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

南京作爲大明朝的第二首都,繁華程度比北京要強很多,茶肆、書館,一切看起來都更加具有太平盛世的意思。在南京,最出名的就是名揚天下的秦淮河了,到了南京不去秦淮河,那南京就等於白來了。

“袁愛卿,你看這裡和北方的景色就是不同,南京繁華之地啊!”天啓皇帝走在街上,不時的左右指點一下,臉上帶着笑容道。

四下看了看,袁可立的臉上也帶着笑容,輕輕的捋着自己鬍鬚,笑着道:“是啊!南京乃是膏腴之地,繁花似錦,不過也是磨滅意志的地方。當年隋煬帝楊廣,如果不是貪圖享樂,也不會把江山丟了。”

微微一愣,天啓皇帝詫異的看了一眼袁可立,直到他有些不好意思,天啓皇帝才笑着道:“袁先生,不要杞人憂天了!這街上如此繁華,我們還是好好的逛一逛吧!”

沒有在理會袁可立,天啓皇帝笑呵呵逛來逛去的,在他的身後雙胞胎姐妹也是興趣迥然。對於不時發出笑聲的雙胞胎姐妹,天啓皇帝也很是欣慰。

一天的閒逛,天啓皇帝身心俱疲,回到客棧之後,天啓皇帝便回屋去休息了。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天啓皇帝起的很晚,畢竟昨天逛街很累的。在走出自己房間之後,天啓皇帝發現袁可立幾個人已經在下面等着了。

“都起來了?今天有什麼安排?”天啓皇帝笑呵呵的看着衆人,臉上沒有一點的不好意思,道。

“公子,我們昨天到了南京,公子已經遊玩了南京城,不知道今天是不是要做正事了?”袁可立看着天啓皇帝,身子躬着,語氣也是非常的恭敬,可是說出的話卻讓在場的幾個人一愣。

黨寒和陳林全都將臉轉向一邊,他們是太監和錦衣衛,勸諫這一套不歸他們管。至於袁可立這麼做好不好,對不對,那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天啓皇帝怎麼想,兩個人雖然把頭轉向了一邊,可是卻不時的向着天啓皇帝那邊看一眼。

看着一臉嚴肅的袁可立,天啓皇帝沒有說話,慢步的走到袁可立的身邊。伸手將袁可立攙扶了起來,天啓皇帝看着袁可立,神色嚴肅的道:“好,袁先生真不錯,本公子沒有看錯人。你說的對,確實應該做些事情了。”

“公子深明大義,真是不容易。”袁可立對着天啓皇帝行了一禮,搖頭晃腦的準備開始說話。

“先生,術業有專攻,剛剛你一番勸誡之言,已經非常難得了。至於其他的話,還是讓別人來說吧!先生說起來並不合適!”看着袁可立,天啓皇帝笑着說道。

微微一愣,袁可立頓時想起了天啓皇帝關於拍馬屁的那些話,頓時有些尷尬。

沒有在理會袁可立,天啓皇帝吃過早飯之後,一行人便再一次出發了。這次是天啓皇帝要去辦事的地方,那就是揚州。

春風十里揚州路, 這個時代的揚州,因鹽業而興旺。三百多新安、山陝鹽業綱商每年獲得利潤朝廷不清楚,不過上繳鹽課都以百萬計。在這個稅低的令人髮指的時代,能有這樣多的鹽課,鹽商們的獲利可想而知。

這面還只是官方的收入,鹽商的大頭卻不在這裡,私鹽纔是獲利大頭。海量的金錢流入揚州城,在江北堆起了一座繁榮可與蘇州城相較的大都會。

一在江南一在江北,蘇州城與揚州城是這個時代真正的商業大都會。其實揚州的城牆長度、城中面積、人口都比蘇州城小一號,但揚州城的發達程度絕不次於蘇州城。

若揚州非要與兩京之外的天下第一都會蘇州比較,蘇州城發展的更加全面一些,絲綢、瓷器、各種手工業。揚州卻不同,這裡的產業鏈比較單一。很多人會以爲單一的發展是畸形的,遲早要出問題的。不過現實卻不是這樣的,以食鹽這種生活必需品爲產業,像極了後世的煤炭商人和石油商人。

揚州的物產並不豐富,勉強能列出的也就鹹魚和“瘦馬”,周邊腹地也不像蘇州那樣物卓民豐、普遍繁榮。但揚州城卻是個依賴於鉅額鹽業利潤興起的純消費城市,鉅富和有閒階層衆多,支撐起了揚州城裡大批青樓、茶樓、浴堂、畫舫、園林的存在。

在這個時代,揚州城是賺錢的地方,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關於揚州,有無數耳熟能詳的詩詞。春風十里揚州路、人生只合揚州死、煙花三月下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十年一覺揚州夢。

天啓皇帝要去的揚州,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不過天啓皇帝可不是爲了遊玩。天啓皇帝的目的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爲了這錢,說白了就是衝着鹽來的。

站在船頭上,天啓皇帝打量着不遠處的碼頭,那裡很是繁忙,人聲鼎沸,很是嘈雜。

夜晚時分,涼風習習,天啓皇帝一行人蹬上了碼頭,沒有過多的耽擱直接便進了揚州城。

一夜無話,天啓皇帝第二天起的很早,不過卻沒有在住的地方吃早飯。帶着黨寒和幾個禁衛便走了出去,來到一個小攤旁邊,天啓皇帝笑着說道:“我們就在這裡吃飯吧!”

