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回 八珍宴

韓玉公陪着方國渙飲了一會兒茶,心中早已技癢,命人置了棋具,拉了方國渙臨枰對弈。方國渙便以“天秤六星”式,定勢開局,佈列中腹,韓玉公見方國渙棋風盡改,不循常法,大是惑然。

幾十手棋過後,韓玉公見自家棋勢穩佔邊角,棋形堅實且厚,而對方棋勢疏布中腹,棋形雖虛且薄,但有統全局之勢,韓玉公大爲驚異。又互走了十幾手,韓玉公不由訝道:“三年前與方公子鬥棋,老夫尚有棋路可循,今日卻似於霧裡雲中與公子走棋一般,實是摸不着公子棋路的邊際,不可想象,沒想到三年之內,公子的棋力竟提高到不可測的境界,似達到傳說中的那種仙化之境了,妙不可言!”方國渙笑道:“前輩的棋力較三年前,果是大有進展,若運此棋力於昔日,晚輩當不能勝之。”棋過一百五十六手,韓玉公忽搖頭道:“走不得了!走不得了!公子的棋路是以天制地,雖有意讓勢於老夫,卻是有登天之難,老夫上不去的,公子的棋道已達化境了。”說罷,投子認負,歎服不已。

這時,一名僕人進來稟道:“公子與小姐已準備妥當,有請老爺與方公子到仙品堂用八珍宴。”韓玉公聞之喜道:“今日要讓方公子品嚐一回八珍中的絕美之味。”說完,拉了方國渙出了客廳,轉向月亮門,進了後花園。此後花園內又是另一番景象,魚池假山,樹茂花盛,是一幽靜之地。轉過一片花叢,來到一座雙層樓閣前,韓玉公道:“這是美食樓,一層爲廚,名爲‘佳膳房’,下設地窖,貯藏從各地採購來的山珍海味等菜料;樓上是‘仙品堂’,爲品嚐佳餚之所,爲了取杏兒一悅,明風公子倒費了不少心思。”方國渙搖搖頭笑道:“趙公子真是一個‘食癡’,吃到這種程度,古今也算是頭一個了。”

離美食樓還有二十幾步遠,一股奇異的濃香從佳膳房飄蕩過來,方國渙不由連吸了幾口氣,讚歎道:“好香!好香!”韓玉公閉目嗅了嗅,隨即點頭笑道:“杏兒燒製的這副猩脣倒還地道,氣味正佳。”二人剛進美食樓,但聽得陣陣鼻嗅之聲,原來是三四名僕人,一邊忙着手中的活計,一邊忍不住用力嗅吸着這股奇異的香氣,生怕少吸了幾次會吃虧似的,以至嗅聲大作。方國渙此時也不由得着意吸了數下,尤感香透肺腑,食慾大振。趙勝這時迎了上來,把韓玉公、方國渙二人引向二樓仙品堂,隨後便退了下去。

仙品堂內甚是寬敞明亮,三面窗扇大開,花園景色一覽無遺,室內雖可容幾十人坐席,但在潔淨的地板上,正中位僅放了一張紅木的八仙桌,旁置四椅,古色古香。在一旁還擺有幾套小些的精緻桌椅,上設茶具,似候宴席用。屋中四角,各支花架,坐有四盆不同品種的吊蘭,牆壁上有規則的掛了數幅名人字畫。尤在中堂處,掛了一大幅“蟠桃圖”,上面畫着一隻特大的誘人的蟠桃,桃身粉紅,下有兩片綠葉相襯,鮮活一般,似出高人手筆,旁書對聯,上聯爲:天上王母蟠桃宴,仙家自品;下聯爲:人間我家美味席,寡人獨嘗;橫批爲:人生不過如此。方國渙見了,搖頭感嘆道:“人生若似趙明風這般活得實在,足矣!”

這時,就聽趙明風一邊上樓來,一邊吟道:“八珍經玉手,奇香溢滿樓;但聞飄餘氣,人生不虛度。”聲音未落,人已進了來,尤呈驚喜之態。方國渙迎上前,笑道:“趙兄,好雅興!”趙明風高興地一拍方國渙肩頭道:“賢弟,今日當有大口福!”接着向韓玉公施了一禮道:“杏兒姑娘請前輩佳膳房開啓八珍之鍋。”韓玉公聞之笑道:“猩脣一物燒製成後,需有高手師傅候氣開鍋,纔不致走了真味,這些細節,杏兒倒還記得。”說完,高興地下樓去了。

方國渙這時笑道:“趙兄真乃是天下第一享受之人。”趙明風聞之,得意地一笑,隨即拉了方國渙桌旁坐下,輕聲道:“賢弟來得真是時候,今有一要緊事,還望賢弟能於中間周旋,幫襯些。”方國渙已知其意,笑道:“但有盡力處,言無不從,趙兄有何事,說出便了。”

