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密謀

“奏摺上的理由是方從哲勾結鄭貴妃,而且曾經賞賜過獻上仙藥紅丸的李可灼,事後也沒有追究李可灼的責任,只是將他趕回了家。所以方從哲乃是和鄭貴妃和李可灼有勾結,希望陛下嚴肅處理。”李嵐說這些的時候,臉色很是謹慎,她當初經歷過這件事情。此時不禁會想起了當時天啓皇帝的表現,那個時候的天啓皇帝就像一頭擇人而噬的猛獸,兇狠異常。

看到天啓皇帝撫摸這自己手中的劍,李嵐的身子就打了一個冷戰,她至今都記得皇宮裡那個血腥的夜晚。無數的太監、宮女被處死,天啓皇帝當初說的可是寧殺錯,勿放過。那天死的人太多,紫禁城很多天都有一股血腥味,甚至很多人現在晚上都不敢出屋。

李嵐的心裡不禁埋怨這些大臣,這件事情讓天啓皇帝對皇宮了一頓清洗,事情過去了這麼久了,爲什麼還要再次提起?在李嵐看來,天啓皇帝從沒有忘記自己父親的死因,所以她平時說話都很小心,很害怕觸怒到了天啓皇帝的心事。

看着天啓皇帝陰沉着的臉,李嵐一句話也不敢說,身子似乎都有些顫抖。

第二天,天啓皇帝沒有上早朝,所有的大臣雖然覺得奇怪,可是卻也沒有深入的詢問。

皇帝不上朝,急壞的並不是太監而是朝廷的大臣。此時的禮部尚書孫慎行就有些坐不住了,他的奏摺遞上去之後就如泥牛入海,杳無音訊。今天早上,天啓皇帝也沒有上朝,這讓孫慎行的心中很是焦慮。原本以爲天啓皇帝會將這件事情拿到朝上討論,那麼以自己這邊的力量,絕對可以將方從哲在這個位置上趕下去。這一天似乎很平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可是很多人的心裡卻是很忐忑。

夕陽西下,太陽爲京城撒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在這天晚上,有兩夥人在聚會。

第一夥是在兵科都給事中楊漣的府邸,參加的有東林黨干將大理寺少卿左光斗,吏部尚書周嘉謨,光祿寺丞鄒元標,禮部尚書孫慎行,還有在京的東林黨的主要人員。

第二夥是在內閣首輔方從哲的府邸,參加的內閣大學時劉一璟,刑部尚書黃克贊,御史王志道,給事中汪慶,還有就是齊浙楚黨的主要大員。

在楊漣的府邸後宅,這些人分賓主落座,可是目光卻都集中在了吏部尚書孫慎行的身上。

“孫大人,不知你這次將大家都叫來有什麼事情,現在可以說了吧!”說話的是大理寺少卿左光斗,雖然大家同屬東陵黨,可是左光斗對這些人很是不以爲然。每日不想着怎麼樣爲國出力,總是想如何增加自己手中的權力,實在是有違讀書人之道。

“好吧!那老夫就說說。昨天老夫上了一道奏摺,乃是參奏內閣首輔方從哲的。奏摺遞上去以後,應該是到了陛下的手裡,可是到現在爲止也沒有消息,而且陛下今日也沒上早朝。”孫慎行話說到這裡就沒有再說了,因爲他相信這些人能夠聽得懂他的話。

“不知道是用什麼罪名參的?”一邊有人迫不及待的問道。

“是勾結鄭貴妃和李可灼,謀害先帝。”孫慎行的話剛說出來,大廳裡面頓時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不知道孫大人這麼做,有什麼想法?這裡沒有外人,不妨說一說。”楊漣輕輕的將手裡的茶杯放下,緩緩的說道,臉上的表情絲毫不變,也沒有人能看出這位大人在想什麼。

“所有人都知道,我們這些人爲了家國天下而聚到一起,方從哲這樣的蛀蟲怎麼可以留在這朝堂之上?此時應將其拉下馬,然後我們共同推舉以一位更加合適的人,成爲內閣首輔大臣。”孫慎行的話雖然短,也有些莫名其妙,可是在場的的所有人都聽明白了。此時的東林黨羽翼已經豐滿,可以將方從哲這個楚黨的領袖拉下馬,換上自己人。

孫慎行的話說完大廳裡就安靜了下來,稍稍沉靜一下後,光祿寺丞鄒元標大聲的道:“奸佞當道,我輩自然義不容辭,明日殿議,一定要給方老賊一個教訓。”

隨着鄒元標的話音,屋子裡面頓時熱鬧了起來,似乎方從哲就是天下第一奸臣,不除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正國法。

