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吳三桂

進城之後,孫承宗也沒有耽擱,直接來到了教軍場,雖然對吳襄的第一面印象不錯,可是孫承宗是個看實際的人。對於一個將軍來講,看他手下的士兵要比看他本人重要的多。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看着教軍場上站立的士卒,孫承宗微微點了點頭,士卒裝備很精良。相比於孫承宗剛到遼東時候的瀋陽軍,都要強一些。瀋陽城的糧草軍械被楊淵剋扣,按理說這裡也免不了,怎麼這裡會好很多?孫承宗不由的頗爲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吳襄。

接着向前走,孫承宗發現士卒的精神都非常好,每個人眼中都站着光芒。身體也是十分的強壯,看得出來這些士卒的伙食應該不錯。

來到一個士卒的身邊,孫承宗看了看士卒的刀,發現製作的都十分的精良,不由的對吳襄再一次高看了一樣。

等到離開教軍場,孫承宗都非常的滿意,作爲一支駐守瀋陽中衛的軍隊,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可以說十分的不容易。此時孫承宗雖然懷疑吳襄哪來的錢財裝備這些軍隊,可是對於吳襄的能力,孫承宗也給與了肯定。

一行人也沒有停留,直接奔着吳襄的府邸走了過來,來到門口之後,吳襄對下人吩咐道:“讓廚房準備酒菜,家裡來個尊貴的客人,讓大師傅用點心!”說完對着孫承宗幾人笑了笑,沉聲道:“大帥請!”能夠有資格來這裡的,只有孫承宗、熊廷弼和尤世功。

幾個人簇擁着孫承宗往前走,可是剛剛走到院子裡,就被一個人吸引住了。那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此時少年正在練武。在吳襄的院子中,轉過影壁牆就是一個不小的練武場,少年此時正在練刀。

一把鐵背開山刀在少年的手裡彷彿沒有重量,不斷的上寫飛舞,左劈右砍!

吳襄想要招呼少年,卻被孫承宗一擺手止住了,幾人饒有興趣的看着年輕人練刀。許久,年輕人的身體猛地一躥,手中大刀猛地向立在一邊的圓木樁上劈了下去。伴隨着一聲巨響,木樁被猛地劈爲兩半,向兩邊飛了出去。

少年把刀放回到兵器架子上,又拿起一邊的一張弓,從弓的大小來看,這張弓很明顯是一張硬功,而且應該在三擔左右。只見少年拿起一支羽箭,對着百步外的一個靶子猛地射了出去。也沒有看羽箭是否射中,少年一翻身,又拿出一根羽箭,一個金剛鐵板橋,倒着身子又是一箭。第二支羽箭射出去之後,少年的身子猛地一翻,同時抽出一根羽箭,身子一擰,再一次射出一支羽箭!

孫承宗幾個人看着少年射箭,不由得有一種目瞪口呆的感覺方看到三支羽箭紛紛命中靶心,其中一支還蛇劈了前一支羽箭,頓時全都愣住了。讓幾人沒有想到的是,看到這一幕少年的臉上沒有絲毫的喜色,將弓扔到一邊,便低着頭琢磨了起來。

見幾人都看着自己的兒子,吳襄微微一笑,這麼多年他最驕傲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兒子。略微沉吟了一下,吳襄大聲的喊道:“桂兒,過來!”

少年原本蹲在地上,聽到有人叫自己便擡頭看去,當看到是自己的父親之後,少年便跑了過來。來到吳襄的身邊,對着吳襄施了一禮,大聲的道:“父親!”

“桂兒,這是遼東督師孫大帥,桂兒快來見禮!”拉着自己的兒子來到孫承宗的身邊,吳襄沉聲道。

對着孫承宗施了一禮,少年恭敬的道:“吳三桂見過孫大帥!”

緩緩的點了點頭,孫承宗笑着道:“好,不錯,後生可畏啊!”又轉過頭笑着對吳襄道:“吳將軍有一個好兒子,這麼年輕出色,怎麼沒有參軍?”

