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

看着跪在地上的陳洪,天啓皇帝輕輕的嘆了口氣,沉聲道:“起來吧!此去遼東山高水長,路途遙遠。宮裡的太監你可以挑幾個,找幾個得力的,免得到了遼東那邊沒有人手。”

“是,陛下!”陳洪跪在地上,恭敬的回答道。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嘆了口氣,神色頗爲複雜的說道:“去吧!朕給你三天的時間準備一下,把事情和王承恩交代一下。三天之後,你起身吧!左光斗也是三天之後出發,你們一起去吧!”

“是,陛下,內臣遵旨!”恭敬的給天啓皇帝磕了三個頭,陳洪慢慢的站起身子,緩步的退了出去。

慢慢的靠在龍椅上,天啓皇帝忽然覺得有些疲累,這麼長時間以來,自己每天都在努力着。到了現在終於有了一點收穫,朝堂已經趨於穩定,遼東局勢也穩定了下來,只要在給自己一年的時間。遼東軍隊正是成軍,京城三大營可以一戰,自己就可以展開改革了。希望老天爺不要添亂,要是有什麼大災害,可就糟了。如有在爆發一場陝西山西那樣的農民起義,恐怕自己就得手忙腳亂了。

揉了揉發脹的額頭,天啓皇帝緩緩的走起身子,眉頭皺的緊緊的,口中小聲的說道:“起義!農民起義!造反!造反了!”

天啓皇帝的聲音越來越大,忽然猛地站起身子,全身都在不住的顫抖,似乎想到了什麼可怕的事情。

站在外面的太監聽到天啓皇帝的喊聲,身子微微一顫,趕忙跑進來。看到大殿裡只有天啓皇帝一個人,稍稍鬆了一口氣,連忙跪倒在地。聲音顫抖着說道:“陛下,是否叫侍衛前來護駕?”

穩定了一下自己的心神,天啓皇帝緩緩的坐在椅子上,看着下面跪着的太監,天啓皇帝揮了揮手,大聲的說道:“滾出去!”

太監嚇了一跳。天啓皇帝對宮裡的內侍從來不手軟,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見天啓皇帝大發雷霆,小太監全身頓時顫抖了起來,一轉身快步的跑了出去。

剛剛走到大殿門口的張皇后,看到這一幕也是一愣,進宮這麼久了,張皇后還是第一次看到天啓皇帝這個樣子。張皇后自從進宮來,見到的都是溫文爾雅的天啓皇帝。至於天啓皇帝登基時候的事情,還沒有和張皇后說過。甚至在整個皇宮裡都沒有人會議論。

緩步的走進大殿,看着頹然坐在龍椅上的天啓皇帝,張皇后忽然覺得這不像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反而像是一個老者。用力的晃了晃腦袋,張皇后在看向天啓皇帝,發現還是一個面龐稚嫩的少年。

來到天啓皇帝的身邊,張皇后輕聲道:“陛下,這是怎麼了?有什麼事情可以和朕說說嗎?”

緩緩的睜開眼睛。看着張皇后關切的目光,天啓皇帝心裡一暖。勉強的笑了笑,天啓皇帝小聲的說道:“寶珠,你來了!”

“陛下,國家這麼大,煩心的事情這麼多,千萬要愛惜龍體。如果陛下有什麼。大明朝指望誰啊!”伸出手輕輕的爲天啓皇帝按摩着肩膀,張皇后一邊柔聲的說道。身爲一個女人,張皇后深知這個時候自己應該做什麼。男人有男人的想法,很多時候女人只要包容,那男人就是非常喜愛自己。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啓皇帝緩緩的摟住張皇后纖細的腰肢,淡淡的問道:“寶珠,你聽說過白蓮教嗎?”

微微一愣,張皇后果斷的搖了搖頭,一臉無知的說道:“陛下,妾身沒聽過,這白蓮教是什麼?”其實張皇后說了謊,對於白蓮教或許普通百姓只是知道是一個佛教的分支。可是張皇后卻知道的非常清楚,太祖朱元璋起兵的時候就和白蓮教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後來太祖登上皇位,便開始清剿白蓮教,這麼多年過去了,白蓮教還是在民間活動。這個教派彷彿從來沒有真正的消亡過,他們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造反。

看着張皇后一臉無知的樣子,還有一些呆呆的樣子,天啓皇帝頓時寵溺的捏了捏張皇后的鼻子。心情似乎也好了一些,笑着說道:“看你的樣子,這也不會說你什麼!好了,朕有事情要做,晚膳朕到寶珠那裡吃,準備些好東西!”

