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局勢緊張

溫庭和等人要率領海軍數艦來投靠福州,說實話這種事情是陳敬雲之前沒有想到過的,就連當初薩鎮冰加入到國民軍就任海軍處處長之時,陳敬雲頂多也只是想着憑藉薩鎮冰的影響力和威望能夠幫自己招攬一些海軍人才,然後幫助自己建立一個初步的海軍體系。但是當時的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過竟然還會有大批的海軍艦艇主動來投靠自己。

溫庭和率領艦隊來投,這可不是幾個落魄海軍將領來投那麼簡單啊!這一支小艦隊中幾乎涵括了現今中國海軍的精華力量,包括最大的戰艦海圻號,然後還有三艘海字巡洋艦之一的海籌號,然後還有現今中國海軍唯一的一艘偵查驅逐艦,然後還有一艘新銳的炮艦福安號。這四艘軍艦加起來幾乎佔據了中國海軍第一艦隊的大半部分力量,其他的不說,單單是一艘海圻號就是佔據了第一艦隊的大半戰鬥力。

這四艘戰艦的突然到來出乎陳敬雲的意料之外,不過儘管事前沒有預料到會發生這種事情,但是陳敬雲還是很快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首先是讓還在福州外海的溫庭和儘量低調,不要用什麼變節,投靠福州之類的敏感詞彙,而是藉口海圻號發生故障,急需修理的緣故來福州。這樣一來至少在輿論上避免了麻煩,至於海軍部和袁世凱會怎麼想這個幾乎是不可能發生什麼變化,因爲這些事情大家略微想一想也就明白了,藉口始終是藉口,是瞞不了知情人的。

讓溫庭和保持低調的同時,陳敬雲也讓海軍處那邊做好接船準備,畢竟現在的福州海軍處規模很小,旗下的福州艦隊也不過只有三艘炮艦而已,現在一下子來四艘大型軍艦,而且其中一艘還是四千多噸的大傢伙,要給這些船隻提供維護,保養,修理之類的工作可不輕鬆,需要相關的技術人人員和機器設備。不過好在福州這邊有個馬尾船廠在,馬尾船廠雖然沒落了多年,但是要維修保養軍艦還是可以做到的,年初的時候還修了一條英國的的驅逐艦呢。

從技術上來說,福州方面是有能力維持這幾艘軍艦的作戰能力的。

福州方面準備着接溫庭和等四艘軍艦的時候,北邊的海軍部還不知道這支小艦隊已經改變了航向和目的地了呢,甚至還給龍濟光發去了電報說:“艦隊不日即可到達!”,可惜的是,龍濟光永遠也等不到海圻號等四艦的到來了,

海軍方面的事情只是一個小波折而已,民國時期的海軍並沒有影響重大局勢的能力,所以說就算是溫庭和變節投誠了福州方面,但是並沒有減輕國民軍太大的壓力,相反,如果海軍變節的事情流傳出去後,還會給國民軍帶來更大的壓力。

雖然講現在國民軍第三師在廣州城內和龍濟光所部打着,雙方的部隊互有攻防。但是總體而言第三師憑藉着訓練和武器優勢一直佔據着上風,前面數天更是包圍了龍濟光的兩個團,雖然說最後讓這兩個團給逃了出去,但是卻也差不多把這兩個團給打殘廢了,大大的重創了龍濟光部隊的士氣。後續的戰鬥中,龍濟光只能是收縮部隊展開防禦態勢。

可是現今南下廣東的海軍四艦已經投靠了福州,而陸榮廷和選擇了和陳敬雲展開合作,一舉出兵奪取了梧州,並且順着珠江繼續東進,意圖從後方打擊龍濟光的部隊。如果能夠順利展開計劃的話,那麼龍濟光覆滅只是時間問題。長不過兩個月,短的話興許一個禮拜,十天就完蛋了。

然而廣州里頭的事情說根到底就不單純說是龍濟光一個人的事情,而是牽扯到了其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北邊的袁世凱。

