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教育事(二)

身爲上位者的陳敬雲這麼做,下面人也不能沒有表示,所以到現在爲止儘管福州街頭已經有着不少汽車奔走,那些政府高官們一個個都是坐汽車出門了,但是隻有很少數纔是政府資產,大多數都是那些高官們私人購買的汽車。反正那些高官們都有錢,尤其是鄭祖蔭、安華林和洪子泰這些人,一個個都是購買豪華轎車來享受的。

同樣的,陳敬雲給教育部的獎學金基金捐獻了一批錢後,讓嚴冠學笑的合不攏嘴,因爲緊隨陳敬雲其後,大批官員也捐了錢,而且大多數也是用的薪資的名義,鄭祖蔭也就是用薪資的名義捐了一筆,今天讓陳敬雲提出來後也是覺得面子上有光。

“雖然現在財政困難,嚴兄辦的教育很是艱難,現在政府裡頭拿不出更多的錢支持教育,但是私人也得做些什麼!”鄭祖蔭聽陳敬雲說起了這教育的事後,也是想了想然後又道:“司令,現在東南大學已經籌備的差不多了,就要開始招生了。不過我還是覺得這高等教育還是太缺了,現在工商業大力發展,但是各方面的人才極度欠缺,尤其是技術型的人才更是短缺,所以想着找幾家聯合一起,開辦一個商學校,主要用來教授普通技術和會計等技能。”

陳敬雲一聽,雖然鄭祖蔭說的是商學校,但是他卻聽出來這應該是那種技術學校,這種學校的內容層次不高,但是卻能夠短時間內給各行業補充合格的基礎人才,只是這種學校再怎麼差,那也是屬於高等教育的範疇,辦一個出來的花費可是很高的。

“你是說幾家聯合起來?私辦?”陳敬雲問着,現在閩浙兩省的中高等教育大多數都是公辦學校,私辦的雖然也有幾個,但是規模太小,而且教授的內容也跟不上潮流。像東南大學這種綜合性的大學和福州中學,杭州中學這種中堅的高等中學教育所需要的師資和資源私人是很難承受得起的,沒有政府的支持根本就開辦不起來。

鄭祖蔭道:“我們幾家是打算聯合辦,而學生除了向社會招收外,也有部分是我們那些企業的工人。”

陳敬雲點頭:“這事我看可以,雖然教育部現在以公辦爲主,但是私辦學校也會大力支持的。”

鄭祖蔭道:“這商學校的的資金是沒什麼問題的,有好幾家已經有意向,也準備建在杭州那邊,不過商學校涉及到的衆多師資卻是不太好解決,我們想着,是不是能夠和兵工廠附屬學校聯合,讓他們給提供部分的師資力量!”

陳敬雲聽到這,算是知道鄭祖蔭今天這番話的目的了,他們要開辦商學自然是沒人反對的,並且陳敬雲還會是支持的,但是這種技術性學校所需要的師資就不好找的,這年頭中國的技術性人才就那麼點,而大多數也都被各大企業挖了過去,就閩浙兩省來說,基本上所有的技術性人才都集中在福州兵工廠下屬的各企業當中,而福州兵工廠爲了培養技術工人和下一代的技術種子,已經開辦了福州兵工廠附屬學校,這個內部學校並不向外招生,而是用來專門培訓在職工人,裡面的老師大多數也都是職業技術人員。

很顯然,鄭祖蔭等人要辦的這個商學校也打起了福州兵工廠附屬學校的主意來了。

鄭祖蔭道:“其實我們幾個也和嚴兄商量過,他建議如果真的要辦一個商校的話,可以借組附屬學校的師資。不過他也建議我們和附屬學校合併,我們出資金,兵工廠那邊出師資和技術。這商學辦起來就更容易,以後不但可以繼續爲工商各界提供大量的人才,而且兵工廠那邊所需要的大量技術工人也能夠得到保證!”

“這樣辦起來的規模會不會太大,福州兵工廠的附屬學校我知道的不多,但是我知道他們的規模並不小,如果加上你們的話,這學生數量就很多了,甚至比東南大學那邊還有大。”陳敬雲有些擔心,這樣的一個大規模學校政府投資都已經很難辦了,私人出資辦的話難道不是一般的大啊

鄭祖蔭道:“這個我們考慮過了,前期我們是內部招生爲主,爲各企業提供在職培訓,不但我們幾家願意,很多企業也是願意的。這樣前期的辦學資金不會有壓力,主要缺的就是師資方面。如果再有福州兵工廠那邊支持的話,這辦起來不會太難!”