“好了,陛下放心,晚上妾身親自下廚,等着陛下!”對着天啓皇帝施了一禮,張皇后笑語嫣然的離開了。

等張皇后慢慢的離開,天啓皇帝臉上的笑容慢慢的消失,看着不遠處的殿門,滿臉的凝重。

站在大殿裡,天啓皇帝努力的調動着自己的記憶,慢慢的一個事情浮現在了天啓皇帝的腦海了。那是天啓年間的一次叛亂,和陝西的民變不同,這次的叛亂是一次有組織預謀的造反,一次準備了二十多年的叛亂。

叛亂髮生在山東、河北、南北直隸,利用的手段也是蠱惑人心的邪教。叛亂的組織者和謀劃者叫做徐鴻儒,他創建了一個叫聞香門的組織,被教衆推舉爲教主。猶豫徐鴻儒出身白蓮教,所以很多人都認爲聞香門其實是白蓮教的分支。

雖然這次叛亂被很快的平息了,可是影響非常的不好,這次叛亂是整個明末農民起義的導火索。想到這這件事情,天啓皇帝的記憶就像水流一樣淌了出來。在徐鴻儒聞香門的叛亂之後,四川的土司奢崇明和安邦彥起兵造反。

兩次造反的時間,天啓皇帝記不清了,只是記得是今年。現在已經五月了,馬上就要過去半年了,恐怕造反應該馬上就要開始了。徐鴻儒的叛亂很快被剿滅了,可是歷史上奢崇明和安邦彥的叛亂卻持續了很久。

天啓皇帝恨不得打自己幾下,這麼重要事情怎麼可以忘記?緩緩的在大殿裡踱着步,天啓皇帝輕輕的嘆了口氣,聞香門行事隱秘,現在查起恐怕已經晚了。雖然自己知道聞香門的教主是徐鴻儒,可是現在找這樣一個無異於大海撈針。如果大張旗鼓的抓捕,恐怕他早就跑了。

至於四川的土司奢崇明,本身就是彝族的酋長,雖然領着明朝的官職,可是獨立性非常的強。自己的手裡有兵馬,有錢糧,造反都不用和誰商量。如果派人前往四川,估計沒等到四川,那邊的戰亂就起來了!就算沒造反,那他也沒有辦法。如果明着抓起來,沒憑沒據的彝族那邊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肯定還得造反。至於暗殺,天啓皇帝只能苦笑着搖頭,這個難度實在太大,而且非常容易弄巧成拙。

一旦事情敗露,會影響大明朝的大國形象,會有損天朝天威啊!

沉思了許久,天啓皇帝也沒有想到好辦法,就在天啓皇帝琢磨的時候,外面響起了腳步聲。

天啓皇帝微微一愣,這裡除了張皇后還有陳洪,沒有人能這樣走進來,不由有些詫異的向外看去。

出現在大殿門口的是一個太監,嶄新的大內總管服色,雙手交叉,懷裡抱着拂塵。快步的走進大殿裡,撩起衣服跪倒在地,三拜九叩之後纔開口道:“臣王承恩,見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着跪在地上的人,天啓皇帝沒有想到陳洪這麼快,緩緩的點了點頭,沉聲道:“以後你就是大內總管了,皇宮裡的大小事務全都歸你了。陳洪和朕說你能做好,朕相信他的眼光。至於司禮監那邊,你就先不要去掛職務了,如果提拔的太快,會讓其他人不平衡。”

“是,陛下。臣定當盡心竭力,不負陛下的器重,對得起陳公公的舉薦!”王承恩沒想到是陳洪舉薦的自己,以前陳洪還沒有得勢的時候,王承恩和他就熟悉,看來陳洪沒有忘記那段交情。

“起來吧!以後跟在朕的身邊,不用總是行大禮,一天不知道要見多少面!”天啓皇帝隨意的揮了揮手,淡然的說道。

從地上站起來,王承恩躬着身子,恭敬的說道:“陛下放心,臣明白了!”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沉聲道:“你以前就在王府了,可以說是看着朕長大了,是父皇身邊的老人了。朕知道你和信王感情頗深,你是他的撫養太監。你是父親貼身的人,朕弟弟的撫養太監,朕現在的大內總管,你要知道這個份量!”

