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南京國會

湖南的變動,很快就引起了南方諸軍閥的反應,最先爲此作爲反應的自然是國民軍。那些什麼通電抗議的表面功夫沒有多少,但是實際的軍事行動卻是快速展開了。就在袁世凱任命揚善德爲湖南護軍使的第二天,陳敬雲就已經給南昌的林成坤和廣州的林肇民去電,讓他們調動相關兵力進駐湖南邊境。

南昌的林成坤接到陳敬雲的電令後,隨即電令宜春的第二混成旅進抵萍鄉,靠近湖南省省境,電令贛州第十師西進,威脅湖南省境。並且由於北洋第四師也即將抵達湖南,林成坤擔心這一師一旅還有些不夠,所以從駐紮在南昌第三混成旅中抽調一團,前往增援第二混成旅。而他自己則是留在南昌指揮。第四軍的防務可不單單隻有湖南那邊,湖北那邊也是第四軍的防備方向,要不然也不會在九江駐紮了第四混成旅。

廣州的林肇民也是根據陳敬雲的指示迅速作出了軍事調整,從第三師中抽調一團進駐韶關。然後原本駐紮韶關的第一混成旅則是沿着西北方向前進,進抵宜章一線,威脅湖南南部。

國民軍有着軍事調動,同樣極爲關注湖南局勢的陸榮廷也是一愣過後迅速作出了反應,抽調了部隊加強了廣西北部的軍事力量,不過現在桂軍原本就是面對國民軍和滇軍的夾擊姿態,現在北面的湖南也成爲威脅後,桂軍的兵力調用就更加緊張了,把手中的所有剩餘兵力都搜刮來了後,陸榮廷也只能在廣西北部佈置一萬人的兵力而已。更多的桂軍主力分別部署在廣東西部和廣西西部,用來防備滇軍和國民軍。

“大帥,繼續這樣下去可不行,在這樣下去的話,我們恐怕就要成爲三家的眼中釘了!”陸榮廷身邊的一個將令憂心忡忡的。

陸榮廷看着地圖的臉色也不好看,。他本來的打算就是左右逢源,誰也不答應,最後等局勢明朗了自己就加入勝利的那一方,但是現在看來這種戰略卻是沒有什麼效果,眼看着國民軍和滇軍一步一步緊逼,而現在還得加上一個北洋的話,那麼桂軍的壓力空前龐大。

陸榮廷沉思許久後道:“你說我們和北洋聯手能否把國民軍打出廣東去?”

“很難!國民軍在江西也有好幾萬人,湖南的揚善德第四師的主要對手還是他們,到時候能夠和我們一起打廣東的,估計也就是原來的那幾個湖南地方軍,他們的戰鬥力大帥也是知道的,和土匪比也強不了多少,不能指望他們!”陸榮廷的手下將領毫不猶豫的說出了實際困難,然而又道:“並且我們一旦和北洋聯手,到時候滇軍肯定也會出兵打我們,屆時,兩線作戰的我軍勝利希望實在渺茫!”

“如果我們和國民軍聯手呢?”陸榮廷彷佛問着別人,又像是問自己。

“和國民軍聯手的話,我軍和國民軍聯手從江西,廣東,湖南三省出兵,湖南的揚善德的第四師再能打也只能敗退北上!屆時如果處理的好,拿下大半個湖南不成問題!”手下參謀如此說着,當然他還有其他害處沒說出來,比如陳敬雲肯不肯讓桂軍控制湖南啊,比如陳敬雲對廣州和廣東到底會怎麼處置,這和國民軍聯合的話,以後會不會遭到吞併。這些不說出來陸榮廷自己也是知道的。