“回大帥,三桂從小就十分的有天賦,無論是練武或者是兵書,卑職準備明年的武舉送他進京。相信以他的能力,應該能夠有一個好前程!”對着孫承宗施了一禮,吳襄笑着道。吳襄明白無論是自己的前途,或者是兒子的前途,都是孫承宗一句話的事情。

淡然的笑了笑,孫承宗滿意的道:“大明的人才啊!將來大明的江山都要靠這些年輕人,看到他,老夫真的覺得自己老了!”

“大帥智謀深遠,實乃是遼東之福,朝廷之福!大帥剛剛赴任遼東,便取得了瀋陽大勝,卑職相信平復建奴,不過是時間問題!”吳襄見孫承宗很欣賞自己的兒子,不由笑着說道。

四下看了看,吳襄笑着道:“大帥,這裡不是講話的地方,我們還是到裡面去吧!酒菜可能還要等一下,不過卑職這裡有上好的茶葉,還是去客廳喝茶吧!”

“既然如此,我們還是到客廳去喝茶吧!老夫十分的想看看,吳將軍有什麼好茶葉,希望不要讓老夫失望啊!”笑着看着吳襄,孫承宗淡然的說道。

“大帥這邊請,卑職相信,肯定不會讓大帥失望的!”吳襄一伸手,笑着說道。

一行人緩步的向着吳家的大廳走了過去,孫承宗不時問一問吳三桂的事情,看的出來,他對這個年輕人十分的感興趣!

孫承宗這邊有說有笑,天啓皇帝的早朝卻有些焦頭爛額了,整個一個早朝只把孫承宗接任薊遼總督的事情給定了下來,遼東督師的事情還沒有解決好呢!

看着站出來的熊文燦,天啓皇帝的眉頭就是一皺,對於熊文燦天啓皇帝覺得這個人是個人才,不過總覺的他不適合做遼東督師。

“陛下,臣才疏學淺,雖然打過倭寇,不過也是因爲將士們用命,臣才能立此功勞。遼東督師臣自認不能升任,一旦除了什麼紕漏,臣自然是最該萬死,可是遼東一地不能有閃失啊!”熊文燦此時是打定了注意,這次的事情自己多多的遠遠的,低調一點,希望天啓皇帝能不找自己的麻煩。雖然自己和東林黨有些關聯,可是相交不是很深啊!

看着熊文燦想要退卻的樣子,天啓皇帝明白,這次自己的大清洗,讓很多官員產生了明哲保身的想法。看來想要改變自己這次留下的印象,需要的時間不是一點半點的啊!

“既然這樣,朕覺得這件事情還是先放下吧!讓朕好好的想想!”天啓皇帝皺着眉頭,在下面掃視了一圈,面無表情的說道。

看着下面大臣,天啓皇帝也覺得有些累了,便開口問道:“衆位愛卿,還有沒有什麼事情要啓奏的?”

“陛下,臣有本奏!”天啓皇帝的話剛說完,一個人便站了出來,正是禮部左侍郎韓光吉,自從孫如遊被下獄之後,禮部的事情正是由他負責。這個人沒有自己的黨派,能夠走到這個位置上,也是你有他的能力的。只是前幾年孫如遊做禮部尚書,沒有他施展的機會。此時孫如油被下獄,他覺得自己機會來了。

看了一眼韓光吉,天啓皇帝沉聲道:“韓愛卿,有什麼事情說吧!”

“陛下,神宗皇帝已經仙逝了,按照規矩是時候應該修神宗實錄了。先帝也仙逝了,也應該修有實錄,臣請陛下下旨爲神宗皇帝和先帝修實錄!”韓光吉對着天啓皇帝施了一禮,大聲的說道。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知道這件事情必須要去做,有人提出來自己不可能反對。不然一個不孝的帽子扣下來,就算自己是皇上,肯定也吃不消。

下面的大臣見天啓皇帝低頭沉思,不由的由有些詫異,這本來是皇帝應該做的事情,怎麼天啓皇帝一副爲難的表情?很多大臣不由想到了這幾位皇帝的關係,天啓皇帝對自己的爺爺和父親都沒有什麼好感,難道不想修實錄,那可是不孝的行爲啊!

