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河道總督

聽了天啓皇帝的話,下面的大臣全都一愣,然後便是面面相覷。招戚家軍進京有情可原,畢竟這次戚家軍立功頗多,可是這川軍算怎麼回事呢?不過沒有人傻到站出來問,天啓皇帝這麼做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是考慮很久的。如果站出來,恐怕就要把自己繞進去。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笑着看着下面的大臣,自己的風格已經開始深入人心了。能夠把自己的命令貫徹下去,這纔是自己需要官員,而不是沒事就出來叫囂一番的清流。

“衆位愛卿,有什麼事情上奏嗎?”看着下面的大臣,天啓皇帝笑着問道。其實明朝的大臣更習慣的是上奏摺,只有在皇上不上朝,內宦把持朝政的時候,這些大臣纔想着讓皇上出來理政。像天啓皇帝這樣基本每次早朝都出來的皇帝,大臣們很很少在朝會上議論什麼,當然大事情除外。

天啓皇帝說完,便有幾個人站了出來,不過說的都是一些小事情。天啓皇帝一一答覆之後,朝堂上便再一次陷入了安靜中。

回頭看了一眼王承恩,天啓皇帝笑着說道:“讓左光斗上殿。”

“是,陛下!”對着天啓皇帝施了一禮,王承恩輕輕的搖了搖手裡的拂塵,氣沉丹田大聲的喊道:“傳左光斗覲見!”

他的話音剛落,站在門口的錦衣衛便接着喊道:“傳左光斗覲見。”

時間不長,左光斗便慢慢的走了進來,不過他的身上此時穿的是布衣,並沒有穿官服。原本他的是正三品的嘉議大夫,掛的是兵部侍郎的銜,實質上做的事情是遼東經略。可是他辭掉了遼東經略,那兩個自然也不能保留。總不能說我不想做遼東經略,皇上給我換個工作吧!這是找死的節奏。

所以左光斗上的自然是辭官摺子,天啓皇帝准奏之後,這位立馬從正三品的高官變成了無官一身輕了。不過無論是大臣還是左光斗心裡都明白,左光斗是要換一個職位的。不過現在看來也不知道這位會到哪裡去,所以左光斗上殿之後,所有人都在看着他。

“學生左光斗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雖然左光斗被削去了官職,可是這進士的身份還在,底子是梆梆硬,自然是不用稱草民的。不過顯然是不太習慣這個稱呼,很多年沒用了,說出來自己都覺得非常的彆扭。

看着左光斗侷促的樣子,大殿里人表情都不一樣,坐在龍椅上的天啓皇帝也是忍俊不禁。輕輕的咳嗽了一下,天啓皇帝笑着說道:“左光斗,遼東可好?”

“回陛下,遼東督師熊廷弼是有大才能的人,學生十分的佩服。邊塞之地情況複雜,學生又不懂軍事,實在是有心無力。”左光斗心裡也是非常的忐忑,自從他回來天啓皇帝也沒見他,他也摸不着脈。此時見天啓皇帝問話,便先爲自己說幾句。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知道差不多了,輕輕的揮了揮手示意做光都在站到一邊去,沉聲說道:“朕有一件事情和愛卿們商量!”說着拿起了一本奏摺,語氣凝重的說道:“今年夏洵,朝廷下令整飭河道,疏通堵塞。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就有貪官污吏橫行不法,滄州管河通判張芳,貪污治河銀兩,這是御史的奏摺。”說着天啓皇帝輕輕的搖了搖手裡的奏摺。

下面的大臣再一次面面相覷,這是什麼情況?天啓皇帝的思維似乎有點跳躍,周圍的人都有些跟不上了。不過也有聰明人,其中幾個人的目光就掃到了站在一邊低眉順眼的左光斗。

無論在哪個朝代,治河都是重中之重,所謂天才人禍,在這個時代水禍一直都是大災害。黃河時常決口,經常的浮屍遍野,田地被淹。

明朝自然也不例外,明永樂九年遣尚書主持治河,後有時派遣侍郎、都御史,成化七年設河道總督,駐紮山東濟寧,首任總河爲工部侍郎王恕。明初黃河爲患較輕,朝廷以管理漕運的都督兼管河務。遇有洪災,臨時派遣總河大臣一員前往治理,事畢即撤,並非常設。正德四年規定以都御史充任。嘉靖十三年,以都御史加工部尚書或侍郎職銜,隆慶四年加提督軍務。這個時候的漕運總督可謂一時無兩。手裡掌握着漕運,掌管天下河工,同時還有軍權。萬曆五年,張居正改革,改總理河漕兼提督軍務,萬曆八年,變廢除了這個職務。一直到萬曆三十年,朝廷將河、漕再次分職。