趙明風此時微微一笑道:“杏兒姑娘不但廚藝天下第一,可化腐朽爲神奇,而且性格開朗,心地善良,趙某若能娶來爲妻,此生便無憾事了。家父怪我在外延留太久,催我快回蘇州,所以想與杏兒早些定了終身,迎了家去。我二人相處三年多,終日在廚間形影不離,時間久了,彼此也有些意思,不過姑娘家靦腆,始終不肯放口,韓老前輩也有意成全我們,並且杏兒以家傳之法,真正燒製出了八珍中的奇特猩脣美味,合了家父信中的意思。賢弟今日到此,實爲天意,助我成了此事吧。”方國渙聞之笑道:“趙兄是要小弟挑明此事,好極!此事韓老前輩適才也向我提起過,趙兄與韓姑娘是天生地造的才子佳人,美味相投,小弟今天就做個和事佬,成全了你們的好事便是。”趙明風聽罷大喜,起身長揖拜謝了。

這時,聽得門外韓杏兒的聲音道:“慢些,再慢些,端穩了,勿要擺動。”說話間,韓杏兒與一名僕人到了仙品堂門外,那名僕人正小心翼翼地端着一隻扁平的大銀盤,上面自扣了銀蓋。趙明風忙迎上前,從僕人手中輕輕將銀盤接過,回身放在了八仙桌上,顯得極爲莊重,似託了什麼寶貝一般。接着,又有一名僕人端了一隻紫砂鍋上了來,上面也自扣着蓋子,趙明風復又回身接過,於八仙桌上穩當放了,隨後兩名僕人施禮退去。

這時,韓玉公提了一罈酒上了來,朝方國渙晃了晃,笑道:“這是老夫自釀的百花酒,三年前方公子也是飲過的,不過那是七年窖的,如今變成了十年窖的,味道又有不同。”隨後韓玉公、方國渙、趙明風、韓杏兒四人入席落了座,趙明風自往各人杯中滿了酒,己是主人一般,接着正了正身子,鄭重地道:“今日讓大家品嚐一回八珍中的紅燒駝峰。”說完,將紫砂鍋的蓋子輕輕提了去,一股不同尋常的濃厚香味撲鼻而來,但見那駝峰似一乳豬大小,一峰獨置砂鍋中,香氣四溢,實令人津生涎流。

方國渙見了,訝道:“曾聞駱駝之峰,有儲水之能,以應其所在甘旱的沙漠,沒想到也是席上的美味佳餚。”韓杏兒笑道:“方公子有所不知,這是幼年野駝之單峰,非常駝之雙峰,八珍中的駝峰一物實指此單峰,共有六種燒製法,極納水氣,紅燒鍋燜是香味最濃的一種。”

韓玉公這時道:“今日再讓方公子見一件八珍中的稀罕物。”說着,站起身來,將那隻大銀盤的蓋子猛地提了去,忽一股奇特的異香飄溢滿室,正是先前於樓外聞到的那種誘人香氣,此時更爲濃郁,如浴其中。當方國渙往那銀盤中看時,忽見一副特大的可怖猴臉平置其中,一時驚駭,後仰避去。原來銀盤中所謂猩脣一物,不僅是兩脣,而是將一隻大猩猩自額至頦,整個面部全剝而下,口鼻眉目,一一宛然如戲場面具,此時面無表情地躺置盤中,尤令人生畏。

方國渙驚嚇萬分道:“這種東西,如何能食得?”韓玉公見了,忙道:“方公子不必如此害怕,這只不過是一道菜餚、一種食物罷了。八珍中,猩脣一物,便是猩猩面部,庖人多有不識,只因猩猩爲獸,力猛如牛,極難捕捉,且遠在異域,中土難尋,故一枚猩脣千金難得。食此物或過於殘忍,然天生人獸,有時也自彼此相食,如人食牛羊,虎狼吃人一般。人雖有不忍,也是天賜於人間的一道美味,只要不過分強求,既得之,則食之無礙,所謂鳥獸勿怪,廚家之菜。”

韓杏兒這時又道:“此物面部也恐怖了些,不過猩脣爲八珍之,是人間的第一美味,若無秘法,極難將其真味燒製出,烹飪不得當,味道雖較其他奇珍有些異處,卻也無什麼可品嚐之味。此物昨日午前剛從蘇州運到,全部以臘固其形,保存得完好,從昨日下午,我便着手準備了,至現在才大功告成,機遇難得,當無第二次了,方公子不可不食。”說完,韓杏兒起筷於盤中夾下了猩脣的厚下脣,送在了方國渙面前的碗中。方國渙忽見那猩面無了下脣,更顯得猙獰可怖,嚇得忙擺手轉頭,慌亂道:“這般‘美味’,我食不得,食不得!”韓玉公、趙明風、韓杏兒三人,見方國渙如此驚慌失措的樣子,不由各自失笑。