這個時候就又有人要站出來,天啓皇帝知道絕不能讓這些人說話,便淡然的道:“朕在想之前早朝的事情,有愛卿希望朕重審張居正的案子。這件案子是神宗皇帝時候的大案,想要修訂神宗實錄,一定要把這件事情查清楚!”

“陛下聖明,如果將這件案子計入神宗陛下的實錄,會有損神宗陛下的英明!臣以爲應儘快重審張居正一案,給天下人一個交代!”談到張居正的事情,朝堂上最激動的只能由一個人,那就是刑部尚書官應震。第一個站出來的就是他,一臉認真恭敬的說道。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頗爲嚴肅的道:“無論是張居正真的居心叵測,還是神宗皇帝收人矇蔽,這件事情還是要查清楚的好。至於修訂史書的事情,還是等這件事情結束在說吧!”

“陛下聖明!”所有大臣都跪倒在地,大聲的說道。其實很多人心裡都明白,張居正就是冤枉的,不過也不是神宗皇帝受人矇蔽,萬曆皇帝本身就想抱負張居正。那位薄情寡恩的帝王,在所有的大臣心裡都沒有一個好印象。不過自然不有人站出來指責,只能說是萬曆皇上受人矇騙,也不知道這次事情誰會背黑鍋,這屎盆子會扣到誰的腦袋上。

“衆位愛卿起來吧!張居正的案子事涉神宗皇帝,需要嚴謹之人辦理,衆位愛卿看這個案子應該交給誰來審理?”看着下面的大臣,天啓皇帝沉聲道。

這個時候下面的人就面面相覷了,這個可是一個燙手山芋,誰接到手裡都容易粘上。牽扯太大了,張居正在民間的威望太高,如果不給張居正平反,那自己的聲名一定毀於一旦,那就完了!可是如果給張居正平反,那就不一定會得罪到誰!當年推倒張居正的可不止東林黨這些人,還有其他的人,這些人雖然很多都不在了。可是這些人的門生故吏,子孫後代可都在,想要翻案,肯定是不太容易。

對於這樣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有都是避之惟恐不及,只有一個人奮勇的站了出來,這個人就是刑部尚書官應震。對於他來說,只要能夠給張居正平反昭雪,自己就算這條命丟了也值得了!

“陛下,臣身爲刑部尚書,張居正的案子由臣審理正合適不過。臣請陛下將此案交給臣審理,臣一定盡心竭力!”官應震撩起衣服跪倒,以頭觸地大聲的說道。

看到這一幕,朝堂上的官員神情都頗爲怪異,把案子交給官應震,那結果不言自明啊!看到官應震擺出一副公正嚴明的樣子,所有的大臣都想上去揍他一頓,太不要臉了!爲了不讓自己笑出來,或者衝出去踹這個傢伙一腳,所有的大臣都盯着大殿的衡量看,彷彿第一看到上面的花紋一樣。

看着下面的這一幕,天啓皇帝也不知道說什麼了,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啓皇帝沉聲道:“官愛卿公忠體國,爲朕分憂,不爲艱險,真乃國之幹臣。既然官愛卿自告奮勇,朕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不過由刑部肚子審理此案,怕是被人攻訐,這樣吧!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會審!”

“臣等遵旨!”一邊躺着也中槍的都察院和大理寺,看向官應震的目光已經充滿了幽怨。

天啓皇帝略微沉吟了一下,頗爲玩味的笑了笑,開口道:“這次的案子,刑部作爲主審,都察院和大理寺作爲副審。官愛卿,這次的事情朕就交給你了!希望愛卿能夠公平公正的審案,不要有私心,朕相信愛卿一定不會辜負朕的期望!”

