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

對異國情緣,李威不排斥的,就是一夜情的神馬,未必會做,可看得太多。但這件事太過雷人,看着這個美麗的王妃,又擦了擦汗。

當初自己還打過此女的主意,準備將她綁架回來,嫁給那一個大臣子女。歷史看得不多,也沒有用心記,可因爲專業是古詩文,也看過一些。吐蕃的歷史不大清楚,但知道六個人,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不用說了。論欽陵,高原上的戰神,也不用說。金成公主,更不用說了。然後到論欽陵的父親祿東贊與這個沒祿氏。

知道得不多,可知道是吐蕃歷史上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

當初想綁架,沒有成功,現在可好,還是借種子給她,心中又雷,滋味又複雜,過了一會兒,說道:“讓孤考慮一下吧。”

“行啊,反正不是我急。”沒祿氏坐下喝着茶,然後又跳起來,道:“這是什麼茶葉?”

“王妃,有茶葉喝就不錯了,李威看着她象吃老鼠藥的樣子,大笑起來。笑完走出大帳,衝站在遠破曉神靈手打百度處還掛着笑容的李謹行招了招手說道:“李將軍,你過來。”

李謹行忍着笑容,走了過來。十分猥瑣地問道:“殿下,可否談好了?”

“沒有。”

“殿下,要不要聽臣的建議?”

“說說。”

“依臣認爲,同意爲土策,臣州纔想了很久。同意了,殿下,這幾千將士,立即平安無事。這是我方的。論欽陵爲了追剿殿下,幾十萬大軍到現在沒有解散,無論是對吐谷渾或者對吐蕃,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沒有五年六年,吐蕃元氣都不會恢復。可是我大唐不一樣,雖讓李敬玄誤事,可基礎還在,明年可以從容收拾青海。以吐蕃的國力,很難再發動一次象今年這樣規模的大戰。或者論欽陵,此次勞師無功,吐蕃反對的聲音會更強烈,又是新任大論不久,必須回邏些城彈壓。沒有論欽陵,論贊婆在青海,爲害不大了。”

“是啊,不然孤早就將她攆走。”

對這個李謹行沒有懷疑的,太子人品絕對沒有話說的。

“這是眼下的,長遠的,若是沒祿氏有一子,必然成爲吐蕃的贊普。以後再挑一個血緣遠的宗室女子,與吐蕃姻親,然後到第三代,第四代,吐蕃的贊普是吐蕃的人,還是我們大唐的人?”

這主意怪損的。

“還有,若是吐蕃贊普是殿下之子,殿下可以插手吐蕃事務,進行分封制,讓吐蕃宗室各統領義上是拱衛王室,防止噶爾家族這樣的權臣出現。實際上數次分封之下,吐蕃等於分裂成一個個小國家。沒有一個統一的王權,吐蕃想危害我們中原都不可能。”

這兩條主意很高明的,李威也贊可,他的觀點是寧肯納婦,也不肯嫁女,什麼和親啊,當真管用?不過嫁女嫁給他的兒子,終歸是兩回事的。但他沒有表態,主意是好,是有效果,可是帳蓬裡的那個妖女未必看不出來。

倒是她喜歡佛教,後來元蒙清吐蕃一直納於中國,十分安定,好象就與這個佛教有關,具體的又不清楚了。再說,後來的吐蕃與眼下的吐蕃又不一樣的。

想了一會兒,說道:“孤同意了,你對士兵放出風聲,就說,噶爾欽陵收買了張桂東,孤在吐蕃也收買了一些人。這個女子就是吐蕃的一個貴族,力量能達到吐蕃的軍方,對吐蕃地形也熟悉,可以帶我們脫困。但這是我們大唐頭等的機密大事,誰敢泄露,孤必然要他的腦袋。

唐朝有人認識沒祿氏,特別是南詔一役,可多是巴蜀之兵,一些京城侍衛此次也有幾百人到了青海,但沒有隨行。能將沒祿氏身份遮掩過去。

張桂東天天在唐軍前喊話,事情也傳到党項。不大相信,那麼大的活人,不是十幾年前,青海唐軍加到一塊破曉神靈手打百度也沒有一萬人,能讓他們党項人從容殺到蘭州。現在怎麼可能辜一個大活人,出河涅?倒是唐朝皇帝下的罪己詔更爲可信一些。

李威知道真相,也沒有說,畢竟這是兄弟間的醜聞。

再出來也傷害士氣。

這樣說,士兵十分可信。

“喏,李謹行興沖沖地離開。正擔心怕太子過於方正不同意。

李威回到帳蓬說道:“孤同意了,什麼時候離開?”