趙明風這時笑道:“賢弟非我食家,沒有見過許多古怪的菜來,便是天珍美味,也引不起你的食性,今日所見不過是一道奇特的‘死菜’而已,若是見了那些怪異的‘活菜’,便要作嘔了。廣東有一道‘三響’菜,又名‘吱吱’,乃是將未睜眼的赤裸幼鼠端上桌來,人食之,用筷夾起,那幼鼠受疼不過,‘吱吱’亂叫爲一響;再送於湯料中點蘸滋味,幼鼠裸體被料汁浸辣極痛,‘吱吱’大叫爲二響;最後送於口中咀嚼,那幼鼠在臨死前又‘吱吱’慘叫爲三響,故名‘三響’菜。此菜極其有名,味道奇特,感受非常,不是一般人所能安心食得的。”

方國渙聽罷,不由渾身泛起了層雞皮疙瘩,隱隱作癢,激得胃氣上返,欲作嘔,一咬牙強忍了。趙明風見了方國渙這般模樣,覺得好玩,一時說得性起,便又添火加油,作弄他道:“在我們南方,還有一道菜,喚作‘肉芽’,乃是將一塊新鮮的肉掛於檐下,天熱生蛆,把這些蛹動爬行的大蛆掃下來,便是所謂的‘肉芽’菜了。有的人弄熟了來吃,有的人就那麼生着來吃,別有風味的。”方國渙聽到這裡,再也受激不住,感到一股濁氣上衝,忙起身跑至窗前朝外乾嘔了數聲,實是噁心得很。

趙明風見狀,方知自己說過了頭,暗叫一聲“慚愧”,忙起身去扶了方國渙,滿臉歉意道:“賢弟無礙吧,爲兄說走了嘴,太過渲染,見諒,見諒。”方國渙見了園中的花草樹木,始覺舒服了些,搖頭嘆然道:“天下果真有這種菜餚和食客嗎?”趙明風笑道:“我也是聽說罷了,這樣的菜再有風味,我也不敢受用的。”說着,用餘光偷窺了韓杏兒一眼,見她杏目圓睜,已然嗔怒,趙明風心中大是懊悔,忙扶着方國渙回來坐了,再也不敢目視韓杏兒。方國渙這時搖搖頭道:“我雖不懂美食,實不知這種東西也能入口的,怎麼能吃得下去呢?”

韓玉公一旁對趙明風此舉暗中也自搖頭,遞了杯酒於方國渙,道:“方公子受不得言語刺激,先飲了這杯百花酒壓一壓吧。”方國渙謝過接了,一口飲盡,又舒適了些。

韓杏兒這時已然作怒道:“趙公子也是空負美食家之名,難道不知品嚐八珍奇味,須寧心靜氣,神無所擾,然後食之,方能領略其中的真滋味嗎?如今你這般不知深淺,捉弄方公子,影響其食趣,是何居心?要知道,本姑娘一生中從不制‘活菜’的,你這般毫無顧忌地在桌前亂講,不但有違美食之道,而且在我面前犯了禁忌,更重要的是冒犯了方公子這等貴客。若無方公子當年在棋上勝了爺爺,應了規矩,你何以這三年來過着神仙般的日子,讓人家百般地侍候你?早知你是這般輕浮之人,本姑娘便不下那些大力氣了,應付你這個粗淺的食客還不容易嗎?”一席話說得趙明風坐立不安,忙起身長揖一禮道:“趙某無知,惹惱了姑娘,還望韓姑娘恕罪,以後再也不敢了。”韓杏兒頭一轉,自不去理會他,弄得趙明風十分尷尬。

方國渙見了趙明風可憐的模樣,忍不住捏着鼻子笑,隨即爲趙明風解圍道:“此非趙兄之錯,乃我一時間不能適應世上還有這些古怪的菜,權當長些見識罷了,勿要因我掃了大家的興致。既是難得的八珍美味,擺在面前焉能不食?”說着,夾起韓杏兒讓的那塊猩脣,閉起眼睛強行送入口中,咀嚼起來,忽感異香滿口,透達腸胃,味道絕美之至,先前的不適一掃而淨,來不及嚼爛,便已咽入腹中,自把那香氣引入五臟六腑,方國渙隨即驚喜道:“原來此絕美之味是嚇那些無緣之人,沒想到世上還有這麼好吃的東西,嘗此一回,不枉一世了。”說着,又自伸筷夾了一塊。那猩脣燒製得十分特別,雖呈全形,但以筷一夾即離,絲毫不用扯拉,韌軟異常。

