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回 換腦術(下)

卜元、方國渙二人,相視驚然,雖覺二人逗得有趣,但仍感覺到一種危險就要來臨了。卜元隨後叫方國渙緊了房門,自家持了霸王弓在客棧的周圍巡視了一番,倒也沒有發現什麼可疑之人。復回到房間內,手不離弓,睡不解帶,與方國渙守着曲良儀熬過了不同尋常的一夜。這一晚,倒也平安無事。天一亮,便結了房錢匆忙起程。出門時,卜元隨手取了客棧院內的一根粗實的柳木棒,當作武器於馬上掛了。一路行來,卜元全神戒備,十分警惕,方國渙更是憂慮,馬不停蹄,不敢滯留。

行至中午,路過一家小店,方國渙去買了些饅頭,回來與卜元、車伕在馬上用了,不敢耽擱,揚鞭急進。過了大半日,一路倒也平安,走得遠了,那些賊人再也追尋不着。方國渙這時稍鬆了一口氣,對卜元道:“卜大哥,看來沒有什麼事了。昨日你一彈斃兩賊,定把那些賊人震懾住了,不敢追來了。”卜元道:“但願如此吧。”接着又憂慮道:“事情不來則已,來得越遲,危險性也就越大,切不可掉以輕心,抓緊趕路纔是。”一行車馬不敢輕慢,車伕揚了幾鞭,走得又快了些。又行了一程,卻也無何異常,卜元仍不敢放鬆警惕,霸王弓緊握手中。

正行走間,見前方路旁有一片水塘,岸連站着一位牧牛的少年。因一頭健壯的公牛去塘中飲水,誤陷在了淤泥中,已沒腹身,但離岸邊實地有近兩米遠,那少年伸手觸牛身不着,很是焦急。見這頭公牛越陷越深,那少年情急之下,便把手中一根牧牛的竹竿於旁邊一插,接着一縱身跳上了牛背,隨後雙手持了牛的兩角用力往上一提,竟然硬生生地將牛頭及牛的前半身給提了起來。見了那少年如此大的力氣,卜元、方國渙二人暗暗驚訝,便止住車馬,停下來看那少年如何把牛從塘泥中拉出來。不料那少年雖把牛頭拉起,但牛身的後半部卻陷入淤泥中更深了,已沒浸牛背與少年雙足。那少年本可跳上岸來,但又舍不下牛,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卜元這邊見情形有些急迫,便跳下馬來,持了那根柳木棒跑到水塘邊,把柳木棒的一端伸向那少年,道:“小兄弟,我來幫你一把。”那少年見有人援手,不由大喜,伸手握了棒端,另一隻手仍緊持了一支牛角。卜元笑道:“小兄弟既然舍不下牛,卜某也有些力氣,便將你和牛一併拉上來吧,可抓緊了。”說着,雙膀用力往岸邊拉拽。

那少年此時見淤泥以沒至了牛的大半身,僅剩頭頸與少許的脊背,已是在牛背上無落腳之處了,拽了兩下柳木棒,覺得卜元握得很牢,知道也是個有力氣的人,便說了聲道:“這位大哥挺住了。”隨即擡起雙腿,反纏在了柳木棒上,身子與棒身貼在了一起,另一隻手仍緊握了牛角,說聲:“這位大哥用力些。”卜元見那少年如此相信自己,也是一時性起,喊了聲:“來吧!”連擡帶拉,竟把那少年和牛從淤泥中慢慢拉了起來。卜元力大,能以柳木棒擡住那少年拉牛,少年力更大,手持牛角,藉着卜元的擡拉之力將那頭牛也帶了上來。方國渙這邊見了,高聲讚歎道:“二位兄弟好力氣!”

