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早朝

等到合浦公主離開,魏朝才獻媚的道:“陛下對公主真之疼愛有加,足可以做天下人的表率。”

沒有理會魏朝的拍馬之言,泰昌皇帝皺着眉頭問道:“不要說這些朕交代你的事情辦的怎麼樣了?

用力的點了點頭,魏朝小心翼翼的道:“回陛下,辦妥了。”

“很好,那些靠向皇太后的人呢?”天啓皇帝緊緊的盯着魏朝,面容冷峻的問道。

“那些人奴才已經整理好了,陛下是不是要過目?”魏朝講一個冊子拿了出來,雙手託了起來。

“不必了,這些人你來掌管。”天啓皇帝揮了揮手,這些事情自己是不屑於管的。自己關心的只有李選侍,只要將她的爪牙拔掉就可以了。至於那些跑到皇太后那裡準備養老的,自己自然不會過問太多。

一天前,天啓對魏朝下了命令,除了嚴查清洗宮內外,還要秘密的幹掉忠於李選侍的太監宮女。此時魏朝既然這麼說,想來任務是完成了。

“陛下,該上朝了。”一個老太監來到天啓皇帝的身邊,對天啓皇帝小聲的道。這個太監叫做陳洪,是東廠剛剛挑出來伺候天啓皇帝的,或者說是天啓皇帝自己欽點了的。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因爲這個陳洪是一個高手。

在後世,無數的小說影視都提到了一些高手,甚至還有絕世的《葵花寶典》。兩天前,天啓皇帝忽然想起了這件事情,就將王安找了來問了一下。

沒想到還真有,這位陳洪就是宮裡武功最高的太監,修煉的乃是硬氣功和鷹爪功還有鐵砂掌。雖然對沒有《葵花寶典》這樣的武學秘籍很失望,可是能找到這樣的一個人,天啓已經很高興了。便將他掉到了自己的身邊,不但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且還能向他學幾招。

這個陳洪當年乃是家道中落,只有六歲的他餓暈在了路邊,沒想到醒了之後就成了太監。雖然怒不可遏,可是也沒有辦法了只能進宮了。

來到了皇宮之後,有了很多時間,就有將家裡的功夫練了起來。因爲皇宮中也有很多武學典籍,這一練就是四十年,自然將功夫練到了深不可測。

天啓皇帝可是親眼見過,這個陳洪能夠一掌將牆壁打一個洞,要是打在人的身上肯定只有一個下場。好在經過幾十年的時間,這個陳洪對皇帝的忠心已經和邪教徒差不多了,不然天啓皇帝還真的不敢用。

看了一眼陳洪,輕輕的點了點頭,雖然不願意去,可是也沒辦法,畢竟已經三天了,剛登基就不上朝有些不好意思。

來到乾清宮的時候,所有的大臣都已經等在這裡了,看着下面跪着的大臣,天啓皇帝的心裡還是有一陣激動。

“有本早奏,無本退朝。”隨着陳洪的喊聲,早朝開始了,不過很快天啓皇帝實際上第一次早朝的好心情就沒了。

無數的瑣事,無數的煩心事全都對着天啓皇帝來了,最後將目光落在了內閣首輔大臣方從哲的身上。此時天啓皇帝已經感覺出似乎有些不對勁了,這些傢伙怎麼回事?這些小事本不應該拿到這裡來議論,都是應該有內閣大學士來辦的而後纔是自己批紅。至於每天的上朝,都是討論一些大的事情,可是現在是怎麼回事?

再看下面一副老神在在方從哲,天啓皇帝的心裡頓時就覺得奇怪了,這是要做什麼?

忽然天啓皇帝想起了昨天的一道摺子,是左光斗上的摺子,此時他才明白是怎麼回事。這些天一直忙着整頓宮內的事情,竟然忘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論功行賞。對於這些幫助我登上皇帝位置的人,自然要給他們獎賞,讓他們獲得他們想要的。

“這些事情就交給內閣處理吧!朕剛剛登基,很多事情還不太明白。可是有一件事朕明白,那就是有功者賞,有過者罰。內閣儘快弄出一個章程來,這次的事情,功過獎懲,然後儘快的發下去。”看着下面的大臣乖乖的閉上了嘴,天啓皇帝知道自己的話說道他們心裡去了,拿這些小事煩自己,就是想讓自己回去翻摺子。相信上了請賞摺子的肯定不止左光斗一人,只是天啓皇帝還沒有看而已。

時間就這樣的緩緩的過去了,三天後,內閣拿出了一個獎賞的章程,應該是獎勵的章程。在這次一的事件裡,大臣們基本都是有功的,畢竟有過的是**的那位。

輕輕的敲着桌子,看着面前的摺子靜靜的沉思,摺子上的獎賞只有二十幾人。數量上倒是很合適,可是這些人天啓皇帝有些不滿意。不禁慢慢的陷入了沉思,提到明末,提到天啓一朝,最出名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黨爭。