韓杏兒見方國渙自家用了,自是喜道:“第一口卻讓方公子先嚐了,在這一點上,兩個美食家也抵不過方公子這一先了。”說着,又夾了一塊駝峰送於方國渙的碗中,道:“這駝峰的第一口,方公子也先嚐了吧,以罰有的人言語之失。”趙明風一旁不失時機地道:“該罰,該罰,賢弟只要留一點點的剩湯讓我品嚐個味就可以了。”方國渙、韓杏兒、韓玉公三人聞之,相視一笑,接着四人便品嚐對飲起來,趙明風、方國渙二人自是讚不絕口。方國渙感慨道:“人生真的不過如此啊!今日始知趙兄爲何沉迷美食中了。”趙明風聞之一笑,也自感嘆道:“八珍之味,果是獨有的真香真味,與南北大菜不同的。”方國渙笑道:“主要的還須真人燒製出,纔不致掩沒了八珍的真滋味,否則空有八珍美味,無人善做,胡亂吃來,也是可惜。”趙明風點頭稱善,韓杏兒一旁含笑不語。

此時韓玉公突然站起身來說:“少陪,我去方便一下就來。”方國渙拱手說:“先生請便。”待韓玉公離席後,方國渙舉酒韓杏兒、趙明風二人各敬謝了一杯,隨後道:“在下每次來,都得以韓姑娘的美味佳餚相待,領略到了美食中的人生境界,有口福得很。”方國渙突然緩了緩,接着又道:“韓姑娘,恕在下冒昧,明風公子在此學藝品食三年,與韓姑娘互成知己,可以說是天意使然,算得上天成地造的一雙才子佳人。所謂知音難覓,韓姑娘何不早早嫁了明風公子,成就一段好姻緣,也讓在下討杯喜酒來喝,不知韓姑娘意下如何?”韓杏兒聞之,臉一紅,低頭偷看了一眼神情大爲緊張的趙明風,含笑道:“杏兒自幼跟隨爺爺長大,婚姻大事,就由爺爺做主吧。”

韓玉公此時恰巧回身桌邊,聞聽此言,不禁哈哈大笑道:“這層窗戶紙終於被方公子捅破了,明風公子乃是食客中的不俗之人,更與我廚家有緣,是真正的知音,既對杏兒有情有義,杏兒願意,隨了去便是。”趙明風一旁聞之大喜,忙離桌跪拜道:“多謝爺爺成全。”韓玉公忙躬身扶了,笑道:“三年來,我們便如自家人一般,今日果真成就了一家人,好好好!老夫也自心慰了,你二人可要向方公子謝過,是方公子自始至終成全了你們,算得上大媒人了。”趙明風、韓杏兒又向方國渙拜謝,方國渙高興道:“恭喜二位成就了美食中的一段佳話。”自是大主地笑着受了二人之禮。

待重新落了座,韓玉公欣慰道:“既然事情已定,過幾日,明風便與杏兒回蘇州,選定良晨吉日完婚,去了我心中的一樁心願。”趙明風道:“希望您老人家能與我們同回蘇州,共享富貴,頤養天年。”韓玉公搖頭道:“杏兒有此歸宿,老夫心願已了,望你二人日後好生過活,我已厭盡世間的繁雜,不願離此清靜地,你們自去了便是。”趙明風急道:“這如何使得,怎能留下您老人家獨居於此?”韓玉公笑道:“這裡已被你建成一處神仙福地,老夫自在此給你看管了。”

趙明風還欲懇求,韓杏兒感傷之餘,幽然道:“爺爺不是牽強之人,公子不必勸了吧,此地荒廢了倒也可惜,就讓爺爺自家住了便是,日後在你蘇州家中,你若生了旁心,我韓杏兒還有個歸宿來處。”說着,傷感得幾欲掉下淚來。趙明風見了,大爲驚亂,起身跪地舉掌誓道:“蒼天在上,日後我趙明風若負了心,天誅地滅,來世託生個乞丐,莫要說美食,吃都吃不飽。”韓杏兒見他言出真誠,又喜又氣,忙將趙明風拉起道:“虧你還是個大家公子,也不知丟人。”方國渙一旁笑道:“你二位日後且不可忘了我這媒人,待相見時,再燒製一些稀罕的美味佳餚來吃,也添一添我的口福。”韓杏兒笑道:“就怕方公子不常住,否則日不重樣,保管公子遍嘗天下美味。”方國渙笑道:“如此當一言爲定。”