袁世凱前幾日突然調任馮國璋擔任第二軍軍長就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北洋是絕對不允許國民軍佔據了浙江之後再佔據廣東的。

馮國璋得到任命之後,很快就南下徐州,他人還沒到呢,第五師和第八師就已經開始了戰備,而袁世凱也是很重視這一次的事情,不但調任馮國璋爲第二軍軍長,而且還給津浦線的第五師和第八師準備了充足的軍費和作戰物資。

馮國璋剛到達徐州,第五師的一個團就已經開始沿着津浦線南下,清江浦那邊張勳的第八師也是動作頻頻。

如此情況讓黃興大爲緊張。

話說廣州兵亂爆發後最鬱悶的人屬於誰的話,那不是胡漢民也不是陳炯明更不是陳敬雲或者袁世凱,而是呆在南京的黃興。

身爲國民黨當中的領袖人物,他和孫文以及宋教仁不一樣,他黃興向來都是掌管軍事的,因爲長期掌管軍事所以他的一些想法都是很務實的,比如辛亥革命時期主動邀請袁世凱談判,甚至說明袁世凱只要把清廷拉下來就支持袁世凱上臺,而後南京臨時政府時期他沒有和孫文以及宋教仁一樣滿口說着政治,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了整頓軍事上面來,那時候南京周邊聚集了數十萬軍隊,但是愣是沒脫離南京臨時政府的掌控,正是這樣,後續的大裁軍當中他黃興才能從各部中抽調精銳重新組建了三個師。

這不得不說黃興控制軍隊的能力還是有的。

身爲一個掌管軍事的政治人物,他對局勢更加敏感,當初杭州戰事爆發之時,國民軍和朱瑞在杭州大戰一場的時候,他就已經注意上了國民軍,後來通過收集的一些情報也認定了國民軍的戰鬥力並不弱。至少從表面的兵力和武器來看,國民軍已經不弱於北洋軍。當時他就知道,這國民軍遲早得和北洋軍打一架。

廣州兵亂事發後,黃興就察覺到了這個事情可能會引發國民軍和北洋軍的大規模衝突。然而國民軍和北洋軍有了衝突的話,那麼交戰的地方會在那裡呢?

那肯定是在蘇浙一帶,準確的說應該是蘇南一帶。畢竟國民軍也不傻,不會直愣愣的把北洋軍放進了浙江來打,而北洋軍也不會傻傻的看着國民軍北上。兩者相交匯之下那麼戰場在蘇南尤其是南京一帶幾乎是很肯定的。

可是這蘇南地區是誰的,可是黃興的地盤,別看現在江蘇還有個都督,但是江蘇北部被北洋佔據,南部則是被黃興佔據,所以說蘇南就是黃興的地盤。

當初陳敬雲說要提前北上蘇南協防的時候,黃興就是一口回拒了,自家地盤自然是不允許外人插足的。

然而國民軍萬一真的和北洋軍發生軍事衝突的話,那麼夾在中間的黃興就有些尷尬了。黃興自然是不願意北洋軍南下的,好說好歹南方的陳敬雲也還說國民黨的人,國民黨某種程度上還要依靠陳敬雲的聲勢呢。

再說了,當初南北政府交接之時黃興和孫文爲什麼都主張留着部隊呢,很大一部分就是防着袁世凱,害怕袁世凱來個獨裁或者登基爲帝之類的。要是看着袁世凱把南方軍閥都滅掉了,沒有人能夠防着他,牽制他的話,黃興和孫文無論如何都是不放心的。

說到底,這年頭的革命黨人說的理想都很高尚,然後做的事情和陸榮廷,龍濟光之流的軍閥也沒什麼兩樣。

察覺到北洋軍第五師和第八師的異動之後,黃興也是迅速作出了相應的軍事調整,不過面對福州方面再一次發來的請求協防的電報,黃興還是很乾脆的拒絕了。

“黃興還是沒有接受我們的建議!!”馮勤沉着聲對陳敬雲彙報着:“而根據我們的情報顯示,北洋軍第八師已經完成了戰備,還有第五師的兩個團已經沿着鐵路南下,另外還有情報顯示曹錕已經回到了山東,並且即將帶領第三師南下。”