可是無論這些人怎麼爭吵了,有三個人始終一言不發,這三個人分別是楊漣,左光斗和新任的吏部尚書周嘉謨。

看着三人不說話,屋子裡漸漸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三人的身上。

“周兄對這件事情怎麼看?”楊漣將目光看向了周嘉謨,面無表情的問道。

“老夫家裡還有些事情就不和各位大人說什麼了,不過我有一句良言相勸。正所謂君子朋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羣,衆位還是好自爲之吧!”說完周嘉謨也沒有理會衆人,拱了拱手,轉身離開了。

看着走出去的周嘉謨,在場的衆人都是面面相覷,不知道這位周大人是怎麼了?爲什麼是這個態度,都將目光落到了楊漣的身上。

“周兄,等一等,在下和你一起走。”隨着這句話,一個人也是大步的走了出去,甚至連禮也沒有一個就這麼走了。

看着離開的左光斗,所有人的心裡都開始打起了小算盤,一邊的禮部尚書孫慎行則是愣住了。緊接着便是憤怒,憤怒的無以復加,不由拍着桌子站了起來,大聲的道:“豎子,不足與謀。”

看着氣呼呼的孫慎行,楊漣微微皺了皺眉頭,略微沉吟了一下,他知道今天的事情沒辦法在商量下去了,不由緩緩的道:“各位今天先這樣吧!畢竟事關重大,老夫今晚好好想一想,明日在去看看左兄和周兄然後在做定奪。”

聽了楊漣的話,孫慎行猛地一甩袖子,轉身離開了,緊接着所有的人都跟着離開了。

等到所有人都走了,在楊漣的府邸的房頂上,兩個黑衣人忽然騰身而起,向着兩個不同的方向飛身而去。

今天第二章求推薦求收藏

;

第31章 妥協第326章 清流駱思恭第372章 今年的最後一天第347章 成都第166章 誰耍了誰第124章 工部尚書第565章 軟禁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78章 博弈第339章 救災和平叛第290章 各自謀劃第138章 找人第229章 互相依託第614章 開考第65章 請辭第49章 讀聖賢書第614章 開考第502章 血戰第205章 龍昌第235章 徐家集第72章 試炮第173章 定計第396章 武狀元曹文詔第21章 駕崩第86章 策論第406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246章 派兵第361章 兩萬對十萬第555章 方世鴻第78章 博弈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418章 對策第160章 人手第97章 抵京第448章 同行第286章 寧枉勿縱第518章 撤軍第602章 李旦第560章 張大可第144章 皇后第93章 隆中對五第7章 君前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93章 隆中對五第125章 命案第233章 談生意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437章 百草園第1章 第一件事第23章 鬥法第573章 立太子第141章 大婚三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60章 改弦更張第372章 今年的最後一天第520章 孫承宗回京第323章 出城第62章 早朝之上第539章 難民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183章 風雲動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94章 軍隊來了第498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64章 妥協第144章 皇后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233章 談生意第263章 冬日裡的曙光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128章 殺人第291章 中秋才子宴第61章 謀劃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43章 吏部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283章 皇太極跑了第167章 抉擇第163章 打贏了第6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194章 密摺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437章 百草園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第469章 天啓皇帝的笑容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35章 新皇帝
第31章 妥協第326章 清流駱思恭第372章 今年的最後一天第347章 成都第166章 誰耍了誰第124章 工部尚書第565章 軟禁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78章 博弈第339章 救災和平叛第290章 各自謀劃第138章 找人第229章 互相依託第614章 開考第65章 請辭第49章 讀聖賢書第614章 開考第502章 血戰第205章 龍昌第235章 徐家集第72章 試炮第173章 定計第396章 武狀元曹文詔第21章 駕崩第86章 策論第406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246章 派兵第361章 兩萬對十萬第555章 方世鴻第78章 博弈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418章 對策第160章 人手第97章 抵京第448章 同行第286章 寧枉勿縱第518章 撤軍第602章 李旦第560章 張大可第144章 皇后第93章 隆中對五第7章 君前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93章 隆中對五第125章 命案第233章 談生意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437章 百草園第1章 第一件事第23章 鬥法第573章 立太子第141章 大婚三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60章 改弦更張第372章 今年的最後一天第520章 孫承宗回京第323章 出城第62章 早朝之上第539章 難民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183章 風雲動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94章 軍隊來了第498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64章 妥協第144章 皇后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233章 談生意第263章 冬日裡的曙光第464章 雨夜追蹤第128章 殺人第291章 中秋才子宴第61章 謀劃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43章 吏部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283章 皇太極跑了第167章 抉擇第163章 打贏了第6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194章 密摺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437章 百草園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第469章 天啓皇帝的笑容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35章 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