趙明風這時道:“希望賢弟過幾日與我們同返蘇州,聚些時日。”方國渙道:“小弟這次別了恩師下山,想先拜訪幾位故人,辦幾件重要的事,此次不便同行,待日後得了機會,再去蘇州尋你吧。”趙明風道:“既然如此,還望賢弟半年後無論如何也要蘇州一行,赴我與杏兒的婚宴,因家父在信中把我的婚限定在半年內,我若自己尋佳麗不着,父母便要替我另擇她人了,老天可憐趙明風,賜了我一位神仙般的妻子。”說話間,好是得意。韓杏兒笑道:“你倒自以爲是得很。”

趙明風與韓杏兒訂了終身,衆人各俱歡喜。過了兩日,方國渙便向韓氏祖孫和趙明風辭行。趙明風又叮囑了方國渙半年後必往蘇州一行,以赴婚宴,屆時介紹江南棋王田陽午與他相識,方國渙高興地應了。臨別前,趙明風將一塊貼身玉佩遞與方國渙,道:“日後賢弟來蘇州時,可到蘇州城內最大的‘金元錢莊’,示此玉佩,自有人迎送到我趙家的碧瑤山莊。”接着又贈一千兩銀票,方國渙不受,趙明風執意相與,推辭不過,方國渙只好謝過收了,隨後別了趙明風、韓玉公、韓杏兒三人,自家去了。

過了不幾日,蘇州來信回催趙明風,趙明風便攜了韓杏兒,與趙勝等人別了韓玉公回返蘇州去了,韓杏兒免不了一番感傷,與韓玉公抱哭而別。趙明風臨行前,把一心腹家人趙向與另幾位僕人留下服侍韓玉公,自此以後,年節自有金銀從蘇州調來用度。韓玉公得個清閒自在,時常燒製些美味佳餚與趙向等人吃,僕人們越不肯走了。

方國渙離了石巖村,一路上也不知走了多少時日,這天走到了黃河岸邊。望着滔滔河水,知道過了黃河便離河北劉家村不遠了,方國渙心中自是高興,路途上時常聽人談起京城棋試,出了個國手狀元曲良儀,思量道:“此人已成當今天下棋家的領袖,本朝棋風因此愈盛,日後應去京城會他一會,領略其國手棋風。”

方國渙沿岸邊行來,以尋渡口候船過河,這時見對岸劃過一條小船來,船上兩人,東張西望,神情似非常緊張。方國渙見二人舉止鬼鬼祟祟,行蹤甚是可疑,知非善輩,忙於岸邊的草叢內把身形藏了,觀其動靜。

不多時,船至岸邊,其中一人從船內扛起一條布袋,另一人穩了船,兩人隨即上了岸。一人接着把船隻在岸邊的水草裡藏了,然後回身與另一人交頭耳語。因與方國渙藏身處甚近,但聽得一人道:“目標太大,先在岸邊藏了,回去稟告師父,再轉來取走不遲。”另一人道:“也好,反正被點封了穴道,繩子又捆得結實,死活逃不掉的。”方國渙聞之,心下異道:“難道布袋內裝着個人不成?這二人面相兇惡,必是綁票詐財的匪人。”此時又聽一人道:“你我兄弟這次意外得手,不知師父敢不敢做?事情重大,弄不好會丟了性命。”另一人狠狠地道:“我們做的是件轟動江湖的大事,既已做了,就要幹到底,是福是禍且不要管它,有這個人在我們手裡,誰又敢把我們怎麼樣?”隨後那二人把布袋藏入草叢中,又另折了一些草在上面掩蓋了,接着轉身從方國渙前面走過,方國渙忙把頭低了。那二人走了不遠,又回頭望了望,這才放心地去了。

方國渙待那二人走得遠了,不見了蹤影,忙從草裡出來,尋到那兩人藏布袋的地方,撥去了亂草,覺得布袋裡果是裝了個人,心中道:“不知那兩個歹人綁了誰人家的兒女?既被我遇上,救了他便是。”隨手解開布袋扎口,先自露出幾縷青絲來,待把布袋退去,裡面竟是一位被捆綁的年輕女子,睜着一雙憤怒的眼睛望着方國渙。方國渙見了,先自一怔,忙解去了繩索,那女子卻癱軟地上不動,眼中轉呈惑疑之色。方國渙見那女子雖去了繩索,但身子不能動,忽恍悟道:“是了,適才聽那個賊人說過點封了她的穴位。”忙對那女子道:“這位大姐,你被那兩個賊人制住了穴位,可惜我不會解,這如何是好?”

