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準備

這個時代的商人並不是簡單的商人,他們有田地,有礦山,最讓人氣氛的就是開礦的居然不交稅。後世的人都知道,開礦是多麼的賺錢,就是這樣的一羣人他們竟然不交稅。反而總是鼓吹向農民徵稅,那些有土地的農民只能將地賣給大地主自己租田做佃戶。

很多人沒有土地或者不能忍受大地主的盤剝成爲了流民,這也就是爲什麼徐鴻儒的白蓮教起義會有那麼多人跟隨的原因。還有就是這個時代地球正處於小冰川期,天災不斷。陝西的大汗讓無數的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朝廷下發的救濟有全部被晉商和當官的給黑掉了。最後官逼民反,有了高英祥,羅汝才,張獻忠,李自成,陝西的農民起義成爲了壓垮大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提到陝西的起義,就要說道晉商,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團體,產生於絲綢之路興起的時候。可是到了明朝,絲綢之路早就荒廢了,靠着絲綢之路生存的晉商沒有了出路,他們只能圈地買地。後來乾脆做起了走私的買賣,和大明朝的官員勾結將武器、軍需、糧草,賣給了蒙古諸部以及後來的大清。

在朝堂上代表晉商的黨派就是秦黨,原本也是齊浙楚黨之中的一員,可是因爲聲名不顯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

至於齊浙楚黨,則是代表了山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的商人和地主,他們和東林黨很多的利益都有重疊。包括海外走私、開礦、圈地,所以這兩個黨也就爭得最厲害。

說到底,明朝的黨爭,就是不同利益階層之間的鬥爭,或者相同利益階層中的不同人羣的爭鬥。這些大的地主和商人和地方官相互勾結,形成了禍亂地方的豪強。而在朝堂上,它們有東林黨這樣的黨派撐腰,也就越發的肆無忌憚。

在朝堂上,很少有真正想要爲百姓辦實事的人,這樣的人在朝堂上受人攻訐,在地方上受人排擠。最後不是同流合污,就是被趕走了,再加上明朝那些素質低下的皇帝,那些狗比不懂得太監,明朝想不亡國都不行。

將腦海中的思緒放下,將內閣的賞賜名單再一次拿了起來,楊漣的賞賜除了物質的賞賜之外,是將他升任兵科都給事中。對於這樣的賞賜,天啓皇帝還是很滿意的。

對於楊漣這個人歷史上的評價很高,雖然他也是東林黨的人,可是他卻勵志爲了天下萬民而奮鬥。外出做官,不求財,不求名,不求權,對於這樣的人自然儘可以放心使用。

東林黨之中確實有幹實事的人,可是大多數都是爭權奪利的人,這些人一個都不能用。另外一個能用的人,就是楊漣的至交好友左光斗。這個人不但忠心可嘉,而且十分的有才幹,對於發展經濟和興修農田水利都有很高的造詣。在這個天災頻繁的年代,這樣的人是必須重用的,

除了這兩個人是必須使用的,還有一個東林黨人可以使用,那就是袁可立。他和楊漣和左光斗是一樣的,有自己的理想想要挽救即將傾覆的大明王朝。袁可立雖然被稱爲東林黨,其實還是有待考證的事情。天啓皇帝在位的期間九千歲魏忠賢掌權,很多忤逆他的人全都被扣上了東林黨的帽子,其中就有這位袁可立。

袁可立的祖上是追隨明太祖朱元璋起兵的,大明立國之後,袁家也就成了世襲的勳貴。傳到袁可立的手上,袁家已經是傳了八代了。因爲希望袁家可以繼續傳承下去,袁可立的父親在爲他起了這樣一個名字。

因爲反對東林黨和魏忠賢等人結黨營私,不得已陷入黨爭,可是卻堅信着各個黨派都有可用之人。考慮事情也都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是明朝末年東林黨之中少數的實幹派。

除了這三個人,東林黨的人一定要好好考慮之後在任用,此時天啓皇帝心思微微一動想起了一件事情,對身後的陳洪道:“將魏朝和駱思恭給朕找來。”

看着陳洪走了之後,天啓皇帝在大殿裡不斷的來回走着,想着應該怎麼才能修理這個王朝。此時的大明朝乃是大廈將傾,千瘡百孔,雖然知道必須要改革,可是無論動哪裡牽扯都十分的巨大。

時間不長,駱思恭和魏朝就來了,看着跪在自己下面的兩個人,天啓皇帝第一次對東廠和錦衣衛產生了好感。有這樣的兩個部門很多事就好辦的多了,緩緩的走到龍書案後面。坐下之後,天啓皇帝道:“朕有事情要交給你們辦!這件事十分的機密,你們調配精幹的人手去完成,如果走漏了風聲,你們知道後果。”