陳敬雲想着覺得也是,如果真的能夠辦起來的話,應該是的好事。現在不但閩浙,乃至全中國都還沒有一所高等技術學校,現在陳敬雲大力支持,林長明等人主辦的東南大學雖然開創了這個先河,但是這個東南大學陳敬雲抱有的期望很大,是想要辦成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其中的人文學科不用說,林長明已經聘請了衆多大師級別的人物。而理工科方面也是整合了之前福州船政學校的一些技術力量,福州兵工廠的也派出了一些重量級的技術骨幹,另外還聘請了衆多的外國人擔任教授。陳敬雲是鐵了心要把這東南大學辦到一個頂尖的綜合性大學。

而現在鄭祖蔭等人籌備的商學如果和福州兵工廠的附屬學校合併起來的話,那麼就可以成爲東南大學一個很好的補充,畢竟這兩者的區別是很大的,東南大學更注重的是尖端技術的研究,爲未來提供發展方向,尤其是一些前沿性的研究和基礎研究等,這些研究是現在中國的普通企業無法進行的,投入大,時間長,普通企業根本無法承受,哪怕就連福州兵工廠下屬的科研部門也無法承擔那些衆多的基礎性研究。

而商學校和附屬學校則是普通基礎技術,爲培養基層技術人員爲主,這是個短期就能見效的方式,而各企業也沒指望着商學校出來的人能夠成爲技術大師,那些企業裡的科研領頭羊大多數都是有着深厚學術背景的人,比如福杭紡織公司,爲了取得更高的效率,爲了生產出來的生絲等紡織產品質量更好,可是從整個中國乃至遠東範圍內撒網,高薪聘請科研人員進行相關性的研究,其中還有幾個是外國技師呢。而這些高端人才正是東南大學的培養目標,商學校所要培養的是大量的基礎技術人員,也就是技術工人。

這個從兩者的資金投入也可以看得出來兩者的區別,東南大學完全是公辦教育,大量資金是由政府投入,而且爲了照顧衆多學業優秀的學生,對衆多的學生進行獎學金的補貼,儘管有部分的學生學費作爲收入,但是可以說這個東南大學每年辦下去政府就得投入衆多的資金。

而商學校的話爲私辦,學生的學費也不用他們自己支付,至少在前期實行內部招生的時候那些學生都是各企業的在職職工,是企業爲他們付錢。至於等以後擴大招生,面前全社會招生的時候,也會因爲收學費不會導致虧損之類的。

兩者相互配合的話,對未來的高等教育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對於未來的工商發展也是有着極大的積極作用。

陳敬雲沉思一會後:“這事我會和唐輝康那邊說一說,先看看那邊是什麼情況,過幾日再答覆你!”

雖然福州兵工廠已經算是個華夏控股企業了,但是福州兵工廠太過重要,裡面的各種業務的經營陳敬雲已經是插不上手或者說不敢插手了。現在陳敬雲對福州兵工廠的要求不多,那就是進行技術升級,擴大產量,只要能夠保證國民軍未來的武器需求,那麼唐輝康就是大功一件。而爲了讓福州兵工廠走入正軌,他早就讓福州兵工廠和政府分割了開來,現在政府方面雖然還擁有福州兵工廠三成的股份,但是已經不插手福州兵工廠的任何管理。現在福州兵工廠已近分成了三套班子,分別是以唐輝康爲主的行政管理,然後是主要技術人員的技術體系,再過來就是華夏銀行掌管的財政體系,早已經不是和當初一樣是唐輝康的一言堂了。

而這套福州兵工廠的管理構架中,已經完全拋開了政府插手的可能性,而陳敬雲也極力避免這樣。所以涉及到福州兵工廠的是,陳敬雲也是會很慎重。

這也是陳敬雲沒一口答應鄭祖蔭的原因,他得和唐輝康說一說,如果抽調附屬學校的技術力量會不會影響到附屬學校的運轉,會不會影響到福州兵工廠的正常運轉。

陳敬雲和鄭祖蔭關於教育的談論不在繼續後,於世峰也是悄然走了過來:“煙花表演就要開始了!”

於世峰話語落下後,陳敬雲和鄭祖蔭等其他一羣政府官員也是齊齊望向了江面,寒風吹過打在衆人的臉上,讓人寒意升起的同時,遠處的江面突然一道紅光慢慢升起,在江面上空升起後幾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而下一瞬間,煙花炸開,瞬間萬道光芒在夜空中閃耀……

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67章 關餘貸款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22章 明爭暗鬥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212章 大戰(二)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1034章 變化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31章 財政困境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1002章 兄弟(一)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511章 F1戰鬥機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358章 蔡家崗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208章 空襲(二)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775章 演講第67章 關餘貸款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31章 財政困境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5章 光復餉第775章 演講第307章 基礎行業
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67章 關餘貸款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22章 明爭暗鬥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212章 大戰(二)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1034章 變化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31章 財政困境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1002章 兄弟(一)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511章 F1戰鬥機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358章 蔡家崗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208章 空襲(二)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775章 演講第67章 關餘貸款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31章 財政困境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5章 光復餉第775章 演講第307章 基礎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