那女子此時已明白被人所救,臉上現出驚喜和感激之色,忙對着方渙眨了眨眼睛,似表達什麼意思。方國渙見了,搖頭道:“姐姐不開口說話,我不明白的。”那女子忙轉目旁視,示意自己的左手。方國渙見了,道:“這位姐姐可是讓我擡起你的左手嗎?”那女子眼中忽呈喜悅之色,用力眨了數下眼睛。方國渙笑道:“看來我猜對了。”便擡起了那女子的左手臂,卻不知起什麼作用,見那女子目光又轉向右側,斜視肩部。方國渙道:“姐姐莫非是讓我把你的左手搭在你的右肩上嗎?”那女子眼中自是一喜,連眨了數下。

方國渙見了,笑道:“姐姐的這種‘眼語’倒不難領會。”遂將那女子的左手搭在了其右肩之上。那女子眼中忽又呈出焦急之色來,眼睛不斷眨動。方國渙見了,大急道:“這怎生是好?一會那兩個賊人回來,可就麻煩了,姐姐還要我怎麼辦?”那女子雙眼又連眨數下,還是示意右側肩部。方國渙異道:“難道是位置不對?”便持了那女子左手手指在其右肩部慢慢尋按。待那女子左手中指指尖按到其右肩肩井穴時,那女子左手微微一動,指尖似吸在了肩上,隨見雙目急眨數下,方國渙知道找準地方了,便收了手,那女子便閉上雙眼,似在運氣衝穴。

方國渙這時才仔細端詳了一下這位年輕女子,見其二十四五的年紀,生得清秀端莊,別具一種美姿,尤在眉宇間透出一股英氣,內含威嚴,不似尋常女子。方國渙這時忽然覺這位年輕女子有幾分面熟,似曾在那裡見過一般,猛然憶起當年隨卜元去楓林草堂尋智善和尚鬥棋的路上,經過一座小鎮,自己當時站在路邊,有一夥人騎馬路過,中有一位年輕的女子誤把自己當成沿街行乞的小乞丐,施了兩張麪餅,事後還有被卜元笑過一回,此事記得很深刻。方國渙此時不由驚喜道:“原來這位姐姐就是當年送我麪餅的那位姐姐,真是有緣得很,竟在這裡又遇上了。”那女子正在閉目運氣衝穴,聽了方國渙的話,不由睜開雙眼,疑惑地望了望方國渙,目光茫然,自有不識之意。

方國渙見了,忙道:“這位姐姐可曾記得三年前在一座小鎮上,你騎在馬上送過我兩張麪餅嗎?”那女子眉頭皺了皺,回想片刻,仍是一臉的茫然之色,索性閉了雙目,全力運氣衝穴了。方國渙輕嘆一聲道:“是了,這位姐姐當年以爲我是一名小乞丐,不經意間送了兩張餅,事隔三年,自不會記在心上了。”心中忽又一喜道:“因緣相報,這位姐姐當年的施餅之恩,我今日也算是回報了吧。”

過了片刻,那女子左手臂忽然顫抖了幾下,接着雙肩一動,隨即長吁了一口氣,從地上一躍而起。方國渙見了,驚喜道:“姐姐好本事,竟然自家把穴解了。”那女子穴位解了,精神立時一振,自呈出幾分俠氣來,拱手一禮道:“多謝小兄弟相救之恩,此地不便久留,應離去。”方國渙道:“剛纔那兩個人把船藏在岸邊了,我們乘船過河吧,這樣會安全些。”那女子道:“甚好。”遂與方國渙尋着了小船,上了船隻,那女子自是十分熟練地擺動雙槳,駕船如飛而去。

不多時,船隻便已到了對岸,上得岸來,方國渙這才長吁了一口氣,道:“可脫險了,不怕他們追來了。”那女子此時心情也自一鬆,忙向方國渙深施一禮道:“連奇瑛謝過小兄弟救命之恩,敢問尊姓大名?”方國渙聞之喜道:“原來是連姐姐,我叫方國渙,以前見過姐姐的。”連奇瑛搖頭一笑道:“小兄弟說以前見過我,還曾送過你什麼麪餅,我實在想不起來了,不過見小兄弟面善得很,我們或許有過一面之緣吧。”方國渙道:“對了,連姐姐怎麼會落到那兩個壞人手裡?”連奇瑛憤然道:“午前,我在離此不遠的一座鎮子上,獨自一人等候幾位朋友,不慎遭了小人的道,被藥迷倒了,若無小兄弟相救,必要出大麻煩的。”說完,自對方國渙感激一笑。

就在這時,忽從一側岸邊飛馳而來三十幾騎人馬,方國渙見狀,大吃一驚。連奇瑛先是一怔,舉目細看時,忽然喜道:“小兄弟勿怕,是自己人。”說話間,那隊人馬已風捲而至,爲的是三位老者,其餘人衆盡是些威風凜凜的大漢,各攜兵器。這些人見了連奇瑛,皆呈喜色,紛紛下馬,跪倒一片,一老者道:“屬下來遲,讓總堂主受驚了。”