“謝太子垂青,其實我也很想做殿下的妻妾。”說着站起來,在李威臉上親了一下。基本土是逆推了。親完後,從懷中掏出一張行軍地圖,上面密密麻麻地標註着吐蕃各軍方位,以及大約數量。論欽陵的那張她沒有辦法帶走,可記性好,記了下來,大約相差不大的。然後說道:“太子啊,現在就讓我帶着你們跑吧。”

對軍事不懂的,可太子在跑,在扯動論欽陵的兵力,她也要做得差不多,否則這個論欽陵就能發覺。

說完了,走出大帳,將那羣侍衛喊來,在耳邊低語了一番,侍衛立即離去了一大半。

“你要做什麼?”

“得探路啊,打探消息啊,還有與軍中一些將領悄悄聯繫啊,不用我的人,還能用你的人?”

“你能不能將那張圖給孤再看一下?”

沒祿氏州要掏,忽然警惕地問:“你要做什麼?”

不給了。

李威沒有辦法,只好寫了三封信,一封信是給父母親的,一封信是給東宮的,還有一封信是給裴行儉的,若沒有來,先給劉氏,報一個平安,然後交給黑齒常之他們共同商議。三封信大意差不多,我平安無事,大約遲則三四個月,早則兩個月就能脫困。不過最後一封信畫了一張地圖,剛纔記下不少,大約畫了一下,給裴行儉做一個參考。

將三封信悄悄交給党項人,讓他們送出去。

沒祿氏隱瞞了一些情況沒有說,他也沒有將與黨項人什麼關係,說出來。

裴行儉正在與諸將商議。

直接救不大可能,只好牽扯吐蕃的大軍。於是就想了一個方法,青海三路進軍,婁師德從大莫門道率一支大軍,故作神神秘秘,作出從莫門道攻打的樣子。實際是一個佯攻。

黑齒常之威名遠揚,再率一次軍隊,從黑峽川作爲佯攻。

第三路大軍卻是真堊實的進攻,自己與契芯明帶出主力部隊,再次反攻宛肅哦

然後又用快馬通報鬆州都督武居寂,集中兵力,那怕鬆州有失,也要進攻西傾山道。這一條道若是攻得好,破曉神靈手打百度甚至能拉出空檔,讓太子鑽出去。其實這樣做很不明智的,天冷地高,對唐軍出征很不利。這是有了棉衣能保保暖,否則這今天氣出徵,光是寒冷,就會凍死許多士兵的。可有了棉衣,卻不是萬能的,棉衣厚重,身體笨拙,不利於戰鬥。

各將剛準備開撥,党項人將李威的信送來。

這一次很快的,僅是三封信。不象上一次,一個個還揹着一個大活人,一個人背不動,只好輪流着背。速度想快都快不起來。

這份信來得很及時,特別是李威畫的那張兵力分佈圖,沒祿氏畫對了百分之九十五,他只畫對了百分之七十。可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然後就看着圖,裴行儉發呆了。

不知道太子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如何得到這個兵力分佈圖的。當然,太子也不會打誑語,若是假的,他也能分辨出來。這倒是次要的,關健從圖上能看出論欽陵已經布了一張天羅太子如何逃出去。

還是唯一的一條道路,強行突破白蘭羌,這個難度也不大,從唐蕃大道,進入多彌。若太子從這條道進入多彌,論欽陵因爲兵力因素,無法阻攔。可是論欽陵會樂於其見的。到了多彌,地勢更高更冷,唐軍體力會變得更虛弱,而且多彌不象吐谷渾,能抽出數萬士兵就地協助論欽陵堵截。

這看似是一條退路,卻是一條最不明智的退路。

逼到萬不得己時,太子只好從這條道撤退了,因此,裴行儉在與李治交談時,說過一句話,逼到一定地步,說不定能從天竺撤出來。不過生機卻是很緲茫的。

而且只要太子上了這條道,將唐蕃古道封死,再派一支軍隊進入蜀西生羌部,觀注唐軍的動向,一步步將唐軍向南逼,向深處逼,吐蕃大軍也騰挪出來,壓力大減。

想不明白了,無論是裴行儉,或者論欽陵,皆沒有想到會有借種這場荒誕無稽的事發生。

只好又將諸將百回,問大家有沒有想法,到哪裡能有什麼想法,一個個皆是不解。只好先行將另外兩封信寄到長安。人不在長安,可以想的,長安城中現在一定會是羣魔亂舞。這兩封信,能壓一壓魔氣。