陸榮廷也是有魄力的人,一見形勢出現極大轉變後,就立即拋棄了之前的牆頭草政策,而是立刻就選擇了陣營。

“給南京發密電,就說爲了華夏共和大業,榮廷責無旁貸!”陸榮廷說出這話的時候,屋內的桂軍大小將領也都是臉色各異,有高興的,有沮喪的。這兩年來桂軍一直處於滇軍和國民軍的夾縫當中,生存壓力極大,但是儘管壓力大卻是一直沒有喪失獨立統治權。而現在陸榮廷終於是要和滇軍和國民軍聯合了,這一次的聯合,哪怕是前期會保持相對獨立,但是長期以往被吞併是遲早的事情。這以後的前途到底會如何,陸榮廷自己也不知道,這個時候,他是有些羨慕唐繼堯的,雖然都是聯合的名義,但是唐繼堯依靠雲貴兩省,加上滇軍十多萬的兵力以及相對安全的地理位置,保持獨立性不成問題,滇軍和國民軍的聯合乃是實際上的利益結合。而桂軍呢,對比兩者弱小,總兵力不過六萬,裝備也極差,本來就是面臨滇軍和國民軍的夾擊下選擇聯合,以後要一直保持獨立性就不太可能的,前期可能名義上還會保持現狀,但是時間久了肯定是不能的。

不管如何呢,陸榮廷都是做出了他的選擇!

南京的陳敬雲看着手中陸榮廷發來的密電,臉上喜色浮現:“好!陸帥不愧是有魄力,有決斷的人!”

陸榮廷加入到國民軍陣營來,那麼就代表着南方的三家軍閥已經全部聯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南方軍閥聯合體系,已經有了實力和北洋體系進行全面對抗。陸榮廷加入進來,更重要的是可以解放出滇軍、國民軍相當多的一部分兵力,桂軍的主力也能夠抽出身了,之前這三家對抗用去的兵力就將近十萬餘,現在聯合起來後,這部分的兵力完全可以用於北伐戰爭。

六月十二號,陸榮廷發表通電,稱陳敬雲進駐南京是維護中國穩定的重要舉措,對於國家民族而言是大大有利的,同時譴責北洋政府沒有經過國人的同意,更加沒有經過國會的批准,就擅自和五國銀行團簽訂善後大借款條約,並且條約苛刻,不但出賣了國家鹽政,更是把國家財政作爲抵押,這樣已經和賣國無疑,比起當年前清簽訂的任何一次賣國條約都要來的喪權辱國。

這封通電的根本用意就是用來公開宣稱桂軍現在已經加入到國民軍陣營當中了,順便譴責下袁世凱賣國,挑撥輿論。

北洋也不甘示弱,當即就批判陸榮廷在廣西內迫害工商民衆,使得廣西民不聊生。

十三號,唐繼堯再一次發表通電,而這一次還是把矛頭指向了兩個月簽訂的善後大借款,說善後大借款沒有經過國會同意,沒有經過國人的同意,完全就是袁世凱爲了一己私慾而簽訂的賣國條約。

同一天,陳敬雲發表通電,稱之前袁世凱解散國會、驅逐國會議員已經違反了共和精神,嚴重違背了中國的共和進程,並要求袁世凱兩個月內重開國會。

隨後陸榮廷和唐繼堯也是陸續跟進,把袁世凱解散國會和善後大借款兩事合併到一塊說,說來說去就是說袁世凱是賣國賊,獨裁者。

明眼人一看,就已經是南方的三大軍閥在進行輿論造勢了,各地報紙一時間沸沸揚揚,充斥着各種各樣的消息,南北罵戰已經正式展開。

六月二十號,陳敬雲再一次發表通電,北洋政府解散國會、驅逐國會議員的行爲已經嚴重違背了共和精神,中國之共和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而他陳敬雲身爲一箇中國人,是斷然不能看到中國之共和就此沉淪的,因此,他決定在南京重立國會,並邀請廣大國會議員南下就職,共商國家大計!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那些被驅逐了的國會議員裡很多就是趕往南京,不爲別的,就爲了陳敬雲開出的五千元安慰金也得來一趟啊,國會議員現在可是一個職業,當選後年收入不少,在者袁世凱爲了不讓國會牽制自己,當初一股腦的把國會給解散了,不但把那些原國民黨籍的議員給趕走了,就連進步黨的那些議員們也給趕出了國會,這讓進步黨的諸多人士相當不滿,尤其是梁啓超已經是公開罵袁世凱賣國賊了,渾然沒有數個月前兩個人勾搭合作的良好氣氛。

現在陳敬雲說要在南京重立國會,所以很多人就跑到了南京來,爲了他們心中的理想也好,爲了陳敬雲給的那五千塊安慰金也好,總之他們是來了,雖然總人數不多,但是氣勢卻已經是成功的營造了出來!