卜元此時憋足了勁,擡拉着柳木棒硬挺着往後移了三四步。那少年見身下已有了實地,便道聲:“這位大哥穩了。”隨後從柳木棒上翻身而下,雙手復持了牛兩角,大喝一聲:“出來!”那頭牛身在淤泥中,一絲力氣也使不上,全憑少年的神力,竟將牛身慢慢從淤泥中拉了出來。待把此牛拉上岸邊,那少年便拍了拍牛額道:“這地方有淤泥,以後來不得的,且到那邊安全的地方洗個澡吧。”說完,俯下身來,雙手各持了一隻牛的前後腿,一聲低喝:“起!”竟將這頭健壯的公牛舉了起來,這頭牛也似習慣了一般,並不掙脫。那少年舉着公牛行了七八步,忽往塘水中一投,便把這頭牛拋出了十幾米遠。牛落水中,歡快地在水塘裡打了幾個滾,洗去了身上的污泥,然後悠閒地從另一側上了岸,吃草去了。方國渙、卜元二人已是看得呆了,沒想到那少年竟有如此神力。

那少年此時在水塘邊洗淨了手,回身來到卜元面前,深施一禮,感激地道:“多謝這位大哥相助,否則失了一頭牛,回去無法向東家交待的。”卜元驚歎道:“好兄弟!竟有這般神力!叫什麼名字?”那少年道:“小弟姓呂,村人都叫我呂竹風。”

方國渙這時走了過來,讚歎道:“小兄弟的神力,古今罕有!”卜元則對呂竹風道:“在下卜元,這位是你的方國渙哥哥,別有一身好本事的。”呂竹風見卜元、方國渙二人俱是氣質不凡,又幫了自家大忙,十分高興地道:“見過二位哥哥,小弟呂竹風有禮了。”方國渙欣然道:“卜大哥的力氣已是少見,沒想到呂賢弟竟有舉牛拋牛若無物的本事,不知何以有如此神力?當是天生的吧?”

呂竹風見對方對自己很是友善,心喜結識,便道:“不瞞二位哥哥,小弟七歲上死了爹孃,無依無靠,爲了還爹孃欠下的債,便給今日的東家放豬。一開始是幾頭小豬,覺得喜歡,便整日抱在懷中在野地裡奔跑嬉耍,時間久了,豬長大了,力氣長大了,自己也長大了。十二歲時,改爲放牛,又養下了抱牛犢的習慣,一晃自家長到了十七歲,舉投這些大牛如昔日的小豬崽一般,費不得什麼力氣的。”卜元、方國渙二人聞之,驚奇萬分,卜元驚歎道:“原來如此,敢情老弟的神力是抱豬娃、牛犢抱出來的,早知有這等奇效,卜某四歲上,何不尋了一頭小象來抱,今日豈不力大無敵了?”一番話聽得呂竹風、方國渙哈哈大笑,呂竹風隨後道:“其實卜大哥這般力氣已是難遇了,今日若換了他人,那頭牛可就沒的救了。”

方國渙見呂竹風穿着一身打着補丁的粗布衣衫,破舊得很,知他幼小就給人家放牧,自然十分清苦,敬他神力,便回身從車內的包裹裡揀了一大錠五十兩的銀子,回來遞於呂竹風,道:“竹風賢弟,我們今日有幸相遇,也是有緣,這錠銀子就送於你,權當見面禮,大家交個朋友吧。”呂竹風忽見了這錠銀子,不由大驚道:“這如何使得!小弟一輩子也賺不來這許多的。我爹孃當年欠了東家六兩銀子的債,小弟放了十年的牧也沒有還清的。若得了這一大塊銀子,東家一定會認爲是我偷的。二位哥哥的好意小弟心領了,卻是不敢收的。”呂竹風少年心性純樸,不願平白受人家的銀子,更不願令人誤會,真少年英雄也。

