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進皇宮

魏國公和駱思恭剛走到城門口,便看到了天啓皇帝的行駕,兩個人連忙走上前去,不過卻被擋了回來。

陳洪笑呵呵的看着兩個人,聲音中帶着幾分恭敬,語氣中卻帶着幾分疏離,道:“國公爺,駱大人,皇上一路辛苦,此時正在休息,早有旨意不見任何人。如果兩位想要求見皇上,還是等到了皇宮再說吧!”

沒有在理會兩個人,陳洪說了一聲告辭便離開了,他的目標是兩個人後面的陳凌。不但是自己名義上的義兄,同時也是自己心裡的義兄。

互相看了一眼,魏國公和駱思恭的神色完全不相同,駱思恭是一臉的淡然。這種情況早就在他的預料中,天啓皇帝沒有派人直接把自己抓起來,已經是駱思恭大鬆了一口氣。一邊的魏國公神色則是有些陰晴不定,看着天啓皇帝的行駕,眉頭微皺,在琢磨着說什麼。

沒有過多的耽擱,天啓皇帝的行駕直奔南京的皇城,對於其他的事情,似乎並沒有太多的關心。天啓皇帝的行駕已經到了南京,這個消息迅速的傳開,南京留守的官員則是向着皇宮匯聚。

明朝南京皇宮,南北長五里,東西寬四里,皇城分內外兩重,外皇城有六門。南面的正門叫洪武門,東南叫長安左門,西南叫長右門,東叫東華門,西叫西華門,北爲玄武門。洪武門內有一條自南而北的中軸線,即御道。此時天氣皇帝正走在這條御道上,驕簾挑起,天啓皇帝正在好奇的向左右看着。

自從明成祖遷都北京之後,南京的皇宮便空閒了下來。雖然沒有荒廢,可是也顯得有些冷清。天啓皇帝的知道,北京的紫禁城就是仿照南京的皇宮而建的,所有宮殿和朝廷機構都沿着這條中軸線組合在一起。

御道的盡頭是外五龍橋,御道的東邊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這五部。刑部則是位於皇城外。御道的西面是最高軍事機構五軍都督府的所在地,也就是魏國公辦公的位置。東西兩側,分數文武。

沿着御道接着走,天啓皇帝的行駕就來到了內皇城,即宮城,又叫紫禁城。呈正方形。內皇城南面有三個門,正南是午門,通常稱午朝門,其左叫左掖門,其右叫右掖門,東面叫東安門。西面叫西安門,北面叫北安門。在外皇城和宮城之間,有承天門(相當於北京的天安門)和端門。端門和午門一線以東有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廟,以西有祭祀主宰封建王朝命運之神的社稷壇。

天啓皇帝此時已經走下了步輦,蘇日按並不是祭祖的時候,不過走過這裡,不進去祭奠一下。實在是說不過去。在隨行人員的陪同下,天啓皇帝一行人趕奔太廟。

祭祀完之後,天啓皇帝的行駕便通過了午門,午門內是內五龍橋。過橋便是奉天門,門內位於中軸線上有奉天、華蓋、謹身三座大殿,相當於北京皇宮的皇極殿、中級殿和建極殿,合稱三大殿。

不過北京皇宮的三大殿和南京沒有辦法相比,在明成祖遷都北京之後,新建皇城確時是仿照三大殿建造的。奉天殿於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宣佈投入使用,四月初八便遭雷火。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受災,三大殿全部被火燒燬。

成祖皇帝將這看成是上天和祖宗對他“靖難”奪位、強行遷都、大興土木的憤怒,驚恐之餘,改北京爲“行在”,仍尊南京爲首都。改在奉天門聽政,不再重修三大殿,此後的洪熙、宣德二帝,皆有遷都南京的念頭,也沒有重修。

正統帝繼位後,南遷之念已絕,正統五年重修三大殿,到六年九月,“奉天、華蓋、謹身三殿,乾清、坤寧二宮成”。雖然藉助了永樂皇帝時所遺一些舊人的經驗和能力,把它建起來了,卻又不是與原來完全相同的樣子,或者說與原來的“華美富麗”相比,實際上已經簡單了許多。嘉靖三十六年四月,三大殿再次被雷火燒燬,而且蔓延的更廣,文樓、武樓,奉天門、左順門、右順門、午門外左、右廊亦被燒燬。靖帝不得不設朝於端門。

