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保存實力

自從七月份陳敬雲在南京公然重開國會,成立大元帥府之後並宣佈正式北伐之後,國民軍和北洋軍之間的戰爭就已經是全面爆發,最先點燃戰火的乃是湖南地區,國民軍第四軍已經夥同陸榮廷之桂軍第五軍一師一旅和唐繼堯之滇軍第七軍的一師共同進攻湖南地區。

而在整個七月份,蘇南和安徽地區的北洋軍和國民軍都在進行着大決戰前的準備,國民軍準備發動渡江攻佔安徽進而切斷津浦線,而北洋軍則是同樣打算從皖南渡江攻佔蕪湖後,越過長江天塹而揮軍蘇南。不過國民軍先一步完成了北上之準備,並率先發動了渡江戰役,隨後在八月份雙方圍繞着巢湖進行了長達二十天的激戰,戰線蔓延方圓近百里,激烈的戰事也繞過雙方損失慘重,巢湖的失守讓北洋軍第三師下屬獨立旅和安徽省陸軍第三師被成建制的消滅。國民軍裡的各部隊加起來也有好幾千人的傷亡,第五混成旅一度喪失進攻的戰鬥力而不得不留在巢湖進行休整。

等八月份過去後,國民軍繼續北上,而這個時候雙方也是圍繞着合肥進行了下一輪的激戰,爲了守住合肥,曹錕把手中的所有剩餘兵力都是集中到了合肥周邊,包括了北洋軍第三師下屬的第五旅、第六旅、第三炮兵團、第三騎兵團以及師部其餘直屬兵力,另外還有安徽省陸軍第一師、第二師,整體兵力達到了兩萬五千餘人。

曹錕把這些部隊大體上分爲了三個部分,一個是肥西方向的張鴻奎之第六旅四千餘人和胡萬濤之安徽省陸軍第二師六千餘人,在他們的正面乃是國民軍第六師。雖然說在肥西方向表面上兵力有上萬人,但是實際卻是實力最弱的一個方向,胡萬濤的安徽省陸軍第二師一路從安慶敗退到肥西,可以說是一路被國民軍追着打,兵力損失衆多不說而且軍心不穩,士氣大跌,如果不是有北洋軍第三師的張鴻奎第六旅四千多人撐着的話,胡萬濤的安徽省陸軍第二師早就奔潰了。

所以這一路,表面上是有一萬兵力擋着,但是實際上也就是第六旅的四千多人能用。

“張兄今天又來討要彈藥了,說是前線的彈藥消耗極大!”第三師的參謀長蕭耀南也是一臉的苦色。

曹錕道:“他那邊打的苦了些,需要多一些的彈藥也是應該的!不過肥西那邊現在的情況確定了嗎?到底是一個師還是兩個師的國民軍?”

蕭耀南道:“前些時候我們得到的回報一直都是說有兩個國民軍師的,不過這些消息都是胡萬濤那邊報上來的,算不得數。這段時間第六旅那邊已經和肥西方向的國民軍交手多次,已經是把他們的番號摸出來了,的確是國民軍第六師。不過暫時沒有發現第二支國民軍師的番號!”

這時候,一邊的吳佩孚也道:“我看應該是隻有一個師了,國民軍那邊的編制我們也是知道一二的,一個師就是一萬人左右,武器裝備也不比我們這些老北洋的差多少,從前端時候安徽省陸軍第二師的戰績來看,對方應該是隻有一個師了,不然胡萬濤也不能一路轉進回到肥西了!”

吳佩孚身爲前線指揮官已經和國民軍多次交戰,不管是去年的蘇南之戰還是不久前的巢湖戰事還是說現在正在進行當中的合肥戰事,他都是親臨前線率軍作戰,對於國民軍的戰鬥力還是有所瞭解的。

“對方只有一個師,讓張兄小心一些,再拖個十天半個月不成問題!”吳佩孚謹慎的說着,想要指望第六旅區區四千人擊潰對方一個主力師是不太可能的,不過要守住拖半個月的時候還是可以辦到的。

“現在我們的難題是東邊,尤其是國民軍第九師的攻勢太猛,我部傷亡甚重啊!再這麼拖下去恐怕不用三五天我那第五旅就得奔潰了!”吳佩孚顯然更擔心自己

合肥守軍裡第二部分就是合肥東部的吳佩孚之第五旅以及第三師的剩餘直屬兵力加起來約有七千餘人,在他們的正面乃是國民軍第九師。吳佩孚在巢湖戰事中已經在蔡家崗和第九師打過一仗,那時候他的兵力處於絕對劣勢自然是迅速撤退了,但是僅僅是短暫的接觸也讓他對敵軍第九師的強大火力有了直觀的瞭解。

“這個國民軍第九師和我們以前所知道的國民軍主力師是完全不一樣的,按照這段時間我們和他們的交戰來看,他們的炮兵力量已經不下於我們第三師的炮兵團,而且從爆炸的威力來看可能是有大口徑的四寸以上口徑火炮。不過江北那邊返回的情報說,國民軍的那個獨立炮兵團還部署在江北並沒有轉移,極有可能是國民軍新建成的第二個重炮營。”吳佩孚也不是神仙,雖然知道國民軍中有着中小口徑的迫擊炮,但是還沒有聯想到國民軍還有一百二十毫米的重型迫擊炮。