“請陛下吩咐,臣等必定盡心竭力。”駱思恭此時很是激動,錦衣衛終於到了大顯身手的時候了,萬曆年間馮保專權,錦衣衛這麼多年都是謹小慎微的,此時終於可以打一個翻身仗了。

看着駱思恭的樣子,魏朝的心中就是一陣不快,這位新任的東廠督公此時的位置還沒有坐穩,急需要一個功勞來穩定自己的位置。此時顯然也是當人不讓,可是他沒有說出來,只是在心裡打定決心,一定要將這件事情辦好。

見二人的樣子,天啓皇帝心裡微微一動,怪不得很多人都說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什麼樣的大臣都要有。忠臣、奸臣、清官、貪官都是缺一不可,因爲只有牽制纔有平衡,只有平衡纔有穩定。

“你們都知道此時的朝堂之上大臣黨同伐異,黨爭的現象十分的嚴重,朕需要你們查清五品以上官員的黨派。那些沒有黨派和弄不清楚的都給朕標註出來。這件差事你們兩個分開去辦,朕給你們一個月的時間去辦理,辦的好了,朕不但有重賞而且真會賞賜一件蟒袍。但是有一點一定要保密。”這件事情必須儘快辦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這一點無論是在後世還是在此時都顯得尤爲重要。

聽到天啓皇帝的這件事情兩個人都是神情一稟,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居然會是這樣的事情。朝堂之上黨同伐異他們自然知道,他們只是沒想到皇上剛剛登基第一件要打擊的事情就是黨爭。

第三章報道厚顏無恥的求點票票!大家不要生氣哦!

;

第556章 君前第338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34章 二臣傳第361章 兩萬對十萬第370章 一路凱歌第610章 招生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551章 蠢貨第116章 首級第642章 咆哮第198章 引蛇出洞第306章 動手吧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461章 出城第149章 謀劃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478章 謠言四起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309章 戚金的眼淚第134章 局勢一第215章 趙率教第95章 廠衛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第89章 隆中對一第33章 談話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227章 兄妹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589章 日出第427章 錦衣衛的刀第189章 阻力第230章 聯姻第520章 孫承宗回京第196章 大清洗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136章 局勢三第395章 還是錢的事第566章 崔福第522章 太子第165章 幕後第254章 援軍來了第523章 銀子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549章 牽連第126章 籌備第634章 前奏曲第117章 抉擇第539章 難民第422章 抉擇第278章 我們跑吧第58章 密謀第67章 孫承宗第400章 關係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57章 開始了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90章 隆中對二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551章 蠢貨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376章 動作第281章 投降吧第356章 接頭第234章 商號佈局第264章 聖旨來了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228章 科爾沁第593章 去皇宮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33章 談話第196章 大清洗第210章 楊嗣昌第207章 登聞鼓第519章 完結第454章 氣勢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291章 中秋才子宴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204章 方家第338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1章 第一件事第337章 欽差大臣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459章 轉變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16章 兩個女人第158章 暮色第203章 到了第377章 準備出征第161章 中計了第485章 沒死透第445章 食鹽第446章 鹽政第544章 各自的對策第150章 準備
第556章 君前第338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34章 二臣傳第361章 兩萬對十萬第370章 一路凱歌第610章 招生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551章 蠢貨第116章 首級第642章 咆哮第198章 引蛇出洞第306章 動手吧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461章 出城第149章 謀劃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478章 謠言四起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309章 戚金的眼淚第134章 局勢一第215章 趙率教第95章 廠衛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第89章 隆中對一第33章 談話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227章 兄妹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589章 日出第427章 錦衣衛的刀第189章 阻力第230章 聯姻第520章 孫承宗回京第196章 大清洗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136章 局勢三第395章 還是錢的事第566章 崔福第522章 太子第165章 幕後第254章 援軍來了第523章 銀子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549章 牽連第126章 籌備第634章 前奏曲第117章 抉擇第539章 難民第422章 抉擇第278章 我們跑吧第58章 密謀第67章 孫承宗第400章 關係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57章 開始了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90章 隆中對二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551章 蠢貨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292章 河道總督第376章 動作第281章 投降吧第356章 接頭第234章 商號佈局第264章 聖旨來了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228章 科爾沁第593章 去皇宮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33章 談話第196章 大清洗第210章 楊嗣昌第207章 登聞鼓第519章 完結第454章 氣勢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291章 中秋才子宴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204章 方家第338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1章 第一件事第337章 欽差大臣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459章 轉變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16章 兩個女人第158章 暮色第203章 到了第377章 準備出征第161章 中計了第485章 沒死透第445章 食鹽第446章 鹽政第544章 各自的對策第150章 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