北洋軍和國民軍的諸多動作都是相互牽連,有着先後關係的,北洋軍爲了剿滅南方諸軍閥,袁世凱不就能讓國會在一邊礙手礙腳,所以他一邊罵着國民黨叛國,一邊解散了國會。同時爲了拉攏南方諸軍閥,他花費了諸多精力和代價,成功的先後掌控了湖北、湖南,試圖擴大勢力後增加對國民軍的優勢。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袁世凱解散了國會固然沒有了牽制,可以讓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整軍備戰以期一掃而平定天下。但是也給了陳敬雲一個藉口,指責他解散國會違背共和精神,要實現獨裁統治,現在更是說要在南京重立國會,爭取爲自己取得大義名分!袁世凱拿下了湖北還好,但是譚延闓也投向了北洋後,卻是讓陸榮廷終於下定了決心投向國民軍陣營當中,這對北洋來說損失是極大的。

這兩方作出的一個個選擇一步一步的推動着中國局勢的發展,也讓中國的局勢一天比一天緊張,到現在,陳敬雲更是公然宣稱要在南京重立國會,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國民軍已經是要站在前臺,公開組建政府和北洋正式爭奪天下了。

實際上,這樣的結果甚至都在很多人的預料之內,自從去年蘇南戰事結束後,國人們就一直等着國民軍和北洋軍那場生死大決戰的到來,儘管中間有了皖贛戰役這個插曲,但是並沒有影響到全國的整體局勢,北洋軍和國民軍依舊是兩強之爭,也沒有影響到這兩家進行相關的戰備準備。

而現今,不管是北洋還是國民軍,他們都已經歷盡了半年以上的準備,前線各部隊都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彈藥等軍事物資也都已經運送上前線儲備好了,此刻的他們都已經箭在弦上,等的就是一個信號了!

七月一號,南京國會召開大會,當天南京國會彈劾袁世凱,命令其兩天內下臺,否則將組建聯軍進行北伐!

當天夜,袁世凱發表通電,稱南京國會爲非法組織,是一羣試圖分裂`中國的小人們的狼子野心,中央政府勢必不會坐視不管!

次日,洋軍發佈全軍動員令,動員令中稱南方獨裁大軍閥陳敬雲、唐繼堯、陸榮廷等人爲了一己私慾而欲分裂國家,中央政府已經決定用雷霆手段還中國的一個朗朗乾坤,維護中國統一。同一天,袁世凱宣佈撤去陳敬雲東南宣撫使的職務、撤去陸榮廷廣東護軍使的職務、撤除唐繼堯雲南護軍使的職務,並宣佈這三人已經犯下叛國罪,中央政府將對陳敬雲三人等人進行通緝,並且給陳敬雲開出了高達一百萬元的人頭獎金!其餘南方叛亂軍閥的諸多軍政要員也遭到了北洋中央政府的通緝,少數重要人員也被開除了人頭賞金,比如國民軍的頭號將領、第四軍軍長沈綱中將的人頭已經價值三十萬元!

南北大戰,已經被點燃了導火索!

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1056章 分析(二)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1038章 f12對f80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511章 F1戰鬥機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744章 f5戰鬥機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1章 南下北上第1055章 分析(一)第7章 林家有女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97章 航空工業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997章 陰謀(一)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29章 購軍械(二)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210章 衝鋒(二)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51章 胡陳之爭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129章 夏日情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619章 桃花情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760章 xb10項目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317章 湖南生變
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1056章 分析(二)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1038章 f12對f80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511章 F1戰鬥機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744章 f5戰鬥機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1章 南下北上第1055章 分析(一)第7章 林家有女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97章 航空工業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997章 陰謀(一)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29章 購軍械(二)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210章 衝鋒(二)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51章 胡陳之爭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129章 夏日情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619章 桃花情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760章 xb10項目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317章 湖南生變