嘉靖四十一年九月重修完畢,嘉靖時代的這次重修,極大的縮小了三大殿的體量,以致建築與三層月臺比例關係失調。原先的奉天殿,面闊佔滿整個月臺,改建後,寬度只和月臺前凸部分丹陛寬度相當,進深也相應縮小,導致整個建築前移,柱礎和柱徑也被縮小,屋頂的琉璃瓦從頭樣瓦,縮小爲二樣瓦。

天啓皇帝在北京見到的,自然就是嘉靖皇帝重修的三大殿,至於明成祖時代建造的雄偉三大殿,天啓皇帝無緣一見。要知道明成祖在北京建立的三大殿,可是比南京皇宮的三大殿要雄偉壯麗。

此時天啓皇帝的正站在三大殿最大的奉天殿門口,奉天殿俗稱金鑾殿,皇帝即位和其它封建大典都在此殿舉行。三大殿以東有文華殿,以西有武英殿,還有東西相對稱的文樓、武樓。

三大殿和文華、武英殿,合稱“前朝”,是皇帝行使權力的主要場所。三大殿以北是“後廷”,中間有乾清宮、坤寧宮,東側有柔儀殿、奉先殿、春和殿等,西北面還有御花園,是皇帝和后妃平時生活起居的地方。“前朝”和“後廷”合稱“朝廷”。

看着站立在那裡的天啓皇帝,陳洪連忙走過去,天啓皇帝在這裡站了已經有一會兒了。壓低了聲音,陳洪小聲的說道:“皇上,還是進殿吧!大臣都在外面等着,皇上今日要不要召見他們?”

自己在暢想三大殿,沒想到被陳洪打斷了,狠狠的瞪了陳洪一眼,不過總站在這裡確實也不妥當。四下看了看,天啓皇帝對站在自己不遠處的孫傳庭吩咐道:“皇宮裡面的守衛就交給你了,除了禁衛守衛後宮,整個皇城你都要給朕守好。另外派些人到城門去,朕不希望有什麼人偷偷的溜出去。”

雖然天啓皇帝沒用魏國公迎駕,可是魏國公也一直跟着,此時天啓皇帝的旨意,臉上頓時閃現出幾分無奈。自己雖然挑動了叛亂,在後面推波助瀾,希望能夠將事情鬧大一些,也好將功補過。

不過現在看來,天啓皇帝還是覺得自己無能了。世代鎮守南京,在自己的眼皮下面發生這樣的事情。周佳謨的死,與其說是駱思恭保護不力,不如說是自己鎮守不利。見天啓皇帝沒有搭理自己的意思,只好跟在後面。

“是,皇上!”孫傳庭連忙行禮,天啓皇帝安危纔是重中之重,在孫傳庭看來,天啓皇帝此時不宜到南京城裡面。不過天啓皇帝沒有接受自己的意見,自己也只能保護天啓皇帝不出意外。

在天啓皇帝看來,自己是絕對安全的,這些人造反不過是爲了利益。如今已經失敗了,恐怕想着逃跑纔是第一要務吧?在說如果在皇宮裡自己被刺身亡,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這個皇帝實在是太廢物了一點。

見陳洪還在等待着自己的答案,天啓皇帝沉聲說道:“傳旨南京文武官員,朕舟車勞頓,今日便不傳召他們了。明日一早,在奉天殿上早朝,朕倒要看看,這些大臣是不是忘記了怎麼上早朝。”

“是,皇上,奴婢這就去傳旨!”陳洪點了點頭,不過卻被天啓皇帝再一次叫住了,道:“讓陳凌去吧!擺駕乾清宮。”

“皇上擺駕乾清宮!”陳洪見天啓皇帝臉色不善,也不知道天啓皇帝在想什麼,連忙大聲的喊道。

所有跟隨的大臣都散去了,魏國公也招呼駱思恭向外走去,不過還沒等走出多遠,一個年輕的太監便走了過來。臉上帶着笑容,恭敬的行了一禮,道:“見過國公爺,見過駱大人!”

來的這個人,駱思恭和魏國公全都認識,正是陳洪的乾兒子陳琳。笑着對陳琳拱了拱手,駱思恭將一塊玉佩不落痕跡的送到了陳琳的袖子裡,開口道:“原來是小陳公公,不知道小陳公公此來何事?可是皇上有旨意?”

