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

不上早朝,官員都是天亮後,纔到各司當值的。

但有的官員消息靈通,知道了裴行儉、劉仁軌五人昨天到東宮拜見,隨後又去了上陽宮,知道有大事發生。

陸陸續續從天津橋進了東城與皇城,在洛陽的各司機構,中書門下主要部門是在皇城,尚書以及大理寺的各個部門是在東城。造成這個結果,也是洛陽皇宮規模稍小的緣故。

但太監立即到各司將各位宰相,以及重臣喊到上陽宮議事。

大事發生了!

到了快中午時,終於一道轟動的詔書下達,皇帝陛下禪讓皇位於皇太子。其實這份詔書還有許多推敲之處的,比如皇帝與太上皇權利的分配,說得很模糊,一個稱聯,一個稱予……個是詔書,一個是制書與枚書。三品以上官員太上皇除授,大刑獄太上皇處理。是不是詔書比制書管用?或者太上皇與皇帝對四品官員以下除授與皇帝產生了糾紛怎麼辦?或者大政太上皇與皇帝產生糾紛怎麼辦?

可是沒有人注意其中的區別,只知道皇太子馬上就要變成皇帝了。

“謝過父皇母后……”李威接過詔書,站了起來說道。

比他想像的還要滿意,詔書破例地讓他到武成殿受朝,而不是在東宮。不知道是父親還是母親反悔,或者洛陽的東宮,不象長安的東宮,有些小,沒有象樣的大殿舉辦上朝事宜,纔有的這個結果。

反正該有的,父母都給了。

又說道:“拿五百匹絹與一百金給劉內侍。”

這是打賞宣旨的太監。

既然上位,該低調還要低調,該高調時還要高調的。做了皇帝,也不能立即狂妄。

“陛下,不敢當啊。”

“這是予的大喜,劉內侍收下。”

“喏”,劉內侍喜滋滋地收下來。

但不是立即做皇帝的,還有許多禮制,太上皇要舉行禪讓禮,新皇帝要舉行加冕即位禮。好在李世民已做過一次,有例可鑑。消息傳出去,萬民歡慶。百姓最關心的,這個朝廷動盪了好久,太子做了皇帝,應當消停了吧?

以至疏忽了另一件事,一道詔書悄悄下發,裴炎主審明崇儼圖謀不詭,謀害皇太子案。

詔書上只有這幾個字,有的不大好說的,替李威解釋了一下,確實有人在謀害皇太子,其他的不用說了。也不大好說,這件案子翻開去,會引起喧然大譁,不但武則天會拖到深水中,連太上皇都會拖到深水中。皇太子可是你的兒子,爲什麼任用的大臣,或者皇子,一次謀害,兩次謀害,三次謀害?那不是許敬宗、賀蘭敏之、李賢與明崇儼的錯誤,而是皇帝的錯誤。最簡單的一個道理,沒有你太上皇撐腰,皇太子年已壯,得民心,有功勞,這些人那來的膽子?若有人再推動一下,朝堂會立即分裂,產生的走向,武則天都無法預料,最可怕的是李威很得將士之心。這也是武則天與李治迅速作出妥協的原因。

很低調地將這個案件迅速審理,證據基本蒐集出來,裴炎只是一個走過場,當然,還有頭痛的地方,如何遮掩,這很不符合他的“君子之風”。嗯到這樣裡,心裡將劉仁軌恨得一個大疙瘩。

最後還是用了武則天的藉口,明崇儼圖謀不詭,相關人員全部流放崖州,卻暗中吩咐侍衛,在半路將這一干人擊殺。畢竟禪讓與加冕大禮將要召開,不好讓血腥的一幕在洛陽上演。

最後含羞地來到上陽宮,悄事情稟報。

“裴卿你坐得很好……”、武則天說道,想了想又道:“不必過長江,過誰河立即擊殺。”

怕夜長夢多的,明崇儼一殺,這個隱患自除。

“喏!”裴炎更加羞憤,這些事做得很不光明磊落,簡直是在往自己羽毛上潑墨汁,可不得不做。

一場有可能掀起巨大風浪的大案子,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處理了。

真相又成爲歷史的一個謎團。

六月初六,黃道吉日。

皇太子加冕!

武則天向李首成問道:“洛陽城中百姓現在如何?”

李首成低聲說道:“皇太后,此時千家萬戶皆張燈結綵,歡聲雷動。”

很不是滋味,皇太子在民間影響力太大。然後用眼睛看着武則天,武則天表情很平靜,說道:“本宮知道了。”

冗長的禮節,進行了很久。到了中午時分,才結束。

坐在武成殿中,看着文武羣臣,又看了看父母,李威說道:“父皇,母后,兒臣不孝……”

李治與武則天皆沒有吭聲。

那怕李威此時伏下大哭,也不會認爲他孝順的。

李威又說道:“但今天兒臣有些事務要宣佈一下,請父皇母后先不要離開,若是兒臣說錯了,還請指正。”

說完伏下。既然今天起就登基,就要做出皇帝的表率。但泣需要父母同意,否則前面一登基,後面就宣政,一些衛道夫也會認爲自己心性涼薄,過於急吼吼的。

李治還是不作聲,武則天拽了一下李治的衣袖說道:“陛下,還是聽一聽,弘兒經驗欠缺,爲了帝國將來着想,也要陛下指正。”

“準了你。”