“公子,這裡恐怕不乾淨,還是回去吃吧!”黨寒的眉頭皺的緊緊的,臉上的神情也很緊張。

“好了,坐下和我一起吃,沒什麼的,不要緊張!”笑着拉着黨寒坐下,天啓皇帝道:“老闆,有什麼好吃的往上端!”說着將一塊銀子放在了桌子上。

上下打量着天啓皇帝,老闆就知道這是哪家的公子,一邊獻媚的笑着,一邊將天啓皇帝的桌子擦了又擦。不過在經過銀子的時候,那銀子便進了他的袖子。

沒有理會老闆的動作,天啓皇帝笑呵呵的看着他,語氣輕快的道:“老闆,你在這揚州多少年了?”

“這位公子說的,小的從小就在這城裡長大!”老闆是個三十多歲的男子,身上穿着粗布的衣服,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做生意的原因,整個人顯得很健談。

第384章 初見成效第377章 準備出征第383章 喜極而泣第119章 震動第3章 登基大典第135章 局勢二第251章 廣寧第505章 迷局第218章 衝進去第532章 武研院第492章 兵發遵化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330章 新火器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527章 計劃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334章 二臣傳第268章 火焚廣寧城第117章 抉擇第502章 血戰第93章 隆中對五第68章 覲見第28章 奏摺第70章 火器廠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59章 接着密謀第154章 開戰了第86章 策論第313章 桃花運第391章 渡赤水第56章 新的一年第26章 理想很豐滿第128章 殺人第116章 首級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592章 抓人第28章 奏摺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137章 信任第535章 海軍第114章 劫殺第16章 兩個女人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74章 體檢第397章 微服私訪第85章 熊廷弼第143章 艾菲斯第470章 草長鷹飛第31章 妥協第219章 佔領第492章 兵發遵化第18章 寶劍第312章 望江詩會第119章 震動第275章 老兵不死第426章 交易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18章 衝進去第85章 熊廷弼第504章 希望第147章 建奴來了第253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69章 京營第632章 冬日來了第105章 愁第123章 到了第625章 鄭芝龍的會議第262章 嚇破膽了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125章 命案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371章 廷議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27章 現實很骨感第6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338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13章 動手吧第537章 老狐狸第579章 佈置密探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516章 行動吧第258章 回京城第516章 行動吧第573章 立太子第306章 動手吧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55章 無憂無慮第515章 三方準備第343章 行軍第385章 御前第419章 京城第一大訟師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394章 平定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397章 微服私訪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412章 擬旨第421章 見面第242章 三軍並進
第384章 初見成效第377章 準備出征第383章 喜極而泣第119章 震動第3章 登基大典第135章 局勢二第251章 廣寧第505章 迷局第218章 衝進去第532章 武研院第492章 兵發遵化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330章 新火器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527章 計劃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334章 二臣傳第268章 火焚廣寧城第117章 抉擇第502章 血戰第93章 隆中對五第68章 覲見第28章 奏摺第70章 火器廠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59章 接着密謀第154章 開戰了第86章 策論第313章 桃花運第391章 渡赤水第56章 新的一年第26章 理想很豐滿第128章 殺人第116章 首級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592章 抓人第28章 奏摺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137章 信任第535章 海軍第114章 劫殺第16章 兩個女人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74章 體檢第397章 微服私訪第85章 熊廷弼第143章 艾菲斯第470章 草長鷹飛第31章 妥協第219章 佔領第492章 兵發遵化第18章 寶劍第312章 望江詩會第119章 震動第275章 老兵不死第426章 交易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18章 衝進去第85章 熊廷弼第504章 希望第147章 建奴來了第253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69章 京營第632章 冬日來了第105章 愁第123章 到了第625章 鄭芝龍的會議第262章 嚇破膽了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125章 命案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371章 廷議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27章 現實很骨感第6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338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13章 動手吧第537章 老狐狸第579章 佈置密探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516章 行動吧第258章 回京城第516章 行動吧第573章 立太子第306章 動手吧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55章 無憂無慮第515章 三方準備第343章 行軍第385章 御前第419章 京城第一大訟師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394章 平定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397章 微服私訪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412章 擬旨第421章 見面第242章 三軍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