大臣們將河漕的事情在腦袋裡過了一遍,心中實在不明白天啓皇帝想做什麼。一個小小的滄州管河通判,正六品的官職,天啓皇帝隨口賞賜都不會是這麼小的官,他爲什麼操這個心呢?

“治河乃是國之根本,重中之重,貪污治河銀兩罪無可恕,朕對這樣的人一定不會輕饒。衆位愛卿,朕準備整治天下河工,派遣一員能臣乾乾吏,走訪各個水域,考察河道工程,不知道衆位愛卿怎麼看?”輕輕的眯起眼睛,天啓皇帝頗爲玩味的看着下面大臣。

下面的大臣們全都在低頭想着,雖然這是一個苦差事,可是這也是個肥差,是個美差。光是走到各地的孝敬,就不知道要收多少,都不用刻意搜刮什麼。

不過想到天啓皇帝因爲什麼提起的這件事情,以及天啓皇帝登基以來的作風,很多人都是心裡打鼓。如果不查出些什麼來,或者哪裡出了紕漏,不要說河道總督了,恐怕連現在的位置都保不住。

半晌,也沒有人站出來,雖然這是河道總督應該做的事情,可是天啓皇帝並沒有說要恢復河道總督的制度。向地方派遣欽差巡查整治河道,誰也說不出什麼。不過並沒有站出來自告奮勇,明顯是個苦差事,弄不好都能把命弄沒了。

見沒人說話,天啓皇帝就知道自己的猜想果然沒有錯。這種事情並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用一句二十一世紀的話說,這是工作的技術含量太高,一般人做不了。

“陛下,臣有本奏!”就在天啓皇帝想要說什麼的時候,一個人站了出來對着天啓皇帝施了一禮,恭敬的說道。

“楊愛卿,有什麼儘管說。”看到是左都御史楊鶴,天啓皇帝笑着點了點頭,語氣輕緩的問道。

楊鶴輕輕的躬了躬身子,語氣凝重的說道:“陛下,既然是考察天下水利,那就不能指派一個欽差。一來事情太多,一個人實在是忙不過來。二來一個人也容易出問題,三來河工牽扯事物太多,不可能有全都精通的人。”

話還沒有說完,大臣們全都贊同的點着頭,楊鶴說的很有道理。如果派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那這件事情就很有搞頭。不但能夠刷資歷、刷威望、刷人脈,而且有什麼問題還是上面頂着。楊鶴這麼一弄,風險少了不少,好處雖然小了,可是相比之前卻是好了太多了。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也覺得楊鶴說的有道理。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啓皇帝頗爲嚴肅的問道:“楊愛卿,那你有什麼主意?儘管說出來。”

“啓稟陛下,臣覺得既然是考察,那就應該分成幾個部分。有的核查治河官員的能力,有的核查河堤是否牢固,有的核查貪污的情況。一人總督此事,至於其他人則是各有職責。這裡面需要戶部、工部都參與,都察院派遣御史,皇上也可以派出一隊錦衣衛,一來震懾宵小,而來處置犯事官吏。”楊鶴躬着身子,臉上的表情很嚴肅,一絲不苟的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朝堂上沒有人在說話,天啓皇帝沉吟了半晌,緩緩的點了點頭,沉聲說道:“就如愛卿所奏,這件事情就這麼辦!不過對於這總督之人,愛卿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陛下,臣舉薦左光斗。”楊鶴沉吟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

天啓皇帝微微一愣,自己確實想要左光斗,可是並沒有和楊鶴商量,他應該不知道纔對,難道他看出來了?不過依照天啓皇帝對楊鶴的瞭解,就算他知道是自己的意思,也未見的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知道衆位愛卿還有什麼別的看法嗎?”將目光轉向其他的大臣,天啓皇帝沉聲問道。