官應震努力壓住心中的喜悅,一臉嚴肅的說道:“陛下放心,臣一定會秉公辦理,絕不循私偏袒!一定不辜負陛下重託!”

此時大殿裡的大臣,全都看着大殿的頂部,彷彿上面的那條金龍就要活了一般。可是仔細看去就會發現,每個大臣的臉上都掛着十分複雜的神情,每個人都在努力的忍着不讓自己笑出來,更多人則是在忍着不讓自己站出罵娘。

真正高興的就只有都察院和大理寺了,這做副使就輕鬆多了,只是不知道這件事情傳出去,又會有什麼樣的震動。

第2章 提上褲子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524章 見面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9章 仙藥第87章 遼東行第251章 廣寧第438章 吉祥巷第139章 大婚一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33章 幕後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79章 夜晚第619章 遼東有事情了第459章 轉變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352章 朝議遼東第160章 人手第129章 東廠和錦衣衛第152章 文武失和第155章 交戰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161章 中計了第509章 宋應升的懷疑第414章 皇上上公堂第441章 全體總動員第130章 採納第408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237章 會盟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513章 詭異的毒藥第479章 不忍心第114章 吳三桂第589章 日出第140章 大婚二第156章 攻城第445章 食鹽第383章 喜極而泣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416 欽差駕到第522章 太子第192章 後顧之憂第163章 打贏了第34章 登基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266章 滿桂第581章 顏思齊第471章 萬人神機營第510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105章 愁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182章 勾心鬥角第84章 熊府第535章 海軍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555章 方世鴻第461章 出城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587章 打算第445章 食鹽第461章 出城第35章 新皇帝第298章 打草驚蛇第44章 徐光啓第450章 四百萬兩的戰艦第526章 爭奪第357章 等待第235章 徐家集第595章 進皇宮第43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474章 人好多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412章 擬旨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488章 突入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60章 改弦更張第562章 駱思恭的佈置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629章 談判四第122章 父子謀劃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251章 廣寧第216章 瀋陽前衛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84章 熊府第251章 廣寧第406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618章 還有客人第59章 接着密謀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391章 渡赤水第157章 安全了第613章 攤牌第155章 交戰第501章 火炮焚城第101章 王化貞第419章 京城第一大訟師
第2章 提上褲子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524章 見面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9章 仙藥第87章 遼東行第251章 廣寧第438章 吉祥巷第139章 大婚一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33章 幕後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79章 夜晚第619章 遼東有事情了第459章 轉變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352章 朝議遼東第160章 人手第129章 東廠和錦衣衛第152章 文武失和第155章 交戰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161章 中計了第509章 宋應升的懷疑第414章 皇上上公堂第441章 全體總動員第130章 採納第408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237章 會盟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513章 詭異的毒藥第479章 不忍心第114章 吳三桂第589章 日出第140章 大婚二第156章 攻城第445章 食鹽第383章 喜極而泣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416 欽差駕到第522章 太子第192章 後顧之憂第163章 打贏了第34章 登基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266章 滿桂第581章 顏思齊第471章 萬人神機營第510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105章 愁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182章 勾心鬥角第84章 熊府第535章 海軍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555章 方世鴻第461章 出城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587章 打算第445章 食鹽第461章 出城第35章 新皇帝第298章 打草驚蛇第44章 徐光啓第450章 四百萬兩的戰艦第526章 爭奪第357章 等待第235章 徐家集第595章 進皇宮第43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474章 人好多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412章 擬旨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488章 突入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60章 改弦更張第562章 駱思恭的佈置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629章 談判四第122章 父子謀劃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251章 廣寧第216章 瀋陽前衛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84章 熊府第251章 廣寧第406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618章 還有客人第59章 接着密謀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391章 渡赤水第157章 安全了第613章 攤牌第155章 交戰第501章 火炮焚城第101章 王化貞第419章 京城第一大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