍直三千將士開一個大趴體。

至於將士們喜不喜歡吃海魚,這都不是事。

邵聖喜愛,賞給你吃,你再不喜歡也得嚥下去。況且這是中原旱鴨子難以見到的稀罕貨,大夥還是很有興趣的。

而且邵聖也一直在努力帶動風潮。

作爲大夏武夫心目中的頂流明星,他帶貨能差麼?就是一坨屎,我也能讓人覺得它香得很。

淮海道轉運使宋瑤輕捋鬍鬚,靜靜看着。

聖人總是出人意表。海上那些事,在他連續幾年的努力之下,發展得不慢。

當然,宋瑤最關注的還是聖人的各種行事手段。

他從不強迫人做什麼,但總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讓人們見識到種種好處,和風細雨之中,讓他們自發地來維護這種新事物。

宋瑤估摸着,聖人在努力營造一種吃海魚的風潮,將海魚的地位無限拔高,令其成爲一種在上層社會中受人追捧的高級食物。

如果持續個幾十年,會不會形成一種文化習俗?古來很多食物,最開始可都是出自帝王家喲,最終變成了民間傳統的一部分。

一旦這種風潮席捲大江南北,市場就有了,然後刺激更多的漁民下海捕魚。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魚捕得多了,自然會有人研究更好的船、更好的漁具。

這是王道手段,明明白白地擺在檯面上。

不過宋瑤不太關心這些太過遙遠的東西,他最興趣的還是海船的運輸職能。

“海鮫丁”在卸完鹹魚後,開始往船艙內裝載各種物資、糧草,這是要啓程前往旅順了。

平海軍確實很忙,東南風乍起之後,就是他們離港的日子。

一個又一個家庭被他們運到旅順,一件又一件武器被輸到港口,一桶又一桶粟麥被送到岸上,有力支持了安東府的生存與發展。

從登萊去安東,條件得天獨厚,無陸路轉輸之勞,海上航程也只有一日夜,成本低到令人驚訝的地步。

隨着安東府的戶口日豐,開墾的田地日漸增多,將來總會發展成一個龐然大物,讓契丹人無從抵禦。

旁邊傳來了急匆匆的腳步聲,卻見兩名使者各提着一個大包袱,準備上馬離開。

宋瑤找人問了問,原來平海軍副將朱壽在出海期間捕獲了幾條甚少見到的海狗。

海狗已經被宰殺,皮被剝了下來,草草處理了一番,打算獻給聖人做成皮衣。另外,水手們還按照指示,取海狗精華,打算送到御醫那邊,製成藥丸,供聖人在泰山宮時取用。

邵聖北巡,整個河南道、淮海道都動了起來。大小官員們各顯神通,紛紛巴結,好不熱鬧。

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十三章 啓行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1178章 外來戶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八十九章 降人第1119章 反覆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999章 思考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1131章 手藝第三十三章 謀劃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1087章 樣板第1212章 李遁第四十四章 內閣會議第1024章 造勢第八十七章 有難第六十三章 揚子宮李存勖與契丹的戰爭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八章 抉擇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四十二章 搶回了數年時間第1186章 考試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四十章 軍心第二十章 摘桃子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1127章 演練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1097章 求封第十一章 幸東都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1060章 做事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六十二章 車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1187章 排陣使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九十二章 人生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四十九章 長大了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十三章 屈服第1290章 軍不發第三十八章 平靜第1269章 侄女婿第五十二章 死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十八章 山後很亂第八十七章 磧北第十五章 趙植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四十八章 通道第二章 昆明池第一章 紅利第七十六章 搏一搏第十三章 心事第四十八章 報冤將第九十三章 熱海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六十章 落幕第1180章 走也!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十七章 勸說第六十八章 銅第1318章 入晉陽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第1190章 戰術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1170章 康福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1078章 秉政第957章 潼關驛第1022章 朝會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二十九章 武勇
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十三章 啓行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1178章 外來戶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八十九章 降人第1119章 反覆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999章 思考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1131章 手藝第三十三章 謀劃第1257章 一夫之威第1087章 樣板第1212章 李遁第四十四章 內閣會議第1024章 造勢第八十七章 有難第六十三章 揚子宮李存勖與契丹的戰爭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八章 抉擇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四十二章 搶回了數年時間第1186章 考試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四十章 軍心第二十章 摘桃子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1127章 演練第二十九章 祭天大會(一)第1097章 求封第十一章 幸東都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1060章 做事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六十二章 車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1187章 排陣使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九十二章 人生第七十九章 條件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四十九章 長大了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十三章 屈服第1290章 軍不發第三十八章 平靜第1269章 侄女婿第五十二章 死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十八章 山後很亂第八十七章 磧北第十五章 趙植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四十八章 通道第二章 昆明池第一章 紅利第七十六章 搏一搏第十三章 心事第四十八章 報冤將第九十三章 熱海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六十章 落幕第1180章 走也!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十七章 勸說第六十八章 銅第1318章 入晉陽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第1190章 戰術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1170章 康福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1078章 秉政第957章 潼關驛第1022章 朝會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二十九章 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