大臣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還以爲是楊鶴和天啓皇帝唱的雙簧,自然不會出來多事。倒是有幾個人也不知道是想拍誰的馬屁,站出來是把左光斗一頓誇獎,讓站在一邊的左光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雖然過程有些波折,不過天啓皇帝的目的也算達到了,便緩緩的點了點頭。將目光看向一邊的劉一璟,天啓皇帝吩咐道:“內閣儘快拿出一個章程,儘快呈報給朕。”

“是,陛下!”對這天啓皇帝施了一禮,劉一璟沉聲說道。

“下面說一說山東的事情,希望衆位愛卿暢所欲言!”天啓皇帝在大臣中掃視了一圈,再一次開口說道。

第507章 無妄之災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167章 抉擇第195章 時機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109章 大朝會四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501章 火炮焚城第453章 火炮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246章 派兵第567章 殺人第30章 憤怒第518章 撤軍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419章 京城第一大訟師第183章 風雲動第243章 改變第134章 局勢一第556章 君前第73章 將軍第33章 幕後第395章 還是錢的事第520章 孫承宗回京第452章 第一艘戰艦第368章 心思第454章 氣勢第314章 古人談戀愛第99章 告密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06章 早朝詩第229章 互相依託第483章 出人預料的混戰第114章 吳三桂第627章 談判二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326章 清流駱思恭第286章 寧枉勿縱第386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566章 崔福第485章 沒死透第47章 進京第555章 方世鴻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18章 寶劍第312章 望江詩會第246章 派兵第61章 謀劃第10章 起風了第373章 袁崇煥進京第135章 局勢二第581章 顏思齊第642章 咆哮第241章 叛亂起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585章 提前動手第56章 新的一年第568章 箱子中的屍體第467張 分歧第145章 努爾哈赤第217章 夜襲第224章 一個月第298章 打草驚蛇第631章 乘風破浪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176章 戚家刀第334章 二臣傳第405章 英雄救小女孩第92章 隆中對四第163章 打贏了第220章 涌動第150章 準備第412章 躊躇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294章 軍隊來了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119章 震動第586章 急躁第167章 抉擇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616章 鄭芝龍第49章 讀聖賢書第115章 下雪了第563章 準備動手第597章 何枝可依第334章 二臣傳第462章 互相較量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117章 抉擇第120章 探子第619章 遼東有事情了第215章 趙率教第33章 幕後第3章 登基大典第155章 交戰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60章 改弦更張
第507章 無妄之災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167章 抉擇第195章 時機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109章 大朝會四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501章 火炮焚城第453章 火炮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246章 派兵第567章 殺人第30章 憤怒第518章 撤軍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419章 京城第一大訟師第183章 風雲動第243章 改變第134章 局勢一第556章 君前第73章 將軍第33章 幕後第395章 還是錢的事第520章 孫承宗回京第452章 第一艘戰艦第368章 心思第454章 氣勢第314章 古人談戀愛第99章 告密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06章 早朝詩第229章 互相依託第483章 出人預料的混戰第114章 吳三桂第627章 談判二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326章 清流駱思恭第286章 寧枉勿縱第386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566章 崔福第485章 沒死透第47章 進京第555章 方世鴻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18章 寶劍第312章 望江詩會第246章 派兵第61章 謀劃第10章 起風了第373章 袁崇煥進京第135章 局勢二第581章 顏思齊第642章 咆哮第241章 叛亂起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585章 提前動手第56章 新的一年第568章 箱子中的屍體第467張 分歧第145章 努爾哈赤第217章 夜襲第224章 一個月第298章 打草驚蛇第631章 乘風破浪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176章 戚家刀第334章 二臣傳第405章 英雄救小女孩第92章 隆中對四第163章 打贏了第220章 涌動第150章 準備第412章 躊躇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294章 軍隊來了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119章 震動第586章 急躁第167章 抉擇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616章 鄭芝龍第49章 讀聖賢書第115章 下雪了第563章 準備動手第597章 何枝可依第334章 二臣傳第462章 互相較量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117章 抉擇第120章 探子第619章 遼東有事情了第215章 趙率教第33章 幕後第3章 登基大典第155章 交戰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60章 改弦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