卜元這時有些氣惱道:“什麼樣的東家?六兩銀子的債,十年都還不清,好是可惡!待我尋了他,替老弟出口氣。”呂竹風搖頭道:“不管怎樣,東家也是養了小弟十年的,就算上輩子的債還完了,這輩子的茶飯之恩也要報的。”卜元訝道:“老弟,這般純真厚道!你就不記得爲他牧了十年的牛嗎?”說罷,搖頭不已。方國渙也自搖頭一笑,復取了些碎銀子,用布裹了,遞於呂竹風道:“好兄弟,但拿去這些零用吧,若不收下,就是瞧不起我二人了。”呂竹風見卜元、方國渙如此慷慨豪氣,心中又敬佩又感激,但還是不肯收,一時間顯得好生爲難。卜元便從方國渙手裡接過銀子,往呂竹風懷中硬塞了道:“這點小錢,你我兄弟有何過意不去的,我們還要趕路,這就告辭,日後有機會再相見吧。”

呂竹風見卜元、方國渙二人要走,自有不捨之意。方國渙笑道:“好兄弟,今日若不是有事在身,定帶了你去天下間走一走,後會有期。”隨後與卜元拱手而別。

呂竹風目送卜元、方國渙上了馬,伴着馬車遠去的身影,心中感激道:“這兩位哥哥,真是世間的大好人,與了我這許多銀子,日後可怎麼來用?也罷,回去找個地方埋了,急用時再取出不遲。”覺得自家想得有理,便回手拔出插在地上的那根兩丈多長、手腕粗細的竹竿,去呼趕在路邊吃草的那三十幾頭牛了。

卜元、方國渙別了呂竹風,護着馬車又繼續趕路。二人這時有了興致,一時竟忘了前方路途上暗伏着的兇險。卜元自對呂竹風的神力好一陣誇獎,方國渙笑道:“待把曲先生送回江蘇老家後,回頭尋了呂竹風賢弟,和卜大哥一起送至六合堂連姐姐那裡,在江湖上做些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大事,也自家闖出個名頭,不至於在山林虎豹間、野地牛羣內誤了天造英才,耽擱了前程。”

卜元聞之喜道:“若能置身於六合堂,與那些英雄好漢們一起幹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實爲快意人生之舉,不過……不過卻是放心不下賢弟一人獨遊江湖,尤其日後還要尋那太監鬥棋,我還是跟着你吧,也有個照應。”方國渙道:“只要卜大哥願意加入六合堂,盡展自家的本事,博個成就來,小弟最是高興得很。日後小弟遊棋天下,自是與人家鬥棋,而不是動武,無大礙的。至於國手太監李無三,行蹤詭秘,極是難尋,一時間也找不到他,日後若真有與他相遇的一天,棋上一戰雖有危險,但也是棋上事,卜大哥幫不了的。”

正說話間,忽聞前方一聲呼哨,隨見一片林子中竄出了四五十騎人馬,橫阻道上攔住了去路。卜元、方國渙見狀大吃一驚,知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二人正驚愕間,身後又一陣人馬喧動,回頭看時,更是一驚,二十幾騎已斷了退路,卜元、方國渙臉色大變。這時,前方那隊人馬往兩旁一分,打後面擡出三頂轎子來,隨着轎子落地,轎簾一掀,從三頂轎子內分別走出三個人來。居中爲首者,五縷長鬚飄於胸前,似一位上了歲數的人,但保養得極好,面白有光,二目揚神,不亞於二十幾歲年輕人的容顏。此人身穿花團錦袍,手中玩弄着一支細長的玉如意,看上去有那種瀟灑飄逸之感,但同時又讓人感覺到有一種說不出的“陰毒”之氣來。右邊之人是一位身高體胖,面目猙獰兇狠的黑臉和尚。左邊那人不知怎麼,竟是一位神情有些呆滯的年輕人。

卜元此時驚而不懼,在馬上用手一指爲首那人,道:“你們是何人?爲何攔了我等去路?可要打劫嗎?”一名大漢俯身那人旁側,耳語了幾句,那人點了點頭,隨後朗聲笑道:“等候你們多時了,幾位來得也太遲了些。老夫玉滿堂,江湖人稱‘神醫玉如意’或‘如意神醫’的便是老夫。爲何在此等候你們,還用問嗎?”話語間極是傲慢得意,顯是有備而來。