“謝謝父皇”……說完了,跟在李治身後,走向正殿,有意挪了挪,挪到武則天身旁說道:“兒臣也謝謝母后,在青海說的話,兒臣銘記於心。”

“你少來,這幾年本宮吃了你不少的苦。”武則天在他身上擊了一下。

不知是哭是笑,這個兒子一會兒軟,一會兒硬一會兒哄得自己很開心,一會兒小陰刀子颳得嗖嗖的響。不知道他心裡面想什麼。但這一句表態,還是讓武則天有些滿意的。

三人來到正殿,所有大臣伏下,說道:“參見太上皇、太后、陛下。”

實際上還是很亂的,名義上只有一個陛下,實際上易三個陛下。

“諸卿平身”李威說道在上位者時久,並沒有怯場,然後將父母牽到上首,自己才坐下來。

“各位愛卿,大禮結束國務要緊,有一些我要說一下,也想聽聽太上皇太后與諸卿的意見。”不能稱聯稱予又不習慣,乾脆自稱我。

終於看到皇太子戴上龍冠穿上龍袍,劉仁軌立即伏下說道:“請陛下明示。”

“我在青海,曾經與一些將領說過一句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爲什麼要這樣說呢?沒有一個動力,上陣殺敵就不會勇敢。沒有一個動力,就不會自我反思學習進步。所以各個士子拼命學習,也是想一朝得中高榜,爲國效力。是人活着,總有一個動力的。國家也是如此。”

沒有想到新皇帝登位後,說是第一句是這樣,有些愕然。

李威繼續說道:“因此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想聽各位意見。李義談立即說道:“請陛下指示。”

看到殿下第一次當着所有官員面前,在這種場合侃侃而談,心中很高興的。這纔是英主的樣子。

“就是以後,朝廷每隔五年,制訂一個計劃,這五年內我們大唐會做一些事,要給百姓帶來什麼,要給國家做出什麼。然後第二個五年,國家又會做出什麼。這叫五年計劃。另外當年會完成什麼任務。這叫一年一個小計劃。政務纔不會累重,國家纔有一個發展方向。”

這個主意也不算高明,換在後世,一個高中生都知道的,往往也是政府忽修百姓的。但大多數國家皆有,不管忽不忽悠百姓,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對國家確實有一些利處。

可是在這時代,諸人還是第一次聽說。

一個個再次愕然,然後嗡嗡地議論,有的人聰明,立即想到其中的好處,不由地說:“好。”

李威還得要尊重一下父母的意見,扭過頭說道:“父皇,母后,兒臣最佩服的就是你們,創業難,守成更難。特別這十幾年,國家災害不斷,然而國家還在發展,是父皇母后的功勞,舉之不易。兒臣青澀,這一個主意是對是錯,還請父皇母后指正。”

休說武則天,就是李治回昧了一下,也想到了種種好處,心中五味雜陳,過了好一會兒說道:“好。”

諸臣沒有反對,李威繼續說道:“這件事不用着急,各卿與諸相,請商議妥當後,再製訂出來,作爲我們大唐的動力。我再說一件事,昔日漢高祖才能不顯,之所以能得天下,無他,用人耳。他曾經下詔說過一句話,賢人已與我共平已久,而不與我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今天我還是他的那一句話,若有賢者從國,我當勸爲之駕,恭身親迎,遣詣聖門。魏相公也說過,今天我們大唐唯才舉於宦門或者世家當中,寒門不得進。我思之良久,言之有理啊。選才過偏。劉相公,請替我草擬一旨,天下能人才士,有一技之長者,請主動毛遂自薦,或者各州太守,各縣明公,推於朝廷。我當下駕親迎用之。”

“喏!”劉仁軌大喜。

這可不是事前商議好的,陛下啊,這纔是陛下,立即給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武則天低聲向李治問道:“陛下,你看如何?”

李治也低聲答道:“這個孽子,繼承帝位,倒是不二人選。”

倆人說完,吃吃笑了一下。不管怎麼說,對這個兒子今天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

但這纔是一個開始,今天註定將成爲大唐銘載史冊最重要的一天,更多的驚喜還在後面。(

第195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上)第66章 圖窮(上)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250章 巧匠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274章 無人聽第268章 人選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149章 問鼎(一)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109章 越權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243章 祥瑞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173章 諸事不宜 狩獵無味第179章 合(七)第219章 姚州之戰(四)第100章 會戰(一)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137章 春雷(九)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102章 會戰(三)第74章 微調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165章 探(三)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173章 合(一)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191章 節奏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345章 非川悽草(三)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268章 人選第263章 中了第176章 合(四)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54章 進宮(上)第288章 名門動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342章 數十年載(二)第259章 大婚(上)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137章 春雷(九)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下)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183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下)第163章 探(一)第139章 定(一)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76章 合(四)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90章 先聲奪人(上)
第195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上)第66章 圖窮(上)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250章 巧匠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274章 無人聽第268章 人選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149章 問鼎(一)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109章 越權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243章 祥瑞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173章 諸事不宜 狩獵無味第179章 合(七)第219章 姚州之戰(四)第100章 會戰(一)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137章 春雷(九)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102章 會戰(三)第74章 微調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165章 探(三)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173章 合(一)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191章 節奏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345章 非川悽草(三)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268章 人選第263章 中了第176章 合(四)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54章 進宮(上)第288章 名門動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342章 數十年載(二)第259章 大婚(上)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137章 春雷(九)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下)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183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下)第163章 探(一)第139章 定(一)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76章 合(四)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90章 先聲奪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