陳敬雲看着手中的報告書,臉色有些深沉。

事情發展到現今這個地步是他的預料之中又在他的預料之外,首先他是沒打算過在短時間內,至少在今年內就和北洋軍大打一場的,而是想要拖延時間,等自己的部隊擴編了,等美國人的援助到了,再等北洋那邊分裂。最好是等幾年把袁世凱熬死了之後自己再進行北伐之類的。

可是事情就是這麼不順人意的。現在的國內形勢和歷史上的形勢早已經不同了,陳敬雲的到來讓福建浙江兩省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軍事集團,而這個軍事集團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影響國內局勢。

wωω ▲T Tκan ▲C○

這樣一來,很多事情就不能用以前的歷史來參考了。

陳敬雲心中的計劃沒那麼急,但是現實裡卻總是不給他足夠的時間,比如杭州事發之前陳敬云爲了隱瞞野心和實力,甚至都沒有徹底掌控浙江南部,然而朱瑞和蔣尊簋之間的矛盾爆發之後引起了杭州變動,然後國民軍又是給牽扯了進去,這就不得不讓陳敬雲迅速的做出選擇。最後國民軍雖然掌控了浙江,但是卻把陳敬雲的野心和國民軍的實力都暴露了出去,讓袁世凱把陳敬雲和蔡鍔都當成了心腹大患,不除不快的那種。

本來杭州事發後國民軍和北洋軍的矛盾就已經夠大的了,不過雙方暫時力量都還不足,所以大體上還保持了剋制,國內的局勢還保持了一個脆弱的平衡。

可是廣州那邊的事情就徹底打破這個脆弱的平衡。胡漢民和陳炯明之間的矛盾引發了廣州兵亂。

如果說讓陳敬雲佔據廣州的話,那麼沒有了後患之憂的國民軍就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浙北地區,然而陳敬雲集合了廣東、浙江呢、福建三省之後,財政收入就能超過北洋中央政府,現在的國民軍就已經夠讓袁世凱頭疼了,如果國民軍佔據了三省之後,那麼袁世凱睡覺都睡不踏實了。同時也是爲了在廣東埋下一把刀子,一把可以捅死國民軍的刀子,所以袁世凱大力支持龍濟光攻佔廣州,甚至不惜拿出了真金白銀來支持龍濟光的行動。

然而龍濟光的東進廣州卻是嚴重影響了國民軍的利益,如果當龍濟光進軍廣州之時,陳敬雲明明知道自己的舉動可能會引來袁世凱的極大反應,但是他依舊下令第三師進軍廣州。

如果僅僅是因爲害怕北洋南下而不進軍廣州的話,那麼等廣州被龍濟光佔據了後,到時候一南一北都面臨嚴重威脅的國民軍的生存空間。

而接下來呢,袁世凱又是派馮國璋南下,如果加上海軍變節這一事的話,那麼看起來這個南北大戰似乎就要爆發了!

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83章 軍制改革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46章 丫頭換裝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461章 方大山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64章 悅己者容第10章 密議(二)第275章 國會選舉(三)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72章 牽手賞梅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461章 方大山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139章 7月調整第73章 白雪紅梅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352章 蔡凝(三)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2章 危急四伏的軍營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92章 定都之爭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51章 胡陳之爭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1053章 戰損(一)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211章 大戰(一)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1021章 中德談判
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83章 軍制改革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46章 丫頭換裝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461章 方大山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64章 悅己者容第10章 密議(二)第275章 國會選舉(三)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72章 牽手賞梅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461章 方大山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139章 7月調整第73章 白雪紅梅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352章 蔡凝(三)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2章 危急四伏的軍營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92章 定都之爭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51章 胡陳之爭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1053章 戰損(一)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211章 大戰(一)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1021章 中德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