卜元道:“什麼如意不如意的,卜某沒聽說過,爾等現在想怎樣?”玉滿堂笑道:“你自家見識也可憐了些,連老夫的大名都沒聽說過,也罷,老夫不計較這個。昨日,老夫本想與各位做筆生意,不料用一箱銀子買一個廢人都買不來,還反折了我兩個兄弟,實在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今日不但要那廢人留下,你等的性命也要留下,免得日後說出一些不着聽的話,損了我‘如意神醫’的名頭,或者引來官家查問。”

卜元聞之慾怒,方國渙一旁忙止了,低聲道:“卜大哥勿急,先穩住他們,再找機會脫身。”接着向玉滿堂拱了拱手,道:“原來是玉神醫玉先生,在下方國渙有禮了。請問,我這位車中的朋友,神志已廢,神醫要了去,不施術醫治他也就罷了,爲何還要取他性命,做這等殘忍的事?當是有違人道。”

玉滿堂搖頭道:“取他性命?哪有的事,老夫業醫多年,但以治病救人爲宗旨,怎麼會害他?只不過讓他換一種活法罷了,丟棄無用的肉身,把神靈之府腦髓留下,易在他人的腦子裡。別人聰明瞭,他也是在間接地活着,兩下都不曾真正死去的。”方國渙訝道:“可是玉神醫的‘換腦術’?”玉滿堂得意地道:“不錯,正是老夫研習多年而成的移神換腦之術,腦爲髓之海,爲元神之府,人之靈機記性皆在腦中,所見所視所憶莫不歸於腦。這位國手狀元的腦子,是天下間一等一的上等貨,老夫取了來,也是在做一件大好事,可再造一位後天的國手狀元,也是爲棋道上保存了一位頂尖高手。”

方國渙驚異之餘,心中忽一動,暗思道:“事已至此,今日能否脫身,且不去管它,面前這位如意神醫玉滿堂,雖有些邪性,是位惡醫,但醫識淵博,何不乘機向他問個明白,曲先生如何被鬼棋所傷,以解心中的疑惑。”想到這裡,方國渙便道:“玉神醫果是位醫學大家,竟有如此高的醫術。在下有一件事不明白,國手狀元曲良儀先生棋高天下,但不知何以因一盤棋之故,而致神志昏亂,人棋兩廢?”

玉滿堂聞之訝道:“你是說曲良儀是在與人走棋時,在棋上出的事,而不是傳聞中被驚嚇得亂了心神,失了常態之故?”方國渙道:“不錯,曲先生確是在棋上出的事,此事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皇宮中有一位人稱國手太監的李無三,偶得了本棋上的妖書邪譜,習練成了一種鬼棋之術,曲先生就是與此人對完一局棋之後出的事,不知何以至瘋癲之症?”玉滿堂聞之,驚異道:“棋本雅藝,也能生出鬼棋邪術?竟有這等傷人之力!那太監豈不是在棋上成了魔?厲害!”

玉滿堂驚歎之餘,思慮了片刻,道:“那太監所習成的鬼棋必在棋上有一種異變之力,以棋勢的變化把曲良儀引入歧途,誘導出了其心魔,致使他心力大傷及心神分裂之故,究其根由,當在心上。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精神之所舍,五臟六腑之大主。心藏神,主魂魄意志,主神明,主神志,主神氣。其所以爲臟腑之大主,總統魂魄,並攝意志,是因爲憂動於心則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則腎應,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究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如此看來,那太監的鬼棋上,能走出一種無形的殺伐棋氣,曲良儀受伐不過,心神被擾,五志傷亂,主要是心力耗竭,心境對應不了非正常的鬼棋,而致心氣潰散。任物者謂之心,他自家心境擔承不了對方那種無形的殺伐棋氣,心神受損,神迷意濁,魂驚魄亂,而有了如今這般模樣。曲良儀身爲國手狀元,棋高天下,當不能輸在棋盤上,而是敗在了心境上,也就是輸在了棋境上,被那太監的魔境鬼棋把棋道給毀了,人自然而廢,其傷在心,而不在腦。”