因爲楊漣在移宮案之中的功勞,天啓帝開始寵信東林黨,將萬曆後期被貶的東陵黨全部起復。隨着東林黨的黨首葉志高成爲內閣首輔大臣,東林黨基本掌握了朝廷。而原本與東林黨爭鬥的齊浙楚黨,因爲方從哲的離開,整體上陷入了被動。這就導致了,齊浙楚黨投靠了魏忠賢,成爲閹黨。

在接下來的鬥爭中,東林黨最終沒有鬥過閹黨,對着楊漣等七君子的死,東林黨徹底敗下陣來。可是等到崇禎登基,東陵黨再一次開始了掌權之路,這些滿嘴仁義道德東林黨,讓崇禎相信天下的官員都是讀聖賢書,都是不貪污的好官。

可是等到滿清入關,這些大臣又在做什麼?他們投降、通敵、賣國。

在明末,黨爭幾乎成了朝堂上的主要事情,說是執政意見的爭執,實際上說是地方利益的爭執來的更恰當。

東林黨代表的是東南那些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地方豪強,他們兼併土地,走私,進行海上貿易。可以說每個家族都是富得流油,可是他們卻總想着不交稅,於是東林黨就每日鼓吹重農抑商,藏富於民。

其實這個時代的皇帝對重農抑商的理解是錯誤的,重農抑商不代表着重徵農稅,而少收甚至不收商稅。這些東林當人篡改了這條理論,根據他們的說法,農業纔是國家賦稅的主要來源,要重徵,而商人的地位低下,要少收稅。

第502章 血戰第505章 迷局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2章 提上褲子第1章 第一件事第414章 皇上上公堂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508章 離心離德第4章 原來如此第246章 派兵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515章 三方準備第324章 天亮了第387章 武舉殿試第532章 武研院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353章 改制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106章 私心第241章 叛亂起第144章 皇后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548章 遠見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237章 會盟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50章 互相試探第623章 李棕的決定第300章 望江樓第91章 隆中對三第518章 撤軍第479章 不忍心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416 欽差駕到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213章 瀋陽中衛第231章 動作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93章 隆中對五第227章 兄妹第67章 孫承宗第580章 朱由菘第90章 隆中對二第465章 進去吧第25章 粉墨登場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294章 軍隊來了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97章 抵京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265章 南北第105章 愁第274章 血戰三屯營第73章 將軍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66章 送行第97章 抵京第498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81章 投降吧第527章 計劃第165章 幕後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531章 步伐第183章 風雲動第553章 吳亮嗣的決斷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362章 勢如破竹第323章 出城第28章 奏摺第330章 新火器第113章 出發第62章 早朝之上第104章 朝局第190章 互相試探第143章 艾菲斯第525章 路第374章 有人請皇上吃飯第187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450章 四百萬兩的戰艦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239章 分兵第518章 撤軍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525章 路第362章 勢如破竹第291章 中秋才子宴第213章 瀋陽中衛第99章 告密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613章 攤牌第17章 計劃第567章 殺人第610章 招生第43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517章 對決第63章 莫須有
第502章 血戰第505章 迷局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2章 提上褲子第1章 第一件事第414章 皇上上公堂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508章 離心離德第4章 原來如此第246章 派兵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515章 三方準備第324章 天亮了第387章 武舉殿試第532章 武研院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353章 改制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106章 私心第241章 叛亂起第144章 皇后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548章 遠見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237章 會盟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50章 互相試探第623章 李棕的決定第300章 望江樓第91章 隆中對三第518章 撤軍第479章 不忍心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416 欽差駕到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213章 瀋陽中衛第231章 動作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93章 隆中對五第227章 兄妹第67章 孫承宗第580章 朱由菘第90章 隆中對二第465章 進去吧第25章 粉墨登場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294章 軍隊來了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97章 抵京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265章 南北第105章 愁第274章 血戰三屯營第73章 將軍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66章 送行第97章 抵京第498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81章 投降吧第527章 計劃第165章 幕後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531章 步伐第183章 風雲動第553章 吳亮嗣的決斷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362章 勢如破竹第323章 出城第28章 奏摺第330章 新火器第113章 出發第62章 早朝之上第104章 朝局第190章 互相試探第143章 艾菲斯第525章 路第374章 有人請皇上吃飯第187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450章 四百萬兩的戰艦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239章 分兵第518章 撤軍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525章 路第362章 勢如破竹第291章 中秋才子宴第213章 瀋陽中衛第99章 告密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613章 攤牌第17章 計劃第567章 殺人第610章 招生第43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517章 對決第63章 莫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