“是,陛下!臣明白,臣深受皇恩,無以爲報!”王承恩對着天啓皇帝施了一禮,恭敬的說道。

看着王承恩,天啓皇帝輕輕的嘆了口氣,緩緩的說道:“你的事情魏朝已經和朕說了,你以前是東廠的人,又和魏朝私交甚密,朕本不應該讓你做這個大內總管的。在這之前,朕調閱了東廠的檔案,發現你當年在王府提供給東廠不少的假情報。身爲東廠的密探,你這麼做是要殺頭的!可是朕在這裡面看到了忠心,不是對皇帝的忠心,是對我們一家人的忠心!所有朕才答應讓你做大內總管,希望你不會讓朕失望!”看着王承恩,天啓皇帝頗爲嚴肅的說道。(未完待續。。)

第57章 開始了第642章 咆哮第152章 文武失和第47章 進京第189章 阻力第241章 叛亂起第307章 真在這裡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47章 進京第394章 平定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287章 張家口第43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61章 謀劃第474章 人好多第48章 周嘉謨第333章 塵埃落定第265章 南北第121章 笑四笑第235章 徐家集第27章 現實很骨感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107章 大朝會一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449章 回京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624章 冰釋前嫌第132章 威信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633章 溫馨第638章 兩裡的差距第177章 朝堂上的陰謀第403章 南京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339章 救災和平叛第201章 劉徹第510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84章 熊府第515章 三方準備第236章 凌遲和剝皮第179章 朝堂上的陰謀三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378章 入貴州第117章 抉擇第334章 二臣傳第188章 審問第429章 城門第497章 騎兵對騎兵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573章 立太子第36章 早朝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511章 拜師第58章 密謀第113章 出發第444章 抄家第597章 九邊第336章 心第593章 去皇宮第353章 改制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460章 宋代皇室第167章 抉擇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41章 參選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187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130章 採納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212章 人選第613章 攤牌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591章 聚將鼓第325章 動手抓吧第452章 第一艘戰艦第334章 二臣傳第429章 城門第371章 廷議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161章 中計了第317章 三方準備第346章 改軍制第109章 大朝會四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555章 方世鴻第38章 選後第103章 老狐狸第285章 三封奏摺第237章 會盟第416 欽差駕到第20章 試探第418章 對策第353章 改制第125章 命案第327章 活捉皇太極第105章 愁第580章 朱由菘第173章 定計
第57章 開始了第642章 咆哮第152章 文武失和第47章 進京第189章 阻力第241章 叛亂起第307章 真在這裡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47章 進京第394章 平定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287章 張家口第43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61章 謀劃第474章 人好多第48章 周嘉謨第333章 塵埃落定第265章 南北第121章 笑四笑第235章 徐家集第27章 現實很骨感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107章 大朝會一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449章 回京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624章 冰釋前嫌第132章 威信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633章 溫馨第638章 兩裡的差距第177章 朝堂上的陰謀第403章 南京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339章 救災和平叛第201章 劉徹第510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84章 熊府第515章 三方準備第236章 凌遲和剝皮第179章 朝堂上的陰謀三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378章 入貴州第117章 抉擇第334章 二臣傳第188章 審問第429章 城門第497章 騎兵對騎兵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573章 立太子第36章 早朝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511章 拜師第58章 密謀第113章 出發第444章 抄家第597章 九邊第336章 心第593章 去皇宮第353章 改制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460章 宋代皇室第167章 抉擇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41章 參選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187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130章 採納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212章 人選第613章 攤牌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591章 聚將鼓第325章 動手抓吧第452章 第一艘戰艦第334章 二臣傳第429章 城門第371章 廷議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161章 中計了第317章 三方準備第346章 改軍制第109章 大朝會四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555章 方世鴻第38章 選後第103章 老狐狸第285章 三封奏摺第237章 會盟第416 欽差駕到第20章 試探第418章 對策第353章 改制第125章 命案第327章 活捉皇太極第105章 愁第580章 朱由菘第173章 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