方國渙聞之,暗暗驚異,對玉滿堂的這番醫理分析極是贊服,隨即又問道:“在下還有件事不明白,玉神醫這種移神換腦的神奇醫術,如何能令換腦之人正常無他、表裡如一呢?”玉滿堂聞之笑道:“你這娃娃倒也聰明,可惜沒有什麼本事與名氣,回頭叫老夫的朋友吸食了你的腦子,補補也是好的。”說完,對身旁的那位黑臉和尚一笑,那和尚也自咧嘴嘿嘿笑道:“這娃娃的腦髓定新鮮可口,又細皮嫩肉的,連肉也一起吃了吧。”後面的羣匪一陣大笑。卜元已是按不住心中怒火,欲舉霸王弓射殺,方國渙知對方勢衆,不能硬拼,當拖延時間,忙用手止住了卜元。

玉滿堂這時道:“也罷,今日要讓你們死得明白些。這位國手狀元曲良儀,現已是心如刀插而廢,腦若蒙紗不損,天下第一高手的棋藝仍存於他腦中,不曾因心廢而敗。老夫把他的腦子換於小兒後,自有辦法令小兒把這國手狀元的棋藝儘量發揮出來,雖然不能十全十美,但**成的棋力還是能保住的。”卜元此時大怒道:“你這老兒,比那太監還可惡狠毒,曲先生的腦子被你取走,他豈不是活不得了。”玉滿堂聞之,並不生氣,反而笑道:“這瘋子已成廢物,活着也是受罪,其實也不是叫他全死的,而是肉身死、心死,那腦子卻是不曾死的,照樣在別人的腦殼裡發揮他自家的本領。那位走鬼棋的太監,腦子也當是特別的,日後有機會把他也捉了來,與小兒易了腦,豈不又是一位大國手,棋家的剋星。”說罷,獰笑不已。