吳佩孚繼續道:“除了炮兵力量比尋常國民軍部隊大外,他們下面的機槍火力也超過尋常國民軍,甚至也超過了我們,三天前我部下屬一個營在進攻敵軍第九師一個陣地時,對方僅有一部三百餘人防守,但是卻有至少兩挺重機槍和十餘挺輕機槍。這種情況是其他國民軍所沒有的,據我所知倪兄正面的敵軍第八師一個營六七百人中也不過三五挺輕重機槍。除了他們的機槍外,他們的那種小炮裝備的也很多,按照我看一個營裡頭至少也有五六門以上了。”

蕭耀南道:“吳兄說的對,敵軍第九師的火力已經是遠遠超過了其他敵軍,我預計這應該是國民軍的主力部隊了,要不然不會有五六門小炮和十多挺機槍的!”

其實吳佩孚和蕭耀南這些北洋將領還是低估了第九師的武器裝備,第九師作爲最新擴編的部隊,極大的加強了機槍和迫擊炮的力量,重機槍從1912年標準師的十八挺擴編爲三十六挺,做到了每個步兵團都有一個十二挺制的重機槍連,團屬六門制八十毫米的迫擊炮連擴編爲十二門制的迫擊炮營,團屬支援火力是直接擴編了一倍。營屬機炮連也擴編到八挺輕機槍和八門六十毫米迫擊炮。但就團一下支援火力而言,已經超過了北洋軍以及其他國民軍一倍之多。

另外安徽戰事中,第二軍還把手中的一百二十毫米重型迫擊炮營加強給了第九師,這也是爲什麼造成吳佩孚判斷國民軍第九師有四寸以上大口徑重炮的原因所在。

儘管歷次戰鬥中第九師的裝備有所損失,但是這種損失並沒有傷經動骨,加上後方一直不斷的對前線進行補給,除了彈藥補給外,自然還有武器的補充,就使得了第九師一直保持在較爲完整的武器裝備建制。

曹錕在上邊聽着這樣的話,心裡也是鬱悶着:“怎麼這國民軍是越打越強呢,去年的時候國民軍的武器裝備雖然不差,但是還沒有超越北洋軍的地步,但是現在怎麼出現了一個第九師,其裝備竟然還超過了自己的第三師!”

“國民軍的主力部隊不是說第一師和他們的警衛師嘛,眼前這個第九師我可是聽說才成軍不足一年,半年前才抵達蘇南,也就當初參加了進攻皖南的戰事,怎麼變成了國民軍的主力部隊?”曹錕心裡納悶着,不過也沒有去糾結這些問題。

“現在我們的炮兵團損失極大,這如此壓制敵軍的炮火是個問題啊!”曹錕說着:“這短時間裡,就不要主動出擊了,儘量保存實力等待援軍!”

“可是那個徐樹錚什麼時候才能來?”吳佩孚道:“他說南下都已經說了小半個月了,自從到了蚌埠後就一直不挪地方。”

吳佩孚對於徐樹錚的第十一師遲遲不肯進入安徽增援己方是很不滿的,畢竟誰在前線打生打死,然而後邊的自己人卻是安安穩穩的按兵不動都是受不了的。

吳佩孚有這種想法也不奇怪,而徐樹錚之所以遲遲不肯南下,自然也是有着他的理由的,之前在徐州的時候那是因爲要保存實力,靜待時局發展,隨後袁世凱對此大爲不滿,段祺瑞也不得讓徐樹錚繼續南下了,這磨磨蹭蹭了好久後纔到達蚌埠。但是一到達蚌埠後徐樹錚又是猶豫了。

因爲一方面是馮國璋天天催着他南下滁州增援,說是現在江北壓力很大,滁州以西的武崗方向唐天喜的第十師和於有福的第二混成旅面對國民軍的兩萬多人很有壓力,爲了確保滁州不失,爲了確保江北不出問題,馮國璋極力要求徐樹錚繼續南下滁州,一方面是坐鎮徐州預防國民軍可能的偷襲,另外則是可以隨時對前線的武崗方向或者是江北進行增援。馮國璋想要徐樹錚繼續南溪,但是曹錕也是極力要求徐樹錚南下淮南,沿着長豐一路南下增援合肥,並說合肥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如果再不來援軍,那麼他曹錕可就守不住合肥了,守不住的時候他曹錕說不準就帶着部隊掉頭就跑了,到時候合肥丟了可不能怪他曹錕。

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1003章 兄弟(二)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941章 終戰令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209章 衝鋒(一)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429章 ‘抗菌素’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533章 59號戰艦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10章 密議(二)第302章 遷移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361章 利益代表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82章 左將軍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9章 關餘貸款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24章 殺人奪權第998章 陰謀(二)第89章 政治聚會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51章 胡陳之爭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
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1003章 兄弟(二)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941章 終戰令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209章 衝鋒(一)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429章 ‘抗菌素’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533章 59號戰艦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10章 密議(二)第302章 遷移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361章 利益代表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82章 左將軍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9章 關餘貸款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24章 殺人奪權第998章 陰謀(二)第89章 政治聚會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51章 胡陳之爭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