大軍魚貫進入起石山。

這條通道也不是很寬大,可若不是考慮龐大的插重拖累,可選擇的道路多,除了兩側有許多高山絕壁外,中間卻有許多河流、河谷、盆地與湖泊,還有不少矮山可以攀越。當然,所謂的矮是指與地面相比的,海撥到了這裡,即使是盆地也很高了。甚至還有一些溫泉,現在是冬天最冷的時候,若是四五月過來的時候,這裡風景十分秀麗。

但有一點,防守笨拙的大軍通過,有可能的。可防守一支輕裝騎兵,卻不容易。因此論欽陵不知道李威最終走党項道還是白蘭道讓論贊婆將軍隊駐紮在積石山東麓,將這個通道丟棄不顧。

隊伍行進的速度很快,不離開沒有關係,一離開,論欽陵與論贊婆的大軍會立即開動。

走了一天,晚上紮營。

得實現諾言。不好太公開,將兩個帳蓬紮在一起,夜色降臨,沒祿氏悄悄掀開帳蓬鑽了進來。還化了一下裝,美則美矣,李威有些無語。

不過總是一個正常的男人,衣服脫光了,李威同樣有些浴血沸騰。沒祿氏想了想,時間短啊,自己當真能帶這一支唐軍鑽上四個月半年的?於是將明崇儼給的小瓶子拿了出來,說道:“這是求男的藥,吃了它,容易生男孩子。”

李威也沒想到其他,若是害自己,沒祿氏自己也危險,不值得。不知道管用不管用,但不會比那些道士的小丸子危害性大,道:“你將它拿過來。”

沒祿氏也沒有用過,本來一次一粒夠用了,其實明崇儼真投錯了胎,若是投到後世,說不定是一個醫學家,能發明出什麼治癌症的藥。放在唐朝,想飛黃騰達,只好走歪門斜道,可惜了。

可沒祿氏不知道,覺得一粒不保險,想了想,又加了一粒,還是不保險,又加了一粒,遞到李威手上時,又加了第四粒。

嗯……

第二天太陽升了起來,李威感到全身散了架,怒吼道:“你給孤吃了什麼藥?”

沒祿氏十分委屈,揉着某一處地方道:“我哪裡知道,你來看一不是讓你弄壞了。”

ps:注,看了資治通鑑79年,器弩悉弄立,八歲,有弟六歲在論欽陵軍中,國人畏之強,欲立弟,欽陵不可,與大臣悉弄其舅麴薩若共立悉弄。這段史料是誤寫,悉弄是76或77年出生,芒鬆芒贊有可能砧76或77年死,沒祿氏掩瞞了贊普死訊兩三年。最準確說法,是芒鬆76年生,悉弄77年出生,是遺腹子。何來個弟弟?即使有也不會放入權臣軍中,能做什麼,做人質?(

第136章 春雷(八)第114章 搶刀子(下)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362章 射日墜(四)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50章 攤牌第69章 煙塵第241章 誤會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160章 啓航(六)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71章 沒得救了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240章 立志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73章 刺激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174章 合(二)第371章 香車血斾(一)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190章 象墓(上)第4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二)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153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上)第45章 天平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130章 春雷(二)第248章 親事(下)第274章 無人聽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242章 高度第173章 諸事不宜 狩獵無味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19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下)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440章 清淚如水(二)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上)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302章 元不是池中物(四)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288章 名門動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132章 春雷(四)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55章 進宮(下)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163章 探(一)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100章 會戰(一)
第136章 春雷(八)第114章 搶刀子(下)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362章 射日墜(四)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50章 攤牌第69章 煙塵第241章 誤會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160章 啓航(六)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71章 沒得救了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240章 立志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73章 刺激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174章 合(二)第371章 香車血斾(一)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190章 象墓(上)第4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二)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153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上)第45章 天平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130章 春雷(二)第248章 親事(下)第274章 無人聽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242章 高度第173章 諸事不宜 狩獵無味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19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下)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440章 清淚如水(二)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上)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302章 元不是池中物(四)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288章 名門動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132章 春雷(四)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55章 進宮(下)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163章 探(一)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100章 會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