第77回 木各莊(1)第44回 棋祭(3)第108回 口技(1)第80回 東瀛棋士(2)第110回 重逢(2)第53回 無相棋(1)第111回 小活佛(3)第33回 血戰天元(2)第6回 白虎山(下)第110回 重逢(4)第90回 海熒石(1)第23回 地煞棋經(中)刪除第97回 脈卜(1)第65回 六合島(3)第81回 起死回生(3)第31回 困阻獨石口(2)第102回 地下之旅 中(1)第88回 珍珠匾第73回 琴曲化梵音(1)第58回 棋神(2)第51回 天人弈戰(3)第39回 江南棋王(2)第11章 悟棋白雲洞第12回 天元化境(下)第57回 棋驚黃鶴樓(2)第75回 虎口脫險(2)第41回 雨夜棋話(1)第15回 無縫天衣第86回 避風火山島(1)第24回 換腦術(下)第85回 海王三(2)第79回 太湖幫(1)第88回 珍珠匾第10回 天元寺第74回 漢陽王府(4)第93回 西洋海船(1)第114回 羣英會下(2)第60回 蘭玲公主(3)第70回 兵護黃鶴樓(3)第69回 途中救險(3)第88回 珍珠匾第75回 虎口脫險(1)第34回 羣英脫險(1)第33回 血戰天元(1)第64回 客留鳳陽城(4)第60回 蘭玲公主(4)第115回 巧破徐州案(2)第68回 五毒菊全(3)第110回 重逢(3)第55回 釋棋白兆山(3)第16回 國手狀元第85回 海王三(1)第42回 棋情(2)第111回 小活佛(2)第74回 漢陽王府(3)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第25回 神竹少年(上)第62回 戲鬧武昌府(1)第23回 地煞棋經(中)第22回 鬼棋(上)第68回 五毒菊全(2)第103回 地下之旅(下)第40回 血棋譜(1)第8回 三味玉清湯第116回 浴血遼東 2第32回 棋佈天元陣(1)第66回 大明公主(1)第101回 地下之旅(上)第69回 途中救險(1)第52回 響枰神針(2)第55回 釋棋白兆山(3)第12回 天元化境(上)第56回 昆吾刀(2)第57回 棋驚黃鶴樓(1)第43回 燕山田叟(2)第82回 鄭和航海圖(2)第83回 風景盛宴(2)第104回 幽靈再現第74回 漢陽王府(2)第105回 轉世靈童第113回 羣英會上(1)第74回 漢陽王府(4)第91回 海市蜃樓第87回 三戰棋(2)第63回 徐州棋案(1)第67回 菊花夫人(2)第38回 碧瑤山莊下(5)第73回 琴曲化梵音(1)第114回 羣英會下(2)第14回 緝盜洞庭湖第84回 羣英出海(3)第108回 口技(1)第25回 神竹少年(上)第33回 血戰天元(2)第97回 脈卜(1)第51回 天人弈戰(3)第12回 天元化境(上)
第77回 木各莊(1)第44回 棋祭(3)第108回 口技(1)第80回 東瀛棋士(2)第110回 重逢(2)第53回 無相棋(1)第111回 小活佛(3)第33回 血戰天元(2)第6回 白虎山(下)第110回 重逢(4)第90回 海熒石(1)第23回 地煞棋經(中)刪除第97回 脈卜(1)第65回 六合島(3)第81回 起死回生(3)第31回 困阻獨石口(2)第102回 地下之旅 中(1)第88回 珍珠匾第73回 琴曲化梵音(1)第58回 棋神(2)第51回 天人弈戰(3)第39回 江南棋王(2)第11章 悟棋白雲洞第12回 天元化境(下)第57回 棋驚黃鶴樓(2)第75回 虎口脫險(2)第41回 雨夜棋話(1)第15回 無縫天衣第86回 避風火山島(1)第24回 換腦術(下)第85回 海王三(2)第79回 太湖幫(1)第88回 珍珠匾第10回 天元寺第74回 漢陽王府(4)第93回 西洋海船(1)第114回 羣英會下(2)第60回 蘭玲公主(3)第70回 兵護黃鶴樓(3)第69回 途中救險(3)第88回 珍珠匾第75回 虎口脫險(1)第34回 羣英脫險(1)第33回 血戰天元(1)第64回 客留鳳陽城(4)第60回 蘭玲公主(4)第115回 巧破徐州案(2)第68回 五毒菊全(3)第110回 重逢(3)第55回 釋棋白兆山(3)第16回 國手狀元第85回 海王三(1)第42回 棋情(2)第111回 小活佛(2)第74回 漢陽王府(3)第72回 棋戰黃鶴樓(下)第25回 神竹少年(上)第62回 戲鬧武昌府(1)第23回 地煞棋經(中)第22回 鬼棋(上)第68回 五毒菊全(2)第103回 地下之旅(下)第40回 血棋譜(1)第8回 三味玉清湯第116回 浴血遼東 2第32回 棋佈天元陣(1)第66回 大明公主(1)第101回 地下之旅(上)第69回 途中救險(1)第52回 響枰神針(2)第55回 釋棋白兆山(3)第12回 天元化境(上)第56回 昆吾刀(2)第57回 棋驚黃鶴樓(1)第43回 燕山田叟(2)第82回 鄭和航海圖(2)第83回 風景盛宴(2)第104回 幽靈再現第74回 漢陽王府(2)第105回 轉世靈童第113回 羣英會上(1)第74回 漢陽王府(4)第91回 海市蜃樓第87回 三戰棋(2)第63回 徐州棋案(1)第67回 菊花夫人(2)第38回 碧瑤山莊下(5)第73回 琴曲化梵音(1)第114回 羣英會下(2)第14回 緝盜洞庭湖第84回 羣英出海(3)第108回 口技(1)第25回 神竹少年(上)第33回 血戰天元(2)第97回 脈卜(1)第51回 天人弈戰(3)第12回 天元化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