魏國公也把耳朵豎了起來,不知道爲什麼,他總有一種不太好的預感。

“駱大人,皇上召見!”陳琳不落痕跡的將袖子收起來,臉上帶着笑容的對駱思恭說道。

“既然皇上召見駱大人,那本國公就先走一步了,駱大人得閒,魏國公府還有些好酒,本國公等着駱大人!”魏國公臉色略微有些陰沉,深深的看了一眼駱思恭,說完一甩袖子便離開了。

眼睛微咪着看着魏國公的背影,陳琳面無表情的笑了笑,對着一邊的駱思恭做了一個請的手勢,道:“駱大人,走這邊!”

此時駱思恭也不想猜測魏國公話中的意思,更沒心思猜想那個眼神的意思,要見天啓皇帝,他的心裡一點底也沒有。雖然自己罪不至死,可是這個官能不能做下去,恐怕兩說了。一想到這裡,駱思恭便滿嘴的苦味。

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211章 閻應元第606章 徐光啓和上海第239章 分兵第298章 打草驚蛇第626章 談判第182章 勾心鬥角第514章 兵發鐵嶺第15章 呂后第161章 中計了第351章 錯綜複雜第511章 拜師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290章 各自謀劃第194章 密摺第1章 第一件事第520章 孫承宗回京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239章 分兵第37章 準備第148章 大兵壓境第413章 動手吧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18章 寶劍第281章 投降吧第441章 全體總動員第643章 勇猛精進第139章 大婚一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606章 徐光啓和上海第506章 意外之喜第277章 兩軍交鋒第527章 計劃第88章 君王不早朝第69章 京營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179章 朝堂上的陰謀三第634章 前奏曲第445章 食鹽第606章 徐光啓和上海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16章 兩個女人第253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405章 英雄救小女孩第231章 動作第516章 行動吧第263章 攻打三屯營第310章 天啓皇帝的希望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178章 朝堂上的陰謀二第633章 溫馨第97章 抵京第626章 談判第523章 銀子第169章 高宏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19章 紅丸第441章 全體總動員第624章 冰釋前嫌第69章 京營第130章 採納第371章 廷議第102章 拜訪第391章 渡赤水第360章 二人擡第50章 互相試探第508章 離心離德第109章 大朝會四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416 欽差駕到第156章 攻城第570章 人心第336章 心第61章 謀劃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446章 鹽政第634章 前奏曲第600章 方從哲之死第9章 仙藥第565章 軟禁第629章 談判四第586章 急躁第22章 主角第438章 吉祥巷第273章 攻城之戰第605章 回京第115章 下雪了第80章 審問第190章 互相試探第84章 熊府第98章 暗樁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91章 隆中對三第39章 聞風而動第149章 謀劃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244章 遼東的反映第1章 第一件事
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211章 閻應元第606章 徐光啓和上海第239章 分兵第298章 打草驚蛇第626章 談判第182章 勾心鬥角第514章 兵發鐵嶺第15章 呂后第161章 中計了第351章 錯綜複雜第511章 拜師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290章 各自謀劃第194章 密摺第1章 第一件事第520章 孫承宗回京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239章 分兵第37章 準備第148章 大兵壓境第413章 動手吧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18章 寶劍第281章 投降吧第441章 全體總動員第643章 勇猛精進第139章 大婚一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606章 徐光啓和上海第506章 意外之喜第277章 兩軍交鋒第527章 計劃第88章 君王不早朝第69章 京營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179章 朝堂上的陰謀三第634章 前奏曲第445章 食鹽第606章 徐光啓和上海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16章 兩個女人第253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405章 英雄救小女孩第231章 動作第516章 行動吧第263章 攻打三屯營第310章 天啓皇帝的希望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178章 朝堂上的陰謀二第633章 溫馨第97章 抵京第626章 談判第523章 銀子第169章 高宏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19章 紅丸第441章 全體總動員第624章 冰釋前嫌第69章 京營第130章 採納第371章 廷議第102章 拜訪第391章 渡赤水第360章 二人擡第50章 互相試探第508章 離心離德第109章 大朝會四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416 欽差駕到第156章 攻城第570章 人心第336章 心第61章 謀劃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446章 鹽政第634章 前奏曲第600章 方從哲之死第9章 仙藥第565章 軟禁第629章 談判四第586章 急躁第22章 主角第438章 吉祥巷第273章 攻城之戰第605章 回京第115章 下雪了第80章 審問第190章 互相試探第84章 熊府第98章 暗樁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91章 隆中對三第39章 聞風而動第149章 謀劃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244章 遼東的反映第1章 第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