連奇瑛一揮手道:“你們先都起來吧。”方國渙此時心中驚疑道:“這位連姐姐是什麼人?竟有如此高的身份!”那些人接着起身垂手立於一旁,表情皆肅然,顯是對連奇瑛十分敬畏。連奇瑛這時道:“你們來得倒也是時候,適才我險些被老龍會的賊人害了。”衆人聞之大驚,皆成駭然之色。一老者急切道:“怪不得屬下久尋總堂主不着,原來是被老龍會的人劫了,真是吃了豹子膽了。”

另一老者憤怒道:“先前念老龍會二十年前與我六合堂有些淵源,故不曾動他,沒想到他們倒先動起手來,竟敢冒犯連總堂主,請總堂主令,讓弟兄們把老龍會滅了。”連奇瑛此時神色一肅,斷然道:“事已至此,也怪不得不我,劉、齊二位堂主聽令。”兩位老者齊上前道:“屬下在。”連奇瑛道:“你二人帶人馬從此岸去五里,然後尋船渡河,回抄老龍會嚴子秋老賊師徒的後路,他們稍後必來對岸的草叢中尋我,記住,不要走脫一個,死活勿論。”劉、齊兩位堂主道聲:“遵命。”回身帶了大半人馬沿岸下去了。

連奇瑛隨即又對另一位老者道:“馬堂主,你去通知對岸的六合堂兄弟們,就近調兩處分堂的人馬,火增援劉、齊二位堂主,調三處分堂的人馬乘機去滅老龍會的老巢。事情做得周密些,免得日後官家找麻煩。”那馬堂主恭敬地應道:“遵總堂主令。”接着對餘下的十餘名大漢道:“爾等須嚴加保護總堂主,不得再生差錯。”說完,帶着幾個人飛馬去了。

連奇瑛這時對一旁看得愣的方國渙笑道:“沒有什麼事了,他們自會處理得利索,方兄弟,我們走吧。”方國渙見連奇瑛調兵遣將,有王者之風,且十分威厲,心中萬分驚奇,敬佩不已。這時有人牽過兩匹馬來,連奇瑛與方國渙分乘了,在十幾名大漢的護衛下,向北行來。

方國渙此時感嘆道:“連姐姐好威風!竟有這許多人聽從號令,適才以爲姐姐是大戶人家的小姐,被壞人綁架了去勒索錢財呢。”連奇瑛笑道:“不瞞小兄弟,姐姐是當今江湖上第一大幫會‘六合堂’的總堂主。”“六合堂?”方國渙訝道,“六合可是指東西南北天地六方?”連奇瑛詫異地看了看方國渙,道:“不錯,六合便是指六方極遠之地,六合堂取其廣大之勢。”接着又道:“要不是那兩個亡命之徒識出我來,見我單身一人,暗裡用藥迷倒我,便想日後以此威脅六合堂,冒險做出一些驚天動地的事來,江湖上還無人敢與六合堂作對,今日是他們自尋死路,勿怪六合堂難。”方國渙聞之,暗自驚奇不已。

這時,又從對面飛馳而來二十幾騎,馬上之人遠遠見了連奇瑛,立刻都歡呼起來。連奇瑛笑道:“原來是洪大哥洪堂主他們到了。”?.ppa{co1or:#foo;text-denete;}AbXsw小說網隨時期待您的回來

第70回 兵護黃鶴樓(3)第41回 雨夜棋話(1)第37回 碧瑤山莊上(3)第62回 戲鬧武昌府(2)第80回 東瀛棋士(2)第81回 起死回生(2)第111回 小活佛(1)第61回 誤陷囹圄(3)第70回 兵護黃鶴樓(1)第49回 玉棋山莊(3)第79回 太湖幫(3)第84回 羣英出海(2)第80回 東瀛棋士(1)第79回 太湖幫(3)第97回 脈卜(2)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刪除第64回 客留鳳陽城(1)第115回 巧破徐州案(1)第20回 寶馬神駒第103回 地下之旅(下)第86回 避風火山島(1)第113回 羣英會上(1)第56回 昆吾刀(2)第69回 途中救險(2)第86回 避風火山島(2)第33回 血戰天元(2)第116回 浴血遼東 1第46回 驚棋(1)第97回 脈卜(2)第54回 隨州客棧(1)第33回 血戰天元(2)第102回 地下之旅 中(1)第82回 鄭和航海圖(3)第53回 無相棋(2)第46回 驚棋(2)第55回 釋棋白兆山(3)第65回 六合島(1)第10回 天元寺第91回 海市蜃樓第70回 兵護黃鶴樓(2)第93回 西洋海船(2)第95回 黑衣盜(2)第1回 落難劉家莊第106回 醫聖(1)第93回 西洋海船(2)第110回 重逢(1)第10回 天元寺第54回 隨州客棧(2)第110回 重逢(3)第92回 奇遇大西島(1)第60回 蘭玲公主(4)第45回 火器專家(2)第74回 漢陽王府(3)第52回 響枰神針(3)第64回 客留鳳陽城(4)第44回 棋祭(3)第82回 鄭和航海圖(4)第64回 客留鳳陽城(1)第64回 客留鳳陽城(1)第29章 相會齊家堡第15回 無縫天衣第56回 昆吾刀(5)第41回 雨夜棋話(1)第84回 羣英出海(1)第47回 龍鳳琴(2)第113回 羣英會上(2)第101回 地下之旅(上)第110回 重逢(2)第87回 三戰棋(1)第69回 途中救險(2)第27回 孫武兵陣第71回 棋戰黃鶴樓(上)第64回 客留鳳陽城(3)第33回 血戰天元(3)第24回 換腦術(上)第51回 天人弈戰(3)第56回 昆吾刀(1)第99回 金聖法王(2)第114回 羣英會下(1)第87回 三戰棋(1)第63回 徐州棋案(1)第5回 藥王第18回 六合堂第58回 棋神(2)第89回 蛇角吸毒(1)第61回 誤陷囹圄(1)第55回 釋棋白兆山(1)第24回 換腦術(下)第9回 棋擂歷險第74回 漢陽王府(2)第63回 徐州棋案(2)第116回 浴血遼東 2第24回 換腦術(上)第111回 小活佛(1)第109回 盲棋(1)第12回 天元化境(上)第60回 蘭玲公主(3)第60回 蘭玲公主(1)
第70回 兵護黃鶴樓(3)第41回 雨夜棋話(1)第37回 碧瑤山莊上(3)第62回 戲鬧武昌府(2)第80回 東瀛棋士(2)第81回 起死回生(2)第111回 小活佛(1)第61回 誤陷囹圄(3)第70回 兵護黃鶴樓(1)第49回 玉棋山莊(3)第79回 太湖幫(3)第84回 羣英出海(2)第80回 東瀛棋士(1)第79回 太湖幫(3)第97回 脈卜(2)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刪除第64回 客留鳳陽城(1)第115回 巧破徐州案(1)第20回 寶馬神駒第103回 地下之旅(下)第86回 避風火山島(1)第113回 羣英會上(1)第56回 昆吾刀(2)第69回 途中救險(2)第86回 避風火山島(2)第33回 血戰天元(2)第116回 浴血遼東 1第46回 驚棋(1)第97回 脈卜(2)第54回 隨州客棧(1)第33回 血戰天元(2)第102回 地下之旅 中(1)第82回 鄭和航海圖(3)第53回 無相棋(2)第46回 驚棋(2)第55回 釋棋白兆山(3)第65回 六合島(1)第10回 天元寺第91回 海市蜃樓第70回 兵護黃鶴樓(2)第93回 西洋海船(2)第95回 黑衣盜(2)第1回 落難劉家莊第106回 醫聖(1)第93回 西洋海船(2)第110回 重逢(1)第10回 天元寺第54回 隨州客棧(2)第110回 重逢(3)第92回 奇遇大西島(1)第60回 蘭玲公主(4)第45回 火器專家(2)第74回 漢陽王府(3)第52回 響枰神針(3)第64回 客留鳳陽城(4)第44回 棋祭(3)第82回 鄭和航海圖(4)第64回 客留鳳陽城(1)第64回 客留鳳陽城(1)第29章 相會齊家堡第15回 無縫天衣第56回 昆吾刀(5)第41回 雨夜棋話(1)第84回 羣英出海(1)第47回 龍鳳琴(2)第113回 羣英會上(2)第101回 地下之旅(上)第110回 重逢(2)第87回 三戰棋(1)第69回 途中救險(2)第27回 孫武兵陣第71回 棋戰黃鶴樓(上)第64回 客留鳳陽城(3)第33回 血戰天元(3)第24回 換腦術(上)第51回 天人弈戰(3)第56回 昆吾刀(1)第99回 金聖法王(2)第114回 羣英會下(1)第87回 三戰棋(1)第63回 徐州棋案(1)第5回 藥王第18回 六合堂第58回 棋神(2)第89回 蛇角吸毒(1)第61回 誤陷囹圄(1)第55回 釋棋白兆山(1)第24回 換腦術(下)第9回 棋擂歷險第74回 漢陽王府(2)第63回 徐州棋案(2)第116回 浴血遼東 2第24回 換腦術(上)第111回 小活佛(1)第109回 盲棋(1)第12回 天元化境(上)第60回 蘭玲公主(3)第60回 蘭玲公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